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我的健康我知道——百病自檢手冊 作者:索穎、楊軍

我的健康我知道——百病自檢手冊 作者:索穎、楊軍

第二部份:面色變化的疾病徵兆(1)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索穎、楊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有諸內,必形於外。」這是我國醫學的辨病箴言。而面色就是發生病變後,最明顯的外形反映。中國人屬於黃色人種,因此 面色微黃,而略帶紅潤,稍有光澤,祖國醫學稱之為「常色」。而在發病的時候,面色發生改變,則將其稱為「病色」。我國中醫很早就發現了面色與五臟、疾病的 關係,並提出「色青多為肝病,色赤多為心病,色黃為膽病」等醫學論斷。但不論什麼顏色,一般來說,鮮明、榮潤的,就表示病情輕淺,氣血未衰;如晦暗、枯槁 的,則表示病情深重,精氣大傷。
  
  1識破「滿面紅光」的假象
  
  雖然正常的面色呈紅色而有光澤,但您千萬不要 被這種所謂的健康表象所迷惑。並非所有發紅的面色都是好跡象。在排除劇烈運動、飲酒、日曬和情緒激動等自然生理因素之外,在常見疾病中,紅光滿面通常是高 血壓的徵兆;而結核病患者由於低熱,所以兩面顴部也會呈現緋紅色,並且在下午更加明顯;如櫻桃般的紅色出現在面頰和兩腮上,通常是心臟病、煤氣中毒的反 映;如果在面頰出現對稱的蝶形紅斑,有可能是紅斑狼瘡的跡象。此外,如面色通紅,伴有口渴甚至抽搐,面部潮紅,是一種急性熱病的面色,如急性傳染病,高熱 性疾病。這種熱病面容除了潮紅之外,還會有口唇周圍的瘡疹,或皮膚上的皮疹等症狀。
  
  2面色發白的健康警示
  
   我們都知道,如果健康的人天生面白,通常是面白而微紅。而經常不參與戶外活動的人的面色也相對較白;但無血色,如白蠟一樣的面色則是病態的象徵。如果出 現面色異常發白的情況,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身體某個部位失血過多,使面部血管的血液減少而變得蒼白,如因失血或劇痛而導致的休克都會使面色看起來非常不好。
  
   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於虛症和寒症,如一些面色較白、體型較胖而體力不佳的人,中醫稱這些人為氣虛,或陽虛的體質。就一般疾病來說,虛寒病症、貧血及某 些肺病患者、裡寒的劇烈腹痛、或外寒的惡寒戰慄重者,都可能導致面色蒼白。而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慢性腎炎等患者的面色,也要比一般人蒼白得多。
  
  此外,如果面色灰白,還要將「鉛中毒」的可能考慮其中,這在醫學上稱為「鉛容」。而各種寄生蟲病、白血病等患者,以及長期在室內工作或營養不良的人群也會出現這種面色。
  
  3面色發黃的健康警示
  
  面部發黃最常見的疾病是黃疸病。前文已經提到過,一旦患有黃疸病,不僅面色發黃,眼睛也會發黃。而黃疸性肝炎、膽道結石、膽囊癌和胰頭癌等病症都會以面色發黃的徵象表明病症已經深入人體。此外,還有瘧疾、藥物中毒以及鉤蟲病等,也可引起面黃。
  
   面色發黃,尤其是突發性面色變黃,多為肝膽出現問題。如急性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胰頭癌、膽管癌、膽道結石、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急性膽道感 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毛細膽管周圍炎、急性膽囊炎等,都可見到面色發黃。在中醫看來,面色發黃也有多種情況,如黃色比較鮮明屬於濕熱;黃色相對晦 暗多屬於寒濕;面色萎黃,是心脾虛弱、營血不足的徵象;面黃浮腫則為脾虛有濕。黃色晦暗,並逐漸加重,屬於陽黃症,通常在肝膽病晚期或是晚期肝、膽、胰的 癌瘤能夠顯露出來。相反,新鮮淺色黃染,或時消時退的黃色,表明病症正在向健康的方向扭轉,痊癒將指日可待。
  
  4面色黑灰的健康警示
  
   古人說:「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猝死。」庭,是面部的最高位置,也就是額頭。意思是如果在額頭的部位出現黑色,是病情危重的信號,病人常會衰 竭而死。由此可見面色發黑不容忽視。一般來講,面色發黑而導致肌體衰竭多是慢性疾病的信號。如慢性腎功能衰竭所導致的尿毒症以及肝硬化、肝癌、肝膽疾病晚 期、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等,都會出現面色黑暗,無光澤的現象。
  
  面色發黑,灰暗無光,還應考慮藥物的毒副作用的因素。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抗癌藥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發黑現象。但與前者相比,由於藥物因素引起的面色變黑會在停藥或經過治療後很快恢復,而疾病過重則會向不利的方向繼續發展。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五官——最直觀的疾病報警器 第2頁:第一部份:通過眼睛看疾病
第3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1) 第4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2)
第5頁:第一部份:眼部顏色變化的健康警示(3) 第6頁:第一部份:眼部形態的變化(1)
第7頁:第一部份:眼部形態的變化(2) 第8頁:第一部份:其他眼部疾病信號
第9頁:第一部份:通過鼻子看疾病 第10頁:第一部份:鼻子顏色的變化
第11頁:第一部份:鼻子形態的變化 第12頁:第二部份:面色是健康的一面鏡子
第13頁:第二部份:面色變化的疾病徵兆(1) 第14頁:第二部份:面色變化的疾病徵兆(2)
第15頁:第二部份:面部症狀的疾病信號(1) 第16頁:第二部份:面部症狀的疾病信號(2)
第17頁:第二部份:皮膚異常的健康警示 第18頁:第二部份:膚色變化的徵兆
第19頁:第二部份:皮疹的健康警示 第20頁:第三部份:通過手足察疾病
第21頁:第三部份:健康掌握在您的「手」中 第22頁:第三部份:手色變化的健康警示
第23頁:第三部份:手型變化的健康警示 第24頁:第三部份:手部異常症狀的健康警示(1)
第25頁:第三部份:手部異常症狀的健康警示(2) 第26頁:第四部份:通過體液、排泄物察疾病
第27頁:第四部份:通過體液察疾病 第28頁:第四部份:血之密語——血液變化的健康警示(1)
第29頁:第四部份:血之密語——血液變化的健康警示(2) 第30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1)
第31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2) 第32頁:第四部份:出汗背後的秘密(3)
第33頁:第四部份:觀痰知病——痰液變化的健康警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