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健康指標:教你學會做自己的大夫  作者:李歌

健康指標:教你學會做自己的大夫  作者:李歌

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九節 感官系統指標詳解

[日期:2016-06-07] 來源:  作者:李歌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九節 感官系統指標詳解

  人體中有些器官負責接收外界的各種刺激,然後傳到中樞神經系統,稱為感覺器官,由感覺器官所組成的系統就是感官 系統。一般所指的感覺器官包括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舌頭(味覺)和皮膚(觸覺)。眼睛是視覺器官,使我們可以看見形形色色的事物。 耳朵是聽覺器官,具有收聽聲音以及平衡身體的功能;鼻子是嗅覺器官,對於各種氣味的刺激很敏感。舌頭是味覺器官,可以接受甜、酸、苦、鹹等不同味道的刺 激。皮膚是觸覺器官,是接受溫度、壓力、疼痛等的感受器。通過眼、耳、鼻、舌、皮膚可以將外界信息傳向大腦,從而使人產生各種感覺。

  一、視覺的正常指標

  視覺是人體重要的感覺中樞將獲得的光波信息綜合分析後形成的一種綜合感覺,因此視覺的正常指標不單指我們所熟悉的視力,還包括光沉和色覺。通常所說的視力,是指眼睛辨認物體形狀的能力。

  檢查視力最常用的是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距離為5m,正常視力為1 0~1 5。現行推廣使用的對數視力表採用5分記錄法,其正常值為5 0~5 2。

  1 遠視力檢查

  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將視力表掛在自然光線充足或日光燈照明的牆壁上,視力表與人相距5m,表上第10行視標應 與被檢查眼向前平視時高度大致相等,也可在視力表對面2 5m處放一平面鏡,人坐於視力表下,自鏡內進行觀察。檢查時兩眼分別進行,遮蓋一眼,先查右眼後查左眼,對於戴鏡者,先查裸眼視力,再查戴鏡視力。正常視 力為1 0~1 5,不足1 0者為非正常視力。

  若在5m處不能辨明0 1視標時,則囑患者逐漸向視力表移近,至剛能辨清0 1為止,測量其與視力表的距離,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視力=被檢者與視力表距離(m)/5m×0 1

  2 近視力檢查:

  常用的有標準近視力表或Jaeger近視力表。檢查時須在自然光線充足或燈光下進行,將標準近視力表置受檢者眼前,距離30cm,兩眼分別進行檢查,自上而下,若能辨認1 0以下者,則該眼近視力正常。若不能辨別,可調整距離,至看清為止。

  3 視野檢查

  視野是當眼球向正前方固視不動時所見的空間範圍,與中央視力相對而言,它是周圍視力。距注視點30°以內的範圍稱為中心視野,30°以外稱為周邊視野。

  視野狹小者不能駕駛交通工具或從事本身或周圍物體有較大範圍活動的勞動,甚至行走也有困難。

  (1)周邊視野檢查

  視野計檢查法:正常視野以白色最大(3mm視標),兩側為90°,鼻側為60°,下方為70°,上方為55°,藍、紅、綠依次遞減10°左右。

  (2)中心視野檢查

  用平面視野計檢查:人們通常查看視力表所確定的視力,包括遠視力(在5m以外看視力表)和近視力(在30cm處 看視力表)。遠視眼患者的表現是遠視力比近視力好;近視眼患者則相反。散光患者的遠視力和近視力均不好。當遠近視力達到0 9以上時,才能說明其中心視力正常。

  (3)立體視力

  立體視力是一類最高級的視力,即在兩眼中心正常的基礎上,通過大腦兩半球的調和,使自己感覺到空間各物體之間的距離關係。有些人中心視力正常,但立體視力卻異常,這在醫學上稱之為立體盲。

  4 色覺檢查

  視網膜錐體細胞辨別顏色的能力稱色覺。檢查色覺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假同色表(色盲檢查圖)檢查,在白晝日光下進行,不能戴有色眼鏡,色表距離被檢查者眼前約50~80cm,每個版面辨認時間不超過10秒鐘為色覺正常。

  5 眼壓檢查

  眼球內容物對眼球壁所施的壓力,叫眼內壓,簡稱眼壓。眼壓對診斷青光眼類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眼壓的正常值為:1 33~2 80kPa(10~21mmHg)。

  二、聽覺的正常指標

  聽覺是僅次於視覺的重要感覺,人類的語言及其他所有與聲音有關的信息都是靠聽覺獲得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耳聾的分級標準中規定,聽力損失小於26分貝(聽力級)以內視為正常人,不影響正常言語交往。粗 略估計聽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對有一定言語能力的人,可採取測試者與被試者並排坐位或側後位,避開視覺,間隔一米,測試者用正常聲音說話(約70分貝), 被試者能聽清聽懂,並能複述聽到的內容可視為聽力正常;對無言語能力的被試者能聽到機械手錶聲也視為聽力正常;對嬰幼兒則通過觀察其對不同聲音的聽性反射 或聽覺反應,來判斷其聽力是否正常。

  日常生活中,也可通過一些生活細節自我檢測。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及時請醫生對自己的聽力進行檢測:

  1 總要請對方重複說過的話;

  2 常曲解別人的話;

  3 將頭轉向講話者或揚聲器;

  4 開大電話、收音機、音響的音量;

  5 有意避開討論會、社交場合等。

  三、嗅覺的正常指標

  嗅覺屬於化學感覺,是辨別各種氣味的感覺。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內,其中嗅細胞是嗅覺刺激的感受 器,接受有氣味的分子。引起刺激的香氣分子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才能引起嗅神經衝動:有揮發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有髮香原子或髮香基團;有一定的分子輪 廓;分子量17~340;紅外吸收光譜為 7500~1400nm;拉曼吸收光譜為1400~3500nm;折光率為1 5左右。

  人的嗅腦(大腦嗅中樞)是比較小的,通常只有小指尖那麼小的一點點,鼻腔頂部的嗅區面積也很小,大約為5cm 2(貓為21cm 2,狗為169cm 2),加上人類一級嗅神經比其他任何哺乳動物都少(來自嗅感器的信號經嗅球中轉後,一級神經遠不能滿足後繼信號傳遞的需求),因此,人的嗅覺遠不如其他哺 乳動物那麼靈敏。人類的嗅感能力,一般可以分辨出1000~4000種不同的氣息,經過特殊訓練的鼻子可以分辨高達10000種不同的氣味。

  嗅細胞容易產生疲勞,這是因為嗅覺衝動信號是一峰接著一峰進行的,由第一峰到達第二峰時,神經需要1毫秒或更長 的恢復時間,如第二個刺激的間隔時間大於神經所需的恢復時間,則表現為興奮效應;如間隔時間過短,神經還處於疲勞狀態,這樣反而促使絕對不應期的延長,任 何強度的刺激都不引起反應,就表現為抑制性效應。這就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道理。因此,一般人嗅聞有氣味的物品 時,聞了3個樣品之後就要休息一下再聞,否則會得出不正常的結果,影響評判。

  嗅覺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有的人嗅覺敏銳,有的人嗅覺遲鈍。人的身體狀況也會影響嗅覺,感冒、身體疲倦或營養不良都會引起嗅覺功能降低,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和更年期都會發生嗅覺缺失或過敏的現象。

  嗅覺的正常指標,目前並沒有具體的標準。一般來說,只要能夠正常地通過嗅覺分辨氣味,嗅覺就是正常的。

  四、味覺的正常指標

  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不同地域的人對味覺的分類不一樣。

  口腔內感受味覺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嬰兒有10000個味蕾,成人有幾千個,味蕾數量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味覺的敏感性也降低。

  味蕾大部分分佈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由40~150個味覺細胞構成,大約10~14天更換一次,味覺細胞表面有許多味覺感受分子,不同物質能與不同的味覺感受分子結合而呈現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辣味比較敏感。人的味覺從呈味物質刺激到感受到滋味僅需1 5~4 0秒,比視覺13~45秒、聽覺1 27~21 5秒和觸覺2 4~8 9秒都快。

  目前,味覺的正常指標因為可操作性的問題尚未制定。因此,只要能通過舌頭分辨出苦、辣、酸、甜、鹹等味道,即可證明味覺是正常的。

  五、觸覺的正常指標

  觸覺是皮膚感覺的一種。狹義的觸覺,指刺激輕輕接觸皮膚觸覺感受器所引起的膚覺。廣義的觸覺,還包括增加壓力使皮膚部分變形所引起的膚覺,即壓覺。一般統稱為「觸壓覺」。

  已知有幾種感受末梢同觸覺有關,如毛囊感受器、梅氏小體為觸覺感受器的感覺末梢。如眼的角膜,有自由神經末梢,有觸覺作用;指端皮膚中有豐富的梅氏小體,它的觸覺十分敏感。

  觸覺的絕對感受性在身體表面的不同位置有很大的差別。一般說來,越活動的部分觸覺的感受性越高。如果以背部中線 的最小感受性作為比較單位,身體其他各部分的感受性如下:腹部中線為1 06;胸部中線為1 39;胸部側表面為1 79;肩部上表面為3 013;腳背面為3 38;橈腕關節區為3 80;上眼皮為7 16。

  觸覺定位用兩點感覺的限距離(也就是我們用測觸器刺激兩個點,能感覺為兩點而不是一點的最小距離)表示。這個限值因皮膚上不同部位而異。例如,舌尖約為1 1mm,手指尖端約為2 2mm,手掌約為9mm,而背部則達67mm。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前言
第3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一節 健康指標常識 第4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二節 健康外在指標
第5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三節 健康內在指標 第6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三節 健康內在指標(1)
第7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四節 心理健康指標 第8頁:第一章 健康早知道 第四節 心理健康指標(1)
第9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一節 你的健康指標及格了嗎 第10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二節 循環系統指標詳解
第11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二節 循環系統指標詳解(1) 第12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三節 神經系統指標詳解
第13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三節 神經系統指標詳解(1) 第14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四節 運動系統指標詳解
第15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四節 運動系統指標詳解(1) 第16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五節 呼吸系統指標詳解
第17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五節 呼吸系統指標詳解(1) 第18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六節 消化系統指標詳解
第19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六節 消化系統指標詳解(1) 第20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七節 泌尿系統指標詳解
第21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八節 生殖系統指標詳解 第22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九節 感官系統指標詳解
第23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十節 免疫系統指標詳解 第24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十一節 內分泌系統指標詳解
第25頁:第二章 健康指標的含義 第十一節 內分泌系統指標詳解(1) 第26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一節 兒童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27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一節 兒童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1) 第28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二節 青少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29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二節 青少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1) 第30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中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31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中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1) 第32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四節 老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33頁:第三章 不同時期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 第四節 老年需要關注的健康指標(1) 第34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一節 「亞健康」狀態的非健康指標
第35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二節 常見病的非健康指標 第36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二節 常見病的非健康指標(1)
第37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二節 常見病的非健康指標(2) 第38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39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1) 第40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2)
第41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3) 第42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3)
第43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4) 第44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5)
第45頁:第四章 糾正不正常的健康指標 第三節 怎樣恢復正常的健康指標(6) 第46頁:第五章 養生 第一節 養生與健康指標的關係
第47頁:第五章 養生 第二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48頁:第五章 養生 第二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
第49頁:第五章 養生 第三節 不同年齡人群的養生食譜 第50頁:第五章 養生 第三節 不同年齡人群的養生食譜(1)
第51頁:第五章 養生 附錄一: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 第52頁:第五章 養生 附錄二:公務員錄用體檢表
第53頁:第五章 養生 附錄三:本書所用單位換算表 第54頁:第五章 養生 附錄四:健康指標速查指南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