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為什麼糧食的營養價值更高呢?首先,糧食是純天然的,充分吸收了陽光、雨水,以及地氣等各種糧食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現 在的暖室大棚只有種蔬菜的,卻沒有種糧食的,所以糧食的生長過程是純自然的,沒有一絲人為的因素在裡面。再有,糧食只能增產,比如說這一畝地能打100斤 糧食,通過技術,我們可以讓它收500斤,卻不能改變它的生長週期。糧食的種植最講究季節,像北方的冬小麥只能在秋季種,來年收,經過幾個月的成長,吸收 天地精華才能成為糧食。早一個月或者晚一個月都不行,因為它無法與天地相容,也與天氣不符。所以,凡是糧食都是與天地相合,吸收了天地的營養的。
  
  雖說肉類也有營養,那是因為動物吃的也是植物,它們吸收了植物中的精華,並對其進行了第二次加工。但它加工的只是蛋白質,也就是精蛋白質,而天然的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卻在加工中丟失了。所以,光吃肉是不行的。
  
  聰明聰明,就是耳聰目明
  
  我們一直追求聰明,那麼什麼叫聰明呢?其實就是耳聰目明。為什麼這麼說呢?中醫上說「腦為元神之府」,也就是說腦是生命的最高司令部,它決定著人體的一切事物,所以想要聰明,首先得補腦。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補腦呢?這還得從髓說起。《黃帝內經·靈樞》中說「腦為髓之海」,也就是說咱們的腦子是由髓彙集而成的。而髓則就與腎有關了。中醫 說,腎主骨生髓,腎為先天之本,先天強壯,則髓海充盈,人就聰明;先天不足,髓海虧虛,人就愚鈍。所以說腎才是大腦的源頭,補腎增髓也就能起到補腦的效果 了。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如果腎氣充足,那麼自然也就耳聰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老了就會耳聾的原因。因為老人腎氣比較虛弱,這樣就會表現在耳朵上,從而出現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怎麼補腎呢?我們知道「鹹入腎」,也就是說鹹是養腎的。什麼是鹹的呢?比如說海鮮。海鮮生於海中,而海水是鹹的,所以海鮮性鹹。這也是為什麼經常吃海鮮的人聰明的原因。
  
  但這裡提醒您的是,不要覺得鹹養腎,就沒完沒了地吃鹹的東西。要知道凡事都要有度,吃鹹也是如此,如果適當,就有養腎的功效,如果吃得太多了,反而會傷害腎。一般成人每人每天吃6克左右的鹽就夠了,太多的話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病。
  
  老人養生,要時刻注意隱形風險
  
  亂吃補藥,會加重身體的偏性
  
  《三國演義》相信大家都熟悉,其中曹操和諸葛亮更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雖然一直以來人們都把曹操定位在梟雄、奸臣上,把諸葛亮看做一個忠臣,然而從養生上來說,諸葛亮還真遠不及曹操有智慧。
  
  為什麼這麼說呢?諸葛亮什麼時候死的呀?54歲!而曹操呢?人家是66歲而卒。這說明曹操懂得養生,而諸葛亮只是一味地在消耗自己的精力,最終吐血而亡。
  
   其實不僅僅是曹操、諸葛亮,就是現在,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養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在不少老人在養生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盲點。比如說有不少老人在 日常生活中經常吃補藥,其實這種做法未必有利於健康。因為藥物本身是糾偏的,具有補不足、去有餘的作用。而對於一個健康的老人來說,這種「補品」很可能造 成體內營養的失衡。況且,一些滋補藥也只能夠推遲或者延緩衰老,並不能解決衰老的問題。因為衰老是自然現象,是人這一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又怎麼 能阻止住呢。
  
  因此我們只能在這個過程中用營養來延緩衰老。當然在這裡我指的是健康的老人,有病的老人除外。
  
  衰老是一種過程,延緩衰老就是長壽
  
   人的衰老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然而決定生死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環境、活動、營養、心態等,而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靠吃藥物就能長壽。我們周圍那些 「藥罐子們」,完全把自己的健康押在藥品或者營養品上面,真正能長壽的卻很少。就像那位拔苗助長的農人一樣,只看到莊稼長高了,卻忘了根已經不在田地裡, 莊稼最後還是會過早枯萎的。
  
  那麼該如何延緩自己的衰老呢?要知道,在這些決定人生死的因素中,佔百分之七八十的遺傳因素一般是不 能改變的,現代科學還不能完全解決遺傳基因帶來的問題,所以我們改變的只能是遺傳基因之外的諸如環境、營養、心態這些主觀方面的因素,因此,目前尚不能根 本解決衰老和長壽的問題。
  
  其中,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因素。早在古代,諸多養生大家都指出了良好的心態與養生的關係。像 老子的「少私寡慾」、「致虛極,守靜篤」,莊子的「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以及孔子的「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等,都 在向我們訴說著長壽與良好心態的關係。
  
  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老人卻正與之相反,整天擔心自己不是有這個病,就怕患有不治之症,且擔心得要命,而這種心態很可能真的把病給招來。《黃帝內經》上說:「精神內守,病安何來?」也就是說,如果老人心態比較平和,至少可以少得病,即便有些病,也要有康復的信心。
  
   此外,如良好的環境和充分的營養也是給長壽加分的重要因素。就拿營養來說,如果營養成分不高,那麼長壽也未必能實現。我們都知道,古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比 較低,而那個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十多歲,難怪人們常常說七十歲就古來稀了,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七八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百歲老人也有不少,完全可以 說明人們營養跟上了與長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這裡奉勸那些天天吃「憶苦飯」的老人,不要覺得粗茶淡飯就是健康,營養也很重要。
  
  別讓老人成為藥品的「集裝箱」
  
  在《紅樓夢》裡林妹妹簡直就是個「藥罐子」,動不動就得吃藥,稍微有點不順心,更是病倒不起了。也難怪,人家林妹妹身在大戶人家,有那條件,要是換成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哪兒有這麼嬌貴?
  
  不僅僅是林妹妹,其實現在有不少人也動不動就「藥物」伺候著,有事沒事都離不開藥。尤其是上了年紀,更是藥不離身,稍微有點不舒服,就大把大把地把藥往嘴裡塞,簡直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了藥罐子。按照這種吃法吃藥,早晚把自己吃成藥物的集裝箱。
  
   不只是用於治病的中藥,吃補藥也要講究科學。俗話說「多服人參、鹿茸,不如多吃蔬菜瓜果」,這是有道理的。唐朝末年名醫陳曾直曾說:「老年人皆厭於藥而 喜於食,病後脾、胃易傷,治療又慎於吐瀉,故尤宜用食以治之。」所以,不論治病,還是養生,我們都不應過於依賴於藥物。
  
  我治病有 一個特點,就是對於那些身上有好幾種疾病的老年患者,由於他們大多經過中西醫治療好幾年,每天吃藥超過五六種,我開的第一個方子肯定是解毒的。為什麼呢? 你想啊,歲數大了,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老人對藥物的耐受、排泄、解毒和抵抗藥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很容易在體內積蓄毒素,所 以這個時候解毒才是非常重要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