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自從矢志研習中醫以來,我一直在兩種不同身份之間轉換。一方面,作為中醫學院的一名 教師,我要教書育人,傳授給學生以治病救人之術;另一方面,作為一名中醫,我要給病人看病。這種生活,雖然忙碌,但很充實。感謝這種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 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我也感覺到人們對健康存在著普遍的誤區,很多疾病原本是可以避免和自己治療的,可是很多病人不是輕易將自己交給了疾病,就是交給了醫 生,而往往忽視了人體自身的力量。
  
  “求醫不如求己”,這是中裡巴人在其同名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中反復強調的觀點,只要能積極 調動人體的自愈能力,人體這個智能系統就可以通過調節自身,修復受損的機體,恢復身體的和諧。他說的其實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中醫對治病,有一個說法—— “三分治,七分養”,意思是說,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地依賴於患者的自我調養。這個說起來有些復雜,然而中裡巴 人先生卻從佛家“求人不如求己”的故事裡化來一句“求醫不如求己”,就把它生動、形象地總結出來了,誠可謂舉重若輕,真讓人佩服。弘揚國醫,中裡巴人先生 厥功甚偉,實為同道楷模,亦是吾輩研習中醫的幸運。近些年來,中醫式微,一些人對中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解,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醫在傳承過程中過於學術 化和現代化,普通百姓雖然認為中醫十分有效、省錢,但是只能求助於醫生,很難自己動手自療,以致中醫被許多人誤解為只能是少數人才能掌握的“聖人之學”, 這其實偏離了中醫的正常發展軌道。誠然,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絕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玄學。中醫是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習的學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生活之中處處有中醫,舉手投足皆可治百病。比如,淋雨感冒了喝一杯熱氣騰騰的姜茶;有人昏厥,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掐人中,等等,都是中醫在日常生活中的 具體應用,只是人們習以為常,意識不到那就是中醫罷了。
  
  多年的行醫、教學經歷,讓我越來越明白,中醫是一門人人都可修煉的學問, 昔神農嘗百草而得中藥,華佗民間行醫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中醫是從生活中來的,也必將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發揮中醫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大道,任何閉門造 車、孤芳自賞的做法最終只能導致中醫的消亡。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立地成佛,成為自己的救命觀音。這才是中醫的醫魂。
  
  求醫不如 求己,就是要求生病了我們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學會正確使用人體,從而避免或者減少疾病的發生。大多數疾病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 關,我們只要找到了它產生的根源,通過改變自身,就能從根子上祛除疾病,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特別是慢性病,如果治療得不干淨、 不徹底,再度復發時甚至會一命嗚呼。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生病:既不能掉以輕心,把小病釀成大病;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治治停停,為將來埋 下隱患;更不能諱疾忌醫,以至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為了健康,有時我們甚至要學會適當地生點小病,以提高人體防御疾病的能力。同時我們還要善於挖掘人體自 愈的潛能,運用大腦,放開眼光,智慧應對,制訂出適合自己的自療方案。具體地說來,就是掌握自療的兩*寶——食療和經絡。
  
  食物是 我們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人活一世,怎麼能沒有食物呢?生病了要想快速痊愈,光靠藥物,單槍匹馬孤軍奮戰那可不行,我們還需要食物配合協同作戰。而 且,食物本來就是藥物的基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藥以食為本。”故有藥食同源之說,然而二者還是有區別的。藥物是有偏性的,其治病的途徑就是以偏救 弊,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必定對人體有所傷害。故《黃帝內經》說:“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大 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食物調養,不但不會產生藥物的副作 用,而且能使身體恢復元氣,快速痊愈。尤其是對體弱的人來說,食療更是首選的治療方案。而在生活當中,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適宜我們身體的超級食物,更可以達 到治未病的效果,“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大蒜進城,醫生關門”等民間諺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