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第一部份:注意事項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澤古萊茲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本書針對的讀者群是那些因壓力過大、生活方式不當卻又拒絕承認這一現實而感到疲憊不堪的人們。不過,另有一些人,他們 的疲憊感是由真正的身體病痛造成的。我們在本書中提出的建議對這些人當然有益無害,不過在應用這些方法之前,你一定要請醫生做出醫學診斷,並接受正規保健 專家的指導。一般說來,真正的身體病痛不能僅僅依靠自助法,最好是將其作為正規治療的補充。另外,疲勞感可以是許多身體病痛的徵兆之一,甚至一些嚴重的疾 病(比如甲狀腺問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各種硬化症、失眠症、抑鬱等等)。也就是說,你一定要請醫護人員全面檢查一下身體,看看你的疲勞是起因於醫學原 因、生活方式不當還是別的問題。我們必須強調,自我診斷只能帶來災難。
  
  當然,你在克服疲勞感的過程中,也可能有時候感到自己好像 得了重病,你甚至希望自己得的是一種可以清楚診斷出來的疾病,而不是像什麼無效的社會應對方式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這是因為人們都喜歡定義清晰 的命名。不幸的是,生活可不是簡簡單單、直來直去的。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醫學化了的社會,它總是給所有情感都加上疾病的標籤。這樣做似乎能減輕人們因心 理問題而引起的負罪感,還可以減少因為必須自己解決心理問題而感到的壓力。
  
  讓我們面對事實吧。患上可診斷出的疾病似乎更合情理,它的含義是:只要找對了專家、醫生,或者技師,就一定能發現直截了當的解決辦法。
  
  小結
  
  健康心理學是一門學科,旨在探究與理解身心之間的相互關係。希望本章內容讓讀者懂得,慢性疲勞大多源自日常生活壓力所造成的失衡狀態。
  
   慢性疲勞存在於身心交界的層面上,是身與心協調與否的真實反映。從東西方的思維角度看,慢性疲勞與失衡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係,失衡的生活方式又與壓力、 不良飲食習慣、運動不足、消極生活態度以及對精神事物缺乏興趣有關。不過,無論原因是什麼,疲憊不堪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為此我們撰寫了本書,給讀者提供 一整套循序漸進的平衡能量的方法,使你的身、心、神變得更健康。
  
  我們能告訴讀者的好消息是,你有辦法克服生活失衡,你選擇的這條路會帶給你豐厚的回報——也就是健康、重新煥發的活力和充沛的能量。
  
  特寫:兩種疲勞
  
   有許多不同的病症會使患者感覺疲勞,其中有兩種疲勞感較為突出:一種叫做纖維肌痛綜合症(fibromyaltiasyndrome,即FMS),另一 種叫做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fatiguesyn-第1章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23drome,即CFS)。這兩種病症在近些年來得到了醫學界 越來越多的注意,但是仍有一些臨床醫生認為它們還不能作為準確的醫學診斷疾病。我們在這裡並不準備涉及專業性的爭論,只是給讀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識。
  
  FMS——纖維肌痛綜合症
  
   這種病表現為肌肉與骨骼的疼痛和疲勞,並有一系列失調反應,具體表現為持續的疲憊感、身體酸痛、一些區域有痛點、心情沮喪、腸胃不適、頭痛和睡眠不安, 有些症狀能夠嚴重到擾亂患者正常生活的程度。FMS已由美國全國健康學會(NIH)確定為一種病名,在美國受其困擾的大約有500萬人之多,一般在 35~60歲之間。這種病也曾被稱為「纖維組織炎」,意指肌肉出現炎症。
  
  對於該病的致病原因,研究者們眾說紛紜,但很多意見認 為,許多患者得病前就有這種傾向:另外,壓力過大、感染等等因素往往是導火索。另外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它由中央神經系統失調引起(比如神經傳導素或激素分 泌水平紊亂)。氣候、冷熱、風寒的變化、激素分泌水平不穩定(經前及更年期)、壓力、抑鬱、焦慮和過度勞累都會使症狀加重。
  
  無論其致病因素是什麼,這種病症常常被簡單地說成是「心理影響」造成的,或者被誤認為是流感、關節炎或是其他什麼炎症。有時,醫生會把它當成一個垃圾筒,把難以判斷的病痛統統扔到裡邊。傳統的治療原則就是止痛和改善睡眠。
  
  CFS——慢性疲勞綜合症
  
   這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病,對大腦和其他許多生理系統產生影響,使患者難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症狀一般包括疲憊無力、精力不足、短期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 集中。伴隨著還可能出現一些類流感的症狀,包括肌肉和骨節疼痛、嗓子痛、淋巴結腫大、頭痛和失眠。有研究認為,多達80萬美國人受到此病的折磨。
  
  多年以來,臨床醫生一直以為此病的致病原因是EB病毒,即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毒。但是現在看來,它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按照疾病控制中心(CDC2002)網站的說法,得到較多研究的一些可能因素有濾過性毒菌感染、創傷性經歷、生化毒素和壓力過大。
  
  儘管人們還不知道這種病的真正致病原因,患者還是應當到醫院定期診治。患者可以考慮服用西藥或草藥,還可補充維生素,進行運動鍛煉,找專業醫師進行咨詢。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引 言(1)
第3頁:引 言(2) 第4頁:特寫:自助法
第5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 第6頁:第一部份:慢性疲勞的定義
第7頁:第一部份:更大,更快,更好,更新 第8頁:第一部份:原因何在
第9頁:第一部份:壓力與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與陽
第11頁:第一部份:身—心關係 第12頁:第一部份:什麼是健康心理學
第13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學的意義 第14頁:第一部份:和諧與平衡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鍛煉 第16頁:第一部份:注意事項
第17頁:第一部份:注重整體性:整體觀與你的健康 第18頁:第一部份:享受新鮮空氣和大自然
第19頁:第一部份:活動與鍛煉 第20頁:第一部份:夜間安然入睡
第21頁:第一部份:特寫:「新醫學」對疼痛的解釋 第22頁:第一部份:健康食品為你的身體提供燃料
第23頁:第一部份:糖與蘇打水 第24頁:第一部份:給你的身體添加營養
第25頁:第一部份:我們的習慣是否有害 第26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1)
第27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2) 第28頁:第一部份:平衡,平衡,再平衡
第29頁:第一部份:禁 食 第30頁:第一部份:整體健康才能感覺良好
第31頁:第一部份:穴位:針灸學 第32頁:第一部份:中草藥:綠色植物的療效
第33頁:第一部份:脊柱指壓按摩法與慢性疲勞 第34頁:第一部份:按摩術
第35頁:第一部份:特寫:選擇醫師 第36頁:第二部份:反省你的認知與想法
第37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法 第38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的要點
第39頁:第二部份:非理性思維種種 第40頁:第二部份:更大更新才能更好
第41頁:第二部份:艾利斯的理性—情感—行為療法 第42頁:第二部份:情緒干擾與不適焦慮
第43頁:第二部份:自我接受 第44頁:第二部份:反災難化思維
第45頁:第二部份:減 壓 第46頁:第二部份: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47頁:第二部份:無條件積極思考 第48頁:第二部份:生活實習
第49頁:第二部份:特寫:完美主義與求全責備 第50頁:第二部份:小結
第51頁:第二部份:特寫:可持續的明確目標 第52頁:第二部份:後 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