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第一部份:中草藥:綠色植物的療效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澤古萊茲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和針灸一樣,東方草藥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醫療體系,經數千年歷史而發展完善。它也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日 本有些人聲稱,對於這門古代醫術,他們掌握了經實踐證明有效而又不落後於時代的使用方法。在美洲和亞洲許多國家,把針灸和中國草藥學結合起來應用也是很常 見的。
  
  無論從哪個具體角度入手,草藥醫師開方時都要針對不同病人的不同身體結構、主要症狀和主訴病情而有所變化。換言之,草藥根 據患者的整個身體狀況選配而成,不能僅僅依據患者主訴的症狀而定。這種因人而異的做法和西醫的開藥思路迥然相異,但考慮到中醫與西醫哲學思想上的巨大差 異,這並不難理解。
  
  東方醫理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不同系統組成。中草藥醫師追求的是,把握每個不 同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弄清他的獨特病情,開出僅僅為他所用的方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泛用的西醫病名,如疲勞、頭痛、流感、關節炎、潰瘍、肝炎、過 敏、失眠、心臟病、肺炎或經前綜合症等等,對於一個中草藥醫師來說提供不了足夠的信息。
  
  至少,應用中草藥治病和針灸術一樣,需要多年的經驗和高明的醫術。千萬不要在沒有合格醫師的指導下自行使用中草藥治病。
  
  東方醫學與慢性疲勞
  
  中醫的主要目的是糾正和防止機體的失衡狀態,以及失衡狀態引起的後果,即生病、情緒低落、疲憊無力等等。和我們前文所述一樣,大部分身體不適是因為體內氣平衡喪失(過多或不足),即陰陽失調。
  
  讓我們再回到陰陽這個話題上來。陰陽兩字可以描述自然界中許多相反相成的事物或狀態,常見的一些如下:
  
  陰:寒、濕、消極、靜、安靜、慢、內、前、女
  
  陽:熱、干、積極、動、吵鬧、快、外、後、男
  
  您看懂了嗎?這兩組詞相互對應,又相輔相成,比如,沒有「消極」就難以理解「積極」。
  
  理想的狀態下,每種事物或狀態都處於與其相對應事物或狀態的平衡當中,但實際上這種理想狀態很難實現,或者說平衡狀態很難持續。也就是說,生命和自然總在向不平衡方向發展,包括人體。而中醫的作用就是恢復這一平衡。
  
   再進一步說,你小時候玩過蹺蹺板嗎?可否記得小朋友們天真的快樂?現在請想像蹺蹺板的一頭是陰,另一頭是陽。東方醫學追求的理想狀態是這兩者的平衡,但 我們知道生活不可能這麼簡單,在現實中蹺蹺板總是一頭高一頭低。也就是說,陽在上時陰在下,陰在上時陽在下。換句話說,陰少則陽多,陰虛則陽盛,反之亦 然。一方受損太多,就會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甚至機體的死亡。關鍵之點在於「和諧」這一概念。
  
  按照中醫的觀點,疲憊(行氣不足, 參見「虛勞」)可由多種原因造成。不過可以說,很多人都因勞累過度而使陰氣受損。還用蹺蹺板的比喻,就是陰虛造成陽盛。你曾有過越忙越精神的體會嗎?我們 可以把這種狀態叫做「緊張」(woundup)。總之,你不能長時間保持這種高度興奮的狀態,最終你只能元氣喪盡,資源用光,你會感到精疲力竭。
  
   我們如果過度疲勞,就會剝奪自己正常的飲食、休息和活動。反過來,失去正常休息和活動又會影響體內臟器的功能,擾亂陰陽平衡,於是產生疲勞和病痛。為什 麼會這樣呢?因為活動與休息是處於一種平衡狀態還是失衡狀態,直接影響機體內氣的運行。你活動的時候氣會消耗,飲食正常、休息得當的時候氣得到恢復,而連 續苦幹拚命工作,氣就沒有機會恢復它的平衡。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你耗盡了體內的主要能量——氣,由此使機體的臟器喪失活力,慢性疲勞由之產生。
  
   有趣的是,缺乏體力活動也會產生疲勞。這似乎和西方的思維有點矛盾,但按照中醫的觀點,懶散的生活方式正如同過度勞累的生活方式,都會干擾氣的正常運 行。你大概有過週六早晨由於睡眠不足而整天精神萎靡的感受,也有過因睡眠過多而頭昏眼花的週六。你明白了吧?睡眠不足或者睡眠過度都會導致疲勞出現。所 以,我們要反覆強調:平衡,平衡,平衡!
  
  從中醫的觀點看,陰氣虧損並導致疲勞產生的典型原因有:身體或心理的疲累、活動過多或過少、久病纏身、創傷、房事過度、飲水不足、營養不良。解決方法是盡量避免出現上述現象,並用針灸、按摩、入靜及其他療法恢復失去的氣
  
  。中草藥醫師還可能建議你服用補藥,以補充你的能量。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是常用來治療因各種原因氣血不足的中成藥。
  
  疲勞有時因壓力過大而起,東方醫療法還能夠有效地減壓。例如,有一個穴位叫做印堂,位於兩眉之間,對於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療效卓著。許多種治療焦慮的中草藥含有酸棗仁,它有特殊的安神作用。
  
  簡而言之,中醫針對慢性疲勞等病症提供了另外一種解釋,提供了恢復氣血平衡的另外一種醫治方案。針灸和中草藥能夠根據你獨特的臨床表現,幫助你從慢性疲勞中恢復過來。
  
  脊柱指壓按摩法
  
   它是美國應用最廣、組織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另類療法,也是保健醫學的一個迅速發展的分支。它的原理是,身體健康依靠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神經系統的正 常功能。「脊柱指壓按摩法」(chiropractic)一詞源自拉丁字「cheir」和「prax-is」,前者意為「手」,後者意為「實施」,直譯為 「用手治療」。
  
  脊柱指壓按摩醫師相信,人的機體內自有一種智慧能使機體恢復健康。進而他們認為,許多失調問題都是由於機體與環境 不相適應造成的。他們不用藥物或手術來醫治功能失調、疼痛和疾病,而是要找出人體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的肌肉骨骼區域,並加以糾正。這種療法一般包括手法精細 的脊柱調整、按摩、營養補充、生活方式改變、運動鍛煉和其他許多種自然療法,以增進身體和情感的健康水平。
  
  為什麼要調整脊柱?人 的脊柱是由一連串椎骨組成的,上起頭骨下至骨盆。有31對脊椎神經從大腦一直順脊柱向下延伸,穿過椎骨間的一系列間隙。在這些神經離開脊柱之處形成一個複 雜的網絡,影響體內的纖維組織。許多種日常活動可以引起這些椎骨改變位置。這時,就會發生連鎖反應,進而影響到脊索、神經、肌肉和軟組織。如果椎骨脫出, 就會壓迫體內的某些神經,引起有關的功能障礙。神經根即使輕微受壓,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神經傳導的質和量,且不論它引起的麻木和疼痛。椎骨錯位還會對肌 肉、筋腱和韌帶造成壓力。
  
  脊柱指壓按摩法旨在使錯位的椎骨復位,解除神經和肌肉受到的壓力,以改善身體機能。大衛‧查普曼史密斯(DavidChapman-Smith,2000)在他的著作《脊柱指壓按摩術》(TheChiroporacticProfession)中寫到:
  
   同樣,脊柱指壓按摩法對關節進行調整和按壓,其目的不僅在於消除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障礙、擴大關節的運動範圍、減輕疼痛,還在於恢復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脊柱指壓按摩醫師假定,該手法可以改善動態平衡(體內平衡或者各系統之間的平衡),由此影響整個身體功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患者恢復良好的感 覺。這種認識還需要實踐予以更有力的證明,不過它符合現代神經生理學理論,並能夠解釋該療法在臨床產生的療效。
  
  這一結論還未能完 全講清脊柱指壓按摩法的具體治病原理。有許多醫師認為該療法有糾正椎骨脫位的作用,另外一些醫師則認為按壓能夠打通能量運行的通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按 壓使椎骨相互擠壓,因而能夠恢復椎骨的運動,椎骨運動的些微改變也會對椎骨中的神經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這些理論是否具有說服力,脊柱指壓按摩法確實為成 千上萬名患者解除了痛苦。不過還需要進行更廣泛深入的研究,才能為它的療效做出一種結論性的意見。
  
  脊柱指壓按摩法針對的病情,正 如人體的神經系統,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脊柱指壓按摩醫師也和一般醫師一樣,依賴查體、X光、實驗室分析、咨詢、瞭解既往病史等基本方法來診斷病情。除此 之外,他們還施行一種標準化的、全面的結構檢查法,特別注意椎骨的排列狀況,以確診病情並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案。這種針對脊柱整體結構和功能的檢查法,是使 它區分於其他保健療法的標誌。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引 言(1)
第3頁:引 言(2) 第4頁:特寫:自助法
第5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 第6頁:第一部份:慢性疲勞的定義
第7頁:第一部份:更大,更快,更好,更新 第8頁:第一部份:原因何在
第9頁:第一部份:壓力與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與陽
第11頁:第一部份:身—心關係 第12頁:第一部份:什麼是健康心理學
第13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學的意義 第14頁:第一部份:和諧與平衡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鍛煉 第16頁:第一部份:注意事項
第17頁:第一部份:注重整體性:整體觀與你的健康 第18頁:第一部份:享受新鮮空氣和大自然
第19頁:第一部份:活動與鍛煉 第20頁:第一部份:夜間安然入睡
第21頁:第一部份:特寫:「新醫學」對疼痛的解釋 第22頁:第一部份:健康食品為你的身體提供燃料
第23頁:第一部份:糖與蘇打水 第24頁:第一部份:給你的身體添加營養
第25頁:第一部份:我們的習慣是否有害 第26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1)
第27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2) 第28頁:第一部份:平衡,平衡,再平衡
第29頁:第一部份:禁 食 第30頁:第一部份:整體健康才能感覺良好
第31頁:第一部份:穴位:針灸學 第32頁:第一部份:中草藥:綠色植物的療效
第33頁:第一部份:脊柱指壓按摩法與慢性疲勞 第34頁:第一部份:按摩術
第35頁:第一部份:特寫:選擇醫師 第36頁:第二部份:反省你的認知與想法
第37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法 第38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的要點
第39頁:第二部份:非理性思維種種 第40頁:第二部份:更大更新才能更好
第41頁:第二部份:艾利斯的理性—情感—行為療法 第42頁:第二部份:情緒干擾與不適焦慮
第43頁:第二部份:自我接受 第44頁:第二部份:反災難化思維
第45頁:第二部份:減 壓 第46頁:第二部份: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47頁:第二部份:無條件積極思考 第48頁:第二部份:生活實習
第49頁:第二部份:特寫:完美主義與求全責備 第50頁:第二部份:小結
第51頁:第二部份:特寫:可持續的明確目標 第52頁:第二部份:後 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