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少人認為,得了糖尿病的人不能吃糖、不能吃水果、不能吃點心,其實這並不對。應該在飲食量上控制一點。比如在兩頓飯當中少吃一點,一點事沒有。你還刺激胰腺分泌少量的胰島素,不要讓它的功能完全沒有了,希望它慢慢地恢復自己的功能。
  
  如果你只知道養,完全靠藥,胰腺會更脆弱。臟器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我不是提倡吃糖,而是提倡少量多餐,這是治療糖尿病的辦法,每次少吃一點,你要餓的話,多吃幾次。胰島素分泌得少,你別傷著它,讓胰腺逐漸地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
  
  除此之外,扣擊梁門穴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梁門穴是胰腺的投影穴,經常扣擊梁門穴可以有效地刺激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
  
  如今,人們往往談「糖」色變,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其實「怕」字本身就不利於糖尿病的治療。只要在平時多注意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豈會感歎糖尿病無處不在呢?
  
  高血壓患者學會「高壓」下的處世之道
  
  現代不少人往往過於重視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缺少鍛煉、生活無節制、壓力大,這就導致不少人都小心翼翼地生活在「高壓」之下,對高血壓「俯首稱臣」,當起了「降」兵。
  
   在平時的診病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夫,我高血壓,你有沒有什麼治高血壓的特效藥?」有嗎?沒有!對於高血壓來說,中醫往往不如西醫那麼 容易讓人接受。您看西醫,對高血壓、高脂血、高血糖全世界都是一個治法。可是,中醫不同,它主要是依靠症狀來診病。中醫不單單認為是動脈硬化、血脂高是高 血壓的原因。它認為,就是您血脂不高,您愛著急、愛生氣,也容易得高血壓;經常感覺到頭暈頭疼、失眠等,也有可能是高血壓。
  
  中醫 說「怒則氣上」,也就是說人在憤怒的時候往往會導致血壓升高。而經常生氣的話,就是正常人的血壓也會高。所以心情不好是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靈 樞·口問》中說:「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也就是說,悲哀憂愁等情志往往會造成心動,而若「心動」了,那麼五臟六腑都會有所「動靜」。
  
   據調查「二戰」以後,前蘇聯人患的最多的兩個病是高血壓和胃病,這就是因為高度神經緊張造成的。「二戰」時期,前蘇聯全民皆兵,全國上下都處於緊張狀 態,從而引發了高血壓。但那個時候,人們就是暈也得跑,他得活命,他們沒有那麼的時間和精力去注意健康。可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不少人沒事便開始找起病 來。今天一感覺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查,這個檢查、那個儀器的,非要把全身上下都查個遍才放心。稍微有點「異變」,就整天覺得自己得了絕症似的。這樣搞下 來,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整天提心吊膽的,本來沒病,也容易嚇出病來。您看,人們的飲食幾千年來沒有多大的差別,依舊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可是整天擔心自己患有高血壓的人,說不定還真的會「中獎」。所以,放寬心也是治病的一個良方。
  
  高血壓病人還有一個特 點,越緊張,血壓越高。怎麼回事呢?他著急、害怕、生怕自己的血壓高了。可這個時候,越緊張血壓就越高;相反,如果在家和朋友聊天,血壓可能就不高。我以 前遇到這樣一位高血壓患者,檢查完了,當他臨走的時候問我:「我能喝酒嗎?」我說:「能啊,少喝點,每天晚上喝上一小盅。」「嘿!我找著你了,我看了10 個大夫,沒有一個敢說讓我喝酒,你怎麼讓我喝酒?」我說:「我不是說酒治高血壓,因為你肯定是一個酒鬼,你才問我可以喝酒嗎?我當然要順著你說,可以喝, 但是要少喝。」結果,他跟我講:「我每天喝上一二兩酒,我的血壓根本不高。如果我不喝,我的血壓就高,無論吃什麼降壓藥都不會降。」現在這個病人還健在, 是銀行的一個大師傅,這就是我的臨床經驗。
  
  所以,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最好不要整天把高血壓掛在嘴上,吃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之前還要先去考慮究竟該不該做,稍微有一點變化就趕快吃降壓藥。其實我們完全沒必要這麼計較,順其自然就好了。
  
  中醫往往認為這個人比較胖、痰濕重,可能容易促使血壓升高、頭暈,因此治療這種病人時要化濕;說這個人瘦、好發脾氣、火大,這類人患高血壓的話,中醫說要養陰;這個人體質特別虛弱、神經衰弱,這類人患高血壓的話,中醫就是要其鎮靜、安神,讓他好好休息,解除他的思慮。
  
   所以說,治療高血壓並沒有什麼通方,我們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方子。以前遇到過這樣一位高血壓患者,他拿著一個方子讓我給他開藥。仔細檢查以 後,我發現這個方子對於他的高血壓一點作用也沒有,反而會加重他的病情。所以有的藥它雖然可以降壓,但是不同的人吃了有可能是升壓,這就是藥的雙向性,正 如中醫所說的:「一方可治多病,一病可有多方。」
  
  中醫好是好,但是一定要人家理解你,人家不理解你,就認為你不規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個病找三個大夫,有三個方;三個病也有可能就是一個方子,對於中醫來說這是很正常的。
  
   雖然治病的處方要因人而異,但一些簡單的保健方法卻是可以多做做。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您可以用兩手食指或者中指平撫前額,然後用手掌揉太陽穴部位,再 將手指分開,由前額向後梳頭,每次10分鐘左右,可以清頭目、平肝陽,使頭腦清醒,減輕眩暈,從而使血壓隨之下降。此外,您也可以按摩腳的大拇趾趾根上, 處於粗橫紋中間部位的高血壓點,經常按摩該穴位對治療高血壓也有效果。
  
  順應自然才能治療免疫力低下
  
  2003年爆發的SARS(非典)讓我們現在還心有餘悸,2009年的H1N1(甲型豬流感)更是讓全球人驚慌,而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感歎,為什麼人類身體的免疫力在這些「風暴」面前如此弱不禁風?
  
   免疫力在中醫認為就是「正氣」。中醫稱機體對外來的抵抗為「正氣」,稱造成人體患病的各種因素都為「邪氣」。《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用現在通俗的話講就是當免疫力比較強時,外來的致病因素就不能侵犯人體。古代醫家也一直強調「未病先防」。如何防未病呢?就是使人在患病前將人體的「正 氣」扶好。只有陰陽調和,「正氣」充足,我們才能少生病。
  
  如果把人的健康狀況比作一桶水的話,那麼「桶」就是身體,「水」則是正 氣。如果您的桶有10個洞漏水,那麼只堵一個洞是一點用也沒有的。而現如今不少治療方法就是只堵一個洞,也許這個洞是最大的,卻不能止住桶漏水,而想要 「不漏水」,只有把全部的洞都堵上才行。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防止任何讓桶漏水的因素,以全面「保養」桶。如何「保養」桶呢?很簡單,「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順其自然就好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