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所謂長壽,不是說人體百毒不侵、一輩子從不生病,而是說在與疾病的博弈中身體能夠運籌帷幄、從容不迫,即使暫時無法把它徹底殲滅,也能夠迅速制定出對策,讓它無法再興風作浪。一旦您掌握了這種訣竅,那麼帶病也可以得享長壽。
  
  1.疾病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隨意放棄自療的權力
  
  如果我們多用點心思,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和自療,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任何疾病都不能把它攻下。
  
   8年前的一天,病房住進了一個28歲的男性患者,腎功能衰竭3年了,曾經四處求醫,無功而返。這次下定決心來到這裡,是因為我們允許他可以為自己治病,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誕,但正因為如此,醫患之間配合得非常默契,經過治療,可怕的“腎衰”消失得無影無蹤了。8年後的一天,當他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全 科的醫護人員都認不出他了,只記得當時他患病的模樣:渾身浮腫,臉色蒼白,萎靡不振。他告訴我們,出院之後,在深圳打工,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回想當 年的治病經過,一半是心酸,一半是自豪:那時候他和他的父親,兩個對醫學一無所知的男人,幾乎用盡了全部精力去學習中醫,尋找治愈“腎衰”的法寶。他們提 出的每一個治療方法,都在全科醫生的深入研究之後,才被允許試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出院了。與其說是中醫拯救了他,倒不如說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
  
   生病了,如果自己無法自療,堅持接受正規的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既不能諱疾忌醫,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治治停停。有個病人,口腔潰瘍兩 年多了,每次都在月經前發病,曾治過很多次,但療效不好。一日她來找我,我看她臉色萎黃,舌質淡白,有齒痕,脈細而弱,月經量多色淡,就給她開出一劑補益 氣血的藥物,而不是像其他醫生一樣清熱瀉火,並說需要三個療程。服藥後症狀有所好轉,但是之後很久她都不再來復診,打電話提醒她,她說現在已經不是很痛 了,而且沒時間,吃中藥很痛苦。面對托詞,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如今年輕的一代真是嬌貴得要命,臨床中我常常能夠遇到一些因為不願打針、吃藥而在中途 放棄治療的患者,古語雲,行百裡者半於九十。一些病,如果不徹底治好,後患無窮。
  
  用心治病,需要患者多學習醫學常識,了解與自己 疾病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找出適宜自己的辦法。有些長期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人,由於不懂醫學知識,又加之急於求成,經常被一些藥品廣告誤導,去盲目地購置一 些對自己沒有作用的藥物,不僅治不好病,有時候還會延誤了治療,丟了性命。有一個老太太,心律失常,她只知道自己得的是心髒病,在一次“冠心丸”藥品推銷 講座中,聽說冠心丸可以治療心髒病,於是就買了很多回來,兒女們都勸她不要亂吃藥,可是老人說:“很多患有心髒病的老人吃了這個藥,都說效果很好。”在吃 了一段時間後,她感覺身體越來越不舒服了,於是就來看病。了解完事情原委後,我一看那藥根本不是治療她這種心髒病的藥物,於是建議她立即停止服用冠心丸, 並給予抗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一個星期後,老太太的病才得以好轉。
  
  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隨意放棄了自己的權力,認為治療只是醫生的事,和自己無關。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我們多用點心思,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和自療,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任何疾病都不能把它攻下。
  
  2.恐懼才是健康的最大敵人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如果每個人能做到這點,無論是面對疾病、災難,還是面對人生的其他彎彎坎坎,我們一定會從容不迫、臨危不亂。
  
  有個伙計,某天在冷藏室裡搬東西,不小心把門給鎖上了。等到再有人來取東西時,發現他已經凍死在冷藏室裡,但令人奇怪的是冷藏室裡的制冷系統並沒有打開。他估計是被嚇死的。
  
  我們無法確定故事的真實性,但故事本身告訴我們:在一些可以預料後果的危險面前,我們常常會產生恐懼,這種情緒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甚至危及我們的生命。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若干小老鼠分成兩組,並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喂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組小鼠的旁邊放上一只貓。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旁邊放貓的一組小鼠的免疫力下降了,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免疫力下降越明顯。
  
   過於恐懼會被嚇死,這個在中醫上也有佐證。《黃帝內經》裡有情志生病的說法,“恐”就是其中之一。“恐傷腎”、“恐懼不節傷志”,如果過於擔憂害怕,就 會傷到腎。有些人遇見突發事件,會被嚇死,就是因為過恐傷到了腎,腎氣不足,一口氣提不上來,大腦突然供血不足,就死掉了。而且這種猝死有個共同的特點, 牙關緊咬,撬都撬不開,為什麼呢?中醫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臨死前拼命咬緊牙齒,就是想提上腎氣,活下去。這是人求生的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可能處在一種過於恐懼的情緒下,但我們不一定用恐懼來描述它,而是用類似於“恐懼”的一些詞,如“害怕”、“驚慌”、“郁怒”等來 表達那種相似的感覺,以致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恐懼對健康的損害。我曾教過一個學生,有一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後來一到考試,總認為自己肯定考不好,全身軟綿 綿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而且總想上廁所。慢慢地,他變得煩躁、易怒,很容易和同學發生爭吵,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停止學業,接受治療,經檢 查是輕度精神分裂。
  
  也有些人,平時好好的,吃得好,睡得香,沒病沒災,活了幾十年,從不知道打針吃藥為何物。可是某一天,突然病 倒了,十天半月還沒有好,這下可把他們嚇倒了,於是到處求醫問藥,燒香拜佛,生怕自己大限已到。我承認,求生是人的不能,可是過於恐慌擔憂,不僅於事無 補,反而令自己和家人亂了方寸。很多病人,特別是癌症病人,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有一個人,到醫院體檢,一查,肝腫大,以為是肝癌。知 道結果後他立即昏了過去,他的妻子一直在哭:“這真要有個三長兩短的,上有老,下有小,這可咋辦呢?”老人也是哭,全家亂成了一鍋粥。因為家裡經濟實在緊 張,他索性也不治,一個月下來,臉色越來越難看,整個人瘦成了皮包骨。後來,有個親戚來了,提醒他們,可能是醫生查錯了,哪有這大的問題事前一點察覺都沒 有呢?一語點醒夢中人,他這才意識到有可能是醫院搞錯了。於是,經人介紹,找到我。我一把脈,再看臉色,脾胃虛弱,經過一番綜合檢查之後,我斷定他沒有肝 病,於是囑咐他按照我開的幾個方子調理脾胃,身體自然就會痊愈。他喜出望外,但還是將信將疑地走了。回家後,他還是不放心,又到另外一家醫院拍了個片子, 正常!這下,他可全信了,放心地按著我的方子調理脾胃去了。一個月後,紅光滿面,完全康復。為了感謝我,他專門在一家比較好的酒樓訂台致謝,我笑著婉拒 了。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這是醫生的職責和道義。作為醫生,我對他說了一句肺腑之言:“你的病其實是嚇出來的。遇事慌亂,這是因為你膽氣不足、腎氣不足, 以後那方面可不要過度啊。”他紅著臉笑了,算是默認了。
  
  朋友們,您明白了嗎?如果不明白,那我就再囉嗦一下,答案就在《黃帝內經》上——“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如果每個人能做到這點,無論是面對疾病、災難,還是面對人生的其他彎彎坎坎,我們一定會從容不迫、臨危不亂。
  
  3.重要的不是病,而是積極地愛和生活
  
  任何事情並不是只有一種結果,只要我們稍微改變一下心態,生病也不一定就是壞事。也許正因為生病,我們找回了失去的東西,發現了曾經忽略的親情、愛情、友情。
  
   有一次,一個搞腫瘤的大夫,發現自己的手臂上長了一個小疙瘩,還可以左右移動。他非常擔心,怕是一個瘤子。同事見他整天憂心忡忡,恍惚不定,就勸他去把 它切掉。但他知道,手術可能會傷及肌肉、韌帶,若恢復不好,會影響手臂的功能,總覺得手術的風險很大,就不肯做,事情就這樣被拖延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他 覺得很不舒服,右側胸肋部疼痛,就做了一下檢查,結果是肝癌,不久便去世了。因小失大,郁積成疾,丟了性命,何其悲也!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