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要詳細瞭解必須要懂得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 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等等。觸緣受,受緣取,取緣愛,愛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個圓圈的,輪迴。一念無明,沒有悟道,自性本有的光明找不到,才 受恆動力的支配。一念無明,自己沒有悟,清淨本然找不到了,無明才緣行(就是恆動),才受業力這個恆動力的支配,因此發生這個識神,這是前因。無明緣行, 無明動了才動,行緣識,這是前因。識神就是中陰身,我們這個靈魂入胎,入了胎以後,名色就叫做胎了,入胎了由胎兒變成人。那麼有這個名色,就有這個生理肉 體的形成---四大,有名色就有六入,慢慢生長成這個氣脈血脈,跟著就有眼、耳、鼻、舌、身、腦神經思想,有了六入就有了觸,內外的交感,一切同外界的交 感作用,有了交感作用就有感受了。有感受就抓住,人都喜歡抓一個東西。我們經常講這個人生下來手就抓著的,死了到殯儀館去了才放開了。那他都是抓著--- 取,越取越覺得取不到,實際上我們一輩子做人,想抓這樣抓那樣哪樣都沒有抓到,結果一樣都沒有抓到。可是因為抓不到更貪,就有愛,有愛就有生,就是現有的 這一段生命。有生就有老,老了必然死了。死了又來,無明,老死是未來的果。現在他這裡只講愛,這一段現有的生命。那麼我們現在討論繼續下去。佛告訴富樓 那: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上次我們講過的。「貪愛同 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是等」這是古文了,白話文就是這些等等現象。因為一切眾生生來就有這個欲 愛,欲貪,貪慾,倒轉來就是現在我們普通人的生命來源就是這個貪慾來的,欲界這個生命,貪圖這個欲。什麼叫欲呢?五欲,色聲香味觸,要好的看,好的聽,好 的吃、好的觸、好的享受,這是大的五欲。小的五欲,欲界的兩性之間尤其人男女之間,笑、視、交、抱、觸,這是五欲。這個你看佛分析歸納得都很清楚了,所謂 講戀愛談情說愛離不開這五個範圍:笑、視、交、抱、觸。這個眾生的生命就是以五欲的貪慾為本來。即然有了生命以後,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殘害人家自己活著 的,父母生孩子,子女就殘害了,殘害了父母的生命自己活到的,一代一代都是相生相剋。所以人類的天性有貪慾,也有殺生。為什麼有殺生啊?因為自己要活著傷 害人家,妨礙別人的生命而活著。所以佛家不吃肉,吃素,吃素的原因培養這個慈悲心,戒這個殺生,不殺這個生命,不傷害其它的。當然,雖然不殺了命也妨礙生 了,菜啊,草木它有生,但是我們不得已,只能妨礙一點,妨礙生而不妨礙命。有靈知性有感情有痛苦感受嚴重的那有生有命,青菜草木有生非命,所以不能說是殺 一條命,動物就不同。所以他說這個世界以欲貪、殺貪為本,二種了。欲貪、殺貪,人性天生就來了,沒有悟道,忘記了本來就有這種習氣、業力。那麼下面: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上次我們正講到古人說到這個世界的戰爭,人與人之間為什麼都要殺人、殺害別人,那麼嚴重,越到末世的時候越厲害?古人說的兩句話「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 門夜半聲。」上次我們提到過,現在再恢復記憶。彼此都是傷害人家而活著,譬如像我們台北市的統計,一天要殺多少頭牛,多少條羊,多少個雞,多少個鴨子,吃 了多少魚,多少蝦子,像這些欠的賬不能不還哪,都要還的。那麼就是講殺生的果報,所以人越到末世的時代,殺害的心理越嚴重。那麼譬如人死了因為輪迴果報變 羊,羊死了變人,這個生生死死,「如是」像這樣這叫輪迴,殺人抵命、欠賬還錢,這是呆板的,都必須要還這個果報。如是乃至十類之生,胎生、卵生、濕生、化 生、有形、有色、無形、無色等等,十種種類眾生,生生死死啊,彼此都在吃人家,當然我們活著也給吃人家,我們也吃那些小魚呀,小蝦啊,我們身上的細菌也在 吃我們,一樣的,都在吃,互來相啖,這就是殺生的惡業果報。所以「惡業俱生」,什麼叫俱生?與生命同在的,與生命俱來的,有命就有這個現象。「窮未來 際」,不但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是等」這種現象這些等等怎麼來的?因為人類、一切眾生的心理,人類、包括了一切眾生,則以盜貪為本,都是偷人家的, 搶人家的。
所以佛法學佛三皈五戒,任何一個宗教哲學道德的戒律差不多都相同,全人類都相同,不管佛教,基督教。戒殺,戒盜,殺盜淫都是相 同。所以講戒律這三種是性戒,因為人性天生的不管是哪種人、哪種生命認為這個都是可怕的,都要戒。有些戒律不同了,有些戒律是遮戒,什麼叫遮戒呢?因地區 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必須要建立這一種道德的形為,那一類是遮戒。遮戒可以有時候變通的,性戒是共同認為是罪過的,都是害怕的,殺、盜、淫。所以講到 不盜戒。
我們經常也提到你說人不殺生做得到嗎?佛在二、三千年前就提到過,佛的戒律,他喝一點水都要過濾了,拿個紗布過濾了,過濾了以後把 這個紗布還要放到水裡去。因為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有八萬四千條生命、細菌,所以不濾水不喝的,佛的戒律。那個時候出家人手裡拿的一個瓶子,帶著自己 要喝要用的水,每天都要濾過的,用紗巾濾過的。這個瓶子呢,現在我們畫觀音菩薩手裡有個淨瓶,叫淨瓶,有些經典上這個瓶子叫軍持。等於部隊打仗啊,都要帶 一個喝水的東西。你們要是看到古文唐詩啊,宋詞啊,有些文章寫到室內唯一軍持,如果你不懂啊,噢,這個房間裡只有一個打仗的武器,剛剛錯了,只有一個軍 持,這個房間就是有個淨水瓶。翻譯出來叫軍持,那麼為什麼呢?怕殺生。其實我們喝一口水,說真不殺生做得到嗎?我們呼吸都在殺生。除非你得了禪定,不呼、 不吸了,不吃飯了,飲食都不需要了,停止了呼吸了,勉強說做到了不殺生。
偷盜也一樣,說我們偷盜就是侵佔別人的利益變成自己的。世界上都是 大盜啊,都是偷人家的,父母偷了兒女的,兒女偷了父母的,彼此互相在偷。所以我經常告訴有些朋友,教孩子啊好好教,但是犯了一個錯誤,把自己一生沒有完成 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女的身上,那是侵略啊,不能幹的。自己讀書讀不好,因為我沒有讀好,所以你要給我讀好,這個多殘忍啊,自己失敗的希望就寄托在兒女的身 上,不應該。有些朋友我說你買一點書吧,我看不懂,你看不懂,你孫子就看不懂啊?你不要輕視了自己的後一代啊。但是兒女呢,侵蝕了父母的幸福利益使他長 大,盜戒。所以盜,一切都在偷,妨礙別人。說我靠薪水過生活,你一定值這個錢啊?你所工作的範圍真的值這個代價嗎?能夠偷懶還不是偷懶?那麼你拿了人家的 待遇偷懶一分鐘也是盜戒啊。嚴格講盜的心理,大盜小盜而已,都在偷盜。所以佛家講盜戒,什麼叫不犯盜戒呢?不予取。世界上一個東西,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拿 來就是犯了盜戒。佛學所謂講盜戒是不予取就是盜。譬如說我們到山上到空地去乃至地上抓一塊泥巴,看看旁邊有沒有人,要講一聲,我要在這塊空地上挖一塊泥 巴,那麼有人知道,就沒有犯盜戒。假使沒有人,也要講一聲告訴,哎,對不起啊,我要挖一塊泥巴啊,至少告訴土地公吧,管他有沒有啊。土地公,土地是公有 的,這個很簡單嘛。你要說對不起啊,土地公,我要挖一塊泥巴,講一聲不犯盜戒,不講就是盜戒。所以我們真看懂了佛經以後,我說糟糕了,要做到不偷盜這個戒 啊,要不妨礙別人,自己活著這個戒律啊,只有什麼呢?我們說沒有飯吃,喝西北風,除了喝西北風不犯盜戒。說你現在做事不做事啊?不做事。那你靠什麼生活? 我回家啊,家裡爸爸媽媽還有飯給你吃啊,盜戒,那是父母的辛勞啊,你坐在家裡吃空飯,你不靠自己維持自己,這是盜戒。所以懂了佛學的盜啊,我們想來不犯盜 戒啊,唯江上之清風啊,如山間之明月啊,古人的這個文字啊,只有在江上喝喝西北風,山裡頭躺在那裡看看明月,這個不買票不要緊,否則還是犯盜戒。
現 在佛講了三條,殺、盜、淫這個心理,一切眾生與生命俱來的,這個生命的惡業根本,每個人都有。聖人沒有悟道以前,生來還是一樣,欲貪,貪慾、貪殺、貪盜, 就是貪心貪圖。貪者自己要佔有人家,自己佔有來的,所以人性的佔有性是天然的。所以有些年輕同學經常問愛的哲學,愛是什麼東西?愛我不懂啊。真要講愛,就 是我愛你,有我,我愛你才愛你啊,我不愛你就不愛你,還不是為我?為什麼我有愛的心理?佔有心,這東西是屬於我的,你們不能碰,你就不能碰,我的,我要占 有的,佔有的心理,貪心。有人說那我是不敢殺生啊,一輩子沒有犯殺生啊,你有佔有之心這個生命屬於你的,都是犯了這個戒。所以不殺,不殺很難。哎呀我不敢 殺,你拿到菜場殺了回來好不好?這就是殺。什麼叫做不殺?這個是不自殺,沒有自己動手殺。教他殺,自己沒有殺他,可是去拿到菜場殺它,是教他殺,這個罪更 重啊,等於現在刑法教唆罪,犯罪是你指揮他的。那麼說不要拿菜場殺,剛剛有一個人他碰到已經殺好了,哎喲,真好,我就是怕殺,這叫見殺隨喜,看到人家殺害 別的生命,好,這個好,那這個肉給我吃,是貪殺為本。所以這個別業的惡業,殺、盜、淫,注意喲,殺、盜、淫,這是天生的,與生命俱來的。悟了道的人、得了 道的人,《楞嚴經》上面不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嗎?假使我們提一個問題啊,真正現在大徹大悟了的人,馬上殺、盜、淫這個心理就沒有了嗎?做不到,除非悟得很 徹底。不然道是悟了,本體自性見到了,余習未斷,剩餘的習氣斷不了。所以我常常跟同學們講笑話,不吃飯還容易,現在很多同學們都學習不吃飯,我說那容易 呀,我告訴你經驗,我也可以很久不吃飯。但是我曉得吃不吃啊?早就犯了吃的意,意識在犯罪。看到你們在吃,哎,我告訴你這個好吃喲,多吃一點,好吃得很 啊,不過我今天不吃啊,真好,多吃。意吃啊,意在貪,這就是余習不斷。所以,你說這個人不犯淫戒,那個意淫,這情況很嚴重啊。你說不殺生,那個意殺,這個 傢伙我恨不得殺了他,不過我沒有辦法打不過他,那不是你的慈悲喲,你那個殺生很重啊。像這些余習,即使見道的還要修才能斷,很難哪,所以修道很難。修道就 是修什麼?修行,轉心理行為的習氣喲,余習是最難斷除的。這個習氣就是業力,這個業力中文翻譯叫習氣,習慣了變成一種力量。那麼這三種我們瞭解了,下面再 分析講。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佛說個別的人生命來,不但是一個人啊,一切動物、生物都是有這三種。你看生物,你們有時看看電影啊,打開電視上看看動物世界,你就看到,看到整個的世界, 都是傷害人家的生命自己活著的。我們人並沒有比人家文明啊,說人類自己是萬物之靈,那是人類自吹的。那給我們豬哥啊,豬啊,那個黑的,有毛的,給豬哥來看 我們這個人,是所有生命中最壞的。你看一天要吃多少豬啊,它的毛還要用到,它的骨頭還要熬湯,那人類是萬物之惡,惡之惡者,自稱萬物之靈,人類自己吹呀, 臉上擦金啊、貼粉啊。所以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業果輪迴報應,汝負我命,負者欠也,學過會計就曉得了,負就是欠的欠方,你欠了我的命。我這一生來,或者做你 的太太、做你的丈夫,愛死你,都要服侍你,那都是還賬啊;或者做你的兒女,或者做你的父親、母親,那個母親為了兒女那真是欠債啊,兒子、女兒遲一點回來放 學,那個心痛啊,你心痛啊,他還正在那裡高興呢,這正是欠賬。所以「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殺業的果報。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愛情的果報,欲的果報,這個文字美得很啊,你們看寫愛情小說,釋迦牟尼佛最會寫了。你看,「汝愛我心」,你愛我的心,「我憐汝色」,真可愛啊。以是因緣, 就是一切眾生,這個是淫慾的業力,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永遠解不開的,實在解不開。所以殺、盜、淫這三業交互為果報。因此我們大家持戒,戒律的根本不管小乘 戒、大乘戒就是要你明白一個關係:因果關係---業力。所以佛在戒律部分再三提到:縱使經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中間斷錄)尤其寫 文章的人,你以為我很痛快寫一篇罵人的文章,罵得好痛快呀,果報喲,你今生或者來生,坐在家裡外面人家造你的謠言,就是自己前生這樣搞過人家的,就會來 了,無妄之災就會到你身上,這就是因果喲,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所以說「縱使經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要持戒,戒是什麼?戒 掉你的行為,轉變你的行為叫做戒律。為什麼講戒律?所以我常常告訴你們青年同學們,你們不要談戒律,你把儒家的書,四書五經學好了,那個就是戒律,做人的 戒律,人乘道的四書五經人乘道的戒律做好了,再來看佛家的小乘戒律,小乘戒律學好了,小乘戒律難學了,佛家的,那是人天乘的。孔孟之道這個行為是人乘道 的,佛家的小乘戒律是天乘道的,大乘的戒律是菩薩道的,太難了。你看大乘菩薩道有多少條戒啊?沒有條文的,要講條文啊,有八萬四千條戒你去守吧,你怎麼守 戒?菩薩大戒是八萬四千條,八萬四千還是小的喲,還沒有完全講啊,因為起心動念都是戒。一切眾生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起心動念就是戒,所以它沒有條文 更難守。所以心理行為構成了因果報應,像我們小的時候受的教育,不像你們這一代啊,小的時候先受這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我們從 小都會,那個時候教育是根據這些講的。所以他說一切眾生個別的形成生命行為,殺盜淫來的。
那麼在這裡我也插過來,現在世界上有個問題,人口 越來越增加,所以人類學者、經濟學者、科學家們怕人類生產出的糧食不夠分配,所以盡量節制人口,節育人口。這個事情鬧了幾十年了,十幾年前,美國有一位教 授美國人研究這個問題,一個同學介紹來跟我談,我說這個呀對是對了,人口是越來越增加的。中國文化道家曉得人口到末劫時代越來越多,你節育都沒有辦法的, 將來越來越多。他說那是個什麼道理呢?我說這不是怕土地不夠分配,糧食不夠分配,如果那麼講的話,將來自然科學的發達,人不需要吃飯了,以後的世界一百 年、二百年以後,只要吃一顆藥就夠了,現在已經差不多了,或者打一針就好久可以不吃飯,不是糧食不夠分配的問題。但是人口越來越增加,在我們中國文化道 家、佛家早就知道,這個地球是活的生命。他說那是什麼?我說是人心造的呀,人類人心越來越壞,越會生人,壞蛋越生越多,人並不是好東西啊。什麼道理?地球 像個水果一樣,那個水果擺在桌子上,那個桔子裡面爛了,蟲子就越長越多,蟲從哪裡來呢?外面細菌進來了。可是那個水果好的時候啊,不會長蟲啊。這就叫物必 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這是我們中國的古訓先賢的名言。一個東西自己內部爛了,外面的蟲越來越多,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一個人自己 侮辱自己,欺侮了自己,別人再來欺侮你,自己不自強不自立別人才來欺侮你,必然的道理。所以世界越到後來,這個地球這個水果越來越爛了,我們人是什麼東 西?就是那個地球水果上面的蟲,所以臭蟲越來越多,我說你節制不了。
那麼也有學佛的同學問了,他說照佛家來說,人啊生來因果報應,因為殺生 才有生了死、死了生。為什麼這個地球人口越來越多?這個人的因果報應在這裡報完了,多出來的哪裡來的呀?所以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其它的世界毀壞了,業果報 應,這個地方沒有毀壞還是到這裡再受報。假使我們地球毀壞那一天,你說有些因果報應沒有完就那麼結束了?那不是唯物論啊。那麼這個地球的眾生的因果報應沒 有完的,到其它的星球一樣受這個報應,換一個監獄而已。所以三界如牢獄,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個大監牢,要跳出這個監牢啊、監獄嘛,才算成佛了。跳不出 三界的監獄啊,不算得道,你們什麼任督二脈打通,打通了又有什麼用?打通了還在欲界中,色界還沒有跳上去,要跳出三界。不過並不是說你打通氣脈沒有用,也 好啊,真的,只怕不是真的,是真的慢慢可以斷除了欲,氣脈打通是為了轉化了欲,沒有男女愛慾的那一股衝動的力量,變化了,回轉來就變化了,色界的光明,變 成光了,所以還是有用的。現在佛講到殺、盜、淫這三業為根本,他說以是因緣,業果相續,只講到人,欲界的別業個別業力生命的來源。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瞭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這一下嚴重了,我們曉得上面聽的都容易,諸位不要忘記了,佛答覆富樓那,假使我們在學校裡教書的時候那很嚴重了,現在馬上要把本子合起來的考試,就發紙要 答案就馬上答上來。佛在說這個《楞嚴經》告訴富樓那答覆這個問題。富樓那問萬有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眾生生命怎麼來源的?佛有一句話重要的。富樓那說既然本性 本來是清淨的光明的,個個是佛,為什麼會變出來這個世界?為什麼有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怎麼來的?本來是清淨,本來光明,為什麼變成不清淨不光明了呢?本來 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我們今天迷了呢?這是富樓那提出的問題喲。大家聽《楞嚴經》不要覺得好玩哪,這是根本問題。不要聽到我懂了人吃羊羊吃人,那還是次 要問題,你吃牛肉的問題都是第三、第四了。
那佛答覆一句話是什麼話呢,重點。光明怎麼樣變成無明瞭,變成迷了呢?假使考試現在發條子下來馬 上做答案,聯考要打分數。所以聽了《楞嚴經》,佛說的一句重要的:覺明為咎。無明從哪裡來?無明從明來的。從哪一個明來?從一切眾生自求明來的,自己在求 明來的,因此生命啊自己迷糊了。最難懂的《楞嚴經》的要點喲,你們要悟道啊就在這裡喲。所以了生脫死就在這個地方,覺明為咎。自性本明,我們再提出來注 意。
《楞嚴經》重點,佛說的,分物理世界同生命的靈性精神的世界兩面講,物理世界的重點《楞嚴經》上佛所說的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水真 空,性空真水,四大到五大,性空真覺,性覺真空到五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對不對?我背得沒有錯吧?好,大家給我通過 了,那我這個學位也拿到了,沒有錯,希望大家要這樣背的。你要修行就要用到啊,不要聽了《楞嚴經》經歸經,楞歸楞啊,嚴歸嚴的那就沒有用了。那麼這是講物 理世界還是清淨本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真善美,沒有善惡,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呢?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圓融無礙的,也是這樣。既然是我們自性本來是佛, 本來清淨,為什麼會迷了?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認為自己就是佛啊?的確沒有明心見性啊!性在哪裡?心在哪裡啊?這是《楞嚴經》要追尋的。為什麼這個生命 來要變成我們?我們有了肉體以後始終受這個肉體的生命、物質的世界限制呀,我們跳不出這個根本的業力呀。佛也說了,現在總答覆又歸到這個本性問題。富樓 那,這個殺、盜、淫三種的人性。
你看這個地方又產生一個問題哲學,你說佛說人性本來是善的呀,還是惡的呀?這是幾千年的中國外國哲學都在討 論的。我們人性本來善還是本來是惡的?換句話說在中國有三派,孔子、孟子這一派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跟孟子同時的荀子也是儒家,他說人性是惡 的,善是偽裝的,後天的教育硬把它變過來。所以主張要教育,人不教育人性天生是惡的,天生沒有善。一個嬰兒生下來,譬如一對雙胞胎,兩個肚子餓了,都吃奶 奶,兩個就會搶。自己肚子餓了我重要,那個我是天生帶來的,惡業,人性本來是惡的,這是荀子這一派。那麼告子這一派認為人性不善不惡,這是中國的文化,佛 還沒有來。那麼我們看看世界上宗教家,基督教的教義講人性天生是善的,壞就壞在亞當和夏娃亂吃蘋果吃壞了,所以蘋果不可以亂吃啊。我經常說笑話,西方文化 兩個半蘋果,一個是亞當夏娃吃了伊甸園裡的一個蘋果,一個是牛頓看到蘋果掉在地下,發明了地心吸力,還有一部小說裡的《木馬屠城記》裡的半個蘋果,西方文 化兩個半蘋果。那麼可見人性本善了,就是蘋果吃壞了,但是追起來為什麼他要吃蘋果?貪吃,可見人性還是惡的呀。對呀,貪慾為本,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很難講 啊。那麼佛法認為清淨圓融、周遍法界,人性本善,惡是後天附上去的,那麼這個惡是什麼來源呢?他說惡從善來的,很嚴重嘍,這就很嚴重了,翻過面來就變成這 樣了。那就很妙了。
那就是我們淨土宗有位蓮池大師的悟道的詩,所以他一生提倡淨土,念佛。「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蓮池大師悟 道的,淨土宗這位祖師。他當然修行很辛苦了,有一天坐到入定,他看到啊所有的佛、菩薩都來了,每一個佛、菩薩手裡頭都燒的香,拿一枝香點燃。等一下這個境 界變了,看到很多的魔鬼來,很多惡魔殺人的、吃人的站在他前面,他佛來也沒有動心,魔來也沒有動心。忽然境界變了,那些魔啊變成都是佛了,那些點一枝香的 佛菩薩們,阿彌陀佛天天拜拜的變成都是魔了。啊,他恍然大悟,魔佛都在一念之間,所以焚香擲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佛空爭是與非。魔與佛、善與惡一念之 間,一體的兩面,有陰就有陽,我們先把這些零碎的故事瞭解了,再來瞭解佛所說的。
人性究竟是善的惡的?所以這個裡頭討論就很多了,東西方的 文化、宗教、哲學,尤其政治哲學所領導、所爭的都在這個地方立足的,基礎都在這裡,那麼我們學佛爭的、所求的也是這個呀。普通一般研究佛學,起碼有一個前 提,總認為人性是善的,人性究竟是善的是惡的?這個形上、形下這個層序要分清楚。所以佛的答覆,「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殺盜淫是人性的後天,非第 一義,本體的人性就是佛性。如果拿佛來講啊,認為討論人類的人性是善是惡是空話,那是空話叫做戲論,佛學叫戲論。戲論就是兩個小孩子在那裡吵架無聊,因為 什麼呢?這個本體上面不但無惡也無善,自性本空,清淨本然,不但無惡也無善哪,有一個善就有惡相對立。所以佛法講人性非善非惡,即空即有,非有非空。善惡 是後天對立的行為,有陽就有陰,有陰就有陽,有了一個善念,相對就有惡念,那是第二義非第一義。所以第一義啊,佛學是非是非,非善惡,清淨本然,周遍法 界。動念有「是」就有「非」,有非也就有是,有善就有惡,那是第二義,這個道理就在此。
所以根據西方文化《聖經》,上帝要創造萬物第一天, 上帝已經錯了,他已經動了念,他已經非第一義了,所以上帝不足以代表本體啊,那不是啊。他為什麼動此一念?當然那是上帝也好,鼻涕也好,那是個代號不相 干。一念動就分善惡,你說那無動、靜呢?也有善惡啊,靜是因啊,清淨就是果啊。動靜、是非、善惡都是兩邊相對的,都不是的。所以自性非動也非靜啊,你不要 認為我求靜才是道,你全錯了,動也是道啊。這個觀念要搞清楚啊,不然佛法你修持第一步就搞錯了,以為靜就對,錯了。動靜是本體起用的二相,兩頭啊。生死、 是非、動靜、善惡、來去、明暗都是相對的,那都是「相」與「用」不是「體」。體這些名稱都沒有,緣起性空的。所以佛告訴富樓那,殺盜淫這三種業力根本的來 源,哪裡來的?「皆是覺明。明瞭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他說殺盜淫這三種。
佛這一句話《楞嚴經》在這個地方很麻煩了,大家必須要仔細 喲。他說都是自己本性覺明為咎來的,換句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己要求一個悟,求一個光明清淨的境界。他不曉得,當你開始要求清淨求成佛,那個開 始那一下就對了,不要另外加上,加上去就「明瞭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了。加了一點,有增有減,加了一點呢,這個本來明明白白瞭然的這個能夠自知的這 個自性啊,「因了法相」自己說這個不對,要把它丟掉,要把它空掉,丟也丟不掉,空也空不掉,越來越著相,妄想越來越大,想成佛就是大妄想,真正的佛並不想 成佛,當然也不想做凡夫啊,更不會想做魔啊,一切無求、無想就到了。有所求想呢,從妄見而發生,因此就有業力。我是講不清楚了,只講到這裡為止,我相信大 家聽了很茫然,不是你們不對喲,是我講的沒有清楚,但是我的本事只能講到這裡了,其他嘛,當然我學得高明一點再來講。注意喲,這幾句要背來多參一參。你們 學禪要參話頭,這就是話頭,話頭就是大問題。
為什麼佛說生死輪迴「皆是覺明,明瞭之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就是從你明性自來的,明極自 生煩惱。所以剛才我們提過真正學佛,佛法在哪裡?普通一句話到了家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都是自擾出來的。自性本來清淨,因為你要求覺求明,忘記了 自性本來就本明,本來就了,我要了,了個什麼?了了了時無可了啊,沒有可了之處,不能了的了現在正是了,這個了知性。因為人要想,我現在哎呀好痛苦啊,這 個事業家庭纏得我好痛苦啊,今天到廟子上總算了了一下。你了了?了了。了了那一邊家裡的事跑到這裡來又搞這個事了。有些人也一樣,哎呀,好麻煩,所以我要 搞一個佛堂啊,給人家修行啊,講課給人家聽啊,然後搞得不好啊,還跟法師倆起煩惱啊。「因了法相,從妄見生」。以為自己在修行、修道,就是越來越造業,從 妄見所生,就是這樣,庸人自擾。「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因此由別業結合構成了共業,這個世界物質的世界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唸唸在變化,這個世界也 是虛妄的,業力也是虛妄的,都是庸人自擾之。所以終而復始,才有輪迴,這一段答話。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富樓那聽到這裡,也搞得滿頭霧水,不過他不是滿頭霧水,他聽懂了,我們沒有懂。富樓那懂了就問了,那問得很嚴重,「若此妙覺本妙覺明」他懂了說佛啊:「你 講的這個妙覺之性,我們一切眾生共有的,這個自性本來就是很妙、妙不可思議的、本來就是光明的、本有的、妙有的這個自性。那麼同佛你老人家今天悟了道了,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徹大悟證了道。你明心見性成了道,就是見到了這個本體了,這個本體一切眾生都相同啊,你今天悟了道,那麼佛的心是不增不 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那麼我剛才問為什麼有了這個世界呢」?佛的答覆。富樓那把佛的答話歸納起來「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你不要問這個世界為 什麼要動?你不問就懂了,多此一問,庸人自擾,他說這個就叫做妙。無狀:沒有來由的,不要再追問第二個原因了。換一句話這個世界並沒有壞呀!你說世界很悲 哀呀,世界哪裡值得悲哀呀?青的是山,綠的是水。清涼的是月亮,胖胖的是太陽,樣樣都不錯啊。喜怒哀樂,高興固然值得喜歡,痛苦一陣也不錯啊,天天高興 啊,沒有嘗過流眼淚的味道,也不舒服啊。這個世界山河大地都很現成啊!沒有什麼厭惡的,也沒什麼值得羨慕的。他說佛你的意思我懂了。他第二個問題又妙了, 那麼「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他說你老人家悟了道明心見性了,你說物質的世界跟心性同一體,你現在悟了道成佛了,為什麼這個世 界還是那麼壞、不清淨?為什麼我們這些眾生還迷呢?你都成了佛了,應該有一個人成佛,大家都行了,因為我們股東嘛,都有份,共業裡頭都有份。你老人家成佛 了,為什麼這個世界壞還是那麼壞?眾生迷還是迷的呢?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問得很妙。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佛就反問了,沒有正面答覆這個問題,正面答覆很討厭,反問這是教育法。你問這個問題他要使你瞭解,只有用反問的方法。他說我問你,比方有一個人走路迷路 了。「於一聚落」,聚落是古文,拿現在白話文一個村莊裡頭、鄉村裡頭。他說有一個人走在這個村莊迷路了,把南方當北方。你說這個人走迷路了,我們有時候鑰 匙放在口袋裡到處找鑰匙,哎,我的鑰匙在哪裡?找了半天在這裡。那一下忘記了這個迷呀「因迷而有」,因為迷糊來的?上帝給你迷糊啊,鬼使你迷糊啊,你是自 己迷糊啊,怎麼迷糊了?「因悟所出」或者說因為這個人太明白了,所以會迷呢?我們想想看有時候手裡拿著茶杯找茶杯的事情常有,大家人生活了一輩子應該有這 個經驗,如果這個經驗沒有的話,白活了一輩子,很可惜,應該有的,自己拿著東西找東西,打著燈籠找燈籠。他說我問你,那個迷了的人,這個東西哪裡來?怎麼 叫做迷?迷是怎麼叫迷?這個問題。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悟非生迷。雲何因悟」。 他說佛啊,你問的這個問題,他是他徒弟不好意思講了,不然要是朋友就不對了,你這個問題太滑稽嘛。你這個問題啊,這個迷掉方向的人啊,他為什麼迷掉?講不 出道理。他不能說因為迷掉所以迷掉,「亦不因迷」;也不能說他悟到了,所以叫做迷掉,都不對。「何以故」什麼理由啊?「迷本無根」,迷掉是莫名其妙的嘛, 我手裡拿著手巾找手巾,那一下是莫名其妙昏了頭嘛。昏了頭就叫做昏了頭,沒有理由說什麼理由叫昏了頭的。「迷本無根,雲何因迷」,迷是莫名其妙的,莫明其 妙就叫做莫名其妙,妙就是妙,莫名其妙不可以叫做莫名其菩提糖啊。他說那是沒有理由啊,所以「雲何因迷」,不是從迷來的,「悟非生迷」假使清醒的人就不會 迷了,當然不會清楚的人迷掉了。所以他說你老人家問的這個問題,下面富樓那沒有講了,假使我們現在的青年人,尤其做小孩子說,你老人家說的問題呀,真鮮 哪,這還要問啊,好鮮哪。迷掉的人,迷就是莫名其妙叫做迷,怎麼由莫名其妙來的嘛,清醒的人就不會迷了。所以你問的問題,他沒有講出來沒有講出鮮,我們補 一句。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那麼佛聽了富樓那講了就問了,好,他說你講得 對,我問你剛才講的那個迷了路的人,正在他迷路的時候,假使有個清醒的人告訴他,你怎麼把南北方向自己搞糊塗了?「指示令悟」,指給他看,這就是南、這就 是北。等於昨天我在東市吃中飯,我們有位同學坐在一起,因為我們到山上看一個地方,這位同學坐在我對面,我們正在吃飯,他拿出指南針羅盤在那裡看,因為菜 還沒有上來。我說你看什麼?嘿嘿,他對我笑。我說你看這個房子的方向啊?我就看看門外,我說向東南西南對不對?他說對,我說那還要用羅盤看的呀?他就瞪我 眼睛了,他不好像富樓那麼說我好鮮哪,我也還沒有罵他鮮呢。我說這你都不懂啊?還用羅盤?你坐在一個地方看一下太陽從哪邊出來嘛。現在還正好在中午,你看 這個太陽東方出來,這邊就是東,這邊就是南,這邊就是西,這邊就是北。換一句話東在這邊,西一定在這邊,南是那一邊,北一定在這邊。所以你坐在那個地方看 看太陽在哪裡,已經知道東南西北了,還拿個羅盤?搞了半天,還不懂啊!我說你這個笨蛋,這樣這樣講了。哎喲,這一下他悟了,當然沒有大徹大悟,我懂了我懂 了,就那麼簡單嘛。就是說迷人,為什麼迷了?他不問方向就不迷了,「因方故迷」,不問方向到處都是圓的有個什麼迷呀?所以這是昨天故事,現在拿來用到。 「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告訴他這是南這是北這是東這是西,他就懂了。
「富樓那。於意雲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否」。有一個迷了方向的人,在這個地方,這個村莊裡,有人告訴他,這邊就是南,這邊就是北,你給他講清楚了,這個人還迷了方向不?
「否也。世尊」。不是的。佛啊。這個人受了指示以後永遠不會迷了。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 你們青年同學多注意佛經的原文,把中文的底子學好。那麼,佛講到這裡,他就告訴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他說對了,你方向一清楚再不會迷了。所以 迷跟悟就是這樣,迷糊了,一點,哎呀就在這裡,就在這裡,笑一笑,就找到了,就不會再找不到了。他說十方一切佛悟道了,也就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我們現在 講迷掉了沒有悟,這個迷這個心理也是沒有根本的。
「此迷無本」。迷跟悟兩個相對,善跟惡兩個相對,是跟 非兩個相對,我不求悟哪裡有個迷呀?像你們如果不研究佛,哪裡會上這個當來聽《楞嚴經》呢?因為你本來也不求這個東西嘛。我還管你楞個什麼,我本來就不 楞,還聽你在這說個楞啊。因迷所以求悟,換一句話說為什麼求悟啊?因為求悟,你所以迷了,迷了方向了。自性本來清淨,所以此迷無本,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佛 說的。
「性畢竟空」,所以佛法告訴你緣起性空,空就是空,結果還問老師怎麼空啊?你不是空空嗎?空就是空嘛,空還有個什麼樣的空法?有個什麼樣子空的樣子啊那就不空了,所以空是畢竟空。此迷本來無本,它的自性是畢竟空、徹底空的。
「昔本無迷。似有迷覺」。 我們一切眾生從生到現在本來就沒有迷掉過,所以現在因為學佛修道,好像悟了,《楞嚴經》佛用一個字用得太好了,「似有迷覺」,似:好像。好像悟了道,悟個 什麼?沒有悟。你說沒有悟啊?似有迷覺,好像有迷了、悟了那個樣子。所以如來,如來者沒有來過啊,釋迦牟尼佛來過沒有?你看到還是我看到?看到的是他的影 子啊。他來了沒有?來了,現在呢?走了。所以如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好像來過。但是也可以叫如去喲,好像走了,沒有走啊。自性、佛永遠都在這裡,無所 不在。所以「似有迷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沒有一個真正迷掉。你說假使人性迷掉了,假使這位法師修道修到若干年說哎呀我開悟 了,假使你自性真迷掉了,你今天就不可能有開悟的一天,你有開悟的一天,悟個什麼?就悟到,哎呀就是這個嘛,可見你本來沒有迷過呀。你悟的也不過悟到我本 來沒有迷過的,所以昔本無迷,似有迷覺。
「覺迷迷滅」。悟到了以後覺得哎呀我好笨啊,過去為什麼迷掉了?就覺得現在我太笨被騙了,曉得被騙了嘛,禮拜三不來就好了。覺迷就迷滅了嘛,覺到是迷掉了,迷就沒有了。曉得被騙,騙就沒有了。覺迷迷滅。
「覺不生迷」。即然曉得了,悟了,悟了再不會重迷的呀。悟了再不會重迷。佛在答覆什麼話?富樓那問佛你老人家成佛了,應該也帶大家也成佛,悟了道的人,就是問這個問題開始。佛所以答覆這個話。
「亦如翳人。見空中花」。他說也譬如眼睛有毛病有內障或者是眼睛上面有障礙,因此眼睛上面有毛病看虛空中就有花朵有光亮,看到虛空中啊有些花朵有些光彩。
「翳病若除。花於空滅」。所以眼睛病好了嘛,前面紅的白的這些花朵或者光啊都沒有了嘛。
「忽有愚人」。譬如有個笨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假使有個笨人,自己眼睛已經好了,從前打眼花那個事情,就曉得眼睛出毛病。結果還跑,哎呀我在國安路的時候,那一天眼花了看到一個什麼東西,結果眼睛好了還跑那裡去找,你說這個人是笨人還是聰明人呢?
「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說眼睛有病嘛,才看到虛空裡頭有些光影,虛空本來就是虛空,沒有光影的。「見花空滅」眼睛病好了,虛空看不到光影了,那麼還要跑去那個虛空地方找, 我原來看到的,現在眼睛好了反是看不到,他說這個就是瘋子嘛。世界上既然是這樣的瘋子啊,就不要問他是聰明還是笨,已經是瘋了嘛,那還要問是聰明還是笨, 那是笨到透頂了嘛!
「佛言。如汝所解」。佛說照你這樣見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他說好了,講了半天,你現在懂了。那麼你還為什麼要問,你老人家成了佛怎麼這個世界還存在呀?你不是空話嗎?你不是瘋子嗎?這句話講了半天,恐怕我們更糊 塗了,對不對?佛的答覆就是說一個人他成佛了,他的別業他個人的業力解脫了,跳出三界輪迴,沒有辦法幫助你也跳出來。只能告訴你怎麼樣跳出來,可是沒有辦 法拖你過去,所以佛只能教化你。所以佛是什麼人呢?成了佛得了道是過來人而已,這條路他走過了,他告訴你,你要走這條路,要跳出三界外,走某一個方向怎麼 走、怎麼走,你照他走的去做,他沒有辦法帶領你。你說我拉著佛的衣服角,就可以成佛了,你是瘋子,你不是學佛。所以佛告訴富樓那,好了,你既然懂了這個道 理,你為什麼還要問我,「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為什麼這個世界空不了,還能存在呢?你這個話不是問得多餘嗎?佛又說: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 比方給你聽,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成佛了,其他的眾生,換句話說諸位學佛要注意喲,自性自度。你不要認為我拜這個老師成佛了,成佛的了老師也代你度不了,他只 能夠告訴你我怎麼樣修行,你照此路修行可以成佛,沒有辦法帶領你。譬如阿難是佛的堂兄弟,佛沒有辦法代他成佛。換句話成道的人六親不認的,因為六親不認所 以成道,成了道所以六親不認。但是他既然六親不認,何以能夠度眾生呢?因為天下為公,他講的教法度一切人。所以佛是什麼?始終站在一個師道,所以本師。佛 走過的路,他所修持的方法,你照他依教奉行,他所教的,你照他來修持就成功了。像《楞嚴經》後面教的都是修行的方法。但是你說因為我信佛,我念了多少經, 吃了多少年素,我又拜了多少佛,佛應該度我,這個不是佛教徒,這是大迷信者。所以佛在這裡他說一個人成佛,佛怎麼講呢?他說譬如金礦,譬如我們去挖金礦, 「雜於精金」,一塊黃金剛剛在礦裡頭挖出來,又有泥巴,沙子,石頭,都是雜的嘛。要經過鍛煉,我們本性等於金礦,每個人都是金礦,自性都是佛,但是你這個 都是佛,不錯啊,你現在為什麼不能悟道呢?無始以來的染污,這些泥巴、沙子、石頭把你遮住了,所以你要用方法去修煉它,修煉到其金一純,把黃金的本性鍛煉 出來歸成黃金了,那個泥巴沙子都剔掉了,就是我們那位同學啊,會練金的會練銀的,把雜質拿掉了,銀子還是乾淨的、白淨的、光亮的。「更不成雜」那麼煉成金 子了以後,它當然不會加進泥巴,也沒有沙子了。有了泥巴有一點泥巴、沙子就不叫純金了,純金就是純金。等於說一個人在大眾中,假使我們大眾中有一位同學, 因此修行成佛了,他成佛了,我們還是只好瞪著眼睛他成佛啊。但是我們把他修過的路子照樣的修,我們也可以成功。你說他成佛了,因為是我的同學關係,也想去 拉一把,拿一個名片給佛,我是你同學,沒有用啊,他不帶你的,帶不走的呀。所以像那個金礦一樣,同樣金在礦裡頭挖出來,它鍛煉成純金以後,它也不會跟泥巴 兩在一起,雜不攏來了。再佛有個比方。
「如木成灰。不重為木」。等於一個樹木燒成了灰以後,灰就是灰,再也不會重新成為一個木頭了。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所以一切佛成道了,悟道就是菩提,覺悟了。涅槃就是菩提的果位、悟後的果位,什麼叫涅槃?不是端盤子啊,涅磐是翻音,圓滿清淨。就是《楞嚴經》上面本然清淨,周遍法界,就是涅磐的境界,本然清淨,周遍法界。所以一切佛得到菩提涅槃的道理,亦復如是,就是這個樣子。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這裡佛就提出來,富樓那你還要問我這個物質世界四大,地、水、火、風本來自性也是清淨的,周遍法界,那麼你又懷疑物理世界一切是矛盾的,水與火兩個互相矛 盾,矛盾的東西怎麼會共同的存在?同時你又懷疑問我,虛空,整個的虛空和這個物質的地球,都是周遍法界,這個矛盾的問題你解決不了,佛要答覆他的,那麼答 復完了這個問題,下面才提出來修行的方法的報告。今天先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