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過最有名的「詩藥」,還是詩聖杜甫的作品。有個朋友得了瘧疾,發作之時忽冷忽熱,頭痛、口渴、全身無力,非常 難受。杜甫去探望他,看到這種情形,就對他說:「我的詩能治好您的病。」這個朋友有點不信,但求醫心切,還是問了一聲「怎麼個治法?」杜甫說:「您誦讀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一邊讀一邊想想詩意詩境。」朋友信言行事。過了幾天杜甫又去看望,問效果如何,朋友搖頭歎氣說:「好像沒有什麼效果 呀!」杜甫想了想,說:「看來『詩藥』下得還不夠重。這樣吧,換這個試試,『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朋友聽到這兩句頗有點兒恐怖的詩,不 禁吃了一驚,說:「好像有點效果啦!」這樣讀了幾天之後,他的瘧疾居然就好了。打這之後,杜甫能「以詩治病」的名聲就傳開了。

  那麼,吟詩詠詞能起到哪些治病的作用呢?醫學專家認為,從生理方面來說,吟詩詞要求身體舒展,站立姿勢,腹部呼 吸,準確發音,如此反覆進行著,便能達到吐故納新的目的。從心理學方面來說,通過吟詩詠詞的活動,可以放鬆情緒,拋棄俗念,集中注意力,進入詩詞的美妙境 界,從而獲得陶醉,機體分泌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鹼等,促進血液的循環、神經細胞的興奮和臟器的代謝活動,有益身心健康。

  可見,吟詩詠詞不僅能使人開襟散懷、蕩氣迴腸、情緒振奮、心曠神怡,還可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達到相對平衡,將神經細胞調節到最佳的狀態,好好珍惜這一味天然之藥吧!

  7.還有什麼比看破一切更逍遙呢

  相傳,佛尊釋迦牟尼曾問他的弟子:「人生幾何?」有的弟子說:「幾年。」有的弟子說:「幾十年。」釋迦牟尼搖搖頭,說:「都不對,人生只在呼吸之間。」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化,努力把握每一時刻,才算把握了人生。要延年益壽,必須研究氣息。

  人生只在呼吸之間

  北京‧止 敬

  人要活著,就得呼吸。呼吸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歷來養生之道尤其重視呼吸器官的運動與操練。

  呼吸是一門學問。對呼吸進行科學訓練,使呼吸運動趨於完善,能增強胸肌、胃肌、腹肌,還能抑制肉體上的疼痛和精 神上的沮喪。比如忙於趕路,不小心踢在一塊石頭上,痛徹心肺,這時如用舌尖抵著上齒齦,深吸一口氣,就可緩解疼痛。遇上險情,倒抽一口涼氣,使心情慢慢地 平靜下來。

  北京的經絡專家祝總驤提出鍛煉經絡的方法之一,就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堅持每天早晚各做幾分鐘。「意守丹 田,腹式呼吸」,對呼吸是一種新的鍛煉。所謂「意守丹田」,就是要求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當您吸入新鮮空氣時,要先深吸一口,使空氣充滿肺的中下 部,由於肺的擴張使腹部像球似的鼓起來。呼的時候,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最大限度地排出去,慢慢地收縮腹部,使腹、胸部自然而然地癟下去。稍作停頓,再次進 行,每分鐘作四五次為宜。腹式呼吸的目的就是激發小腹部的九條經絡,使人體的各個系統處於穩定、平衡狀態,有助於大腦的調整和安眠。

  呼吸的基本形式,有胸式和腹式兩種。專家考察認為,人類從學走步時起,就形成了以胸式呼吸為主的呼吸方式,而所有的動物都終生以腹式呼吸度其天年,相比之下,胸式呼吸極大地限制了肺活量。

  相傳,佛尊釋迦牟尼曾問他的弟子:「人生幾何?」有的弟子說:「幾年。」有的弟子說:「幾十年。」釋迦牟尼搖搖頭,說:「都不對,人生只在呼吸之間。」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化,努力把握每一時刻,才算把握了人生。要延年益壽,必須研究氣息。

  有規律的呼吸,可以確保細胞獲得穩定氧氣供應。氧作為占空氣1/5的元素,人一方面需要它,一方面又無法在體內貯存它,因此就要不停地反覆呼吸。在用肺進行呼吸運動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用了全肺容量的1/3到1/2。肺部未被充分利用,其潛力是明顯的。

  人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其交換場所在肺泡。每個肺泡直徑只有250微米,相當於一粒米的l/10大小,人肺 共有3~4億肺泡,其表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相當於一套三室兩廳住房的面積。人靜躺於床,1分鐘吸入9升空氣,坐辦公室吸入18升,散步為27.4升, 跑步時則需60升空氣。長期坐辦公室的,基本上都是呼吸侷促  也就是呼吸得快而淺,呼吸只限於胸腔上部,而那裡正是肺部氣容量最少的部位。這樣的呼吸不 僅抑制了氧氣的攝入,而且還會使肺加速萎縮並失去彈性,這是在人體衰老過程中常見的現象。

  早期高血壓患者,每天早起和睡前,連續不斷地做腹式深呼吸運動3~5分鐘,對穩定與控制高血壓有一定效果。應按照「意守丹田,腹式呼吸」的方法,堅持每天早晚各做幾分鐘。

  調整呼吸可以治失眠。身體仰臥,四肢平放於床,身心放鬆,做連續勻速深呼吸,感到小腹下落時,要求不發出聲音。 如此循環往復,一般做到30次左右,會感到吸氣時,全身有點熱乎乎的;呼氣時,則感到手腳血脈微動、微熱、微麻,飄飄然欲睡。然後繼續勻速深呼吸由深漸 淺,直至恢復到睡覺時的自然呼吸狀態,便能進入淺睡。

  堅持縮唇呼吸對肺氣腫病人很有益處。採用縮唇呼吸後呼吸頻率減少,但潮氣量明顯增加。同時醫務人員發現縮唇呼吸 可以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能很有效地改善肺內氣體交換,減輕呼吸肌負擔,使呼吸功能增強。所謂縮唇呼吸,即呼吸時先用鼻吸氣,呼氣時則將口唇縮成圓筒 狀,緩慢呼氣。開始時每次10~15分鐘,以後酌情延長時間,調整呼吸頻率,以不覺疲勞為度。

  作為深呼吸的補充,還有一種使心境平和的靜呼吸。即用右手大拇指緊緊按住右鼻孔,緩緩地用左鼻孔深深吸氣,閉起眼睛,想像所吸入的空氣帶有淡藍、米黃或淡綠等令人感到安靜、舒適的顏色。當這類想像色充滿全身時,會感到渾身鬆弛,積蓄了力量,身體各部位特別和諧。

  人的呼吸功能在35歲左右開始下降,因此人應從35~40歲開始進行養生鍛煉。

  善待「生死」

  廣州‧沈爾安

  生、老、病、死是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即使目前的科學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但仍然無法使人永生不死。一些人年齡越 大,擔心死亡的情緒也愈加強烈。幾乎每個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想到「死」的問題,感受到死亡的威脅,產生恐懼死亡的心理。其實,任何事物都不過是一個過程,人 的一生也不過如此,有始必有終。生命來自大自然,經過一段時間又回歸大自然,肉體消失了,但其精神還存在,後代在延續,同類也在發展。從辯證唯物論的觀點 來看,死亡就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生的本身就包含著死的意義。像

  毛澤東生前曾多次幽默風趣地談論過生死問題。他說:「在死神面前,一律平等,萬壽無疆,天大的唯心主義。」「這 個世界上,哪一刻不在生,不在死啊!這叫生死不已,新陳代謝。」「不少人就是想不開這個道理,人無百年壽,常存千年憂。一天到晚想那些辦不到的事情,連辦 得到的事情也耽誤了。秦皇、漢武都想長生不老,到頭來,落得個『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還多次對王海容說:「我在世時吃魚比較多,我死後 把我扔到大海裡餵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啊,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叫物質不滅定 律。」這些飽含哲理的話,很值得深思玩味。

  我們認為,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人,首先應該消除迷信,樹立豁達健康的生死觀,以科學的態度面對死亡,才能 心情舒暢地度過美好的一生。同時應該認識到,生命既然有限,就要倍加珍惜,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創造人生的價值,為社會和他人盡可能地多作奉獻,使有限 的生命充實完善。這樣,在死亡到來之際,自己也就會無怨無悔。此外,應該在整個生命期間注重衛生習慣,保持身心健康,消除疾病折磨,力求最後能在醫生的協 助下,無痛苦地進入死亡過程,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之路。

  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常常喜歡留在家裡,在熟悉的環境中由所愛的人陪伴著,而不喜歡住在醫院裡。有時候正因為這樣,病人會較早逝去,但這並不一定不好。我們必須體察他們的感情和需要。

  當一個瀕死的人知道要維持他活下去的代價會使他的家人欠債、孩子飢餓,他會更痛苦而要求死亡,這不失為一種智慧 的選擇,也是一些發達國家對「安樂死」立法的根本原因。因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希望維持一個瀕死的人活得愈久愈好、不管花費多少代價的做法,反會增加他和 他家人的痛苦和壓力。很多情形下最仁慈的方法,不是去尋找更好的醫藥,而是親近並支持瀕死的人,讓他知道您很高興與他一起分享一些快樂,分擔一些痛苦,而 且接受他的死亡。在最後的幾個小時裡,愛和接納比藥物顯得更重要。

  一個瀕死的人如果問到事實的真相,您要告訴他,並給他一點希望,並做到支持、體貼和諒解。您可以哭泣,但要讓他知道即使您愛他,您還是能堅強地讓他離開您,因為您愛他,這樣他會接受離開您。您不一定要講,只要去感覺而且表示出來。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