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疾病和健康是人體的一雙孿生兒女。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有時候,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甚至要學會適當地生點小病,這是生命適應自然、尋求長久發展作出的自我調適,因此我們可以避免陷入更大的災難。
  
  1.生病不可避免,不生病是我們的最大願望
  
  生病並非完全是壞事,它是身體調適自我、適應外界變化的正常反應,是對人們錯誤使用身體的警告。一旦我們錯誤地使用了身體,身體便會通過疾病的形式把它的反抗表達出來。如果腎有了問題,往往通過腰或頭發對身體說話;如果一個人經常崴腳,其實是膽經淤塞所致。
  
   “有什麼別有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語,表明人們對健康充滿著無限向往。可是“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人吃五谷雜 糧,哪能不生病的呢?無論是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還是天地失衡,大自然發怒,瘟疫泛濫,人這一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不適,總會遭逢大大小小的病。
  
   生病是人體適應自然的一種自我調節。我們都知道,在物質世界裡,能量是守恆的。人體也是這樣,無論局部怎樣風雲變幻,此消彼長,總量總是保持不變。一旦 某種能量聚集太多太久,身體就會像地殼運動中的火山、地震一樣,需要自動釋放一些能量,生病便是其中的一種主要釋放形式。如果這種能量得不到及時的疏導, 反而會對人體造成更大的損害,即便我們暫時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暴發,它們也會通過另外的方式釋放出來。
  
  生活中我們一定還有許多類似 的經驗,人們常說——破財消災、吃虧是福、塞翁失馬,講的都是同樣的道理。生病也並非完全都是壞事,它是身體調適自我、適應外界變化的正常反應,是對人們 錯誤使用身體的警告。一旦我們錯誤地使用了身體,身體便會通過疾病的形式把它的反抗表達出來。如果腎有了問題,往往通過腰或頭發對身體說話;如果一個人經 常崴腳,其實是膽經淤塞所致。
  
  生病不可避免,不生病是我們的最大願望。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生病,這樣才能把疾病對身體的危害降到 最低:既不能淺治輒止、養癰為患;也不能掉以輕心,把小病釀成大病;更不能諱疾忌醫,以致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為了健康,有時我們甚至要學會適當地生點小 病,這是生命適應自然、尋求長久發展作出的積極調適,因此我們可以避免陷入更大的災難。
  
  2.健康和疾病是人體的一雙孿生兒女
  
  健康和疾病是人體在不同條件下的兩種表現形式,人的一生,就在二者的交替中度過。明白了這點,我們就可以改變身體的生存環境,讓病體不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
  
  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有著健康和疾病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沒有人能夠一輩子從不生病,也沒有人會在疾病的纏繞中走過一生(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除外),人們都是在疾病和健康的交替循環中度過的,就如同四季的輪回,晝夜的更替。
  
   健康和疾病,是人體的一對孿生兒女,它們源於同一父母,卻有著不同的“性情”。它們是人體在特定環境下的不同表現形式,有一個例子可以通俗地說明這個道 理。喜馬拉雅山上有一種兔子,它們的毛色是受溫度控制的。在寒冷的環境下,它們的耳朵、前爪、鼻子和尾巴通常是黑色的;而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時,便沒有任 何黑色標記。人體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環境下,機體的表達也會不盡相同。
  
  人體好比一個大家庭,如果各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相互包容, 相互理解,那麼這個家庭必然會是幸福和諧的;相反,則會引起內部斗爭,甚至造成家庭破裂。健康就是人體各個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達到相對平衡 的和諧狀態。比如五髒除了要發揮好各自的功能之外,五髒之間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生命的正常活動。如果這種秩序不被擾亂,人體的一切功能正 常,就表現為健康;如果打破了這種循環規律,就會引發髒腑功能紊亂。如暴飲暴食損傷了脾,脾土就不能協助肺金完成其宣發肅降的功能,人體就會出現咳嗽咯痰 的症狀;如果脾土受傷,則不能制約腎水,會出現水腫等水濕泛濫的症狀;而腎水失去了脾土的制約,則會過度約束心火,導致心悸、怔忡;以此類推,引起種種不 適,人體就表現出疾病的狀態。
  
  健康和疾病是人體在不同條件下的兩種表現形式,人的一生,就在二者的交替中度過。明白了這點,我們就可以改變身體的生存環境,讓病體不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
  
   環境的改變是復雜的,也許我們控制不了生存的外部環境,但是卻可以調節人體的內部環境,盡量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吸煙,來減少體 內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可以通過改善睡眠來為髒腑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合理膳食,來為人體提供必需的氣血能量……總之,疾病和健康這對孿生 兒女,我們是有信心和能力把它們調教好的。
  
  3.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
  
  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雖然有時候它們很討人嫌,但未必完全是壞事。生病的目的是想提醒人們愛護自己的身體。
  
   有一只老鼠,透過牆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開一個包裹。原來是捕鼠器,它嚇呆了。於是跑到院子裡,大聲喊道,“房子裡有一個捕鼠器,房子裡有一個 捕鼠器!”雞咯咯地叫著,繼續抓草,頭也不抬地說,“對不起,老鼠先生,這是你面臨的危險,和我沒關系。”老鼠又找到豬,告訴它:“房子裡有一個捕鼠器, 房子裡有一個捕鼠器!”“非常抱歉,老鼠先生,”豬同情地說:“除了祈禱,我無能為力。我一定會為你祈禱的。”老鼠找到牛,牛反問道:“老鼠先生,捕鼠器 會給我帶來危險嗎?”最後,老鼠萬分沮喪地回到洞裡蜷起來了。晚上,只聽見“啪”的一聲,捕鼠器抓到了獵物。農夫的妻子急忙趕來查看。黑暗中,她沒有看見 那是一條被夾住尾巴的毒蛇,結果被毒蛇咬傷了。農夫趕緊把妻子送到醫院,回來後她發燒了。鄰居們說,新鮮的雞湯可以退燒,於是農夫把雞殺了燉湯。妻子的病 情並沒有好轉,鄰居和朋友們紛紛來輪流照顧她。為了款待他們,農夫把豬殺了。後來農夫的妻子病情惡化,去世。許多人來參加葬禮,農夫把牛殺了給他們做吃 的。
  
  疾病就像故事中的老鼠,它能及時發現身體的各種異常情況,並給人體的各個部位發出警告,以便它們能夠相互配合,共同把疾病驅 除體外。如果各個部位像故事中的雞、豬、牛一樣,無動於衷,那麼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唇亡齒寒——身體全部壞掉了,所有髒器會跟著一起倒霉。皮之不存,毛將焉 附?
  
  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雖然有時候它們很討人嫌,但未必是壞事,生病的目的是想提醒人們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果 腰有點痛,它的意思是說,你該注意自己的腎了;如果早上起來嘴裡有點苦,它是在提醒你,不能再繼續熬夜了,免得肝膽出現問題;如果毛孔粗大,臉上開始出現 痘痘,這時你得注意自己的肺了。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忙於工作,並不把一些小病放在心上,覺得有點腰酸背痛挺正常的,對於某 些異樣的病兆也毫不在意,繼續透支本來就已危機四伏的身體。身體是自己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一定要關心她,愛護她、引導她,而不能麻痺大意,聽之 任之,以至想管的時候,可是“兒大不依爺”了。
  
  4.順毛驢,不能逆著捋——和疾病的相處之道
  
  疾病就像一頭毛驢,如果不了解它的脾氣,上來就捋它的毛,難免會遭殃的。
  
   有一位教授,患有冠心病。有一回他搬書,書很重。本來一次搬兩三本書一點事也沒有,但他一次搬一摞書,一使勁屏氣,當即心跳就停了。經過全力搶救以後, 心跳復蘇了,可大腦死亡了,成了植物人。4年醫藥費花了150多萬。如果他懂點醫學常識,知道冠心病人不能憋氣,不能突然用力,一次搬兩三本就行了,或者 干脆不去搬書,就不會變成植物人了。這就是不懂得疾病脾氣的後果。
  
  疾病就像一頭毛驢,如果不了解它的脾氣,上來就捋它的毛,難免 會遭殃的。馴毛驢,要了解毛驢的習性,盡量順著它的性子,如果你一定要逆著它的意思,它就會發怒,甚至會在你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踢你一腳,輕者傷筋動骨,重 則內髒破裂,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和疾病相處也是同一個道理,我們要明白疾病的一些特點,比如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忌什麼,什麼情況下會加重病情……只要 盡力不去觸犯它,人體就會與疾病一輩子相安無事。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