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我的健康我知道——百病自檢手冊 作者:索穎、楊軍

我的健康我知道——百病自檢手冊 作者:索穎、楊軍

第四部份:觀痰知病——痰液變化的健康警示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索穎、楊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般來說,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呼吸道黏膜所分泌出的少量黏液,可以起到屏障的作用,黏住大量侵入呼吸道的病菌以及灰塵,同時還可以保護呼吸道內的濕潤。而黏液中還有大量的「融菌酶」,可以將大量的病菌殺死在這一區域。
  
   正常情況下人是很少咳痰的。由於痰液是人體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時候,體內組織與病菌「鬥爭」的產物,所以咳痰通常說明了疾病與病菌的存在。有些人在早上 起床的時候咳出少量的痰液,顏色清澈而透明,屬於健康的徵象。但如果呼吸道發生異常變化,人就會根據疾病性質與發病時期的不同,咳出不同顏色、形態以及數 量的痰液。而咳痰本身也是肌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功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悉心留意痰液的各種異常變化,就能早知疾病,未雨綢繆。
  
  1痰液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血色痰的疾病徵兆
  
  痰液呈現出血色,通常說明痰液中帶有鮮紅色血絲或血塊,通常是因為小血管受到損傷而引起的病變現象。但如果大血管受到了損傷,還可能引發大咯血。血色痰液的出現,應警惕肺結核、支氣管擴張以及肺癌等疾病。
  
  此外,如果痰液呈粉紅色,並且稀薄透明,泡沫比較多的情況,不可與血色痰相混淆。這種痰液通常是急性肺氣腫、心力衰竭或支氣管擴張的徵象。鐵銹色痰的疾病徵兆
  
  痰液呈鐵銹色,通常也是痰中帶血的表現,只是其中血色如鐵銹一般,這是因為肺組織受損,肺泡內滲出的紅細胞破壞後釋放出含有鐵血黃素的物質,而使痰液呈現鐵色,同時病人還伴有突發高熱、打寒戰、胸痛等症狀,通常是大葉性肺炎的徵兆。
  
  相關鏈接:治療大葉性肺炎的中醫秘方
  
  大葉性肺炎是由肺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病變常侵犯肺的一葉或一葉的大部分,病變嚴重時可累及2~3個肺葉,一般以右下肺最為常見。青壯年患者較多,而冬春兩季為多發期。在祖國醫學中屬「溫熱病」或「肺熱喘咳」等範疇。
  
  a寒解湯制用法:生石膏30克、蟬衣6克、知母24克、連翹10克,用水煎服,每日3次。
  
  b前胡湯制用法:前胡12克、桑葉12克、知母12克、麥冬9克、黃芩10克、金銀花12克、杏仁6克,水煎服,每日3次。
  
  黃綠色痰的疾病徵兆
  
   當痰色發黃並呈現出塊狀的時候,為黏性濃性痰。如果患者咳出這種顏色的痰,應警惕肺熱病、肺癆等病症,同時也有可能為咽喉的病變。而當痰色呈綠色,多見 於黃疸、乾酪性肺炎、肺部綠膿桿菌感染等情況。痰色呈黃綠色,且黏稠成塊或是不透明的濃汁狀,通常是肺癰與肺癆等病症的徵兆。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五官——最直觀的疾病報警器 第2頁:第一部份:通過眼睛看疾病
第3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1) 第4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2)
第5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3) 第6頁:第一部份:眼部形態的變化(1)
第7頁:第一部份:眼部形態的變化(2) 第8頁:第一部份:其他眼部疾病信號
第9頁:第一部份:通過鼻子看疾病 第10頁:第一部份:鼻子顏色的變化
第11頁:第一部份:鼻子形態的變化 第12頁:第二部份:面色是健康的一面鏡子
第13頁:第二部份:面色變化的疾病徵兆(1) 第14頁:第二部份:面色變化的疾病徵兆(2)
第15頁:第二部份:面部症狀的疾病信號(1) 第16頁:第二部份:面部症狀的疾病信號(2)
第17頁:第二部份:皮膚異常的健康警示 第18頁:第二部份:膚色變化的徵兆
第19頁:第二部份:皮疹的健康警示 第20頁:第三部份:通過手足察疾病
第21頁:第三部份:健康掌握在您的「手」中 第22頁:第三部份:手色變化的健康警示
第23頁:第三部份:手型變化的健康警示 第24頁:第三部份:手部異常症狀的健康警示(1)
第25頁:第三部份:手部異常症狀的健康警示(2) 第26頁:第四部份:通過體液、排泄物察疾病
第27頁:第四部份:通過體液察疾病 第28頁:第四部份:血之密語——血液變化的健康警示(1)
第29頁:第四部份:血之密語——血液變化的健康警示(2) 第30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1)
第31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2) 第32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3)
第33頁:第四部份:觀痰知病——痰液變化的健康警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