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三十七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現在《楞嚴經》是卷五,現在開始是有名的《楞嚴經》所謂二十五圓通,就是二十五位菩薩,大小乘的菩薩起來報告自己 學佛與修證的經驗,不過經典上所記載報告的都是講一個大的原則,詳細的方法要各人去領悟,所以要參學了。那麼現在首先開始的就是驕陳如五個比丘,同佛開始 學佛的,所謂小乘成就最後轉到大乘菩薩的最初的大弟子。他第一個報告的原文,上次念過就不念了,希望大家注意一下經文。不注意經文只想自己聽到,將來自己 翻開要做參考看經又不懂了,我想大家一樣聽得很有意思,回去書一合攏來再翻開,就是有一本經,這本經叫莫知羊,一看自己是茫然,這就糟糕了。所以千萬要注 意經典,這就是聽經與說法的不同,你自己要瞭解這個道理,一定注意經文的研究,尤其是研究本經對著本經研究。

現在我們討論的是驕陳如這幾位 尊者起來報告最初跟佛修道,聽佛的音聲說法,聽佛講,所謂音聲在文字上的表達,聽佛的親口教導四諦法門苦、集、滅、道而悟道的。那麼我上次我也請大家提出 來注意,在第二卷裡頭驕陳如已經出現過,佛問他求證明,他說當時聽到佛講到客塵這個意思,就是客塵煩惱,因此悟道了。我們還記得我們討論到《楞嚴經》講客 塵煩惱的時候,討論過很多,所謂主客之分,我們這個心念能夠自己做主的,雜想妄念都是浮塵,都是客,客者來去不會停留的,這個我們過去已經討論過,要大家 特別注意的。那麼這裡他講由四諦法門而悟道,為什麼不再提客塵煩惱?這是一個問題,不曉得諸位回去自己有沒有考慮?有沒有研究?佛法要思維喲,不思維修認 為去得一個方法,守著一個竅,或者念個咒子念個佛,傻裡瓜嘰的在那裡打坐用功就會成道很難啊,不可能啊。

所謂真正佛法坐起來禪定是在那裡正 思維,正思維我們在中國一句話禪宗叫做參,參究。正思維不是亂想其它的道理,正念思維。所以禪定禪修,就是打坐是禪定的姿式的一種,並不是說打坐包括了全 體,所謂打坐坐起來也在做正思維,並不是在那裡傻坐,不正思維是不行的。正思維也就是要妙觀察,觀心、觀法,止觀。所謂要打坐起來念佛起來就是禪定,止就 是止一切妄想,止住了一切煩惱妄想,然後起觀慧,要正思維的。所以我們提出來的問題要正思維去研究。譬如我們本院的同學講了以後,我看禮拜六的日記報告, 沒有幾個人提出這個問題答覆,不管你答得對不對,沒有用心沒有正思維,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第二同時上次講完了,有位同學問得很好,這裡所提 到五比丘成道是四諦法門(再寫一道,提起大家注意)苦集滅道這個四諦而悟道的。為什麼我們常常念的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提到無苦集滅道?有位同學下課以後,好 象第二天就問我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說你在思維了,你正念注意這個問題。為什麼?這裡說由苦集滅道而悟道,當然《心經》大家都知道了,乃至《大般若經》 上講無苦集滅道,沒有苦集滅道這個道理,這又是怎麼講法呢?所以把這些綜合起來用心去研究去正思維,那麼你可以說求菩提,菩提者是覺悟也,證得菩提。不是 不思維而能證菩提,所謂成道要正思維去修,很多問題不用正思維不能解決的。

譬如神通,你們大家一般人喜歡,神通怎麼來的?一般人嘴裡講不要 神通,哪一個不喜歡神通啊?哪怕是神經也喜歡,不要說神通,總有點花樣在玩哪,對不對?你說叫我空空的坐著不肯幹哪,但是神通你為什麼修久了發不起來呀? 你沒有用正思維,沒有正觀,眼通怎麼通啊?眼本來通的呀,怎麼樣能夠得天眼通?都要正思維啊。所以學佛我常說是智慧之學,要注意啊。我們不討論多了,討論 多了越說越長。

現在我們再回轉來,苦、集、滅、道我們大家在坐的學佛應該都有基礎的。我們不管如何大小乘的佛法講到八苦那是基本的,我們上 次也提到過,不過大家能夠記得人恐怕不多,八個苦,歸納性的講人世間社會的現象。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人生的基本階段,這個生命活著,生下來 一定會衰老,年紀大了就衰老,時間加上去。生下來一定隨時在病中,一下感冒了,坐久了腰酸背痛,站起來,站久了腰酸背痛,隨時在病中,生老病死。在物理世 界是成住壞空,生老病死這四種現象,物質世界物理世界就不叫做生老病死叫做成住壞空。這就是人生都想常在,是求不得苦,這個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人生都 是求不得苦啊,天下事情沒有一件滿意的。想多兩個錢,譬如我們的房子,常常有個感覺,大概大家都有這個感覺,除非少數人,我們大家住得房子啊,永遠覺得少 一間,蓋了一間多添一間可以滿足了,搞了一陣啊東西又多一點又覺得少一間,住房子一樣永遠是不能滿足,求不得苦;衣服永遠覺得少一件,處處在追求;你想活 著長壽,永遠是達不到目的,萬事不能如意;所以我們也經常引用,好像已經講過,再說一道提起大家注意,實際上我們假設真要學佛啊,這些話講過要記得。記不 得沒有用,記得了變成妄想也不好。可是你記不得好不好呢?不好,到那個問題來做功夫到那你解決不了,你聽到了也記不得,那些道理用不上的,這個巧妙就在這 裡。

譬如我們古人講的人生的境界求不得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不滿意的事情,永遠是十樣裡頭有八九件每一天都是不滿的,很痛苦。「可 與人言無二三」,做人一輩子,每一個人,夫妻之間也好,父子之間也好,有許多痛苦沒辦法找人講的,你講了也沒有用,你的痛苦是你的,人家聽了,哎呀我也很 同情你,我也很瞭解你,倒底不是他,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所以沒辦法講出來。不如意事十八九,十分之八九件。可以人言無二三,能夠跟人家有個知己談談的, 沒有辦法,找不到談。這是簡單明瞭說求不得苦的事情太多了,生了病找個醫生,不曉得哪個醫生好,吃這個藥也不對,那個藥也不對,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喜歡 的東西、喜歡的人沒有了,自然會掉了。我們最喜歡是錢,做生意嘛蝕本,買股票嘛跌價,到處都掉了,你所愛的東西永遠分開了,愛的人嘛出了問題,或者死掉 了,永遠不會屬於你的,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只有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你不喜歡的偏要來,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說我為什麼遭遇這個人這 個痛苦啊,你前生做的業障嘛,應該來討賬的,冤家嘛,討厭的。因緣會遇時,不曉得你哪一生做的這一件事,現在都來討債了,給你痛苦,你不喜歡看的人就看到 了。

那麼五陰熾盛苦這個解釋起來很麻煩了,五陰就是簡單的說心理的、生理的,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是五陰。《心經》上提到的, 《楞嚴經》後面也提到五陰。這就代表身體、生理方面,物質世界物理方面同心理方面每一天我們在痛苦的生活中,在火裡頭煎熬一樣。現在大家對京戲不內行了, 像我們幾十年前每個中國人多少都會哼兩句京戲,過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比滾油煎。這個東西很多人都過這個境界,以前我們唱京戲啊,哪一場京戲我忘記了,過 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比滾油熬。尤其這個時代、這個環境。這就說明人生境界五陰似火一樣在燒,我們現在用文字境界人生就是在那裡受煎熬,一天一天日子在煎 熬生活。你看我們這個資本家做生意,你看他發財錢很多,他在那個痛苦啊在油鍋裡頭在煎,過了一天又一天,心裡好比滾油煎,不是普通的油啊,滾了的油煎那個 心臟啊,那好痛苦啊,這叫五陰熾盛苦,這是八苦,這個總原則,就說明這個世界說明這個神經永遠在痛苦中。

那麼佛經有些地方講到十二苦,還有 講到十八苦,我們普通瞭解八種苦就夠了。總而言之結論這個世界是純苦,只有苦,可是一切眾生對於苦惱的世界也知道。我經常講我那個咒,我所念的咒,三個字 一句,四句十二字咒「看得破」,大家所謂學佛都看得破,勸人家都是法師,很有道理。「忍不過」自己到那裡就不行了。「想得到,做不來」,全體完蛋。你把 《楞嚴經》倒背如流也沒有用,到那個時候客塵煩惱,你到那個時候,不行啊,那不是客呀,客就來當主了,空不掉的。所以這個世界,在這一苦的世界觀念來看, 這個世界上本來是苦,人生下來就是苦,所以生下來就哭,嬰兒每個生下來就哭,非哭不可啊,頭一出來就哇哭了。

不是上一次講到過,南北朝時候 有名的一位法師生公說法,道生法師他在虎丘後來逃到南方來,在住茅棚啊,他經常說法。所謂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後來他超度一個鬼,鬼魂他把它超度了,把它 送去投生。這個鬼怕死了,不願意投生,他寫了一個偈子一首詩給生公:做鬼曾經五百秋,我做了五百年的鬼沒有投胎過。也無歡喜也無愁,做鬼也不要謀生,不要 去天天騎個摩托車在街上跑,都不需要,也無歡喜也無愁。生公叫我為人去,生公法師命令我去投胎做人,只恐為人不到頭。世上做人太難做了,不好做,做鬼容易 做人難。生公叫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好好做一輩子人太難了,這個世界實在太苦了。

可是一切眾生呢,就是說剛才我講的十二字真言一樣, 看得破,忍不過啊,都知道苦,以集苦為樂。譬如說人沒有事清閒了睡睡覺吃飽了睡,睡了吃,很舒服啊,可是他不幹,有這個機會他偏要去找煩惱,以集苦為樂, 一切在抓,最後什麼都抓不到。所以我說大家觀察這個世界,嬰兒生下來都在抓,你看那個嬰兒小孩子啊,躺在床上媽媽抱著,他睡覺都在抓的。嬰兒生下來都是這 樣抓,而且是這樣抓,大指頭伸裡面抓的,不曉得你們看到過沒有?做媽媽的應該都知道,都看到。恐怕有許多人做了媽媽小孩子怎麼抓也沒有看到過,因為自己怎 麼生出來自己沒有看到過,那個媽媽也不知道。人都是這樣抓的,小孩子。小孩子坐在那裡就抓這個指頭,抓到什麼時候?到了殯議館的時候不抓了,那真空了,結 束了,他也曉得抓不住了,到那個時候才放手。所以集,集就是這樣抓,什麼都想屬於我的,結果是苦啊,這樣世界。

所以四諦法門,要離開苦只有 修道,道是什麼呢?萬念皆空,清淨就是道。客塵煩惱,現在呢?我不想抓,不求,你說求不得苦我無求。愛別離苦,無所謂苦,本來空的嘛,都要分開的嘛,活了 一百歲感情再好也要分開的,這個世界畢竟不屬於我啊,那就沒有苦了。怨憎會苦,我還賬啊,沒有關係,你折磨我,好啊好啊,我還賬,還完了就拉倒,學佛的人 就是這個精神。五陰也無所謂熾盛苦,即然活著這裡就受煎熬,我不把煎熬當成痛苦,心裡一切放下,萬緣放下就好了。就是萬緣放下一句話,這句話大家都曉得 講。空大家都曉得講,就是空不了,就是放不下。所以他們聽了佛說的四諦法門首先一個觀念萬緣放下,一切皆空,這世界苦的何必追求呢。我常說我以前幾十年前 一個人逼著我寫一幅對子給他,我就寫了八個字,有求皆苦。學佛的人,你求修道想修道修打坐也苦啊,你何必呢? 為什麼打坐?我想成道。腿又發麻又發脹,哎喲這裡背又通不過了,腰又酸了,左邊肚臍又難過了,右邊肚皮又酸,因為你要修道嘛。你不修道你亂七八糟,一天跳 舞啊喝酒啊,隨便找,早死早了也不錯啊。可是你要搞啊搞啊修道,道也修不成。我修了坐了那麼久一點影子都沒有,誰叫你上這個當呢?有求皆苦。無慾則剛,我 沒有要求了,至剛至正的,無慾就剛了嘛,我就不怕人的,做人也一樣,人到無求品自高,我什麼都不求人,不是說我有錢不求人,我窮都不求人。有錢非求人不可 呀,有錢要地位,要求人的,他不給你地位,你沒有錢了就可憐了。最偉大的人就是老子一毛錢也沒有,窮到底了,那最偉大了,他無求了,也求不到,算了。那個 無慾,真到了無慾無求,至剛至正,有求就苦。

所以驕陳如他們就懂了,很簡單嘛,學佛這個基本就是這樣,這樣一來幹什麼呢---無求,無求不 一定去打坐了,他心就空了。譬如說我要聽個《楞嚴經》,有求皆苦,還要早早地吃飯還要趕公車,還怕位置坐不到,那個來很辛苦還要打雨傘,這不是上當嗎?有 求皆苦,無慾則剛,管它《楞嚴》,我就學個愣頭愣腦就好了,坐在家裡愣一下,那就不要《楞嚴》了,無求就不苦了嘛,這很簡單。那麼這個道理呢?同上面所講 的客塵煩惱,客塵煩惱我們上次引用過的,我們中國文學裡頭很有名的,《春夜宴桃園序》「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就是佛學的發揮,所 以李白做的文章那麼好。天地這個宇宙是個旅館,我來不過是做客,暫時住個幾十年,住一陣就走了。你們家呢,我們的家呢?大旅館的小房間,住一下就走了。天 地者,萬物之逆旅,對了,我們上次也提到過旅就是旅館,那麼怎麼叫逆旅呢?倒轉來的旅館,如果從白話文學教育入手,逆旅者是倒轉來的旅館,那我們世界上還 沒有看到過。逆就是你人來了,我當面碰到你歡迎你,就叫逆,因為你過來,我在這裡,哎,請!這是逆,相對的謂之逆,逆旅就是旅館。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都是 客人,這樣一來此心一放下就成道了,就那麼簡單,這很簡單。

不過你說我們再加研究了,為什麼《心經》上說無苦集滅道?那是講本體。《心經》 講實相般若,本體本來沒有苦集滅道,那個空的境界有什麼苦?也沒有樂啊,既無苦也無有樂,空的境界,當然也不集也不需要滅也就是道,道也不道,那本來如 此。《心經》上講無苦集滅道是第一義,在佛法來講講第一義至高無上的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現在拿西洋哲學來講本體、形而上的道。所以佛說的初說小乘法門指出 來人生世界是有苦集滅道,這是形而下的現實的世界是這個樣子,這不是講第一義,講形而下的人生的現象、生命的現象、物理的現象。所以要使我們保有自己真正 的生命不去集苦,放下不去抓,自然心境就清淨了,無求,無求就不集了,就是不集了,一切無所求,這是四諦裡頭不集苦,無求就無慾。無慾就是道的境界,就滅 一切苦,滅一切煩惱了,就那麼簡單,這是佛法的初步。假使有人這樣做到了晝夜如此,當然就證阿羅漢果了。

你說好,我懂了,我就天天去要求個 果,哎呀,我得了果了。佛法講果是界定空相見地的一個程序,看你空掉了多少,所得的結果。在邏輯上有,事相上沒有這個東西。你真求一個果,哎呀我得了果 了、有了神通了,電視不要買我要天眼通閉著來打坐就看見了,那就是苦集滅道,你求神通也是苦,你練功夫也是苦,一切無求本來現成的。人生境界,佛法就是那 麼簡單。那麼你說這樣不要修了嗎?當然你去修道也是集呀,所以你要修功德也是要積功累德呀,功德也要積功累德累積起來的,這也是集。所以你修功德也要累 積,累積也是集啊,也是苦啊。我要修禪定天天求功夫到家,也是集呀,非集不苦。集這個道理這個集中的集。

苦集滅道這個集就是老子所講的為學 日益,天天要加上的,這就是集的的道理。為道日損。老子只講了兩句,為學日益,做學問是一天一天累積起來的,修道是一天一天把它減掉、空掉。「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修道就是每一天都空掉,「損之又損」,空還要空。「以至於無」最後是不要空那是真空了,所以這兩樣是相反的。那麼我們看老子的說法同佛的說 法,同一個道理兩樣說法,為學是益就是苦、集,為道日損就是滅、道,同樣道理,你學道家的也注意,道家總不會跳出老子的範圍,老子都不承認你就不要學道家 了,對不對?就是這個道理。

研究這個我們要瞭解一個歷史,在兩三千年前的時候,印度這一方面修道的風氣,比世界任何的各國,和中國比乃至和 世界各國之比,印度修道的風氣非常盛,這是印度文化的不同,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世以前,印度民族固有的宗教是婆羅門教,婆羅門教人生修道,離開現實的社會 去修道,出家的都叫做沙門,出家就離開家就是沙門,那麼漢朝的翻譯叫桑門。他們這個傳統的文化,修道的人特別多,各宗各派,他們大部分現在泰國所留的這個 影像講是佛教的,就是那個文化的末流,留下來影像。二十幾歲這個階段一定要專修,清淨一段,離開現實的社會,這也是求學的階段。到了修一陣差不多三十歲左 右又回家了,不做沙門成家,討太太成家,規規矩矩做人生。所以再過了二十幾年人生到了五十多歲,兒子長大了,真正出家了,你說去哪裡?都入山去了。

大 部分印度文化過去修道的風氣這樣盛,社會是這樣,所以那一邊的出家人,只要你一出家修道那個樣子呀蓬頭垢面,拿我們中文形容,「蓬頭」頭髮也不洗,不梳不 洗不打扮,臉上也不洗,髒髒的也無所謂,乾淨也可以,只要看到是個修行人就有人來供養你,就有飯可吃,不是僧團。因為印度的那個社會制度和我們中國不同, 雖然它也是個農業社會,它的氣候不同。而且到了南印度,中南部印度前面,有時候不一定靠化緣,到處都是水果,溫帶熱帶的地方,隨便很容易解決,天氣又熱人 又懶,也不要那麼多衣服添,只要一塊布把下面一圍,上面這麼一搭,這樣搭了一半膀子露一半就可以了,生活很簡單,所以修道的特別多。

那麼到 佛出世的時候,把這個所有的宗教哲學都把它集中起來整理了,所以佛的說法四諦法門,簡單的很。這個一懂了以後啊,自己一入山就放下了,真正放下,一道清淨 就可以成道了,這沒有錯啊,只要這個道理懂了,也不要方法修,天天心中無所求、無慾就到家了的,這就是方法啊,大家不要光認為這個是聽理,沒有人做到啊。

所 以講我們中國禪宗也有啊,有個禪師叫隱山和尚,一輩子也不曉得他名字,很多啊。就在我們年青時候在大陸上,有許多山裡頭修道的、道家的、佛家的也很多啊, 不知道姓名,就住個茅蓬隱姓埋名的很多啊。因為洞山祖師的洞山派有個叫密師伯,到處參訪,到處看看有些修道的人。所以這個和尚有一天經過一個山邊,大家就 去洗臉,出家人嘛,拿個布啊掉到水呀,也沒有洗臉盆,洗手洗臉或者洗個澡跳下去,沒有人看見嘛。正在溪水裡頭洗臉的時候啊,看見上面溪裡頭流下來一片青菜 的葉子,所以古人訪道高明得很,哎,這個上面有人,一定有高明的人隱居在這裡,有菜葉子,洗菜洗完了,一片菜葉子溪水流下來。三個人上去找,沒有路啊。結 果找到這個所謂隱山和尚,住山數十年,也不知姓名,他們來也不跟他們談話,就是修道。所以他自己後來,瞭解了,當然他們有沒有談不知道,記載上沒有多記載 了,有些秘密的談話也不知道。後來過一陣再去找他,已經走了。草棚搭的房子,所謂茅棚是草棚啊,真正的草棚啊,我們在台灣好像很少看見過了,我們當年在大 陸看到貧窮的人家住草棚的很多啊,不過那個草棚也很舒服啊,很講究啊。那麼他在茅棚裡就寫了一首詩就走了,「一池荷葉衣無盡」這個我們也講過的,一池荷葉 衣無數,也不要衣服了,布料做了,當然要點功夫,不然要凍死啊,就是用荷花葉子把身體遮住。「半夢松花食有餘」, 有松樹松籽來吃。「剛被世人知住處」 剛剛被世界上人知道我住在這裡,有人知道了。「更移茅屋做深居」搬走了,自己走開了。

這些都屬於所謂小乘羅漢之道,聲聞比丘,聽佛說法,因 聲說法,都聽前輩的話,善知識的話一聽,此心一放下就走了。那麼我們要參考佛法這個道理呢?你要怎麼參考瞭解這個東西啊?要深究。那麼這些呢?我們參考中 國的歷代的《高僧傳》、《居士傳》,有許多高明的人聽到人一句話就走開了,離開這個現實的社會,放下就是道,這就是因聽人家的一指導一講就行了。不過這樣 的修法所謂多半屬於出世的,所謂講出世跳出了現實社會,離開社會離開家庭,所以叫出家不成家了,沒有家了,我就是我天地為家,所以叫出家,跳出世俗的這個 社會的制度了,一個人管自己去。那麼你看中國歷代的《高僧傳》、《居士傳》,尤其是中國道家的《神仙傳》,太多了,歷代的人太多了,聽了人家一句話,這個 世界沒有意思,就跳出來走開了。

所以這個四諦法門苦集滅道它就是法。我們現在呢?學佛的人都會講這個四諦,沒有體會這個四諦,我們真體會四 諦呀,這個世界簡直是一日不可留戀,很痛苦。譬如像我自己經常給同學們講,我說我一天好苦啊,這個日子過得好苦,天天想跳出來跳不出來,走不開。人事、一 切事乃至自己事,有時候都討厭自己討厭得不得了。自己有個壞的習氣,一天搞完了,洗洗臉啊,七竅一洗了,這個地方不對還要抹一抹,擺擺好,去了兩三個鍾 頭,哎呀,自己那個愛潔成癖好討厭自己,這也是不對呀,以修道來講,都是浪費,你今天擦了明天還要髒,還不如不擦,不如不擦由他去呀。可是這個呢,固然是 在人世間講起來是個好行為,在道講起來也是求不得苦,因這你今天把它擦乾淨,它灰塵又下來,明天又髒。我們求清潔,清潔永遠不可得,也是求不得苦啊,要了 解這個。你看頭髮梳啊今天去洗洗啊,一百塊錢到洗衣發店,一洗回來半天又亂了,求不得苦。剛剛洗了在街上碰到一陣雨,完蛋,那真是怨憎會苦啊。不洗頭髮你 下雨也好嘛,偏要洗了頭髮下雨,這個多痛苦啊,怨憎會,所以人生有求皆苦,離苦就得樂,這個樂是假的,清淨就是樂,所以這個裡頭就是方法。

同 時,為什麼《楞嚴經》二十五位圓通先提出來這個,不管你修顯教、密宗學佛,這個四諦苦集滅道的基礎沒有認識清楚,你說你來修道學佛那都是假的,基礎不穩。 這也就是我們講的,那麼佛教到中國來講一句話,苦集滅道這個道理只講一句話:某人堪破了,就是堪破。這個堪破有兩種寫法,不是眼睛看的看,堪破。等於我們 校對一個字啊,錯字把它校正過來,堪,堪破了,某人堪破了,但是世界上啊沒有一個人堪得破的。我講這個話很嚴重啊,世界上啊,包括修道的喲,因為他還有個 有道可修、有道可求,他已經堪不破了。你看看大家反省反省。你為什麼學佛?因為你的心理思想裡有一個更好更遠的一個幻想在那裡,一個追求在那裡。你想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一念也是求啊。東方不好啊?我也不生西,我也不要生東,就生中就可以了,中也不中,既然生在這裡就生在這裡,有苦便受,受完了就空,此 心就放下了,哪裡不是淨土呢?所以有求就是苦。那就是所謂佛說的小乘佛法的基礎三十七菩提道品,八正道,正思維正念正定正行正信等等,就要正思維堪破了這 個世界。

驕陳如等這幾位尊者出來報告,上下都是一樣,因為懂了這個道理,大乘的道理有求皆苦,那麼世界上一切,乃至於學佛修道都是客塵,這 一念都是客塵,不被客塵所轉呢?我心本來就是道,本來就清淨在這裡,就是《楞嚴經》原文: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指點的非常明白了。但是 我們要知道一般人尤其青年同學一般人學佛修道不是由四諦法門在學,沒有堪破啊,老實講做生意的道理。呵,要打坐,要修道要用功,好像修出一個什麼東西來一 樣,多修一個頭來將來,或者是丹田發暖啊,要丹了,得拙火了,可不要得腸癌呀,那就很嚴重,真的呀,不要亂搞。剛剛有個同學問我,練氣功練到什麼,我說很 嚴重啊,亂搞,那都是有求皆苦,所以無求就是道。誰能做到無求呢?真到了無求,連道也不求,那真有道。這個基本道理,我是簡單明瞭,都提扼要的,希望大家 自己去研究的。

講到大乘的道理也是苦集滅道,所以大乘道求佛修道也苦啊,也在集苦啊。去了求佛修道之心,本來就是道嘛,哪個不是道?一切眾 生本來是佛,所以苦集滅道也是客塵而已。所以懂得了自性的本體此心本來清淨,《心經》是告訴你也無苦,也無集也無滅道,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所以般若 有什麼可悟呢?悟個什麼?悟到沒有可悟之處,得到沒有可得之處就成道了,這個道理要反覆自己去討論。我講得很雜亂,就是很多,要專寫起來又是一篇很嚴重的 專論,起碼好幾萬字的文章了,討論大小乘的苦集滅道。所以首先二十五位圓通,驕陳如等先起來講我們是佛的聲聞眾,靠有佛出世,靠他當場指導,依他起,聽人 家講了什麼有所得,尤其是聽佛的指導,因聲而入道,聽佛的,這也是觀音法門啊,同最後的觀音法門是對照的。這也是觀音法門,好好聽法聽話,聽了以後,啊, 是這個樣子就放下了,這是聲聞眾啊,就可以得果的。當然像我們不是聲聞眾啊,聽的時候有,聽完了沒有,那叫做「聞聲」眾,就是聽到了不曉得講些什麼,這很 可惜的。所以這個是二十五位圓通的基礎,假使所有的,不管你修顯教修密教修什麼法門,苦集滅道這個基本沒有看通人生,沒有堪破世界,那麼你有所求心來修道 都是冤枉路,這是佛在《楞嚴經》上面提到過,以有所求的生滅心來求無所得的果背道而馳,你白修了的,這個要注意,所以有下面的基礎。那麼這是一位,二十五 位圓通,這五位尊者這是一個小組代表了一個法門,修四諦法門而成道,如果你真悟了佛法,懂了佛法,四諦法門就夠了,用不著修一切法門。有求皆苦,就是我把 它集中八個字,無慾則剛啊。那就是至剛至大至正,那就對了。

第二位問題就多了。第二位「優波尼沙陀」。 這是梵文翻音,是不是我們現在照國語這樣念法是問題,譬如沙字,你照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話念,好像不是念沙字,我們小的時候念娑。優波尼沙陀這是個翻 音,因為他這個意義蠻多的,勉強翻譯成中國文字:叫色性空,這也是佛的弟子,小乘弟子裡頭的高足弟子,都是得了果位的。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 這位尊者起來,出家的,佛的高弟子,阿羅漢,他出來報告第二位他出來報告。他說我也同驕陳如尊者他們一樣,我是佛的出家弟子裡最早的,都是大師兄。「我亦 觀佛最初成道」比他們五位遲一點,可是比其他同學們還是前輩,先入沙門為大,他還是大師兄。他說佛教我修不淨觀。先報告了名稱,這是一個修法,叫不淨觀與 白骨觀兩種。他說那麼佛教我修不淨觀、不淨相,「生大厭離」不淨觀生出最大的厭離。厭:厭世,我們普通講厭世,討厭這個世界,也是出離出家出塵之想,離: 厭惡這個世界離開這個世界,離就是跳出三界、跳出這個現實,厭離心。那麼來的佛教,後期的佛教所謂講修道,一個修道的人如果沒有發起厭離心是沒有辦法修道 的。這個我們大家要反省一下,如果我們說現在要學佛,為什麼?我想得道,我想得神通,對社會呀更多的貢獻,我成了道對社會更多的貢獻做更多的事。這不是佛 法的觀點啊,這是貪求啊,沒有發起厭離心啊。今天是講老實話,真正的佛法第一步要發起厭離心,對於人世間硬是看得狗屎,討厭了,功名富貴一切人事哎真討 厭,討厭極了。所以因厭惡這個世界有出離之想,出離我們講好聽點用現在的名稱就有生華的,這也是欲求啊,有所求啊,想昇華跳出來所以叫厭離。我因為佛教我 修不淨觀這個法門,生出來最大的厭離心,這是學佛的第一步啊。就是剛才講苦集滅道也就是厭離心的基礎啊,因為知道這個社會人生皆苦,所以要跳出這個苦,生 厭離這個苦,苦惱。那麼他說因此呀,厭離心一起是學佛的初步啊,厭離心也是成佛的最高的,所以佛最後到了涅磐境界也是厭離,他覺得四十幾年說法也說夠了, 不想再講了,也是厭離心啊。最初的厭離、最後的厭離心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年輕人都想活得年紀大一點,我們老年人坐在一起,我說我以前有一個 願,我想活五百歲,因為再投胎呀很麻煩。再找個媽媽不過肚子裡只住了十個月,欠她的賬幾輩子也還不了。而且媽媽很難找啊,哪個人做我的媽媽也很難辦,投票 也難選啊,我說這個算了,這一生啊活他個五百年,少投幾次胎也好。我現在想快走,人活老了沒有意思啊,看看面孔都不認識啊,到處那裡老先生都坐上位啊。所 以古人有一首詩到了老了才覺得出來,(這句詩沒錄下來)。我們再活到老了到你府上去,你驚慌萬狀,趕快把孫子叫出來,哎呀,這是太老師啊。太老師坐哪裡好 呢?最好坐在飯桌上上面坐上去,他到了最好坐第一位,天天坐在第一位,受人家恭維,那個味道不好受啊,沒有意思啊。哎喲,老師你好啊,你偉大,你了不起 呀,結果把自己搞得起不了。

「漸多不識姓名人」,到了每個地方一介紹,這些後輩都不認識,沒的味道,說笑話找不到對象了,不好跟年輕人說笑 話。老朋友都死光了,訪舊半為鬼,找找老朋友一半變成鬼了,都到陰國去留學了,都到陰國去了。這個味道不好,這是一定道理啊,看到介紹的都是新的,新人不 好玩。這個你們年青人記得,到了我們這個位置你也知道,認識新人一看,程度不夠,想跟他開句玩笑啊,不是對象,他不懂。那個對手的啊,隨便那麼幽默一下他 就懂了。不懂,不是個對手,要打人嘛,也沒有對手,功夫高了老了,高手啊就不能對打了,這個人生值得厭離。所以他說因此提出報告修不淨觀厭離人生,生大厭 離跳出來。

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悟到,哎呀,我愛你你愛我,講句老實話,什麼 叫做愛?好色。他不漂亮你愛啊?當然這個漂亮不漂亮我到現在是真的糊塗,所以我常常問年青同學,我看電影看電視我說究竟他漂亮不漂亮?他們說這個漂亮啊。 我說我到現在搞不出來呀,據我所瞭解的世界上沒有真正什麼叫漂亮的,有情就漂亮,你喜歡就漂亮。所以中國有句話牌打一張,打牌呀,坐在那裡四個人大家都有 贏錢的把握,都有輸錢的希望,誰都沒有把握,有一張不可知的牌,不曉得到了誰的手裡,崩整個贏錢了,所以叫牌打一張。色中一點,你說他漂亮不漂亮?這個人 有一顆痣,我們看到哎。呀,他就喜歡這一點,有什麼辦法?

所以我常常講有個老朋友,這個太太有顆牙齒這一邊,我還印象很深,幾十年都不鑲, 蠻漂亮的一個人就是缺一顆牙齒。這是很多年事了,三四十年了,這位太太也是大學畢業,先生也很有地位。每一次我看到,我說大嫂啊,你把這顆牙齒鑲去,更漂 亮。是啊,是啊,你和我講了很多次,我要去鑲。我說這個牙齒少了一顆門牙漏了漏財啊。我說真的喲,照相法補起來就不失財了。她說我知道了,你跟我講了很多 次。後來她先生我也講了好多次,有一次先生給我逼緊了,先生地位也很高啊,也是將軍。我一天我說你怎麼搞的,我跟你倆個講了好多次,叫太太鑲去。他說老師 啊,你不知道。我說怎麼不知道?失財啊,漏財呀。他說我當年為什麼追她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我只曉得她是復旦大學的,就曉得你追他,大學生所以追。他說 不是不是,就為了缺一顆牙齒才漂亮。哎呀,我恍然大悟,大徹大悟,我說我向你道歉,我的話說錯了,原來如此啊,這是真話,真人真事啊。他說我就是喜歡一顆 牙齒沒有,所以她也不會去鑲,這叫色中一點,叫缺陷美。

你說世界上真的哪個叫漂亮不漂亮?你說我看看老了有老的漂亮,年青呢,那個醜的你仔 細看啊,看醜人有時候看起來很美,他那個醜的美,你就沒有,你漂亮的人就沒有那個醜的美,對不對?你說他臉上有皺紋,你來兩條皺紋試試看,你就沒有啊,所 以這個美與不美都是好色來的。為什麼我們把房子要修得那麼好?好色喲,這個房子你看不裝起來好看嗎?不好看。這個椅子為什麼要油漆啊?好色呀。衣服為什麼 做成這樣,穿的還要這樣?頭髮梳好,還要這樣摸它一下,幹嘛?就是好色嘛。有時候自己穿了衣服還這樣弄一下,好色呀,注意喲,這都是習氣喲,這種習氣不能 解脫不能成道的。自己認不清楚自己的習氣你不要談修行了,那多得很哪。

你說出了家修道的人沒有習氣?一樣啊。穿了那個衣服,雖然領子這樣, 還要弄一弄,還要搞一下,問題大了,就是這麼一弄這個衣服,這個問題已經很大了,要想成道還要修三百劫,真的喲,這個習氣。所以什麼叫愛?沒有愛,所以我 再講嚴重,愛從哪裡來?欲來的。欲從哪裡來?我說都是那一點荷爾蒙在作怪,這個世界上搞來搞去就是那一點荷爾蒙在做怪。人類一部歷史就是荷爾蒙造出來的, 就是那一點就是兩個精蟲卵髒這兩個小東西在作怪。

他所以修了不淨觀和白骨觀,這是佛的基本教法修法,所以由四諦法門馬上跳到這裡,即然懂了 人生皆苦,怎麼修呢?要證到。不管你密宗、顯教、大乘、小乘,第一步先修到不淨觀與白骨觀,才能打基礎的修行,所以他因不淨觀修起,悟到了諸色性。世界上 一切漂亮的東西,所謂美麗的世界都是從不淨的白骨一層堆起來的。我們人死了,外面色相這個皮囊啊,這個皮膚沒有了一爛了,一死了以後,這個人斷了氣以後先 軟,還是軟的,軟的慢一點可以維持到一天多到兩天,就慢慢開始硬了,此身就硬了,硬過了以後再軟的時候開始爛了,同桔子一樣的。第二次再開始發軟哪,那就 是爛了,裡頭爛了,臭味也出來了。不曉得你們聞過沒有?像我們都有經驗,到醫院那個太平間你去走一趟你就曉得,再不然你們想辦法到殯儀館那個池子裡看看男 的女的老的少的,就像那個一條白魚一樣都泡在藥水裡頭,那個味道很難聞,就是這樣。不乾淨白骨微塵一點一點灰塵累積起來,就是鈣質結攏來,最後白骨也沒 有,肉體爛完了,就有個白骨的架子,白骨最後最後還是變成灰塵,變成空,這個人生境界。所以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

空色二無。成無學道」。 歸於虛空就曉得,空是什麼?空也不空,空也不管,色相沒有了,空也不守了,你守著一個空的境界,我們現在打坐你覺得自己有個清淨有個空,你要曉得不是真的 啊,因為你的白骨微塵還在,你這個心意識神經的細胞的作用,假想出來下意識想出來一個空的影像,不是真的空啊,有一個境界不是空,所謂空是無相、無境界 的。所謂「空色二無」,一切色相皆空,色相要空,是物質構成的,生理上最後要空,空也空,空的境界也要放掉,空色二無才成無學道,可以成阿羅漢果。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 因此佛如來印證我,這個印證,所以禪宗叫印證,印證是什麼?你到了才請佛求善知識求認證。等於我會捏泥巴捏一個人,教你怎麼捏泥巴捏出來一個人,開始捏不 好,最後自己很滿意了,這一下認為成功,拿給老師看,你看我這個做得怎麼樣?老師說對了,就好了,這個叫印證。所以有些人不懂佛法印證的道理,隨便來問問 題,他就講請老師給我印證印證,那個我聽到了,硬是想拿個銅印在他頭頂上咚一下下去,就給你印證了,那一下下去就空色二無了,那個亂用名詞,你怎麼有資格 印證啊?要自己修到啊。所以他說佛來印證我,給我賜個法名叫尼沙陀,色性空,達到這個境界,到這一步無學道阿羅漢,到了家沒有?沒有。

塵色既盡。妙色密圓」。 注意這八個字,上面空色二無都空掉了,所以經過佛印證了,好,你對了。你到了得了羅漢果,無學道不需要再用功了,無修無證的境界。到了無修無證的境界呢? 翻個身了,真空生妙有,進一步悟到不是空是妙有、幻有。所以「塵色即盡,妙色密圓。」因為真空起妙有。那麼修到這個境界無所謂涅磐無所謂不涅磐。他對於世 界慈悲化身就來了,還是這個身體,不給你看見就沒有真空如是起妙有,妙色密圓,這個秘密奧密圓滿了,就是非空非有,能空能有。就由小乘證到大乘的境界去 了,證到緣覺的境界了,還沒有到大乘中乘辟支佛這個境界。

我從色相」。他說我由色相而觀的,

得阿羅漢」。證得大阿羅漢。

佛問圓通」。 現在你問我怎麼樣叫圓通?圓通注意喲,什麼叫圓通?剛才提了,我沒有講,忘記了。圓:從一門深入,到了家,它轉過來是個圓圈門門通達了。懂了?圓通。《楞 嚴經》上先從一門深入,一修到底,然後悟了道通達了,轉過來都是,所有大小乘法門都懂了,才叫做圓通啊。那個水管一樣的,圓者就通了,不圓就不通了,你一 條腸子直通的不行啊,一通而百通。

如我所證」。以我的修行經驗。

色因為上」。 先觀色空,這一下你注意呀,有一同學也提出來問過我,第二位圓通提出色因為上,是不是《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對,我說你問得好,也問得好,是 這個。好,這個原文我們知道了,現在回轉來討論,所以再提起大家注意。近幾年以來啊,近個好幾年以來我拚命的提倡,因為看大家一般世界上的人求法,求個有 為法修,所以我告訴大家不要好奇,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大家的本師,也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我們所有的都是他的弟子,所以不管出家在家、古人今人, 都是這一位總老師是本師,他教給我們的法門。

我說你們注意喲,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跟他的弟子很快得道,為什麼後人修道越修越難?這是個問題 呀,所以叫末法時代啊。那麼跟佛修道的為什麼快?跟他出家了。佛出家佛那個時候沒有廟子啊,就是帶大家化緣隨便啊,露天修頭陀行,頭陀得連房子也沒有,也 沒有廟子啊,樹底下打坐啊,帶一個大斗蓬,又是雨傘。晴天擋太陽,夏天遮雨,背一個蒲團就是達摩祖師背的那個,地下一鋪,這個蒲團要棕做的。為什麼棕編起 來那個蒲團?因為它瀝水,地下有水,剛剛下了雨鋪下去,你馬上打坐不會受濕氣,它透氣。所以要棕蒲團,不是棉花啊,搞清楚了,現在我們的方便。有一年我在 基隆做了好幾個,就是做蓑衣的,我們打魚啊,鄉下人蓑衣那個是粽,編的蒲團,蒲團是粽。這個呢,一坐就是如此。那麼佛帶領這些弟子去散開修啊。

他 們一出家以後都在哪裡啊?在屍陀林中修,屍陀林是什麼?亂葬崗,不是公墓啊,公墓看不到骨頭啊。你們很可惜了,像我們年輕的時候都看到了,在大陸上。很多 是逆塚(諧音),也叫做亂葬崗,窮的人家裡沒有錢做墳的,隨便要個草一包啊,一個木板一釘就抬起擺在那裡,沒有幾天就爛了,風吹雨打,那個死人白骨都擺在 外面。像我們小時候讀書經過這種地方,又害怕又不能不過,怕得要命啊,又想看又不敢看,都拚命跑的。尤其要放學回來天快要黑了,經過這個地方是怕死了。亂 葬崗就是屍陀林,所以你看戒律看經典,那些出了家的厭離世間就到屍陀林中打坐,那是真的喲,在這個上面,你不要說屍陀林,陽明山公墓那麼漂亮,你夜裡一個 人跑人家墳上打坐坐得住能夠睡得著,我就先拜你為師了,你就差不多了,至少空膽子已經大了,可以修道了,真的喲。修道要經過這個境界喲,所以一個人那麼好 的地方夜裡都害怕,你還修個什麼道啊,道快要修你差不多,所以在屍陀林中修。

所以他們先修不淨觀白骨觀,不淨觀佛經上我們把這個皮囊身體一 拉開了,這個裡面難看得很啊,腸子紅的綠的藍的黑的,五花八門裡頭,你看把皮膚割開一點,難看得很啊,這個身體。不管你怎麼漂亮,管你楊貴妃也好,楊賤妃 也好,都差不多了,到那個時候一樣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詩講漂亮的詩,「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那是真的,漂亮人最好早一點死,年青死,死了以 後永遠懷想她那個漂亮。不相信大家都有經驗,你們小的時候那些女朋友啊男同學想想看,越想越可愛,永遠見不到是可愛的;真的看到老了多討厭,倆夫妻坐在那 裡,你看我沒頭髮,我看你沒牙齒,你看我口水滴,老太太怎麼樣,那個是真討厭,所以美人啊漂亮最好早死,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所以我說林黛死 得好啊,這樣年輕死就有銅棺材啊,假使八九十歲老到了沒牙齒了,草包都沒有了,誰理他?絕不會講漂亮,所以人生就是那麼可憐,那麼現實,所以苦集滅道。

那 麼修不淨觀的人就觀身不淨,四念處。我們學佛的就要正思維喲,苦集滅道正思維啊,四念處,念就是觀身不淨,看人身這個生命並不是乾淨的東西,都是細胞啊膿 血兜籠來做的,外面了敷了一層皮覺得蠻好,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一切的感覺整個的感受是痛苦。觀心無常,這個心念啊都是變化不定的,這個要搞清。觀法無 我,要用到啊,不要光聽了不用到啊,用不到人生上不要聽這個佛法,沒有用啊,那是浪費時間啊。那麼要做不淨觀,所以說經典都告訴你,三十六樣東西心肝脾肺 腎觀清楚。所以修白骨觀的人,那個地方都有個白骨骷髏,要看清楚,你們把那個打開啊,有些人不喜歡看,看久了你才覺得可愛啊。

我以前有個和 尚朋友修白骨觀的,修得很得力,後來告訴我不行了。我說怎麼不行了?他說修到後來縱然白骨也風流啊,也很可愛呀。那是真話啊,你不要當笑話,因為他跟我倆 好朋友這個和尚,現在過世了,也六七十歲過世了。他那個修白骨到得定了,他後來一翻過來不對了,他說那個愛心、欲心又動起來。我說你不是修白骨觀修成了? 他說不行啊,他說到這個時候縱然白骨也風流啊,白骨也很可愛啊,好像弄個白骨抱在身邊也蠻好啊,變成這樣子了。我說那你怎麼辦?他說我就放棄了,不修了就 搞別的了,再修別的法門了。是這樣,你看這個白骨,看久了是蠻美的,那個洞洞如果麵粉捏一個鼻子放上去,把它一化妝,衣服一穿,你看到縱然是假的也很可愛 呀,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

所以修白骨觀有個程序的,佛所以始終叫你觀腳趾頭開始,這是一個秘密,觀左邊的大腳指頭骨節開始,這是個密宗, 這個話頭如果懂了,懂得氣脈之理,懂得修行了。這個觀了以後,觀全身白骨,然後把全身的不淨都佈施了。佈施了就是捨身法,這個身體都佈施給惡鬼吃了,你修 到這個,真修白骨的時候那個境界是很可怕的,真會出現哪,鬼魂來吃你的肉。真到摸到你身上要吃的時候,你說哎呀我又嚇死了,你沒有修佈施心,不行的啊。硬 準備給他吃,因為厭離了這個身體,佈施能夠供養你,你吃了好你儘管吃吧,那就差不多了。所以不要求不得苦啊,偏要求。這個捨身法、施身法做不到修行不成功 的,

所以修行第一步是白骨觀,但是白骨觀的修行方法呢,乃至由小乘修到大乘啊,有三十幾步功夫啊,過去我們在這裡講過的,講過禪秘要法,禪 秘要法修白骨觀包括了修氣功,安那般那,包括了最後神通,念佛往生西方的成就,所有。所以這個二十五位圓通只提原則的報告,中間的修法就包含很多。白骨觀 我們下次再繼續討論。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