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經絡穴位就是您隨身攜帶的藥囊,它內連五髒六腑,外連筋骨皮毛,源源不斷地將氣血運往 人體的各個部位,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行。它“決生死,處百病”,是百病之所以生、之所以滅的根本。因此,我們要學會正確地使用經絡,它是人體的一座金礦,裡 面有健康黃金萬兩,幸福財富億萬。
  
  1.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
  
  人體是一個豐富的藥藏,一旦你學會了正確使用這些藥物,無須捨近求遠尋醫問藥,自己就能“手到病除”。
  
  生病是件痛苦的事情,“救疾之速必憑於藥”,要想快速痊愈,恢復健康,沒有藥物的幫助那可不行。可是“是藥三分毒”,藥物是借助其偏性以攻邪的,對身體的損害是蠻大的。那麼,有沒有一種藥,既有療效,又不損害我們的身體呢?有。那就是經絡。
  
   我們都看過武俠劇,劇中如果有人受傷,一般都會有一個高手來給他治病,既不帶藥箱,也不穿工作服,只需坐在病人身後,打開雙掌,運氣,然後往前一推,拍 在病人後背,或者伸出一指,在病人某個穴位用力一點,病人吐出淤血之後,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將死之人,也能立刻轉危為安。
  
  也許 大家會說,這是作者對不吃藥就能治病的理想寄托。可這也不完全是憑空想象,據說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大家,對中醫都頗有研究,要不怎麼能在小說中寫出那 麼多的穴位和治病的方法呢?長期以來,“有病吃藥”的觀點對我們的影響太深了,於是,我們花了很多的精力去關注藥物,關注它的價格、療效,以為只要找准了 藥物,就是找到了救命觀音。殊不知,人體自有大藥,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煤一樣,需要我們去挖掘、開采。可是世人多半不明白這個道理,悲夫!很多人求諸中醫, 也只停留在問藥上。許多不懂中醫或者對中醫一知半解的人,都把“中醫”和“中藥”對等起來,這是錯誤的。其實中醫一直有兩大藥藏:一是自然藥藏,就是傳統 上的中草藥,是外藥;二是人體的藥藏,就是人體的經絡系統,是內藥。
  
  “內藥”不同於“外藥”,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外藥能夠治愈疾 病,但是往往會在治病的過程中引發其他問題,這個可以用西醫裡的抗生素來說明。抗生素在消滅細菌的時候,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而且比原來的細菌更加強大, 所以再次用同樣的抗生素就不會產生任何效果,這樣就需要更加高級的抗生素來對抗它,人們將其形容為“趕走了狼,又來了虎,將來還會有更加凶猛的野獸是人類 所不能控制的”,如此發展下去,新的問題不斷湧現,醫藥費用也不斷飆升。中醫的外藥也類似,任何一劑中藥,都會對人體有所損益;而內藥則不會有這樣的問 題,它是通過動員人體的“防御抗敵”系統和“自我修復”系統來祛病保健的,凡是進入到人體內的有害物質,都能通過這兩個系統將其排除出去。比如,感冒時, 我們只需按摩印堂、迎香、太陽三穴就可以獲得同服藥一樣的效果。而且,外藥要想發揮功效,治療疾病,也是通過內藥起作用的。如果沒有內藥的配合,外藥根本 是江湖術士的大力丸,甚至還會對人體造成致命傷害。比如癌症晚期的病人,不服藥可能活得更長,一服藥反而送了性命,這是因為他們的經絡遭到了嚴重破壞,內 藥無法配合外藥的結果。
  
  人體的每個穴位就是人隨身攜帶的藥囊,它隨時幫助我們調節身體的機能,維持著氣血的運行。如果你能把它的 作用完全激發出來,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個病人經常失眠,到處尋找治療失眠的良方,效果總是不好。於是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告訴他:“一定要學會保 持樂觀心情,控制自己情緒,睡覺前不要思考問題……”可是他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維。後來,他找到我。我讓他在睡覺前,用手指去壓耳朵裡面的神門、腎、 心、枕。他回去照著我說的做了,果然有效。手指壓下去,大腦立即產生一陣暈乎乎的感覺,一切思維都似乎要停止了,這個時候真的可以什麼都不想,很快就進入 夢鄉了。
  
  如果說“滅吐靈”可以止吐、“思達舒”可以消除腹脹、“氟镇酸”可以治療腹瀉、“硫酸鎂”可以治療便秘……那麼只需要一個穴位就可以解決這所有的不適,那就是“足三裡”。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人體是一個豐富的藥藏,一旦你學會了正確使用這些藥物,無須捨近求遠尋醫問藥,自己就能“手到病除”。
  
  2.穴位是用來救命的
  
  經絡穴位主管著人的生死,它內連髒腑,運氣化血,外連筋骨皮毛,運輸著機體活動所需的氣血能量,這是中醫治病的基礎。
  
   武俠劇裡的頂級高手,大都能隔空打穴:打中啞穴,就不能說話;打中笑穴,則會笑個不停;打中死穴,則必死無疑……當然這裡面有文學的誇張,但從一個側面 反映了經絡穴位的重要性。舉個例子來說吧,稍微有點急救常識的人都知道,有人昏倒了,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去掐人中。為什麼非要掐這個地方呢?因為人中是任督 二脈的交匯點,是人體的要穴。任脈是人體的一條大陰經,主氣;督脈是人體的一條大陽經,主血。人中是氣和血的交匯地,藏有很多元氣。人昏倒了,壓迫這個地 方就能把氣血調動起來,陰陽和合,人就會醒過來。
  
  《黃帝內經》就特別推崇經絡穴位,講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它們貯藏人的元氣,說 它能夠“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經絡穴位主管著人的生死,它內連髒腑,運氣 化血,外連筋骨皮毛,運輸著機體活動所需的氣血能量,這是中醫治病的基礎。後來的醫聖張仲景發展了這一學說,他認為人生病是順著太陽——陽明——少陽—— 太陰——少陰——厥陰這條經絡通道從體外向體內傳送的,疾病所在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太陽病(外感熱病的一種),傳至陽明和太陰所用的方法就 不同。直到今天,中醫治病,仍遵循著這個理論。
  
  經絡穴位隱藏在人體內部,無形、無聲、無色,普通人一般是看不到的。明代醫學大家 李時珍曾花費很大精力去鑽研經絡穴位,著成《奇經八脈考》一書,詳細考察了人體的奇經八脈,他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說,唯有具有內 視功能的才能看到。據說名醫扁鵲就能這樣,一眼能看到人的五髒六腑、奇經八脈,所以看病時很准。
  
  那麼,剛學中醫的人,是不是不能 找到經絡穴位呢?也不是的,只要我們能夠留心,雖然不能看見經絡,但依然能夠准確找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比如生病的時候,人體的某處會發紅,或疼痛,或出現 皮疹,或結節,這是疾病在穴位處的特殊表現。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點滴,一定沒有難得倒的事情。
  
  3.經絡穴位按摩最省錢、最環保
  
  穴位是人體隱藏的天然良藥,通過經絡穴位治療疾病,方便快捷,無任何副作用。
  
  人體的交通網絡是固定的,經絡是與生俱來的東西,我們需要及時對它進行疏導、修補,否則,生病時經絡就堵塞了。
  
   一生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借用藥物來疏通經絡。這就好比修路需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沙子、水泥,會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除此之外,在修路的過程 中,水泥攪拌機的轟鳴可以對周圍的居民形成噪聲污染,揚起的灰塵又對空氣造成了污染,不僅浪費,也不環保。而因地制宜,調動當地的積極因素,對原來的路面 進行修補,不需要太多的工人,也不需要大量的設備,只需要幾個人將和好的水泥或者柏油往損壞的地方一填,再將路面磨平就大功告成了,既經濟,又環保。經絡 治病就是這樣,無論是用針,還是用手,只要找准幾個穴位,使經氣充足,血脈流暢,就可以調動人體的自愈能力,應對外來的敵人。最多是出一滴血,產生短暫的 疼痛,它絕不會讓你胃潰瘍,也不會對骨髓造成損害。
  
  也許有人說:“中藥是天然的藥材,不是生物化工產品,不會對人體內環境造成破壞。”但是,即便是被《神農本草經》譽為上品藥材的人參,吃多了也會造成鼻出血。
  
  穴位是人體隱藏的天然良藥,通過經絡穴位治療疾病,方便快捷,無任何副作用。只要我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就能夠通過按摩穴位防治疾病。穴位是我們隨身攜帶的太醫,保佑我們每個人長命百歲。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