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所以,既然人們有能力吃有營養的東西了,又何必自己為難自己,整天吃那些又苦又澀,營養價值未必高的野菜呢?前一段時間跟幾個同行閒聊時聊到野菜的問題,我還開玩笑說,有誰聽過在國宴上上野菜的呢?
  
   因此,對於吃野菜,我覺得還是適可而止比較好。比如說整天吃大魚大肉的,想換換口味,嘗嘗新鮮,來點野菜也無可厚非,但最好不要用野菜代替我們經常吃的 蔬菜。因為對於蔬菜,我們已經完全瞭解它的屬性了,但野菜卻不一樣。人們對野菜的認識並不多,而且有的野菜還有藥用效果或者毒性,不慎吃了,很容易給身體 帶來傷害。因此,不認識的野菜一定不要吃,而在吃野菜之前,也要注意這些野菜是否與自己的體質相悖。像苦菜、蒲公英,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的作用,上火的 人吃了很好。但是對於陽虛畏寒的人來說,吃多了就易損傷脾胃了。就是常人,食用過量也會損傷脾胃的。
  
  除此之外,吃野菜的時候也要注重處理。像山蒜,因為含有微毒,如果直接食用會使人週身不適。所以在吃這類野菜的時候,必須將其先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待毒素分解之後再食用才更安全。
  
  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野菜。因為大家都在追求綠色食品,不少菜販子在賣野菜的時候就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一直強調野菜是無污染蔬菜,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可以放心食用。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也未必。
  
   首先,很多野菜並不是真正地自行生長,而是人工種植的,這樣的野菜照樣會使用農藥、化肥,從而就使野菜的「野性」退去。其次,即便真的是野生的野菜,安 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們雖然沒有化肥、農藥的影響,但生長在受污染的環境中,像馬路邊的草坪上,或者靠近工廠,也可能會受到污染。
  
   說到野菜,就不得不說說蘑菇了。如今,人們對於菌類的態度和野菜相似,也是獵奇。前一段時間,我去了趟雲南,雲南的朋友請我吃了頓菌類大餐,除了那幾樣 我們經常見過的菌類之外,又有不少我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菌類,像什麼牛頭菌,竟然有幾十種之多。雖然盛情難卻,不過我還是吃得小心翼翼
  
   蘑菇是什麼,是微生物中的真菌類,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真菌是有毒的,是不能隨便亂吃的。像香菇、金針菇、口蘑等是經過鑒定沒有毒了,才被認定為食物的,而 那些我們不曾見過的野蘑菇,在沒有鑒定之前,是不能亂吃的。說不定哪個就是有毒的呢?千萬不要相信「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說法, 那沒有太多科學依據。
  
  吃粗糧,也要因人而異
  
  不少人覺得粗糧有營養,於是一天三頓吃粗糧。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粗糧細糧如何區分呢?細糧就是經過深加工之後所形成的精緻糧食,像我們吃的大米、白面都屬於細糧。而其他的,像玉米、高粱等則屬於粗糧。
  
   粗糧有營養能吃,這無可厚非,但要因人而異。像一些中年人,整天吃大魚大肉的,也比較胖的,體質也比較壯的,這種人不妨多吃粗糧。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 說,粗糧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纖維素,能夠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行,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能增加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促進腸 道蠕動,防治便秘。對整天「油」裡來「油」裡去的人來說,經常吃些粗糧能起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但是,對於一些老人來說,我是不提 倡吃粗糧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老人本來吃得就不多,如果這個時候再給他天天吃小米粥,天天吃粗糧,你想想,他的身體能夠吸收多少營養啊?對身體的熱量肯定 是「入不敷出」,那豈不是在加快他的衰老嗎?再說了,人歲數大了,腸胃等消化器官的能力也會相對衰弱,如果粗糧吃得太多,就會影響消化也會造成營養不足。
  
  還有就是兒童也不適合吃粗糧。我們知道,兒童處於成長黃金期,需要全面而豐富的營養,如果這個時候吃粗糧,就會導致體內蛋白質的補充受阻,脂肪攝入不足,微量元素缺少,從而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影響孩子的發育。
  
   除了老人和兒童之外,女性朋友,尤其是懷孕的女性,也最好不要整天以粗糧為主。本來懷孕後就是需要吸收大量營養的時候,屬於一個人吃兩個人用的階段,如 果這個時候一味地吃富有高纖維的粗糧,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先天不足。像古時候那些貧苦人家的孕婦,不都是因為家裡窮,沒有好的營養而導致孩子生下來就又瘦 又小,甚至早早夭折的嗎!所以,在懷孕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粗糧是好東西就吃個沒完沒了。此外,有些女性有貧血的毛病,這個時候如果還吃粗糧,氣血就更難 恢復了。
  
  因此,我們說吃粗糧也要因人而異。在這裡提醒您的是,長期吃粗糧,很可能導致人體缺乏一些基本的營養元素。所謂「面有菜色」,就與經常吃粗糧,以致營養不良有關。因此,即便您整天大魚大肉,在吃粗糧的時候也要「粗細結合」,千萬不要「一粗到底」。
  
  以湯送飯胃難安,小心「方便」帶來的傷害
  
   相傳在古代的一次聚會上,有人說:「梨雖然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會傷脾;而棗雖然有健脾的作用,但是吃多了卻會傷害牙齒。」另外一個人聽了,便給出了 一個「好」方法: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自然也就不會傷脾了;而吃棗的時候一口吞下去,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這就是「囫圇吞棗」的典故。然而從中醫的角度 來說,吃飯的時候用湯或者水泡著吃主食,也是一種「囫圇吞棗」。
  
  為什麼這麼說呢?老百姓有句話叫「湯泡飯,嚼不爛」,說的是如果吃飯的時候渴了,想喝水,或者想用水泡著吃,食物很容易不好好嚼就咽進去了。
  
   中醫說,脾主運化,意思是脾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然後再輸送到身體的各個臟腑組織中。脾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那些通過牙齒咀嚼好的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如果這 個時候那些原材料中有殘次品或者粗糙品,譬如說有些食物還沒有嚼爛,那麼在「再加工」的過程中,這些殘次品造出來的成品自然也就不合格了。更有甚者,還會 加重機器的損耗,這樣脾胃就出毛病了。
  
  再就是小孩子,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喜歡把食物嚼碎了再餵給他,這樣對脾胃也是一種傷害。就像四肢不用,就會慢慢變懶惰一樣。吃泡的食物就更不好了。因為孩子的脾胃本身就比較弱,如果食物不怎麼嚼就嚥了進去,那麼對於孩子的傷害就更大了。
  
  說到這兒,有人會問了,用水泡飯跟喝粥不一樣嗎?難道喝粥也傷胃嗎?其實湯泡飯和喝粥從本質上說是不一樣的。粥,是把米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