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性健康,有時無知也是害人兇手
  
  說到性健康,很多人都很迷茫,覺得只要有安全套,就會很安全。 您看街上處處都有自動取套機,只需要往裡面投一個硬幣便能拿出來。是方便了,也有效地防止性病了,可是從文化上說,那是外國人的風俗,中國乃禮儀之邦,這 麼做非但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禮儀。中國性生活講求什麼呢?講求的是情趣,是天人合一。
  
  《備急千金要方》中說:「男不可無女,女 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就是說,男人不能沒有女人,女人也離不開男人,只有這樣才能長壽;反之,缺失任何一方,都與長壽無緣。 所以,在道家的學說裡就有性就是養生的論述。性就是天人合一,所以中國古代的春宮圖不會像日本春宮圖那樣突出享樂的表情,而講求的是自然的意願。
  
   現在對於性生活與養生的主旨越走越遠,不少人為了性生活,使用各種壯陽的興奮劑,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性生活過後人本來就很虛了,已經強弩之末了,此 時若再使用偉哥,只能讓陰莖勃起,過度消耗本來已經沒有多少的「能量」。當這些「能量」耗完了,人自然也就死了。現在一部分服用此類補品的人在性生活中猝 死,我們不否認跟服用類似偉哥類補品脫不開干係。
  
  除此之外,像婚前性生活或者性伴侶多,這些「前衛」的舉動,往往會對身體帶來意 想不到的傷害。就拿性伴侶過多來說吧!它很容易引起不孕不育。因為精子種類過多很容易讓子宮產生抵抗性,導致卵子與任何精子都不能結合。此外性伴侶過多, 也容易致使女性患宮頸癌。我們都知道,有的人吃肉或者吃雞蛋容易過敏,因為其體內缺乏代謝雞蛋或肉中蛋白質的酶。同樣的道理,性伴侶過多也容易因為不同的 精子而導致女性身體內環境發生變化產生毒素,從而導致疾病。
  
  更年期,讓女人在不知不覺中衰老
  
  應對更年期,大棗顯神威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紅顏辭鏡花辭樹。」
  
  在王國維的這首《蝶戀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紅顏易老的無奈,容貌的變化是其次的,最主要的還是更年期的困擾,這更是女人面臨的無情風雨。
  
  更年期,其實就是從一個有月經到沒月經的過程,從能夠生育變為不能生育的過程。因為女人的生育是女性的一個突出特徵。因此在更年期的時候,在女性的心理、生理上,都有著很大的變化。應對更年期,我們提倡一個是調心理,一個是調生理。
  
   調心理的辦法,等於讓她「話療」,提倡醫生對更年期有一個全面的解釋,起碼讓她認識到更年期綜合征不是病,而是生理的過程,是會過去的。現在還沒有哪位 女性到了七八十歲還有更年期的,等到心態穩定了,她的這個症狀自然就沒有了。還有一些人就沒有更年期的那些特徵。像我老伴就是這樣,我覺得她更年了以後比 原來還和氣了,她以前脾氣挺暴的,現在她挺隨和的,所以不要把更年期當成攔路虎,倒是越害怕更年期症狀就越嚴重。
  
  我發現處在更年 期的女性有這麼一種特殊現象,如果她這個年齡正好趕上孩子結婚,或者有了小孫子,那時她更年期的症狀就不是很明顯,甚至根本沒有症狀;相反,如果她家孩子 歲數挺大了,卻沒結婚,她更年期的症狀就特別嚴重。因為這個時候她常常會往不好的方面考慮,萬一孩子打一輩子光棍怎麼辦,「疑心生暗鬼」,越想越嚴重,越 想越害怕,越想越緊張,越緊張就越容易上火、發脾氣,肝火大了,症狀自然也就更嚴重了。
  
  此外更年期婦女的症狀輕重與老伴兒有關。 如果老伴兒特別喜歡拈花惹草,那麼這位女性的更年期症狀就比較嚴重。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啊,擔心自己老了,沒魅力了,再加上生理上對性生活的要求比較 少,可是50歲的男人卻正處於第二性高潮的階段,所以總是擔心老伴兒有外遇,心裡有事,更年期的症狀自然也就越發明顯了。
  
  所以在 生活中,如果老頭兒嫌棄老伴兒人老珠黃,脾氣又躁,又不能適應他的性生活,那麼這位女性的更年期症狀就特別嚴重;相反,如果老兩口感情特別好,老頭兒也在 一邊伺候著、照顧著,所謂「糟糠之妻不下堂」,那麼這個女性也就不會有這方面的顧慮,更年期自然也就好得多了。
  
  如何緩和更年期的 症狀呢?首先,自己要想開點,更年期不是病,而是生理過程中的現象,會平安過去的。不妨每天早晚熬點大棗粥吃。其做法非常簡單,是抓一把大棗(約13顆) 放在溫水中浸泡5分鐘,然後把洗好的米約100克連同大棗一塊兒放入鍋中煮熟,米開粥稠時加點白糖調味就可食用了。如果您覺得每天早上、晚上煮比較麻煩的 話,也可以一次多煮點,吃飯的時候溫熱了吃即可。當然,如果您覺得熬粥比較麻煩的話,也可以每天吃兩三顆大棗,照樣有效果。
  
  中醫 認為,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對於更年期的女人來說是最好的「靈丹妙藥」。《北夢瑣言》中就有關於紅棗的記載,說有一位年過半百的女人,依然 年輕美貌,面容靚麗如妙齡少女,後來有人問她有什麼防老之術,後來她只說了這麼一句話:「一日三顆棗而已。」由此在民間流傳開了「一日吃三棗,一生不顯 老」的諺語。
  
  在這裡提醒您的是,如果您的消化系統不是那麼「稱職」,經常不舒服的話,您可得少吃大棗了,因為吃多了很可能會加重您腸胃的負擔,反而得不償失。
  
  男人也有更年期
  
   有人說更年期是女人特有的一個過程,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因為男人也有更年期。說到這兒,相信有人會說了,男人50歲正是性高潮的時候怎麼會有更年期 呢?其實男人的更年期與年齡無關,我認為任何成熟的男人,如果有性方面的問題,包括性冷淡、陽痿,那麼都可以稱為是更年期的症狀,而不能僅限定在50歲這 個時間段。
  
  對於男人來說更年期的標誌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陽痿。陽痿的症狀近似於更年期的症狀,比如說脾氣不好、睡不好覺,有的還想自殺,這樣的狀態就是更年期的狀態。這個時候在飲食上應以補腎為主,比如說多吃些核桃、黑芝麻等食物,這樣就能慢慢調理過來。
  
  月經,女人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七」是女人生命中的數字
  
  很多女性朋友跟我抱怨說下輩子再也不要做女人了,光是每月都來的月經就把人折騰個沒完,更甭說因為月經引起的婦科疾病了。月經,可謂是女人生命中的頭等大事,因為女人有半輩子的時間都在跟月經打交道。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