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五十九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但是並不是說光念而得到普通的感應。而且包括了所有他修持成就的方法。那麼十四種無畏功德我們正好講到第八種,現在是第九種。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這八個字特別注意)「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這個尤其在我們現在講修道最重要的,解決這個兩性之間男女之間所謂性觀念的衝動問題,那麼在中國的道家,元明以後非常注重,特別注重,道家是更注重,所謂 我們上次討論過童真入道。普通這個慾念的衝動很難解決,那麼觀世音菩薩說念他這個名號,依他的修力聞思修的功力可以解決。那麼這個解決問題,八個字最重 要,「熏聞離塵,色所不劫」就可以做到了。

第一個是聞,聞就是熏聞,我們注意這個「聞」字,「聞」本來是觀音法門的最重點。聞、思、修、 慧,「聞」我們中文字上就是聽聞,以聽覺的能力聽一切聲音。那麼聽覺的能力這是一個生理機能的作用,假始我們耳朵的聽覺神經有破壞了,外面的聲音就聽不到 了。不過耳朵不好了,外面聲音聽不到了,我們還是在聽啊,聽到無聲之聲,聽到內部的聲音,悶悶的,很難受的。那麼假使耳朵聾過了就知道了,或者耳朵出了毛 病了也知道,那是耳朵這個聽覺的機能毀壞或者出毛病,能聞之性並沒有變動。就是說那個工具出了毛病,等於這個發音的擴音機出了毛病,收音機機器出了毛病, 那個電源並沒有受影響,我們的自性也是這樣,要把這一個搞清楚,瞭解觀音法門的聞思修慧。這裡沒有提所聞或者能聞,叫我們熏聞。熏是一種作用,熏習。譬如 我們聽音樂,聽了音樂會有習慣,一聽到音樂我們人跟著身體會動起來,會跳起舞來,動的音樂就是這樣。聽了音樂我們內心如果喜歡的音樂,自己也跟著唱起來, 這是熏聞的作用,熏習,熏就是一個練習習慣,聽聞這個作用。

那麼修觀音法門呢?開始也是這樣。譬如我們到廟子上聽念佛的聲音,聽廟上做功夫 的聲音,有法器、有念頌種種音聲,所謂好的唱念那使人有時候聽了無限的悲感,會引發我們的悲心,你說為什麼哭了?談不出來,沒有理由,就是心裡頭自然有一 種悲感,這個來的。這種悲感也不要小看了它,並不一定說是婦仁之仁,這種悲感也是大悲心的一種現象之一。那麼這個是熏聞的作用,我們聽音聲念頌,再回轉 來,所謂回轉來並不是回到腦子身體內部,回轉來是代表一句話,千萬不要聽到回轉來,馬上把聽聲音的作用向腦子裡頭裝,身體裡頭裝,這當然也是個方法,可以 用,還不太徹底。聲音本身,要瞭解聲是無常,聲音是靠不住的,聲音過了,譬如我們講話,一句話好多個字好多個語音拼籠來,一講過了就沒有了,所以聲是無 常,聲的本身它是個無常,同物理世界一切動作,譬如我們的動作也無常,這個手一擺就沒有了,不動作沒有了。當這個手一拿起來已經離開了本位了,拿到這裡已 經不是它的本位,而且不會永遠,一定變去了。一切聲也是這樣,聲更是嚴重,聲音過了沒有了,聲是無常,不是講聲音的本身,能聽聲音這個作用這個不是無常 的。所以有聲音來是動相,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聽到沒有?聽到,聽到靜相。它能聽的這個作用在動相上它不留,在靜相上它也不留。動來的時候有聲音來就聽見 了,聲音過後我們普通以為自己聽不見了,其實也聽見,聽到什麼?聽到一個聽不見的境界,這個是靜相。普通總把那個動相當成普通的作用、凡夫的作用,把靜相 當成是道,其實靜相也不是道,動靜兩個都是現象,不同的現象,拿我們中國文化《易經》的道理來代表,兩個符號,一個陰符號,一個陽的符號,動靜二相就是陰 陽的符號而已,那個能聽到動相與靜相陰陽二相的那個沒有變動過。這個音聲,所以聽音聲,我們聽到音聲了,或者音樂這一些作用,能聽的這個功能,不在於音 樂、不在於外界一切聲音上,這個千萬要搞清楚。要記住觀音菩薩在前面的報告,他是自己修觀音法門用音聲來修。

怎麼樣入道呢?聞、思、修、慧四個字,怎麼是聞啊?初步做功夫觀音菩薩自己講利用音聲修道。我們再重複地提起使大家注意,因為觀音法門對於這個世界上人用處最大。

「初 於聞中。入流亡所」,譬如我們假使在聽這個音聲的時候,我們國樂大師曹先生剛好從國外剛好回來,是我們中國國樂大師。「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在聽這個聲 音的時候,專精在聽,譬如念佛號或者打法器,打著樂器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很柔和的聲音在念的時候,慢慢聽聽聽,聽到專一在聽其他妄念沒有 了,然後心境定下去啊,久了入流,進入了法性之流,法性這個清淨之流。亡所,忘記了音聲了,不管外面吵鬧的音樂啊,煩燥的燥音一概聽不見了,聽不見,靜下 去。

「所入寂寂」,所入,這個音聲就是所,我們能聽的是能。入,就是耳朵這個耳根聽到的進入那個法性之流清淨境界的時候。寂寂:達到自性那 個陽的一面,最清淨了。亡所:亡其所聽了,外界聲音一概都不知道,所以得定的人坐在那裡,你就是打雷啊,外面千軍萬馬天崩地裂的聲音,一顆原子彈下來他一 概沒有聽見。那麼我們有少數同學最近自己在念觀音法門,也有一兩位告訴我,怎麼念到後來外界所有同學念的聲音我都聽不見?只有自己這一點?念佛的聲音,接 近那個入流亡所,亡掉所聽。「所入寂寂」,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好,這個就是聞,功夫到這裡要思,修慧了,要參啊。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那 麼動相是有聲音,靜相沒有聲音,動靜二相這兩邊的現象,了然:都很清楚。有聲音來就聽到有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沒有聲音,兩邊聽得很清楚,「了然」,明明 了了,「不生」:自己沒有動過念頭,這是觀音菩薩在開始,我們好幾個禮拜前了,因為我們講的時間拖久了,他的報告。後來他的報告是其成就了以後,現在講成 就以後以觀音法門起用,為什麼引用這一段呢?今天開始這個也很重要的,每一條。「熏聞離塵」,聽,聽一切的聲音,當然所以古人的修行啊,利用觀音的法門, 所謂有各種的音聲,尤其過去修道出家人喜歡聽高山流水,高山上面松風尤其是松風松樹的聲音啊,所有的各種樹木最好聽的松風,松樹的聲音,風吹那個松針,松 樹的葉子那叫松針,不能叫松葉,松針的那個「颯颯」聲音非常好聽,非常優雅。慢慢慢慢久而久之,一切音聲寧靜了。這個寧靜的境界是怎麼來的呢?所以他這裡 講「熏聞」,慢慢聽,尤其是聽象念佛的聲音很好這些,慢慢聽清楚了,「離塵」離開了物質的作用,也離開了生理的作用,這個耳朵啊,聽覺對於外界一切是隔開 了,所以內外二相都隔開了。講到這裡插一句話,我們有名的,學禪宗的人,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開始傳禪宗的心印,他也同時講過用功夫真實的境界 幾句話,這個功夫境界所謂:「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個最重要,外息諸緣,外面一切的境界都寧靜了,外界一切緣都寧靜了,完全放 下。等於說眼睛看到前面,千千萬萬人一個都沒有看見,看見沒有?看見了,沒有動念過,不是壓制下來,自然的。耳朵聽一切聲音,沒有聽到。聽到沒有?聽到 了,沒有動過念,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喘看到是個喘氣,就是呼吸也停止了,氣也住了。這個時候是自然而然心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牆壁是什麼作用哪?就是 內外隔絕了,沒有關係,外界儘管怎麼亂、儘管怎麼吵、儘管怎麼鬧熱,同我毫不相關,心如牆壁。注意這並不是道啊!如果你修養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並不是說 這個就是道,讀書要注意,不過要修道第一步要修養到這個境界: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無喘的意思連內在的呼吸都寧靜了、停止了,氣不流動了。那麼這個境界 呢,達到可以參禪。

禪宗並不是說口頭禪,花開開落,哎,這也是禪;喝茶茶道是禪,懂了;劍道,你砍過來我砍過去,這就是禪,那真饞,那我們 上館子也是饞,也是饞宗,所以中國流行饞宗,館子很多,那這完全不相干。所謂修禪初步功夫要做這裡,為什麼提到達摩祖師這四句話呢?就是解釋熏聞離塵。熏 聞離塵也就是外息諸緣,離塵的意思。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同外界隔開了,離開一切塵緣,塵字在佛學代表物理世界,代表外界一切羅羅索索的事情。

「色 所不劫」,色法我們注意啊,色:粗的講「色即是空」這個色字,代表物理世界的四大四種大類地水火風,就是液體的、固體的、空氣同太陽所發的種種熱能,地水 火風。火就是火大這一大類,太陽能最大了,火的熱都是火大,並不是脾氣大也叫做火大,也不錯,發炎了,也是火大,這四大類都屬於色法。

嚴格的講起這個「色」字代表有表色:紅黃藍白黑,東西南北中,長短方圓大小等等都屬於色法,屬於什麼色法?有表色,有表示的,有形象可以指得出來的。

第 二種色法是無表色,無表色不屬於物理現象,看不出來。用顯微鏡最精密科技用的顯微鏡所分析出來的這些東西,譬如說電子啊,譬如核子啊,現在自然科學所講的 這一類,你說屬於無表色嗎?我們肉眼看不見,只有精密的科技的機械、顯微鏡這些等等才看得見,這個不然,這還是屬於有表色。

無表色,粗想境 界,理念性的粗想境界,無所表示的,譬如我們這個理想境界裡頭的,那個是無表色。我們想像中,想像的有些,普通人講幻想那是無表色,沒有辦法表示。譬如我 們講「虛空」這一個觀念,大家腦子裡一聽虛空啊,我們現在人一想這個虛空就是我們習慣性抬頭、爬到高山頂上或者飛機到了高空所看的虛空,這個不是佛學的虛 空,這是物理的虛空。佛說空相不是指這個物理的虛空,物理的虛空是有形狀的,它是個形態,乃至到了太空,太空什麼都沒有,看到了什麼都沒有,那也是個形 態,那是物理的虛空。

佛法講的虛空是無表色,所以理念境界沒有可以表示的,是無表色。

還有一個呢?在意識境界裡的色法,這個 要注意,意所生色。怎麼是「意所生色」?譬如我們夢的時候我們也夢到高山;也夢到太陽;也夢到下雨;也夢到流水;也夢到花開;也夢到有人棍子打我,我也很 痛;看到的那也是看得見。當然普通一般人很少夢到太陽,人經常做夢有太陽出現,這個人一定運氣很好、身體很好,沒有病。普通人夢境都是很幽暗的,而且夢境 很少有人帶顏色的,不過也不然,譬如萊茵頂{諧音}先生沒有死的時候,他說你那個說法不對,他講南老師那個講法不對,像我做夢專門做顏色的夢。我說那當 然,他是個畫家,搞顏色搞慣了的,夢境出現都是顏色。假設普通人夢中帶顏色真少,夢中多半灰暗的,但灰暗也是色,暗也是色,那個意識境界裡所生的色,所以 色要注意,今天這一條特別注意呀,把色字也解釋。

「熏聞離塵」,觀音菩薩說念觀音菩薩的名號或者聽人家念,或者自己念,聽覺慢慢注意去聽 它,慢慢熏習,熏到那個自性的能聽功能發動,離塵: 離開外界,內外隔絕了。「色所不劫」,物理作用所生起的不能夠搖你了,劫就是打劫,把你搶掉,不受它的誘惑,物理世界。譬如我們生理上那個慾念的衝動,生 理的衝動,我經常也給大家講過,哎呀,我說什麼叫欲界色界無色界呀?這個世界人類的歷史啊,就是一點荷爾蒙在作怪,就是這一點荷爾蒙闖的禍,就有人類那麼 大的歷史。這個還真難辦,所以要完全得應,觀音菩薩現在把這個法門消息秘密給你露了,熏聞離塵,修觀音法門聽耳根,到達內外隔絕的時候那個境界,觀音法 門,色所不劫,外界物理影響當然不起,那麼這個時候你說看漂亮的男色女色,看一切色自然不動心,不是你壓著不動心,自然不動心。這個時候「能令一切多淫眾 生,遠離貪慾」,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荷爾蒙不起作用了。

那麼其理由在什麼呢?這個我們覺得已經報告得清楚了,其理由啊,還是練氣的關係。 因為以中國文化的道理《皇帝內經》耳通氣海,所以修耳根法門修觀音法門容易成道,也就是氣的問題。我們這個生命就是一個氣喲,這個氣並不是講呼吸之氣啊, 鼻子呼吸的氣、毛孔呼吸的氣那是最外層的。真正的氣是什麼?我們中國經常講的元氣,元氣是個什麼?生命的能,這是一種能,當然我們這個能,現在科學用能, 不過生命能不是自然科學那種電能能源的那個的能,可以借自然科學那個能,能源的能、電能啊、物理的能來做比方,所以這個元氣是生命的元能。所以修耳根觀音 法門的自然達到氣住脈停,所謂氣住脈停,氣住脈停到這個境界,專精,這個境界當然是得定慧境界,那就是熏聞離塵,內外隔絕了,色所不劫,自然離開一切淫慾 之念,這是觀音菩薩告訴我們如何斷除淫慾之念,這是非常難的。那麼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啊,就是以此為樂,叫他斷除了這個修道,是不會幹的。

我 們也看了宋人一個筆記,宋朝一位大官退休下來,年紀大了,功名富貴沒有了,就想修道求神仙。結果聽說一位老先生有道,八九十歲了看起來還是三四十歲的人, 就把他接來準備拜師了。問他老先生啊,你修道,怎麼樣能夠做到這個樣?長生不老這個樣子。他說我一生沒有近過女色,修道第一步要做到這樣。所以這位大官一 聽啊,第二天就送他很多錢,把他送走了。他說人生啊除了這個以外,何必當神仙呢?看起來也蠻有道理,這就是普通人。所以這一步功夫境界,這一步境界,觀音 菩薩講得很清楚。八個字,八個字所包含的內容了,大概,我也只能夠報告一個大概,詳細發揮呀,是專門討論這個問題的,他這裡一條一條很多,所以這八個字要 好好的研究,「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性的問題。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 我們佛學有三個根本名詞,所謂一切眾生的意念三種---貪嗔癡,貪就是廣義的,對於一切佔有性的觀念,自私心、佔有性都叫做貪慾,這個欲是廣義的。狹義的 指屬於男女兩性關係。所以貪嗔癡在古代的翻譯,《維摩詰經》上不翻成貪嗔癡,《維摩詰經》把它很明顯的表達三個字---淫怒癡,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犯罪 的三個根本心理,犯罪的三個根本的動力---淫怒癡,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眾生犯罪。所以我們年輕時候讀書啊,那個時候幾十年前了,四五十年以前,甚至到 五六十年以前讀書啊,每個人讀書出來,就有一個觀念讀書做官,因為家裡老師們怕你這個孩子出去讀書做官,所以做官告訴你什麼的,那個時候小的時候都受過教 導。老師們就告訴你:孩子將來出去,萬一去做官了,要注意啊,萬一做官,當然讀書的目的不在做官,但是萬一你不乖想去做官呢?讀書志在聖賢不是在做官,退 而求其次啊才去做官了,那萬一你要去做官了,要注意呀,我們所謂幾千年來大概是如此。盜賊出賭徒,這個地方社會亂啊,土匪多啊,小偷多啊,這個地方,注 意,賭博風氣不好,賭博多的地方容易犯搶案啊,偷啊搶啊,較多。「人命出奸臣」。

古代那個時候不像我們這個社會,動不動殺了一個人,動不動 受傷,殺死一個,我們小的時候,噢,哪裡出一個人命,那真是稀奇,那天大的大事。一個縣裡頭假使發生一件命案,這個縣長啊,紗帽就保不住了,這人縣長絕對 是保不住了,那地方人都要聯做,所以那個時候人命,反正殺傷這些事情非常少,地方上裡保長鄉村長,一個地方出一個人命案子,鄉村長,那個時候沒有鄉村長, 叫保正,等於鄉長,也叫里正,那都是年高有德的人,哎喲,那完了。

智慧般若的境界,學而知,慮而得,此乃鬼家活計,活計是古代中原一帶的古代的話,現在的話就是生活,就是鬼的生活,就是鬼的玩藝,拿現在話講那是鬼的把戲玩藝,鬼把戲,不算真學問。真學問啊,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個是智慧的境界。沒有智慧以前都是癡,貪嗔癡。

那麼我們為什麼說這個呢?現在今天開始觀世音菩薩講念他的名號,可以使人去掉淫怒癡,貪嗔癡。剛剛講到第八條他講到去淫的辦法,修法這八個字的一個原則,要決:熏聞離塵,色所不劫,這是去淫。

去 怒,怒最難了。你說大家脾氣好不好?我想在坐很多人好脾氣,不是你脾氣好,你體能不夠。而且你也不敢發脾氣,受了氣只好噎在裡頭,變成肝發炎,所以生悶 氣,你也不敢撒氣啊,體能又小,打也打不過,只好算了,我原諒他。實際上是你沒辦法,不是原諒他,所以自己在裡頭生悶氣,覺得是修養,不是修養,有嗔心, 這也是嗔心。所以瞭解貪嗔癡,什麼是嗔心?你以為恨人家、打人家那個是嗔心哪?自己對自己,哎呀,氣死了自己,怎麼我就那麼窩囊,這也是嗔心。所以儒家的 道理,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埋怨天埋怨人家都是嗔心。我們人最會發脾氣呀,有時候沒有辦法,我的天啊,再不然,我的媽呀,什麼事情自己處理不了,同我的媽 什麼關係?結果還罵起自己的媽去了,怨自己的媽,你不要看這樣一點點,要照學佛的修養,這就是嗔心,就是忿恨心,就是怒心,真的修行就是很難。

那 麼這個怒心嗔心要怎麼修呢?觀世音菩薩說了一個法門八個字:純音無塵,根境圓融。注意喲,他說純音無塵,我們注意中國兩個字,音聲兩個字,「師示拍桌 子」,這個聽到的是聲,發了聲,這是聲。音呢?不是這個,譬如我們講這個人口音不同,他講的國語,昨天我們幾個朋友還在講笑話,有河南的朋友,山東的朋 友,同我們講,普通在這裡啊,閩南話一下說「國語」,說不好我的「狗語」講不好啊,國語變成狗語了,山東人說閨語講不好啊,四川人說刮,那個山東人閨語, 一個「國」字好多音啊,搞不清楚,音都是一個,中華民國這個國字,聲就很多不同了。所以這裡講純音,不是講純聲要注意,譬如我們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坐在這 一個高山流的的境界,看到很多修行人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佛的聲音,一聽別有空靈之感,尤其在煩雜的時候怎麼到清淨山林中,好啊,真清淨啊,噢,所以修道 要入山啊。如果莊子在旁邊說,噢,山裡頭就有道啊?那猴子早得道了。莊子就會反擊你。這個清淨不清淨不是山林的問題,是你心的問題呀。莊子說受了風濕會腰 酸背痛,他說泥鰍和蛇兩個都在泥巴水裡頭,它腰也不酸背也不痛,莊子就會那麼辯哪,那個這個道理就是反駁你不要執著一面的理由,所以這個音聲是這樣。不是 說那個清淨的境界,但是你碰到那個清淨的境界,聽能聞的心,尤其聽念佛的聲音,鍾馨的聲音,所以鍾馨的聲音是大有道理,不過要會打。鍾馨聲音打得好,那個 打馨打得好的。

我們看到大陸上有個老和尚打鐘,那個打得好,那個鐘就好像在講話一樣。他打了幾十年鐘,他的功夫就在打鐘,最後就在打鍾裡頭 得道。大陸上尤其打那個幽冥鐘,還有一種叫長鳴鐘,晝夜都打,念一遍大悲咒,那個鐘就打,那些老和尚就是一個大薄團,坐在中間、旁邊的。打鐘的鐘錘呀,木 頭一根圓圓的,放在他旁邊,打坐在那裡,吃飯也端過來在這裡,他大悲咒念完了,把那個鐘啊,那個錘一拿「咚」一聲,尤其那個深夜聽到啊,那真是姑蘇城外寒 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是真的。

所以有人文學家研究夜裡哪裡會打鍾啊?因為他沒有在廟子裡住過。幽冥鍾是打,晝夜在打,晝夜在打,所謂幽 冥,大家在地獄陰間,把地獄門打開了,度地獄裡頭的眾聲,這叫幽冥鐘,超度的,夜半當然有鐘聲啊,那麼這個鐘聲要完全聽到這個音,聽到清淨的音聲,聽到純 音。同學們念佛,看到大家念佛,我經常上來提醒你們說投到音聲裡頭去,就是你忘掉自己的,投到那個念佛的音聲,尤其是大聲在念佛,那個最清淨的時候,全體 一致的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最清涼,你忘記了自己,把自己投到音聲海中,純音無塵,忘我。等於我們國樂大師陶先生,彈到那個彈琴境界,好的時候,我也不曉得 他在哭啊在笑啊,那個味道,他已經忘我了,高山流水,他已經不是他了,他是那個水了,在那裡轉了,那個味道,純音無塵。這個時候注意下面四個字,

「根 境圓融」,根就是耳根六根,就是代表生理機能,耳朵忘記了耳朵在聽了,整個人生命與音聲混合為一了。所以好的音樂家也有這個境界,這個我當年在年青的時候 碰到一位唱京戲唱得非常好,現在告訴你們也不知道,當然沒有像梅蘭芳的名氣大,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有一次在重慶碰到我,他說像我們這種人想學佛可不可 以?我說豈有此理,哪個人不可以學佛啊?怎麼像你這種人?一切眾生都可以學佛。他說也行啊?我說當然行。學佛難不難?我說不難。他說那我修練哪個法?我說 唱戲法。他認為我挖苦他。你不要挖苦我好不好?我說真的。他說怎麼真的?我說你呀,哪幾場戲最得意?他就告訴我。我說當你一上台唱那個得意戲的時候,那個 鑼鼓一打,那個一擺,那個喉嚨開始一叫的時候,怎麼樣?他說那個時候很舒服啊,他說我尤其這樣一唱,一上台呀,手這麼一擺,下面台下不管有多少人一個都沒 有看哪。我說那個就是。他說這樣就對了?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差不多,真的差不多,你念佛念到那個樣子就對了,忘我了,一切忘掉了。我說那個時候他講唱戲的 經驗,當然那個是拿手戲呀,他一開口一唱的時候,哎喲,本來在台下這裡要賬那裡要什麼煩得要死,他一出到台上,那個鑼鼓一打,一開口這一聲一叫,呵,什麼 都沒有了,啊,他說好舒服啊!念佛道理也是一樣。念到這個時候,一邊念佛一邊痛哭流涕,哎呀我的媽呀,不曉得念了對不對呀,在那裡,這個怎麼念法?所以告 訴你們投到音聲海中去,投到音聲海中啊,根境,根就是六根,已經忘記了耳朵忘記了身體;境:境界是音聲,也忘記了音聲,音聲給你融化了,跟人就融化了,所 以根境圓融。到這個境界當然沒有脾氣了,當然不發怒了,所以觀世音菩薩講的句句都是老實話,他沒有騙我們,是我們自己做不到。所以他說到了純音無塵,根境 圓融,你修觀音法門到達這裡。

「無對所對」,這是一個絕對的境界,無對:沒有相對的,我們普通有相對的,我們在唸經唱歌的時候還看你鼓不鼓 掌,沒有鼓掌唱不出來了,無對是沒有對。也沒有所對,也忘記了音聲,也忘記了自己在念,換句話,唱歌的也忘記了自己在幹什麼,很自然,非常自然。無對,對 就是相對;所對:也沒有一個所對的現象,也沒有個音聲的境界。

「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如果修到這個法門,心中的氣當然沒有了,就不怒 了。所以念佛法門很好啊,有時候煩惱起來發脾氣啊,你一上來一念,這一聲開口一念,唱戲一樣,一聲一開口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這也是練氣養氣的最好的道 理。所以我們中國文化節注重,孔子注重所謂六經之教。樂的教育很重要,可惜我們中國文化樂經忘了,丟掉了,只有《禮記》,《禮記》裡面還有一篇樂記,已經 是很難,這個音樂樂理,最高的樂理就在《禮記》裡面這篇樂記,樂記講到最高的境界也等於佛法觀音法門這個境界,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到達這個境界,無對所 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所以生氣的時候,這個道理,假使我今天站在音樂家的立場,我就勸大家學唱歌,與其發脾氣不如唱兩聲,把所有的脾氣就發完 了,這是很有道理。那麼站在學佛的立場,最好念佛,唸一聲觀音菩薩,尤其是有韻律的那個念法,自然這個心氣銷融了,那保養肝氣平肝是最好的,使你肝不會發 炎,不會得肝病,真的喲,脾氣越大,一定得肝病。所以我的結論經驗上,前兩天跟醫生朋友講,我說我有個觀念,你們研究把資料看看對不對?大部分得肝病的 人,都是脾氣很大,有脾氣的,而且像我這種人脾氣大,將來死得很痛快,一氣就死掉了,氣死了。而且啊,多半性情很好的人,反是容易得肝炎哪,得這些什麼, 因為你看他脾氣很好,他在裡頭生悶氣,那個氣就裝到肝氣裡頭去了。他說很有道理。大部分,我說你去調查這個資料,一看都是如此。所以注意念佛,高聲一念, 高聲一朗誦就不會得嗔恚了,不過注意呀,觀音菩薩的法門,八個字,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就可以達到離怒。離癡呢,下面第十一條: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所謂阿顛迦,是翻譯音,阿顛迦的意思是無善心的人,無善心的眾生,永遠沒有善心,這個眾生,沒有善心的眾生是愚癡的。這一條就難了,無癡,要真智慧的境 界,就太難了。你看上面我們曉得呀,修行修道第一個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男女問題還容易解決啊,你看三條比較下來,觀世音法門。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佛法 是非常科學的,並不是說同自然科學同電腦一樣,也差不多,他自己有一套科學的系統。你看看貪嗔癡淫怒癡三條,如何去掉自己的淫念?並不困難,因為淫念不是 經常發起的,不是一天二十四鐘頭每一分每一秒壓迫你受不了的,沒有那麼嚴重,這還容易去。發脾氣也不是經常有,也還是容易去。

最難去第三貪嗔癡的癡,笨,這個癡就是笨。文字叫做癡啊,癡者癡也,這是古文的解釋,等於沒有解釋。癡是什麼?就是笨,你說哪個人是笨呢?世界上人都不笨啊,沒有真智慧。所以怎麼叫智慧的境界,不笨的境界他這裡也給你描寫出來,那就是智慧境界,般若境界。

「銷 塵旋明」這四個字,銷:我們曉得報銷了的銷,取消了的消,沒有了叫做銷,一根香煙一樣把它燒完了,報銷了,銷就是沒有。塵叫六塵,佛學,色聲香味觸法,外 面一切色相、音聲、味道、感受、乃至法就是思想,這叫六根,六根對六塵。我們人有六個官能,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東西,耳朵聽聲音,色聲香味觸法法。眼耳 鼻舌身意叫六根,就是現在講的生命的官能,生命的工具,生命的機械,都可以講,這是六根。塵:相對的,生理所相對的物理世界一切的現象。注意呀,六根六塵 相對的總和一個名稱佛學叫做十二根塵,就是六根跟六塵兩個合起來是十二個,六個是根,六個是塵,塵就是外界。所以觀世音菩薩在這裡告訴我們銷塵,對於外在 的一切同自己內心毫不起擾亂的作用。

譬如我們諸位坐在這裡,坐在中間的旁邊都有人,你有沒有感覺到旁邊有人啊?一定有感受嘛,坐個人,沒有 感受還叫人。假使真修到觀世音法門,隨便你做什麼功夫,修持到「銷塵」,坐在人群裡頭,忘記了旁邊,沒有感受,空了,連自己這個身體坐在這裡,有沒有?沒 有,沒有這個感受了。因為自己這個身體也是塵之一,這叫身塵。色聲香味觸法,觸就是感觸,接觸這個觸,這個身塵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根是身根,

所以「銷塵旋復」,塵就是沒有感觸了,那麼換一句話到了這個時候,修持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就是我們普通認為很稀奇,寒暑不侵,冷和熱一樣。

最 近有一個學生老是叫我講過去的經驗,我說我當年有個師父和尚,是活的羅漢叫做光厚和尚,寒暑不侵,一年到頭,不管多冷,四川人,一年到頭只穿一件衣服。衣 服又不洗,頭髮也不洗,頭髮也蠻長的和尚啊,他忙得很,一天到晚給人家醫病。手裡拿個油燈,哎喲,到他那個住的地方啊,我那個時候去啊,最煩了。我看他, 哎呀師父啊,等著他拖他出來,好談好吃飯。在他那裡很難過,滿眼是病人。他那個治病很怪,拿個油燈,一個指頭在油燈上,放在你身上,噢,燙得要命,那些人 都過電了一樣。實際上他那個指頭啊,油燈啊挨到那個火沒有?挨都沒有挨到。你哪裡痛?什麼病啊?師父啊,我頭痛。噢,師父輕一點輕一點,燒得厲害,燒得厲 害。後來我曉得他那個燈是假的,他根本這個指頭就行了,他還故意弄個燈,騙人的。後來出來說師父啊,你不要騙人。哎呀,不能講,不能講,一定要有個燈。不 然人家會講他有神通,他不願意。然後看病下來,身上那個虱子啊都在外面爬,衣服那個虱子,因為他不殺生。我們看到,師父啊,這裡有個虱子啊,一把抓來。 哎,不要殺生,不要殺生,給我給我。拿給他,他就放在那個襪子褲筒裡,他說這樣就會死。我說這樣怎麼會死?不服水土啊。上面,本來吃上面的肉,現在叫它在 大腿上吃,他說它這樣不服水土,就已經很嚴重了,他不肯殺生。他就是寒暑不侵的,你不給他飯吃他也無所謂,不餓;拚命請他吃也不飽。那個樣子啊,你說人看 相啊,怪相,兩個眼睛這樣大,眼睛太大了,戴個眼鏡,那個眼鏡是假的,平光哦,沒有度數。這個鼻子象大蒜一樣小得不得了,那個嘴啊,翹起來像稜角一樣,大 到這個樣子,比那個畫的羅漢還怪。耳朵像個棋子一樣,軍馬炮的棋子一樣,圓圓的。你看分析了他的相啊,沒有一樣可取之處,可是長在他的臉上,我們一看到他 就可愛,非常值得恭敬可愛,這就是所謂羅漢相、菩薩相,清、奇、古、怪。就是看到他就很可愛,你分析了這個鼻子不像鼻子,眼睛不像眼睛,真怪呀,那是個怪 人。

那麼現在我們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這就是說銷塵,塵銷了,身的感覺沒有了,六根都沒有了。旋就是回轉來。明:就是明心見性了。念觀音菩 薩是銷塵旋明,回轉來心裡頭清清楚楚,不昏沉了,不是像他們修持,一邊在修啊,一邊坐在釣魚台上釣魚,那個昏沉境界。明瞭,就沒有睡,不需要睡眠。所以有 些人用功用到睡不著,又害怕,哎呀,我失眠了。我說不是失眠了,他硬說失眠,只好給他吃藥,那有什麼辦法?他要做昏頭嘛,實際上功夫到了是沒有睡眠了,正 要去掉這個,銷塵旋明。

「法界身心猶如琉璃」,這個時候,你注意這四個字,法界就是代表宇宙。身體跟物理世界宇宙通了。身是這個身體,心, 一切透明,透明當然清醒的呀,不是昏迷的。睡眠是大昏沉,如果功夫到了,忽然自己覺得愛睡了,就曉得了,用功的人,有病了,不對了,不但生病,道也有病 了,昏沉了,不對了。所以功夫到了那個境界,法界身心猶如琉璃,內外透明,通的,一片清明中。所謂清明在躬,清楚得很。清明在躬,至誠如神,以儒家的道 理,清明在躬下面有一句,至誠到了最誠懇那個誠的境界,誠就是專一那個境界,入神,你已經到了神化的境界。清明在躬,躬就是這個身體啊,本身清明,那麼就 是至誠如神。到了這個境界,就是我們以中國文化儒家《大學》《中庸》上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你自己就有前知知明,可以預知了,能知未來。至誠之道可以前 知,就到這個境界。所以銷塵旋明這個時候,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身以內外明瞭,透明沒有障礙。朗,清清爽爽,透徹的,像一清到底的水,像那個玻璃 內外透明透徹的。

「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這個時候才叫做無癡,一切明白,內外明白。能令一切昏,就是昏沉,頭腦昏昏 的,鈍:腦子反應慢。所以我們經常也講什麼叫聰明?什麼叫笨?世界上人,個個聰明,沒一個笨的。反應的快叫聰明,反應的慢就笨。所以笨人你給他講了的話聽 不懂,講了好幾道聽懂了。聰明人一問就知百,一問知十,懂了一樣其他十樣也懂了。那麼這個在孔子的經驗,教學生啊,只有他一個學生顏回,回也,問一而知 十。他問子貢,他說你跟你的師兄顏回倆比比。子貢說我哪裡能夠比?回也問一而知十,老師告訴他一邊,他就懂了那九邊。賜也問一而知二,他說我呢?你告訴我 一邊,那兩邊總算懂了。不過我們當然連子貢都不如,還是貢子呢,我們啊,就打我們十鞭子也不懂,懂不進去,遲鈍。聰明跟笨倆就是反應慢與快,其實都一樣 的,笨的人也不笨啊,到死的時候他明白了上了當了,不過已經明白了聰明了,就來不及,要死了,所以人死的時候很聰明,可是已經上當。只有修持到達了無昏沒 有昏沉,腦子反應敏捷了,不鈍性障。這個人為什麼頭腦昏昏的?為什麼反應那麼慢?前生的業力帶來,自性帶來的障礙,所以這就叫做業障,自身業障,那個頭腦 聰明就聰明。

所以我經常說讀書的年輕學生,因為這個人啊自己就是個笨人,所以我對學生啊讀不進書,不大責備的,年輕人看書看不進去,實在看 不進去。看完了,那個思想不在眼睛也不在書上,想到別的地方,然後記憶力啊,晝夜早晚後腦這一段昏昏沉沉的,對不對?尤其是早晨起來上學,趕聯考趕的晝夜 這個頭腦,後枕兩個地方痛的,腦筋痛,現在孩子們真可憐。

我當年唸書,哪像你們這個境界啊,對不起,春天不是讀書天,夏天嘛,夜夜正好眠,等到秋來冬又到,收拾書箱好過年,不讀了。

那 麼我那個時候不讀,我有辦法對付自己這個腦筋,碰到這個時候看小說。一看小說精神來了,等到精神來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很難了,鴉片癮哪很難改掉,小說看到 「入?」{不確定字}。  精神來了以後,要把小說放下來,再來看這個正書,很困難。正書看不到兩行就想睡了,對不對?我講得很坦白嘛。因為我是人,諸位也是人。

那 麼頭腦如何到達了完全清淨的境界?就要氣脈修通了。氣脈如何修通呢?觀音法門念誦。所以你不要打坐,大家念誦,不要聽到他們念誦,我很定啊,好像只想聽聽 聲音,自己不肯念,學不好的,這個時候就要自己念,這是氣的問題,觀音法門。要修到什麼?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生理哪裡難受都沒有了, 這個細胞念通了。能令一切昏,這個頭腦不昏迷,不遲鈍了,

「性障」,宿命帶來的前生帶來的這個氣脈不通,這個業力的障礙去了。這個時候,真 到頭腦的清楚了,去了以後,沒有不善心的,純善的。這個就是引用宋明理學家兩句話,這個時候人欲盡淨,天理流行,純粹的天理境界。頭腦是清明的,清淨的, 沒有貪嗔癡,沒有淫怒癡,就像好的天氣呀,散開了天空啊,蔚藍色的天空,萬里天空沒有一片雲,沒有一點雲,那個頭腦到這個境界,這才去掉了貪嗔癡。不是在 那裡昏昏沉沉啊,一天到晚閉起眼睛啊,黑黑的,那就不對了,完全沒有黑暗的,那麼這個時候永遠離癡暗。

所以觀音菩薩有十四種無畏法門施給一 切眾生,我們大家自己不研究,只要認為只要念他的名號,一切交待給佛給菩薩,我念了好久都不靈啊!他告訴你靈得很啊,你沒有照這個法門修怎麼靈啊?你唸唸 有什麼用啊?那你痛起來叫媽媽也不會幫你痛,說念起來哎喲我的媽呀,媽還是不會幫你,媽是最愛我們了,可是沒有辦法幫你。佛菩薩也是如此,你念要懂得他那 個修法,都告訴你了,都是修持的法門,你哪裡去求秘訣啊?這裡就是秘訣,仔細自己回去反覆去看研究就懂了。這是十一條。第十二條就是大家想求的,求什麼得 什麼。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求男得男,要生男孩子,這個生男孩子,也許在我們這裡聽聽,沒有什麼。有許多人真奇怪啊,想求個孩子啊,千方百計的。那麼在觀音菩薩求男很容易,求男得 男,念觀音菩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麼得什麼。不過有一條,我經常叫大家注意啊,你念普門品沒有說求鈔票得鈔票,沒有啊,其他的都給你滿足,就是這個 玩藝,因為財本來不是東西,所以菩薩也沒有,並不是吝嗇,這個東西不大好。世界上人錢少少造業,錢越多啊造業越大,尤其是我們這些男性的朋友,妻共貧賤 難,夫共富貴難,男女之間結了婚,丈夫到了中年,太太拖了好幾個孩子,丈夫又發了財有地位不乖了,有了錢就不乖了。他很窮啊,他乖不起來,想不乖他也沒辦 法,有了錢就靠不住了,所以這個錢財並不是好東西。你看我們那個觀音菩薩沒有說求鈔票,如果說求財得財,這個還馬馬虎虎了,財並不是代表鈔票,你生活所需 要的給你。這裡談求男得男,哎,這一條裡頭有很深意啊!我經常說一個女性要即生轉男身,當然不靠醫院動手術。醫院動手術轉成男身,現在並不困難,很方便, 像我的朋友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就是曉得有一個同學現在就轉成男身了,真的變成男身了,真的。如果你要修到呢?不動手術也做得到,你看觀音菩薩這一 條,如何是求男。如果說要找太太生一個也行,

「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很難懂了,這個文字,因為《楞嚴經》翻得太好 了,你說當時為什麼翻成這種古文,你們講外行話了。現在人叫這種文字古代的,所以叫做古文,當時是律體文啊,當時人人看懂啊,只要受過教育就看懂。像我們 呢,這種文章自己也會寫,可是你們可憐啊,從白話教育「老師好,老師早,貓兒叫,狗兒跳」從這個教育入手的,這個文字就看不懂了,它這個並不是古文。

「融形復聞」,就是說你念觀世音菩薩,唸唸聽這個音聲,慢慢沒有身體,忘掉身體的感受,只有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到這樣專一,銷融了外形,形體外形都融化掉。「復」,恢復回來能聽聞,只聽到念佛那個音聲了,當然氣通了,身體就健康好了嘛,融形復聞。

「不動道場」,心境非常寧定,心境一寧定,不動道場裡頭啊,精神就充滿了,身體就健康了,絕對的健康。

「涉 入世間,不壞世界」,走人道的路線,涉入世間是進到世間裡頭,世間就是現在講的社會,我們現在簡單稱。佛學講世間兩個字就是人類社會。在佛學專有名詞呢? 世間是三種,普通三種。器世間:就是物理世界就是器世間,佛學名稱。國土世間:就是國界,中國、美國日本國這是國土世間。還有有情世間,有情世間是精神世 界,叫有情世間,這是三種。另一種也可以加上聖賢世間,那就是仙啊佛啊,成仙、成佛、阿羅漢那個境界裡頭的聖賢的世間,那個是聖賢世間。那麼這個世間的觀 念在佛學就包含了那麼多,歸納起來簡單一句話,涉入世間,這就是人類社會。

所謂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什麼是不壞世界? 世界哪個壞了?沒有壞啊?這個地球沒有哪個破壞得了。就是說譬如說我們這個人去出家了當和尚、當尼姑了,小姐們剃個頭髮當尼姑去了,男孩子們剃個頭當和尚 入山修道了,這是壞世間法,破壞世間法,跳出紅塵,超出紅塵,不走男女家庭,就是獨身主義到底這個路線。所以涉入世間,不壞世界,做普通人,給他文字一寫 好美啊,佛經啊這個跟木魚配合一敲啊,哎呀,涉入世間,阿彌陀佛,不壞世界,陀佛阿彌,那真好啊,實際上講穿了就是這樣。既然要想生孩子,入世,觀音菩薩 會幫忙你。

「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不過雖然做一個普通人,形象是做個世間社會上一個普通的人,可是心呢?要在佛法,要供養微塵諸 佛如來,走大乘菩薩道。大乘菩薩道並不一定要你出家,可以入世做在家人。大乘菩薩道同聲聞乘小乘的差別,所以小乘是別道,他的戒律又叫做別解脫戒,特別超 出一路,特別的特殊的一路。真正的佛法不特別的,大乘道包含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是主張入世的。那麼入世修菩薩道,大乘菩薩道是什麼?大乘道這是真出家了, 比小乘道出家還要難,什麼出家呢?這裡又告訴你,形態是入世的,心是出家的,心出家難,形態出家壞世間法還是容易,心出家更難,。所以修菩薩道的求男孩子 得男孩子,雖然生在世間,心是出家,出家幹什麼?供養佛,能遍十方,心心唸唸心裡頭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而且自己發願以入世的形象,過入世的生活, 修出世的道德,這是菩薩道,這些就是菩薩。

「各各佛邊。為法王子」,所以供養諸佛,承事諸佛,在某一個佛的旁邊做為法王之子,法王子繼承佛 法的這個王位。所謂四個字,中文叫紹隆佛種。紹就是繼續,承前啟後,隆是發揚光大,佛就是佛法,發揚光大佛的種性,叫紹隆佛種,這就是法王之子。等於做人 王的太子,這是做佛的法王之子。他說能夠修到這樣,

「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所以結了婚沒有孩子,欲求男者。想求一個男孩子,誕生,一定生個 男孩子。這個生來的兒子啊,福德智慧之男,那前途無量,後途無窮,這個孩子就有那麼好,福報好、道德好、智慧高,這種人哪裡有?世界上很少,不是完全沒 有,福報好,福德道德好,智慧高。所以做皇帝、成佛呢,各有千秋,不過皇帝不及佛。成佛是千秋事業,你看釋迦牟尼佛如果當時不出家,不修道當皇帝,六十年 功業完了嘛,充其量同阿育王、亞歷山大一樣,同我們中國漢高祖、唐太宗一樣,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只要太陽照到的地方都有他的國土,他是空王,三千大千世 界,永遠太陽落下去了,他的佛法不會落下去,千秋事業,法王。那麼這一條我們現在曉得生男孩子,就是這樣生,怎麼生?觀音菩薩說,融形復聞,還是修養自己 的心胸最重要,當然修養身心好了,你身體健康,身心健康,要生孩子當然很方便。這裡下面一條第十三條是求女得女,男女平等,這就看到佛法男女平等了。有人 想生個女孩子也很困難,的的確確啊,有許多人家裡男孩子多了,實在不想生,不過想生一個女的,可是也很困難哪。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