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2.按摩需要有一定的時間
  
  一般急性外傷,每次按摩大約10~15分鍾,療程是3~5次;一般 運動器官疾患,每次按摩15~25分鍾,療程是10~20次;一般內科疾患,每次按摩30~40分鍾,療程是10~20次。在治療過程中又有每天治療或隔 天治療之別。有的病治療後療效保持時間較長,則隔天治療1次;有的病治療後療效保持時間較短,可每天治療1次。一般以每天治療1次或每周不少於3次為宜。
  
  如果是按摩健身,還要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使用穴位和經絡值班時間配合最有效
  
   前面我曾多次提過,中醫講的養生就是按照老天和人的本性去做,什麼時候做什麼,都有一定的規律。經絡養生也要遵循這個規律,這樣才能把穴位的功效發揮到 最大。因為每一條經絡值班時都與人體的一個髒器相應,髒器得經氣相助,會得到更好的保養。下面是人體的十二正經值班表,按照這個表保養經絡會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人把經絡保養、使用穴位僅僅理解為敲打經絡,這是錯誤的,比如凌晨的時候你還去使用肝經,
  
  十二時辰與十二正經值班對應表
  
  不是逆天而行麼?只能適得其反。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經絡也需要休息的。什麼時候按,什麼時候不按,都得聽從人體的安排,這才是正確的馭穴之道。
  
   除此之外,在使用穴位過程中,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以免因空氣渾濁而感不適。手部要保持清潔,指甲必須經常修剪,以免刺傷肌膚;同時手掌要 保持溫暖,以免因手冷觸及肌膚引起肌肉緊張,影響治療效果。在治療頭、面部或胸腹部疾患時,用的治療巾要經常保持清潔。不宜在過饑、過飽時進行推拿治療。
  
  5.按摩手、耳、腳,百病都可消
  
  如果說手是人體健康的“氣象站”,耳朵便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而腳則是人體“四根”的根本,它們是經穴的薈萃之地,對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常刺激手、耳、腳,可以治療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如果說手是人體健康的“氣象站”,耳朵便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而腳則是人體“四根”的根本,它們是經穴的薈萃之地,對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常刺激手、耳、腳,可以治療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有兩張臉,除了臉頰之外,手也是人的“臉”。
  
   臉對人來說,有太重的分量,不僅可以反映人與人之間外表上的不同,而且還能反映人體內部的變化。人們經常說“喜形於色”,就是這個意思,人內心的任何變 化,都可以通過臉(主要是表情和臉色)表現出來。人的病理狀態同樣也可以從臉上表現出來,如人體某個部位出血,則首先表現為臉色發白。臉能反應人體的髒腑 盛衰,病情輕重,我們的另一張“臉”——手也具有這種功能。如掌面斑片狀,顏色紅白不均勻,呈花斑狀,多為氣滯;小指根部多有片狀白色,則身體可能會出現 咳嗽、胸悶、氣喘;如果甲床的顏色比正常人要紅,一定要注意心髒了……
  
  俗話說“十指連心”,經常被用來描述手指部位的小傷口,可 以引起撕心的痛。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人體12條重要的經脈,有6條到達或起於手(或手指),手和體內諸多髒器之間的關系就是通過經絡相連的。經常按摩手 部,不但可以讓手美觀漂亮,還可以保健治病。如牙齒痛可以按摩合谷穴來止痛;按摩大魚際,可以治療咳嗽咯血的肺髒疾病;如果落枕或頸部扭傷,可以刺激第 二、三掌指關節間靠近第二掌指關節處的頸項穴;腹瀉點位於手背第三、四掌指關節間上1寸,可治腹瀉;昏迷、中暑,用手指掐或針刺中指尖距指甲邊緣2分許的 “急救穴”,可以使患者迅速蘇醒;心穴位於掌面,中指第二、三節指骨問橫紋中點,可治心悸、心痛;升壓穴位於手背腕橫紋中點,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壓下 降。
  
  按摩手的方法很多,除了一般的按、揉、摩、掐等方法外,做手操,玩手球、鐵球等,都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這些運動不但能使手指柔軟靈活,促進髒腑血液循環,調整髒腑功能,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耳朵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如果說手是人體健康的“氣象站”,耳朵便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耳朵不僅僅是個聽覺器官,而且與髒腑、經絡、腺體關系密切。在人體之中,有9條經脈經 過耳朵,耳朵便通過這些經脈與髒腑相通。人體任何部位發生病變,都可以反映到耳朵上來,所以我們也能夠通過刺激耳部來治療疾病。中醫利用耳廓來診治疾病的 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期,《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
  
  人的耳朵就 像一個倒置的胎兒,“胎兒”的各個髒器都映射在耳朵的相應部位,人體發生疾病時,耳廓的相應部位就會出現“陽性反應點”,如壓痛、變形、變色、水皰、結 節、丘疹、脫屑等。目前已發現,耳朵上有180多個穴位分布。經常按摩耳朵,拉耳廓,捏耳屏,擰耳孔,能促進耳部的血液循環,調整髒腑的機能,達到防治疾 病的目的。如經常拉耳朵至耳廓*發紅,對緩解老年性耳聾、耳鳴,有很好的作用。
  
  耳朵由耳輪、對耳輪、耳屏、耳輪腳、耳甲腔、耳垂 等結構組成,弄清楚這些結構非常重要。直腸在耳朵上的部位為近屏上切跡的耳輪處,肛門對應的部位在與對耳輪上腳前緣相對的耳輪處,如果患者有直腸、肛門部 的疾病,如肛裂、痔瘡、便秘、腹瀉等,就可以按摩這兩處進行治療。在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有一神門穴,如果失眠、多夢就可以按摩此穴進行治 療。三角窩前1/3凹陷處為內生殖器,可以治療痛經、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異常以及男子遺精、早洩等病。對耳輪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溝,這 是耳背溝,也稱為降壓溝,刺激此穴可以降低血壓。
  
  耳朵上的穴位稱為耳穴,和身體上的穴位(體穴)一樣多,每一個穴位都有其獨特的功效,耳穴間的合理配合,對一些疾病具有協同治療的效果。
  
  腳是人的第二心髒
  
  腳部有60多個穴位,被稱為人的“第二心髒”。心髒停止跳動,人就會死亡;第二心髒有了問題,健康也必然會受到損害,所以腳對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腳部除了十二正經中的足三陰、三陽經的穴位外,也和耳朵一樣,人體的髒腑器官在腳部也有相應的反應點,通過這些反應點可以診斷、治療相應髒器的疾病。如 湧泉穴在足底中,可以治療高血壓、頭頂痛、小兒抽搐、休克、癲癇等;腎穴在湧泉穴旁開l寸,與小腸對直,可以治療高血壓、精神分裂症、急性腰痛、尿瀦留 等;頭穴在足跟下赤白肉際中點處前1寸,可以治療頭痛,牙痛;膀胱穴在湧泉穴前1寸,主治尿瀦留、遺尿、尿失禁等。這些穴位也像體穴一樣,根據中醫理論進 行辨證配伍,療效更加顯著。
  
  俗話說:“健康是走出來的。”電視劇《尋秦記》裡有一段“走出健康”的故事:項少龍為幫助嬴政奪得太子之位,給異人治病。少龍利用他的醫學知識,讓人修了一條有鵝卵石鋪成的路,叫異人每天在上面來回走兩次,結果他的腰痛不治而愈。
  
  非洲土著人經常赤足,足部肌肉、韌帶結構堅強有力,足底皮膚粗糙耐磨,足弓發育良好。經常赤足,讓腳底接觸坑窪不平的地面,相當於經常按摩足部,因此,這些土著人身體都很健壯。
  
  “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腳根是人之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腳跟——的根本,我們要經常保健,讓根本永存,我們的身體才能百病不侵。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