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雖然這只是一個傳奇故事,卻道出了中醫藥治病講究辨證施治的真諦。其實,中醫藥在辨證施治中,方與法的變化比故 事中要靈活和廣義得多。略具中醫藥常識的人都知道,中醫治病歷來講究理、法、方、藥,所謂理,指的是經過望聞問切之後,依據得來的證候進行辨證推理作出正 確診斷,為後來的組方擇藥提供理論依據;所謂法,就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汗、吐、下、和、消、清、溫、補等不同的治療法則;治法確立以後,就要遴選具 有針對性的方劑,此即為「方」;再結合患者個體狀況(如年齡、體質等)調整藥物的品種或劑量即是「藥」的含義。

  診斷用藥在現代醫學相當普及的今天,人們是不難理解的。而中醫的方與法變幻之無窮又給中醫藥學平添了幾分神秘色 彩。一位初習醫學的小後生任意寫上一組讓行家看了摸不著頭腦的中藥名在處方上,這是算不得方劑的,因為中藥方劑學規定,要按君臣佐使的結構來組構中醫方 劑。而很多經典的中醫方劑之間,只通過一些微小的差異來改變其治法和適應症範圍,也充分顯示了中醫藥理論方與法的微妙關係。例如歷來被人視為醫學經典的 《傷寒論》,裡面的麻黃湯有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共四味藥,只要減去桂枝便成為三拗湯;若加入白朮或蒼朮就成了麻黃加術湯。這並不僅僅是名字遊戲,所體 現的治法及適用範圍都已發生了質的改變。還以這麻黃湯為例,若以石膏替換方中的桂枝,又成了麻杏石甘湯,前者是抑汗劑的代表性方劑,後者則重在清瀉肺熱, 若以治法論當屬清法的範疇了。

  更為奇妙的是,同樣的幾味藥,僅僅因劑量構成不同,不僅方劑名稱改變,其所體現的治療法則和適應症範圍也迥異。 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及厚樸大黃湯都是由大黃、厚樸、枳實三味中藥組成。不同的是,重用大黃時稱小承氣湯,是攻下積熱、通利大便的代表方,屬下法方劑;重 用大黃、厚樸兩味藥是大黃厚樸湯,為開胸洩飲的清利之劑;重用枳實則名厚樸三物湯,此方能行氣導滯,常用來治療氣滯腹脹,這又是中醫消法在方劑中的體現。

  在中醫藥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樣靈活變化的方與法的實例實在是不勝枚舉,至於用藥方法、時間上的變通在長期的實踐中也是比比皆是;這裡所說的也僅僅是豹之一斑。於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位給皇上治病的世外高僧的醫術,也就不覺得那麼不可思議了。

  中醫治病之「提壺揭蓋」法

  北京蕭笛

  中醫的治法有許多有趣的比喻,比如有一種中醫熟知的「提壺揭蓋」法,就是用打開壺蓋,放進空氣,以利壺中水從壺嘴暢快地流出的形象,來說明使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種借喻。

  這種治療小便不暢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藥,而是使用宣肺的藥物,在常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原 來中醫認為,肺與脾、腎、三焦、膀胱等臟器分司水液代謝,維持水道的通調。肺主氣,為水道的上源,在肺氣閉阻,肅降失職,影響其他臟器而氣化失司的情況 下,可出現喘促胸滿、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所以治療應先宣發肺氣,肺氣得宣,小便得利,故喻為提壺揭蓋。

  清代名醫張志聰治療過一個患水腫而癃閉(小便不通)的病人。這個病人在此之前,已看過不少其他醫生,那些醫生大 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藥給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腫也越來越嚴重了。張志聰果然與眾不同,他以防風、蘇葉、杏仁各藥等分為劑,水煎後溫服,使病人 出汗,小便即通,水腫全消。防風、蘇葉、杏仁是宣通肺氣的藥,肺氣一宣暢,水道通調,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腫也就消了。

  著名老中醫趙紹琴曾講述了兩個病例,一個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趙紹琴被關進了牛棚,剝奪了診病處方的權利。一日, 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說患尿閉多日,經多方治療無效,依賴導尿管導尿,十分痛苦,請趙醫生救他一命。趙紹琴私下為他口授一方:蘇葉、杏仁、枇杷葉各10克, 水煎服,囑其院外購藥,以免節外生枝。事後病人專程前來告知,藥後小便即通,花費不過兩角錢。

  另一個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個在美國的朋友打來長途電話,說他夫人產後尿瀦留,住院治療十餘日,花費美金 已逾萬元,仍不見效。不得已而求助於祖國的中醫藥。趙紹琴在電話中告訴他,可花一角錢購一味蘇葉,每日煎湯代茶頻飲。兩日後朋友來電話說,病人服藥後小便 即利,痊癒出院了。

  不僅是在利小便方面,治療便秘,中醫有時也採用提壺揭蓋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氣機郁滯型的便秘。此型便秘前人 多以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為主方,但由於有些病人便秘日久,津液已傷,方中大黃損傷津液,大便更秘。以提壺揭蓋法治療,便能順氣 行滯,升清降濁,開上竅,通下竅,常用方劑有《和劑局方》中的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樸、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沉香),還可酌情加入萊菔 子、栝樓、枳殼、杏仁。

  水壺的壺蓋上有個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則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了,這時把壺蓋打開,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醫學 認為,在人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蓋子,所以中醫又稱肺為「華蓋」。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不調暢,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 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症。所以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順。這種治療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提壺揭蓋」 之法。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