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不生病的智慧姊妹篇 作者:馬悅凌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不生病的智慧姊妹篇 作者:馬悅凌

第一部份:祛寒濕的方法(2)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馬悅凌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熱、蒸軟後待用。
  
  2.夏季用6~8根青艾條(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買一個大夾子,夾住艾條,或用膠帶將艾條捆成一排,點燃。
  
   3.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如右圖)。點燃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當感到疼痛時可試著離遠一 些。在初熏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後的經絡是暢通的,即便整排艾條離後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 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熏完後拿掉薑片,如果是薑片下的皮膚上是濕的,而且生薑片也是濕的,就說明身體內的寒濕重。而身體內寒濕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條熏 烤幾十分鐘後,生薑片應該是乾脆的,皮膚上也是乾爽的。
  
  4.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如下圖),上下熏20~30分鐘。
  
  5.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10~20下。(如下圖)
  
  6.在雙手臂外側,外關穴的上下來回熏20~30下。
  
  一般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全身艾熏後,因為艾灸的溫熱使血液循環加快,患者會感到全身溫暖、舒適、放鬆,臉上及手上因寒濕重、經絡淤堵造成的暗灰色都會有所減退,臉色變得明快、光澤一些。
  
   全身熏艾條的方法活血明顯,身體內血少的人熏後會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不適。所以,年紀大的以及有嚴重疾病的人都不適宜熏,特別是不能熏背部及腿,要 熏只能熏小腹至肚臍。身體虛弱的人每次熏的時間都要減少。用做保健只能一個月熏一次,冬季是收藏的季節,最好不做全身的艾熏,只做腹部的艾熏為好。因使用 的艾條多,煙大,最好在廚房的抽油煙機旁邊治療,這樣可以將煙及時抽走。
  
  為什麼身體內寒涼,卻感到燥熱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夏天天氣炎熱引起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干結,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只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和西醫的消炎藥都是對症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現在單純有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就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的。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前面介紹過,身體內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腎在中醫的五 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幹燥。臟器也是一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 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 它就不可能幹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為腎主骨髓、主腦,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 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應的就是乾燥的症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 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裡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概率就 會增加。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症很難治癒,就會反反覆覆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提要
第3頁:我所理解的溫度(1) 第4頁:我所理解的溫度(2)
第5頁:我所理解的溫度(3) 第6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將導致血液生成減少
第7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生長發育 第8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造成動脈硬化
第9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引起癌症高發(1) 第10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引起癌症高發(2)
第11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引起癌症高發(3) 第12頁:第一部份:體溫降低引起癌症高發(4)
第13頁:第一部份:受寒涼的途徑(1) 第14頁:第一部份:受寒涼的途徑(2)
第15頁:第一部份:受寒涼的途徑(3) 第16頁:第一部份:寒濕重的表現
第17頁:第一部份:祛寒濕的方法(1) 第18頁:第一部份:祛寒濕的方法(2)
第19頁:第一部份:祛寒濕的方法(3) 第20頁:第一部份: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第21頁:第二部份:你可以做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22頁:第二部份:防病和治病原則相同,方法有別
第23頁:第二部份:隨時清楚生命銀行裡的收支是否平衡 第24頁:第二部份:找準自己的養生術
第25頁:第二部份:善待自己身體的弱點 第26頁:第二部份:怎樣對待慢性病
第27頁:第二部份:怎樣對待慢性 第28頁:第二部份:對慢性病做好監控
第29頁:第二部份:綜合治理,提高機體抗病能力(1) 第30頁:第二部份:綜合治理,提高機體抗病能力(2)
第31頁:第二部份:城裡有的老人為何不如山區老人長壽 第32頁:第二部份:女性保健重點:養血、保暖(1)
第33頁:第二部份:女性保健重點:養血、保暖(2) 第34頁:第二部份:男性保健重點:生活要有規律(1)
第35頁:第二部份:男性保健重點:生活要有規律(2) 第36頁:第二部份:老人保健重點:養脾胃
第37頁:第二部份:孩子保健重點:鍛煉身體(1) 第38頁:第二部份:孩子保健重點:鍛煉身體(2)
第39頁:第二部份:好睡眠才有好身體 第40頁:第二部份:好心情來自好身體
第41頁:第二部份:願好人真的一生平安 第42頁:第三部份:手部診病很實用
第43頁:第三部份:按壓第二掌骨可以治病 第44頁:第三部份:半月形的顏色和指甲的縱紋(1)
第45頁:第三部份:半月形的顏色和指甲的縱紋(2) 第46頁:第三部份:半月形的顏色和指甲的縱紋(3)
第47頁:第三部份:半月形的顏色和指甲的縱紋(4) 第48頁:第三部份:看舌診病
第49頁:第三部份:如何判斷血液是否充足(1) 第50頁:第三部份:如何判斷血液是否充足(2)
第51頁:第三部份:早晨醒來後為什麼會有各種不適感覺(1) 第52頁:第三部份:早晨醒來後為什麼會有各種不適感覺(2早晨醒來後為什麼會有各種不適感覺(2)
第53頁:第三部份:全科醫生才是最好的醫生(1) 第54頁:第三部份:全科醫生才是最好的醫生(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