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治病之「增水行舟」法

  山西牛國蓮

  「增水行舟」顧名思義,是指江河因水流減少、水位變淺、河道變窄,船泊無法正常行駛的現象,只要通過人工增水,使水位上升,擱淺的船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增水行舟」是古代醫家作為中醫治療便秘的一種治療方法,被歷代醫家所沿用,屬於中醫的潤下法。常用於溫病熱結 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於陰虧液涸之半虛半實症為宜,代表方劑為增液湯,方中大劑量的玄參、生地、麥門冬,以增其津液,潤澤腸腑,滑利腸道,從而使熱結液 枯、津虧失潤之勢得以恢復,使便有所主,秘有所導,猶如水漲則船行通暢無阻是也。

  傳說從前有一位姓郭的莊戶人家,地處中原,在鎮上開了一個飯莊。由於地處交通要塞,南來北往的客商較多,其對各 地客商的飲食習慣頗有研究,南北風味,東西菜餚,皆有特長,常隨客人地域不同,個體飲食嗜好所需,投其所好,加之善於經營,管理有方,因而生意十分興隆。 但美中不足,老闆患有難言之疾--便秘,每次臨廁,如臨大敵,痛苦至極。一日一位客商入住其店,晚間想方便之後安息,可是一到茅房,見店老闆獨佔其位,遂 退出暫避一時,須臾再去,店老闆仍蹲其位,不得已又返回,又等了抽支煙的工夫,再度臨廁,店老闆仍堅守崗位,此時店老闆顯得十分尷尬,無奈暫讓其位,讓客 人先行方便,並一再道歉,多年便秘痼疾,實屬無奈。後客人問及店老闆曾否治過,店老闆無奈地答道,多年屢易其醫,數易其方,多數只能解燃眉之急,暫圖一 快,而今藥量越來越大,效果卻越來越遜色。客人當即向其介紹他們當地用的一種叫麥門冬的中藥,泡茶服即可通便,不妨用來試試。店主人按法取麥門冬二兩 (100克),開水沖泡,起初幾日並無明顯變化,心想也不會頂事,約半月左右,一日臨廁,大便竟毫不費力地很順利排出,後堅持服用,大便通暢,同時口乾咽 燥的症狀隨之也消失了。這也許是民間最早的增水行舟之法。故推測店老闆每日膏粱厚味為伴,日久灼津爍液,加之業務繁忙,暗耗陰津,故患津虧之便秘,所以服 麥門冬有效。

  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是「增水行舟」之奠基人。他認為「溫病之不大便,不出熱結、液干二者之外。其偏於陽邪熾甚, 熱結之實證,則從承氣法矣;其偏於陰虧液涸之半虛半實證,則不可混施承氣,故以此法代之。獨取玄參為君者,玄參味苦鹹微寒,壯水制火,通二便,啟腎水上潮 於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經》稱其主治腹中寒熱積聚,其並能解熱結可知。麥冬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亦系能補能潤能通之 品,故以為之佐。生地亦主寒熱積聚,逐血痺,用細者,取其補而不膩,兼能走絡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計,故湯名增液,但非重用不為功。」

  增水行舟法不僅局限於治療熱結液枯之便秘,而且後世醫家常用於治療一些津液不足而致的其他疾病。津液廣泛地存在 於臟腑形體官竅,起著滋潤濡養作用。津液布散於肌表,則滋養肌膚毛髮;流注於孔竅,則滋養和保護眼、鼻、口等;灌注於臟腑,則滋養內臟;滲入於骨髓,則充 養骨髓、腦髓和脊髓等;流注於關節,則對關節屈伸起著潤滑作用。所以臨床常採用養陰生津之法治療慢性咽炎(生地、麥冬、玄參、石斛、扁豆等)。採用養陰潤 燥、增液生津,充膚澤毛之法治療一些肌膚乾燥粗糙、甲錯,毛髮乾枯之病症(當歸、白芍、生地、熟地、黑芝麻、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或肺結核乾咳無痰之 病症(浙貝、百合、生地、熟地、玄參、沙參、玉竹等),也可用於糖尿病的治療,上消可用生地、麥冬、玄參、花粉、葛根等,中消可用知母、牛膝、石膏、生 地、麥冬、烏梅等,下消可用六味地黃丸,皆在「增水行舟」之變法中。

  (編輯 李國坤)

  中醫治病之「釜底抽薪」法

  山西牛國蓮

  人們常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意為從鍋中舀起開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滾,不如將鍋底的柴火抽去,而沸騰的水就安靜了。也就是說,揚湯止沸只能救燃眉之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說起「釜底抽薪」多數人能解其意,而「釜底抽薪」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也許很少有人知道了。「釜底抽薪」是被古代 中醫借喻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中醫寒下法,是用寒性而有瀉下作用的藥物通洩大便,以瀉去實熱的治法。本法即如抽去鍋底燃燒著的柴草,以降低鍋內的溫度一樣, 「釜底抽薪」是中醫治療某些疾病整體觀念的體現,是治病求本的具體應用。

  「釜底抽薪」被後世醫家廣泛應用於治療某些熱病重症、疑難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河南中醫藥學刊》報道,以 「釜底抽薪」法治療一外傷昏迷不醒者,患者72歲,出車禍後當時僅感頭暈腦漲,漸出現走路與起臥身不由己,後突然仆地,神志昏迷、意識喪失、小便失禁,經 醫院救治半月多,病情危重,出院回家。後請中醫試治,診時見患者昏迷不醒,小便失禁、大便半月未解,全身灼熱、腹滿便結,舌質紫絳、苔黃燥、脈弦滑有力。 證屬陽明熱結,瘀阻腦絡,腑氣壅閉,神明不清。以「釜底抽薪」為法,通腑瀉熱,蕩滌陽明,逐瘀通絡。方取大承氣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大黃、枳實各30 克,厚樸、檳榔、紅花、桃仁、桂枝、甘草、芒硝(沖)各10克,以小匙頻頻灌入口內。服藥2日後瀉下腥臭褐色便夾雜羊屎樣硬結,4日後神志漸清,語言恢 復,一周後竟下床活動,恢復如初。通過「釜底抽薪」法,使陽明之熱得瀉,瘀血敗濁得以吸收和代謝,起到了醒腦開竅、活血通絡、推陳致新之效。

  「釜底抽薪」法還被後世醫家多有繼承和發展,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如肺炎、口瘡、癲狂、牙痛、腦血栓、腦出血、腦梗死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