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二十七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這一個問題就是富樓那提出一個問題問佛,一切眾生本體自性是同體的,為什麼你成佛了,這個世界苦惱還是照樣的苦惱?物 質世界照樣的存在?就不能夠帶領別人得平安嗎?等於是這個道理,這是大家要問的。任何一個宗教大概都有這個問題,佛菩薩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上帝也是救人, 這個世界都沒有救得了,越來越糟,這些佛菩薩大概吃飽了昏頭了,究竟是什麼道理啊?他說為什麼一人成佛,不能連帶其他的人都有好處呢?關鍵在這裡。

上 次提到佛做了一個最好的比方,這個比方也是個大秘密,也是自己真正修持的人要參究的。比方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太陽照在水中,我們兩個人同時在這個立足點上 看到太陽,然後沿著水邊左右分開背道而馳,兩個人背對背走開了,每個人都感覺到這個太陽是跟在自己的身邊的。這是做兩個人的比方,假使有一百個人圍著這個 太陽向一百個方向不同走,每個人都覺得太陽在自己的身邊的,這個比方。那麼這個比方我上次請大家特別要注意,而說明體同(本體相同)用異(共業、別業的不 同),所以一人成佛不能帶領大家。等於我們中國過去道家所講的話,一人成佛,雞犬飛昇。但是儘管是雞犬飛昇,雞還是雞,狗還是狗,不過普通的狗變成天狗 了,普通的雞變成天雞了。那麼我們現在科學時代一個老鼠把它看準了選上,送到太空上變成一個太空老鼠,可是隨便你太空也好、地上也好,老鼠還是老鼠,這個 道理我們要參一下。

所以一切法,佛說的法,所謂度人。佛:一切成道成就的人就是一個過來人,這條路走過了,他把走過這條路什麼方向,怎麼走 的方法告訴我們,修持還是要自己。因此我們中國的社會幾千年相傳的一句老話: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以前的社會尤其是所謂江湖社會經 常用這個術語,這是一個道理。所以佛說了這個道理,由體同用異,用:作用不同,體是一個,同一太陽,而個人走的方向不同,這個太陽都跟在身邊的,而沿途看 到太陽所照的景物、風景、人事、物理看的完全兩樣。一切眾生與佛同體,但是我們所在的今天都是這個日影,第二月,佛上面也用過比方,在這裡用的比方是日 影。

所以我們今天這個色身這個生命,自性同佛都是一樣同體的,但是這個色身生命中間,所發生的每個人別業不同,這個日影的風光各異。因此上 一次引用夾山禪師的話:雲月是同,溪山各異。上一次我們引用過的,太陽月亮是一個,地區不同、氣象不同,景物不同、感受不同。我們現在同體每人所遭遇的業 力不同,所以雲月是同,溪山各異,體同用異的道理。那麼佛重要在這裡做一個結論,至於說眾生為什麼不能自己找到明心見性這個本體而成佛啊?就是背覺合塵, 上次請大家注意,自己違背了本覺自性,追求外面的境界,剛才這個太陽的比方,跟著這個日影在轉了。那麼佛就是背塵同世間一切走的路是兩樣,合於覺性合於本 覺的自性就是佛,就是那麼簡單。世間的道理他講了,他說悟了道的人。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 這個我是佛的自稱,假說有我,說我現在悟道了,證得菩提覺悟了。本來任何一個眾生這個自性本妙不可思議,妙就是不可思議。本妙:本來是明白的、也是光明 的,本來不滅不生的,不是你去修到的,你去修出來一個不生不滅,那個修得到的那個法門也是生滅的。隨便你哪一個法門,只要你修得成功都是生滅法,修就成 功,不修就沒有了,這是很顯然的它是個生滅法。所謂自性是不要你修的,我以妙明不滅不生,注意:它的文字、經文,「合」於如來藏,注意這個文字,合於如來 藏,歸一了,相同了。而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自性的代名詞了。

而如來藏為妙覺明。圓照法界」。這個上面 一直第四卷以前七處征心,八還辯見,講到心物不二,就是物質世界、精神世界一體的心物不二都說明了,現在重複的說。我們一切的眾生自性是如來藏性,它是妙 不可思議,不要你去悟它,它本來沒有迷,本覺自性「為妙覺明」,本來明白的。譬如像我們大家今天坐在這裡沒有一個人糊塗過,有人講話,耳朵聲音聽到,眼睛 抬起來前面色相看得清楚,身體坐在這裡冷暖感覺都很清楚,沒有哪一個糊塗過。所謂自性的功能起的作用為妙覺明,那麼這個功能千萬不要在身體上找啊,它無所 不在,「圓照法界」,圓滿:上面拿太陽做個比方普遍都在那裡。不但在我們身體內在、外面、乃至於這個物理世界、乃至於太空、乃至整個的宇宙任何法界無所不 在,你說在哪裡啊,它不是物質東西你找不到。不找自然是圓照法界,起心動念一找它都不是了,用生滅法找它都不是,所以現在又轉過來說明自性本體形而上第一 義的功能。

是故於中」(在自性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所以自性本體功能,先叫我們用功的人求證的人破除了數字的觀念,譬如我們念佛:我念滿了一百萬了,我磕了十萬個長頭了,你短頭磕了一千個也沒有用啊,那個 是數量的問題,一提到數字的問題是形而下的用,不是體。這個體呢?沒有數字問題,一就具備了無數。所以上次我講到數理觀念、數理哲學,天下的數字開始於 一,一以前是零,零代表沒有數,沒有,也代表了無限的數,不曉得包含了多少,太多了就是零,無限、無數、不可知、不可量,所以零不是沒有啊。那麼一起用, 就是一,天下只有一個數,一千一萬一百萬,隨便你怎麼加,加到無量數還是一,一加上去加上去。所以一就包括了無量,所謂無量就是一。

所以上 次有一次我給你們講笑話,不是笑話,我說從前我們小的時候看佛經,年青的時候不算小,說悟了道以後,佛啊,天上今天下了幾滴雨都會知道。我想我雖然沒有悟 道,假裝悟道嘛,我就不知道,很急呀,就不曉得哪一天能夠知道。有一天我曉得了,我說我也知道。有個同學問我,「你知道雨下多少」?一滴,永遠就是一滴 水,就是這一滴雨,沒有第二滴,分開來千千萬萬,凝起來就是一滴。所以修行要求證先把數字觀念拿掉,一為無量,我打了幾堂坐了,念了幾聲佛了,做了多少功 德了,乃至像我們老頭子的這一輩,我常常勸老頭子朋友,說你幾歲了?我說我忘了,不是真裝的,真的忘了。有些同學跟我做事就曉得,我常常問,日曆都擺在前 面,到處都是日曆,房間也是、床頭也是、辦公桌也是、再有個桌子也是,因為我容易忘記它,別的都記得,這個數字觀念、時間觀念很不容易記。所以拿起筆來就 問今天幾號?中華民國七十三年經常寫成三十七年,隨便寫,都搞錯了,等我信寄出去,哎呀,那個信上大概又寫錯了,不喜歡記。自己幾歲記它幹什麼?命長也要 死,命短也要死,你擔心,我活了多少年了?八十,明年八十一。我說我明年還七十九呢,後年七十八,慢慢倒轉來數多好喲?何必吃飽了飯記這個數字呀?當然電 話號碼有人給你記才行啊,不然家裡都打錯了的,我都玩過這個事,有一天自己拿起電話,我們這裡兩個電話,真打了半天,對方接,接了半天還是自己的電話,我 還以為電話壞了很討厭,自己打自己接,結果覺得電話壞了,搞了半天我開悟了,原來如此。

所以數字觀念修行人大可不必要,減少了一種麻煩。大 小觀念不能要,「小中見大,大中見小」,在物理道理上次也提到過,沒有絕對的大,也沒有絕對的小。所以莊子上次講過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小到了最小就是 大,大到了最大就是小。你看家裡嘛,你生最小那個兒子他在家裡最大,你們家裡都要寵愛他,所以小就是大大就是小,一點沒有錯。當然越小的越可愛,這個道理 包括得很多了,所以小就是大,大就是小。用物理的道理來解釋呢,很多理由,我們不加上講了,一講離開了《楞嚴經》本題太遠了。要講物理學的道理,懂了物理 學,也曉得這個物理世界一切沒大小的,大小觀念也是人為的,所以學佛修證的人這個觀念不要有。

還有你們打坐起來不要有方位觀念,哎喲東方是 生氣方,南方是長壽南極仙翁,北方不能住啊,也不能睡啊,北方就沒有人了?北極冰川那裡還有人類活在那裡,還長壽得很呢,方方大吉大利,不要有方位的觀 念,不要有時間觀念。現在佛告訴我們不要有數字觀念,不要我已經坐了三十分鐘了,呵,再坐五分種對得起師傅了,再坐三分鐘三十八分鐘,連祖宗八代都對得起 了,這就是自欺,這些數字觀念不能有。這個放下了,自性本來沒有動過,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方位,這一切放下。

「不動道場,遍十方 界」。我們為什麼不能覺得自己遍十方界?就是給後天的習慣、數字、時間觀念、空間觀念、方位的觀念、前後際的觀念等等把自己障礙了,這一切放下,自性本體 不動道場遍十方界。不動是怎麼不動呢?想坐到雜念不要起來,打起坐來在這裡一切都不動。那不是很簡單,你吃點安眠藥,把繩子一捆兩個腿綁在那裡永遠不動, 過幾天就臭了,爛了。不動是自性本來不動,動而不動,一切現象在變化,能變之自性本來不動,不要你去用心的,這個就是不動道場遍十方界。我為什麼停在這裡 啊?下面佛有一句最重要的話吩咐大家。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這句話跟著上文連著的,故意把它切斷,這 一節。「是故於中。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注意喲,這是身體的身啊,這裡佛經並沒有講心含哪,硬是用這個「身」 字。當然你們講佛學的教理就不敢看這個「身」字了,把這個身解釋成法身,法身無相。不敢直接承認我們現在凡夫的業報之身,成了佛的是正報。我們這個業報之 身,你絕不敢承認自己的身體含十方無盡虛空,我們這個身體,就是這個身體。其實還不是,講穿了,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瞭解,譬如我們坐在這裡,人的呼吸並不 專靠鼻子啊,一個人的呼吸毛孔都在呼吸呀。所以有些做功夫啊打坐的練功夫的人呼吸可以關閉了,鼻子關閉了不呼吸一樣活著。道家譬如到達了胎息,學密宗的 人,胎息不是鼻子在呼吸了,自己內部在呼吸,開始還是丹田肚臍那裡下面在呼吸,慢慢那裡都不動了。那麼實際是什麼呼吸?胎息一般人以為胎息是小肚子那裡裡 面在呼吸叫胎息,不是的,十萬八千個毛孔自然都在呼吸,這個就是胎息,我們也在胎息了。假使一個人活埋在泥巴裡,你不要把他全部埋了就會死啊,只在心臟以 上心窩子以上把他一埋住了就死掉了,上半身這樣露出來還是死掉,靠鼻子呼吸不夠的馬上死掉。因為皮膚呼吸,不是皮膚在呼吸。前天有位老朋友講得對:「細胞 在呼吸,老師啊」。我說「對。我說是細胞在呼吸。我說完全準確。」人的細胞本來在呼吸,那麼人的細胞在呼吸,等於人與天地空間自然、地水火風,這個氣是通 的呀。由此你進去,由這個道理第一步你進去,你真修持定慧成功了,證得自性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的時候,你自然可以瞭解了身含十方無盡虛空,就是你這個本身, 這個肉體本身就包含了虛空。「身含十方無盡虛空」這個含不能做包含解釋,「含銜」,就是嘴對嘴那麼接起來那個意思。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你都要證得了。那麼 假使能夠證得自性,所以講禪宗證悟不是理解啊,硬是一念放下自然就到的。那在這個時候你就曉得,這是佛經最有名的佛教的文學,你看這個神通大了。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一根毛的頭髮尖尖上,頭髮還很粗不算毛啊,身上的細毛,嬰兒身上的軟毛、胎毛「端」頂尖上你看有多大,現寶王剎,整個十方世界、極樂世界都在內,就那麼 大,大就可以修到那麼小。坐在一顆灰塵裡就轉大法輪,整個法界都在內了,另外沒有一個法界定的境界,有個法界怎麼定怎麼放大怎麼出去,那還是第六意識的境 界啊,還是生滅法。至少你第六意識不動,你第七識根動,那個境界還不是,這是自然的。所謂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是有名的這兩句話是佛教文學的名言。那麼 就是說要瞭解自己身含十方無盡虛空的時候,就瞭解了自己每一個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因為這個宇宙之間絕對沒有大小時空的觀念。現在科學大小、時空、上下這 些觀念,愛因斯坦都知道了這都是人為相對的,都是物理界的現象,那個本體功能不是這樣,所以這個時候就叫做悟了,不是現在一般講禪學的隨便參個話頭,崩一 下悟了,我還咚一下又糊塗了呢。這個樣子才叫悟了,滅塵合覺,一切塵勞煩惱休息下來,大休息下來,歸到本覺的自性上。

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因此這個時候,所以自己發明了(發明就是悟,我們現在科學的發明原來是借用佛經的名詞。發就是開發、發心,發起了自己的心。等於一個麵粉啊,放一點水松 了,把它發起來了這樣我們叫發面。明:明白了。這叫發明。)這個時候就開發了自性它是本有的,真如是自性的代名詞,「妙覺明性」知道自性本來妙不可言,本 來自性是明白的、光明的,這個自性現前。本來現在也現前啊,不要另外去找啊。換句話你說你先不管,你說我的毛孔還沒有做到那麼大,我的心還沒有那麼大,你 先做到它的根本,你把它倒因為果,為什麼你會得到神通智慧呢?佛告訴你滅塵合覺。你把心中的一切的妄想、塵勞煩惱滅除了,滅除了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合於 本覺自性,就相合了就對了,合了就對了,就兜攏來了。那麼你真達到了滅塵合覺的境界,至於上面什麼一中現多啊,多中現少啊,大中現小小中現大呢,你也懶得 去想它,管它動不動道場都是動,那麼你自然會覺得瞭解了「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就知道這是本因上的功能,也是果位上 的成就。以華嚴境界來講: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的當中「賅」就包含了果的作用,這個果上就包含了因在這裡因的功能在這裡,就是這個道理。那麼現在有個問 題,佛講到這裡,在上面告一個段落。等於我們講到這裡,佛對於富樓那的答覆,怎麼明心見性怎麼樣成佛,講到了這個原理。下面講到如來藏性我們這個自性究竟 怎麼樣的?大家注意喲,他在這裡這四卷裡頭這裡等於做了一個總結論。大家固然要注意,更要注意現在是講自性的本體功能,開始了: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哎喲,要把身體氣脈調整好啊,筋骨強健啊,打坐口水多了,灌頂了,甘露灌頂啊,嗯,這就是道,道不是水啊,不是水做的呀,礦泉水也沒有用啊。

非風非火」。風就是氣嘛,練氣功啊練到什麼,以為有道。你做功夫練練身體健康,對呀,你說這個就是道,不是。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所以大家說以光來練,以眼根來修,耳根念佛聽觀世音法門都不是啊。

非色」。看到光了,看到一個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那是形容詞啊,並沒有個光啊,有光你一天到晚買一個兩百度的電燈炮放頭頂上都發亮,你不是得道了?

非聲香味觸法」。觸就是感受,不是身上,哎呀我有了什麼感受是道,都不是。法就是意識的思維,我懂了,我這一下我都懂了,對不起,還不是。這是佛說的啊,我們只是幫忙大家解釋。

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十八界都不是。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都不是。「如是乃至」就把十八界啊不一個一個說,統統說。非意識界,我們任何的功夫,任何的境界,百千三昧離不開意識界,都不是道,不是道體。

非明無明」。那麼你說道悟了才是,「非明」悟了也不是,你覺得有個悟了也不是了;那麼我糊塗就對了?無明:無明也不是。

明無明盡」。我悟也不悟,無明也沒有,對不對?還是沒有對。明無明也不對。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 所以自性本體上本來沒有生沒有老也沒有病沒有死,非老死盡。說我了了生死才得道,空話,諸佛菩薩都再來,誰說不再來啊?譬如象宋朝當年,我前天晚上還看了 一個舊的記錄,現在才發現,小的時候聽過。我說這個書在哪裡呀?幾十年也沒有看到,最近才看到一本書,看到了,出在一本《西湖辭林》(諧音,沒有查到)古 書上。宋朝的時候,五代到宋朝,永明壽禪師在杭州,悟了道專修淨土法門教人念佛。那麼當時永明壽禪師名氣很大了,他是專門放生的。原來是錢王,杭州五代的 時候有個諸侯販鹽的,就是小流氓出身,後來稱王了,叫錢疇,吳越王錢疇,那非常有名的。永明壽禪師是他下面的公務員,給他管倉庫,曉得他很好。結果啊,他 拚命的放生,喜歡放生,天生的,最後沒的錢放生,把倉庫裡的錢抽一點也拿來放生。有人密報了給錢王,錢王說不會啊,這個人很老實啊。但是公家的錢,所以這 樣把他關起來,他犯了罪,要殺他。殺了他,他也無所謂,殺就殺嘛,他承認我要放生嘛,沒有錢了把公家的拿一點放生了。錢王也同情他,但是依法不能不殺,要 殺他,夜裡錢王睡覺就看到海龍王帶了很多魚兵蟹魚蝦將來了,給錢王做揖,他說我是海龍王啊,你是錢塘江東南一王啊,我求你一件事。那個錢王很清醒,說你有 什麼事情求我呢?他說你下面某人啊,不應該殺的,我們這些都是他放生再來的,向你求命。錢王就答應了,好。那麼夢醒了好奇怪,他也曉得這個永明壽禪師這個 人做好事愛放生。但是他吩咐那個監獄裡頭還是拉到殺場上殺,他說這個真修行人應該拉到法場上去啊,你看他嚇不嚇?還告饒吧?還是哭啼啼的?照樣拉去殺。不 過你要知道、小心啊,不要真砍下去,我要放他的。就是拉去殺場,永明壽禪師很坦然,他高興,不過跟大家都是同事啊,你刀砍快一點啊,我們都再見了,臉色都 不變,談笑風生很高興。他說我本來放生啊,要這一些眾生都要往生西方嘛,我所以放了它,等到我自己年紀大了要往生西方還要等好幾年,不知道活幾歲,現在一 刀砍下去,我也往生西方和他們就在一起了,快一點,拜託。馬上報告,錢疇說放,立刻放,放了你要幹什麼?我看你也不要再做我的官了,乾脆你出家去修行,所 以他供養他修行,就是永明壽禪師,那麼後來一直勸人念佛。杭州另外一個和尚,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畫上也有,叫長耳和尚,長眉毛和尚你們沒有看到過,這裡有一 張畫相羅漢相,長眉毛。有一個羅漢在杭州出現,宋朝,耳朵長得不得了,耳朵拿來幹什麼?一般女居士們皈依他的,一般小孩,喜歡把他耳朵拿來在鼻子前面打一 個結。你說那個耳朵垂有多長?耳朵拉過來在他鼻子前面可以打一個結,他也不生氣。就勸大家去你都去皈依永明壽啊,後來人家問他,這個永明壽怎麼樣?哎,他 有道。講多了,有些徒弟就跑來,就跟永明壽禪師講,這個長耳和尚究竟是個什麼人?好怪呀,這個人,也不大吃東西,耳朵那麼長,一天怎麼逗他也不生氣。他說 他是定光佛定光如來轉生的、應化生,到這裡度你們。這個話一下,大家說:噢,他是古佛再來啊,怪不得來個怪相,那麼一個長耳朵在鼻子前面可以打一個結,原 來是定光如來,所以諸佛菩薩都再到人間來。那麼這個長耳和尚一聽到,哎,真討厭,彌陀多嘴。兩個都說漏了,他也說出來,永明壽禪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所謂 彌陀繞舌,就是多嘴。所以一切諸佛都是再來的,就是說畢竟怎麼樣是了生死,這個地方搞清楚,我們插過來一段。這是念到非老死盡,老死盡就是了生死。

非苦非集。非滅非道」。不是四諦法門,四諦法門如果拿形而上道第一義諦講這些都是助道品,不是正修行之路。

非智非得」。等於我們念的《心經》,觀自在菩薩也告訴我們,真正的般若實相,無智也無得。

非檀那」。不是佈施。「非屍羅」。不是持戒。「非毗黎耶」。非忍辱,「非羼提」。不是精進。

非禪那」。不是禪定,「非缽剌若」。不是般若,「非波羅蜜多」。不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怛闥阿竭」翻音。如來的意思,「非阿羅漢」。不是阿羅漢。

三耶三菩」。大徹大悟,無上正等正覺。「非大涅槃」。沒有個大涅磐。

非常非樂」。也不是常,不是永恆存在的,所以有人大罵《楞嚴經》是偽經,是真常唯心論,那是學者們講講的,根本不懂,中國經沒有讀懂,儘管認識中國字,沒有讀懂。

非我非淨」。因為《涅磐經》佛所說的成了道以後常樂我淨,這一概都否定了,都不是。還沒有說完,佛法你看,把我們瞭解的什麼根啊、塵啊、這些名詞大要的都不是。六度萬行都不是道。一句結論很重要。上面你也可以不管下面要背來,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真正的道體,不在世間法,世間法的都不是道,那麼跳出紅塵修道那是佛法嗎?也不是。世:入世。出世:跳出。「以是俱非世出世故」世法不是,出世法也不是。你懂了這個: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他說都不是,你看佛會說話吧?下面翻過來都是。這一段我們念下去,「即如來藏圓覺妙心」你懂了那些都不是,都放下,你用什麼方法、什麼功夫修行都不是,換一句話,你念佛也是,拜拜也是,吃青菜蘿蔔當然是,吃大蔥大蒜也差不多,都是。所以即如來藏圓明心妙,

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銜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老也是道,死也是道。即老死盡,了了生死當然也是道。

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屍羅。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禪那。即缽剌若。即波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是俱即世出世故」。世間一切法都是道,出世間一切法也是道。

即如來藏妙明心元」。你要明心見性向哪裡找啊?你找的都不是。那你說不找就是嗎?不找更不對;你說我倒找不找對不對?那要挨嘴巴。都是都不是,下面八個字結論:

離即離非。是即非即」。 注意喲,就是上面我們提過我再三提過我再三要大家注意,七處征心,八還辯見以後,佛在《楞嚴經》上提到最重要如何見道?「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過這裡 重複,用不同的名詞分析的講出來,不著一切相,乃至你功夫的成就、功夫的境界都是相,離一切相,那麼你說不是嗎?功夫的境界不是嗎?功夫的境界也是它的功 用啊,也是它的功能啊,也對。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那麼注意喲,所以我常常告訴青年同學們,學佛啊第一步把胸襟心量先學大,不要像其他的 宗教徒,信了這個教,哎喲我的對,你的是外道、魔道。看到他同我倆個宗派不同、教不同,一臉那個仇人的面孔,這還叫修道啊?這不是學鬼嗎?胸襟那麼狹小, 哎喲他的不對,我的對,你對什麼?你當然鼻子對到嘴,哪裡不對啊,誰都對,沒有一個人鼻子倒轉來講嘛,所以第一學胸襟擴大。「離即離非,是即非即」:一切 世間法都是道。什麼儒家了、道家了、基督教、天主教勸人為善都對,沒有錯嘛,基本立場都是教人做好。如果教你做壞的嘛,那當然不是道。那也是道啊,那是魔 道,可你不能叫它不是道啊,道字上面多一個字那是鬼道那是邪道,但是邪道鬼道魔道那也是道,道儘管是道,它是歪道,不對的,所以胸襟要學大,你就懂了這個 「離即離非,是即非即」。

佛講到這裡這一段我們要瞭解了,不要光聽過去,尤其在修證的同學們,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學密宗也好,修止觀也 好,你處處給法困住了,學佛法學了一個法門,懂了一點佛學,你就被它綁住了,那你太可憐了。學了以後趕快丟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佛法也是相啊。所以離即 離非,即就是是,你說這個就是道,這個就是真功夫,趕快拋掉,離即。你說這個不是,不是也要丟掉,離非。「是即非即」。是即:就是這個,就是它。你認為就 是它你早錯了,非即,不是他。所以一切不執著,無所不自在。佛講到這裡他就感歎,這一段話是對富樓那做結論。

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他說佛法是這樣一個東西,廣大幽深、博大精深,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他說因此一般人學佛怎麼懂啊?世間三有眾生,欲界、色界(煩惱)、無色界(無明)所 有眾生,「如何世間三有眾生」,三界眾生就是我們了,比我們高一層的就是他們出家的這些同學,以及出世間跳出來出家的求聲聞果的,做自了漢,緣覺果的,他 沒有提大乘道。他說專走小路的,以自己有限的所知的心量,沒有求到,「測度」,都拿自己,大概佛法都自己認為是這樣才對,哎呀,他這個法不對了,我想不是 這樣,搞搞搞搞又離開了,搞搞搞搞又不對了。所以「以所知心」,自己的所知有限的,「測度」:猜燈迷一樣猜佛法,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間的文字言語想走 到佛的境界,都是你自己亂解釋,都不是。這個佛有個比方。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琴瑟都是中國古代的樂器,我們現在彈的琴是琴,瑟大概你們到中國文化那個音樂系有這個古樂器的樣子擺在那裡,其他故宮博物院有吧,好像歷史博物館裡也有。什麼叫箜篌?箜篌很大。琵琶,琵琶總吃過吧?彈的琵琶不是吃的那一個,就是抱在懷中彈的。

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佛又比方妙極了,你們講佛法講的都沒有對的,你要曉得佛法象最好的樂器一樣。樂器是好啊,沒有一個高手天才的音樂家,那個好的樂器到你手上來,彈的呀都是不好聽的。當然也有知音啊,不好聽也有知音啊。

我 又插一個笑話給你們聽嘍,說有個音樂家,學了一輩子學箜篌,你沒有看到箜篌,那個很個大,在背上這樣彈。有個人學了一輩子箜篌,彈起來都沒有人聽,沒有知 音人,可憐得很。有一次他開了一個大音樂會,歡迎大家聽古樂器箜篌演奏,當然有些名人好名的呀,有些資本家也派到只好買票也去聽聽。實際上啊,同我一樣, 我是對音樂啊,我是號稱姓牛的,我不會聽,對牛彈琴,我聽不懂嘛。那麼只好去聽啊,彈了一半,全場走光了,就是有個老太太坐在下面一直在聽,而且一邊聽還 在哭,擦眼淚,他那個調子很悲。這個音樂家在台上高興了,全場子跑光滾蛋都沒有關係,總算找到一個知音了,這個老太太。彈完了下來問,老太太,謝謝你啊。 老太太說不要客氣了。他說你懂啊?她說我懂啊,很懂啊。噢,你懂箜篌真了不起,你跟誰學的?跟我的丈夫,過去。你的先生現在呢?過世了,所以看你彈啊,我 就想到他就哭了。你先生也彈箜篌?彈哪,一家人就靠它維持生活。怎麼靠他生活?原來是個彈棉花的。你看這個音樂家音樂的高明,她丈夫彈棉花的,所以看到他 背上背這個咚咚她想到丈夫彈棉花那個樣子,這個知音。這個故事也很妙,這就是禪。

所以佛這裡說的也是禪,世界有最好的音樂、好的樂器,沒有 天才彈不出來好的音樂,「終不能發」。注意喲,佛法隨時有,說弘法、乃至你怎麼樣去悟道,當然我們去聽佛法都變成那個老太太了,當然我也是彈棉花的一個 了,呵呵。他說這個佛法是這樣,換一句話就是中國人:非其人而不知,非其人而不傳,並不是秘密。你不是那個天才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看到這裡,不過佛的說法 同儒家同道家說的不同,如果照老子、莊子、孔子來說啊,固有才難之歎,人才難得。所以成仙成佛的也有仙佛之才呀,不是仙佛之才呀,所以莊子說有聖人之道無 聖人之才不行,有聖人之道還要聖人之才;有聖人之才無聖人之道也不行。難哪,所以佛在這裡,你看透過這個經典的文學,瞭解了有才難之歎。有最好的樂器沒有 這個妙指彈不出來。終不能發。

汝與眾生。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和富樓那大概也沒有辦法了,不好意思罵他你是愚才,也彈不出來了,佛也本事完了。他說你同一切眾生也是這個道理,自性本來就是佛,但是你非其人,功德沒有圓滿,所以不能悟到自性是佛,你非其才。

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所以呀,佛說啊,真正自性這個寶貝,我們本有的寶貝,本覺的自性這個真心每一個人都圓滿,每一個眾生都具備。他說比如,佛做個比喻啊,比如我這個指頭一 按,佛的神通,氣功到了,海印發光,這個手並不是按地,這個手那麼一動亮光就起來了。海印其實也不是真亮光,海印發光我常常叫你們參考憨山大師的年譜,憨 山大師在山東青島嶗山上一個人住茅蓬,夜裡經行,夜裡打坐起來在外面散步,聽到嶗山靠海。那個月亮一出來,海水一叫,嶗山風影也好,一個人在嶗山山頂上散 步的時候,海水海邊山頂上,月亮一照,這個心境的光明和那個境界合一了。所以憨山大師自己在嶗山頂上夜裡打坐起來經行,自己記載證得海印發光三昧,這是真 的。那麼有一個三昧二昧不去管它了,三昧者正受也,就有那麼一個感覺的境界,就是講心地光明坦然那個境界。海印是形容詞啊,大印,所以禪宗叫做傳心印,密 宗叫做大手印就是這個心印,就是海印。結果武俠小說上寫的那個密宗大手印,一練出來那個手一打出來,電視裡頭把它一放空檔,那個手好大啊,叫大手印,那不 是滑稽嗎?這是個形容詞。海印就是心印,形容之詞,自身就發光了。佛說像我現在悟得了的人一按指手一動,海印發光,大家的心境平靜了證入海印發光。「汝暫 舉心,塵勞先起」,像你們小乘的人修行,不管你用什麼功夫,只要起心動一個念都是煩惱、都是妄想,塵勞煩惱,都是做空的。為什麼你會到達這個程度?

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你沒有發心,為什麼你不能大徹大悟?都由於自私自利,哎呀我不行啊,我的智慧不夠啊,功德不夠啊,能力負擔不了啊,我先求自修啊,我修成功了將來度眾生 啊,等你修成功了我都看不到你了。我也是一個眾生,等你來度我啊,等你修成功了,慢慢等,等你來度,我不會等他度啊!心小,自己不發大乘心。講起理由充足 得很,自度度人,我自還度不了,我不能夠耽誤你啊,你說多好聽啊,實際上自己想偷懶管自己,自己也欺騙了自己,一方面這麼講,心裡頭也在欺騙自己。他說你 「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貪戀小乘。入山住茅棚,自私,茅棚,你就是茅棚,你本來心中就是茅棚,莊子說:夫子之心其蓬也夫。莊子有句話,他說你沒有 明白你的心裡頭都是茅草棚,亂的。住茅棚,住個什麼茅蓬啊?你早就住了茅棚了,夫子之心其蓬也夫,你的心頭都是茅草棚啊,你還住個什麼茅棚啊?你的心裡都 是茅草,亂草一堆。「愛念小乘。得少為足」,然後有一點境界,哎呀,我還要進修,好像修得海印發光。你發光,你頭頂上發光啊,總沒有這個電燈泡亮吧?假使 亮了,台灣不要電力公司,要你就是了嘛,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嘛,對不對?所以弘法度眾生,多行功德才能成道,千萬不要犯了這個錯誤。不勤求無上覺道無上菩 提,愛念小乘,得少為足,拿到一點當寶貝,拿到雞毛當令箭,那麼這一段。現在富樓那聽到這裡,雖然挨了罵,沒有生氣,馬上又問一個問題。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 換句話富樓那說,師父啊,你講了半天我懂一點了,不過我有問題有懷疑,照佛你老人家講的,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注意這些字啊,不要當成形容詞念過 去了,這就是《楞嚴經》所謂秘密就在這裡,這些文字你很容易把它念過去,不會加以思想的,你就完了。寶貝都在這裡,妙詞也在這裡,這是《楞嚴經》,所以無 上秘密密宗。我們一切凡夫眾生跟如來成佛的人,這個寶貝,我們都是活寶啊,自己心中有個寶貝,本覺自性,本來圓滿、本來光明。凡夫是這樣,佛也是這樣,悟 了道的也是這樣。所以「我與如來寶覺圓明」,這個使我們從生到死,無始以來這個真如自性妙不可言,妙不可言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所以謂之妙,它的用緣起 性空、性空緣起講它的現象和用。「真妙淨心」此心本來是乾淨的。「無二圓滿」,什麼叫無二?眾生和佛兩一樣,是不二,叫做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個。所以我 們商店上掛一個不二價,就是一個價沒有兩樣。「不二圓滿」眾生和佛兩一樣,本來應該一樣,對不起,實在兩樣。

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道理上我也曉得和你老人家一樣和十方諸佛一樣,可是我從無始以來墮在妄想中,這個妄想放不下、停不了,因此在六道輪迴裡打滾,久在輪迴。

今得聖乘。猶未究竟」。 現在跟你出家,你教我們修禪定,小乘得道的法門。他也證果了的喲,證得不高,地位不高,雖然得到聖乘,聲聞乘高位的境界。「猶未究竟」,證果是功夫的境界 呀,見地沒有透啊。小乘聲聞緣覺是四禪八定,當然功夫到了一點都有一點見地,不是圓滿的見地。所以「今得聖乘,猶未究竟」,沒有透徹透頂的大徹大悟。他說 世尊,你說一樣?我看是兩樣。

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佛也上面講過,你講了半天,這個妄想 本來空,諸妄:一切妄想。一切圓滅,本來是空的呀,妄想不要你去停止它呀。你看大家坐在這裡,沒有一個妄想停留住的呀,不要你去滅掉妄想,妄想來滅你的 呀,你不要放掉嘛。你再想每一個思想它自己跑掉了,本來是滅的,我還要用功打坐把妄想滅下去,你不是多餘嗎?大妄想。滅掉了本來圓滿的,所以「諸妄一切圓 滅」,最後都是空的嘛。「獨妙真常」,但是我曉得那個妄想不要動它它也是空,怎麼樣會起妄想?妄想從哪裡來?格老子要它不來它它硬來呀,我不想做夢夢偏 來。這是怎麼搞的呢?他說道理我也懂了。

敢問如來」。敢問是古人的謙虛不敢問,不敢問還是問了。敢問的意思就是不敢問。等於有些同學來看你啊,老師啊,我不好意思打擾你啊,不過已經打擾了。敢問也是這個意思。

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一切眾生第一個妄想它怎麼樣會起來的嘛?大家都是清淨光明的自性,清淨光明上怎麼樣會起來?這個很難辦了。你說這一池水本來清淨的,因為風一吹嘛,浮水上 就起波浪了。那我們曉得此水平靜的水為什麼起波浪呢?或者因風吹動,或者因地震的搖動,或者丟一塊石頭的震動,因動而來的。石頭是他丟的,風是他吹的,依 他而起,唯識也講到這裡。但是要問了,學唯識的要注意了,風從哪裡來?它為什麼要吹風?問題在這裡!你說這個境風吹識浪,境界的風吹動了心識的波浪,那麼 心、物兩元是分開了,境界是境界,心波是心波啊,所以依他而起。那唯識這個是講作用的現象,但是能起作用那個根本從哪裡來?這個風為什麼要吹嘛?富樓那問 的問題也是這個,境界的風它為什麼要動嘛?也是我們要問的問題。眾生的心本來很平靜的,譬如我們大家坐在這裡現在研究《楞嚴經》很平靜啊,這個時候大家都 是佛啊。等一下回家或者你看到先生看到太太埋怨說:「聽個什麼鬼經啊,那麼遲回來」。呵,你那個無明就來了,「你吵個什麼嘛」,楞嚴你就楞住了。境風吹了 識浪,那我們也曉得這個脾氣因為太太或者因為丈夫來的啊。可我們平常坐著剛剛睡醒妄想就來了,誰叫他來的呀?是閻羅王要他來的?還是上帝要他來?菩薩要他 來?「眾生何因有妄」妄想哪裡來?「自蔽妙明」,妄想起來把自己本來清淨光明的自性遮蓋了,受此淪溺,所以受這個輪迴之苦。這個問題我們拿現在話來講,妄 想第一個妄念怎麼來的?這個很難答覆,很難答。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余惑未盡」。這是有名的一個故 事來了,佛對富樓那答覆了。富樓那、阿難到這裡,自性的影子清淨光明面見到一點沒有?見到了。同我們一樣,也曉得現在懂了,根本不要追了,自性這個就是。 你不要以為這個就是啊,你不過是窗子捅破了看到一點亮光的影子,沒有全體看到。所以佛告訴他你雖然悟到了一點,滅除了目前的疑惑,你不要認為自己就信得過 了,你的習氣煩惱根本沒有斷掉,余習未除,余惑未盡。所以阿難在上次的要求,要佛「令我更除微細惑」就是這個道理。余惑沒有去,自性沒有透徹、大徹大悟。 佛說你問這個問題啊。

佛答覆了,佛的答覆教育法,往往是用比喻的。所以我們要注意,世界上最會講比喻講得最好的是宗教家。《新舊約》聖經基 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經。每一句話都是比喻,如夢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東一個故事西一個故事都是比喻,因為世界上 有許多真理沒有辦法講,只有比喻才懂。所以這個比喻的邏輯,這個是邏輯,西洋邏輯很少用的,佛法佛學的邏輯拚命用這個東西。所以佛學的邏輯,因明裡的中因 喻,這個邏輯的三大綱要,比喻很重要。因為人世間有些理說不清楚的。

譬如我們講一個比喻,說這個人很偉大,偉大怎麼?好偉大,就比喻了。這 個人好偉大,這個比喻就不對了。所以我經常說你看那個天主教的神父說法,不像我們法師們,他說法受過訓練的,「啊,我們的上帝啊」,那是好啊,你說「啊, 我們的上帝呀」,就完了。你說那個偉大真偉大,你說那個偉大,就不偉大了。比喻是有許多道理講不出來,喻是最上的一個方法。佛說法善於用比喻,很難直接答 復。

可是有一點我們聽法的人注意喲,比喻它的本身限制於比喻,結果我們不會聽話的人呀,把比喻拿來當成真實了。譬如說那個如來自性像個大海 一樣,有些人拿著大海去想了,哎喲海水裡有魚啊,海水是鹹的,我們的自性還是鹹的呀!就完了,那個聰明到笨到透頂了,因為聰明到笨。自性象海水一樣是個比 喻,比喻過了就要丟。說你那個鼻子上長一個東西,像什麼?黃豆那麼大,可是你鼻子上的那個東西畢竟不是黃豆啊。你說我鼻子上長一個東西象黃豆一樣大,今天 家裡少買一樣菜,已經有黃豆了,那不對了嘛,所以比喻限於比喻,這個注意。現在佛講比喻了。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他說你問這個問題,我打個比喻給你講。他說不要講別的地方,就是佛當天在那裡,那個現場那個城裡頭,他在那個講堂裡說法他在廟子上說法,外面有這麼一個人,瘋子。

今復問汝」。我拿這個比喻問你。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雲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就是講一個瘋子,佛說你一問這個問題,我拿一個現成的比喻問你。他說就是我們現在,佛當時在的說法的地方,室羅筏城,《楞嚴經》就是在這裡講的,在中國的 翻譯呀,逢洛城。就是尼泊爾的南邊一點,現在沒有這個地方,有這個土地,土地還有沒有這個城了,佛在那裡邊說法。演若達多這是個人名,瘋子。他這個人啊, 早晨起來自己看鏡子,看鏡子一看啊,鏡子裡頭這個人很漂亮,蠻好,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長得很像樣子,當然像樣子,鼻子象鼻子,嘴巴象嘴巴的,很不錯,看 了很歡喜。他就恨自己,我的頭到哪裡去了?鏡裡頭有個頭啊,這個人頭很漂亮,換句話說找不到看不見自己面孔就瘋了,我的頭到哪裡去了?不見了,因此就瘋 了。

等於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就是你們現在電視在演,那個什麼西毒歐陽鋒,武功很高的,一個人叫他參話頭參瘋了,誰是我,念佛是誰,他就說我是誰?找不到我了,所以參我是誰參瘋了,金庸真會想,瞎想真會想,他就覺得我在哪裡?

實際上這個比喻很妙,我究竟是誰啊?鏡子裡頭有個我,我在這裡。我在哪裡呢?這個頭是我嗎?還是手是我?身體是我?我究竟在哪裡?說話的是我嗎?感情是我嗎?思想的是我嗎?每一樣用過了都沒有,我究竟在哪裡?我是誰?誰是我?所以演若達多在鏡中看頭自己瘋了。

「以為魑魅,」那不對我的頭大概給它拿走了,認為是鬼餓鬼魑魅,

「無 狀狂走:,發瘋了,沒有理由。自己看鏡子看久了發瘋了。人看鏡子看久了真會發瘋的,你看自己在鏡子裡多看一下,不要去試驗啊,看看看越看自己越眼睛不像眼 睛,耳朵不像耳朵,鼻子不像鼻子,就沒有了的,所以家裡有小孩子不准多用鏡子,看看這個嬰兒算不定靈魂出竅就走了的呀,是這個樣子啊。那麼這是個事實,佛 當時在。所以你們注意啊,有些時候精神病瘋了,寫信來找我醫一醫,我也不是精神科的醫生,佛都當時醫不好這個病人,在他前面,這個人就瘋了。

「與意雲何「,他問富樓那。

「此人何因無故狂走」。這個人瘋了,佛問富樓那你說說看,他是什麼原因瘋了的?「何因」怎麼來的?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富樓那說瘋了他自己瘋了,自己心裡頭觀念一個念頭錯誤就瘋了嘛,自己的念頭想不開嘛,注意喲,想不開就會瘋了的喲。是心狂嘛,沒有其它的理由,所以瘋了, 精神病來了,自己瘋了。所以畫符唸咒那是心求解脫,自心求自己解脫。這個比喻妙極了,這又是《楞嚴經》的秘密喲,你們要知道我們有時候拚命求道,何嘗不同 這個照鏡子的人一樣啊!等到你真悟道了以後,才曉得以前拚命的修行,那些做的功夫,都是同照鏡子演若達多一樣,都是自己給自己找圈子套喔。富樓那答覆這個 人自己心狂了,沒有其它原因的。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雲何有因」。佛說好了,你既然 這樣講,這個問題我不要答覆你了。所以我上面給你講自性本來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本來覺悟、本來明白的、本來圓滿的,既然本來圓滿本來光明本來明白本來妙 不可思議,那麼還有個什麼叫妄想呢?那妄想有個什麼原因發的?那麼你這個本來不妙了嘛,不妙從哪裡來的?就從那個妙上來的,一下就不妙了。「雲何有因」, 就是一念的反覆之間怎麼另有原因呢?

若有所因。雲何名妄」。假使有個原因來才發生妄想,那麼就不必管 這個妄想了,先追那個原因,妄想的本身就是第一因,注意這個話,妄想的本身就是第一因。所以拿宗教來講,現在世界上宗教,過去講上帝,哲學家叫本體。現在 講宗教哲學時代不同嘍,因為怕有宗教的色彩,又怕完全變成哲學就不是宗教了,但是又要跟科學倆搭個邊,現在叫宇宙生命最初來源叫什麼?第一因,第一個原因 怎麼來的?那麼我們學佛的人就問到了,宇宙萬有第一因怎麼來的?以其了不可得,何嘗有第一因呢?要想有第一因,第一因就是這個妄想,妄想本身就是因,更無 另外一個因。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所以一切眾生不能悟道, 悟道不要求佛菩薩幫你悟啊,佛法是自度啊。所以六祖的你們在禪門課誦念到六祖的: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這是 六祖講的,沒有錯啊。佛法一切都是自度啊,不是依賴他人。所以一切的妄想輾轉相因,它本身互相做因果,它就是因,它也就是果,妄想的本身。從迷積迷,就是 這樣迷戀下來,以歷塵劫,所以無始以來,不曉得多少劫數,雖然佛出示總總的教化,雖然開發開示明白的講,「猶不能返」,可是你們大家一切眾生還不能返本還 源,不會找到自己的本來。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所以,你 說幾時開始妄想迷掉?幾時開始著迷啊?這個迷的第一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幾時開始墮落迷掉了?沒有時間、也沒有數字、也沒有空間,唸唸之間可以悟,唸唸 之間又著迷。「因迷自有」,你只要認識到自己迷掉這個妄想根本是無根的,妄想是無根的,它本來就是個生滅法,無根的。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所以悟了的人,等於醒了的人在說夢話。悟了道的人說空話不是,他也在說話,也在弘法,也在吃飯,好像做夢一樣。「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所以醒了的人心裡已經明白了,你還會留戀那個夢境?那就是傻瓜了,絕不會留戀夢境的。所以真悟了的人不會留戀夢境。

況復無因。本無所有」。況且一切世間都如妄想一樣,本來沒有第一因,本來自性空的。空:注意喲,佛叫你們空,不是你去空他的,我打坐了,我現在要空把它放下了空掉,那已經是個妄想了,空,它來空你,妄想自空,不是你去空他的啊,自性本空。所以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 他比方城裡這個瘋子叫演若達多為什麼瘋了?「豈有因緣自怖頭走」。那麼他幾時好了呢?佛講兩句重要的話。「忽然狂歇,頭非外得」,假使自己把狂心、瘋了的 心一放下來,有一天再來照照,啊,我的頭原來還在這裡,就好了嘛,只有自己把它放下,本來沒有動過。所以有名的佛學就講鏡中頭。栯堂禪師講的,悟迷一旦鏡 中頭。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3 13:37:34
請問哪裡可以請購: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書本裝訂版本的?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