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第一部份:運動鍛煉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澤古萊茲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今天,大多數美國人都已經知道有氧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像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車運動、舞蹈、滑雪這類運動,增加 了氧氣消耗,尤其是在每週三四次、每次15~30分鐘的情況下非常有益於健康。這些運動的最終結果是調節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可以起到控制體重、增強 心血管功能、調節膽固醇和葡萄糖水平等作用。健康心理學的進一步研究還表明,運動能夠減輕壓力、恢復身體能量。
  
  雖然人人都知道有 氧運動對人有益,但是只有大約半數的人能堅持進行體育鍛煉長達6個月以上。因此,健康心理學家要努力督促人們完成自己的健身計劃。為什麼?研究發現,只有 樹立了確定的目標(比如要減掉15磅體重),保持一種積極第1章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19的態度,你才有可能長期堅持鍛煉。
  
  在下一章裡,我們要具體分析運動鍛煉為什麼有助於保持你的能量平衡。
  
  營養
  
   有句俗話說:「你吃什麼就成為什麼樣子。」儘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強烈地影響著他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這正是健 康心理學家花費心血進行研究的原因之一。人們相信,某些特定的食物會引起某些病症或加重某些病症。比如,過量攝入食鹽和血壓增高有關,而飲食富含脂肪又會 影響到膽固醇的指標。
  
  單純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糖塊裡含有的,能夠很快被消化,並提供能量給你的身體。不好的是,碳水化合物缺乏 一些基本的營養素,不能保證你長期活動的能量需求,還可能讓你吃了又想吃。而過量攝入卡路里指標高的糖分,會使人產生疲勞感。日常飲食的糖分過高還會導致 各種問題,比如肥胖症、糖尿病、齲齒和焦慮綜合症。碳水化合物對於即時的能量需求是有用的(比如臨時需要體力的時候),但它不應該成為你飲食的基本內容。 如果你習慣性地攝入過多糖分(還有咖啡因或酒精),你就必須加以改變,這才有可能保持精力充沛。可以考慮用複合型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麥麵包或者意大利麵 條,這些東西消化慢,可以保持一個穩定的能量水平,它們應該佔據你日常飲食的最大部分。
  
  氨基酸(aminoacidL- Carnitine)和B5等維生素可以促使身體產生更多的能量,還有一些草藥,比如人參和銀杏,據說也能起到這種作用。要記住,對於維生素以及草藥,不 同學派甚至不同臨床醫師的看法很不一致,所以得由你自己來進行判斷。在第3章裡我們還要講到營養。
  
  態度與認知模式
  
   擺脫疲勞的關鍵是要消除認知上的扭曲,或者叫做非理性思維,是這些東西阻止你享受美好的生活。認知心理學將出現在第5章,告訴你無效的思維習慣是如何引 起諸多問題的。你要學會分析並糾正你對生活的錯誤看法,在這些看法上你採取了不適當的行為。比如,你已經承諾過多,卻錯誤地認為必須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態 度重建會教你向自己非理性的思維模式挑戰,教你學會說「不」。認知療法是你強有力的工具,使你不再承擔過多的壓力,使生活恢復平衡。
  
  精神追求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認為,健康的身體和精神信仰及其帶給你的東西絕對有關,包括和平、愛、自我接受、信念、希望、責任、快樂、坦誠、同情、慈善和為別人服 務的思想。在本書的第9章和第10章裡,我們要著重討論精神在克服慢性疲勞上的作用。現在我只要說,許多人戰勝疲憊感的過程就是建設精神意識與信仰的過 程。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引 言(1)
第3頁:引 言(2) 第4頁:特寫:自助法
第5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 第6頁:第一部份:慢性疲勞的定義
第7頁:第一部份:更大,更快,更好,更新 第8頁:第一部份:原因何在
第9頁:第一部份:壓力與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與陽
第11頁:第一部份:身—心關係 第12頁:第一部份:什麼是健康心理學
第13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學的意義 第14頁:第一部份:和諧與平衡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鍛煉 第16頁:第一部份:注意事項
第17頁:第一部份:注重整體性:整體觀與你的健康 第18頁:第一部份:享受新鮮空氣和大自然
第19頁:第一部份:活動與鍛煉 第20頁:第一部份:夜間安然入睡
第21頁:第一部份:特寫:「新醫學」對疼痛的解釋 第22頁:第一部份:健康食品為你的身體提供燃料
第23頁:第一部份:糖與蘇打水 第24頁:第一部份:給你的身體添加營養
第25頁:第一部份:我們的習慣是否有害 第26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1)
第27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2) 第28頁:第一部份:平衡,平衡,再平衡
第29頁:第一部份:禁 食 第30頁:第一部份:整體健康才能感覺良好
第31頁:第一部份:穴位:針灸學 第32頁:第一部份:中草藥:綠色植物的療效
第33頁:第一部份:脊柱指壓按摩法與慢性疲勞 第34頁:第一部份:按摩術
第35頁:第一部份:特寫:選擇醫師 第36頁:第二部份:反省你的認知與想法
第37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法 第38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的要點
第39頁:第二部份:非理性思維種種 第40頁:第二部份:更大更新才能更好
第41頁:第二部份:艾利斯的理性—情感—行為療法 第42頁:第二部份:情緒干擾與不適焦慮
第43頁:第二部份:自我接受 第44頁:第二部份:反災難化思維
第45頁:第二部份:減 壓 第46頁:第二部份: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47頁:第二部份:無條件積極思考 第48頁:第二部份:生活實習
第49頁:第二部份:特寫:完美主義與求全責備 第50頁:第二部份:小結
第51頁:第二部份:特寫:可持續的明確目標 第52頁:第二部份:後 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