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不再疲憊:戰勝疲勞的十種方法 作者:澤古萊茲

第一部份:身—心關係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澤古萊茲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身處加勒比海岸,或是置身工作與家庭的重重包圍,哪種環境能讓你徹底放鬆呢?顯然是前者。如果你又累又乏,情緒低沉, 肚子裡裝滿了咖啡鹼和白糖,你怎麼可能發揮出潛能呢?我們都知道,日常生活的繁重壓力——不管它來自何方,會搾乾我們體內的能量,以至於把你逼到耐受力的 邊緣,再加上一丁點的不順心,比如路口的綠燈遲遲不亮,都可能使你突然崩潰。用不著費多大心思我們就可以發現,人的身心之間有種神秘繁雜的聯繫。
  
   從西方的觀點看,疲勞在根本上是一種身心問題。也就是說,美國大多數醫生認為,慢性疲勞兼有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原因,而且是一個一般性的純醫學問題。也 有例外,有些嚴重的內分泌失調,比如糖尿病,也會引起疲勞。有時,疲勞感更多是來自心理上,而非身體上,或者反之。但兩者之間一定有所相關,儘管你的疲憊 感可能多是由於某種心理原因(比如你的生活方式問題)引起的。
  
  不幸的是,一說到心理問題,有人就深以為恥。所以,有很多感到疲憊 不堪的人不願意被人扣上這頂帽子。你可能覺得,承認自己壓力過大或者生活方式有問題令人難堪:你可能還覺得,性格堅強而道德高尚者都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果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就說明你有個性缺陷或者道德水平低下。這完全錯誤,這是我們的文化助長的一種錯誤觀念。實際上,經過明確的醫學診斷證明你的疲 勞感真的「合法」存在,這對你只有好處。那種非理性觀念會形成一個「盲點」——不承認心理因素的作用,就等於不承認你有能力擺脫這種狀態。請記住,壓力過 大既不說明你懶惰、軟弱,也不說明你道德水平低下。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引 言(1)
第3頁:引 言(2) 第4頁:特寫:自助法
第5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使你充滿活力 第6頁:第一部份:慢性疲勞的定義
第7頁:第一部份:更大,更快,更好,更新 第8頁:第一部份:原因何在
第9頁:第一部份:壓力與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與陽
第11頁:第一部份:身—心關係 第12頁:第一部份:什麼是健康心理學
第13頁:第一部份:健康心理學的意義 第14頁:第一部份:和諧與平衡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鍛煉 第16頁:第一部份:注意事項
第17頁:第一部份:注重整體性:整體觀與你的健康 第18頁:第一部份:享受新鮮空氣和大自然
第19頁:第一部份:活動與鍛煉 第20頁:第一部份:夜間安然入睡
第21頁:第一部份:特寫:「新醫學」對疼痛的解釋 第22頁:第一部份:健康食品為你的身體提供燃料
第23頁:第一部份:糖與蘇打水 第24頁:第一部份:給你的身體添加營養
第25頁:第一部份:我們的習慣是否有害 第26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1)
第27頁:第一部份:計劃產生完美(2) 第28頁:第一部份:平衡,平衡,再平衡
第29頁:第一部份:禁 食 第30頁:第一部份:整體健康才能感覺良好
第31頁:第一部份:穴位:針灸學 第32頁:第一部份:中草藥:綠色植物的療效
第33頁:第一部份:脊柱指壓按摩法與慢性疲勞 第34頁:第一部份:按摩術
第35頁:第一部份:特寫:選擇醫師 第36頁:第二部份:反省你的認知與想法
第37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法 第38頁:第二部份:認知重構的要點
第39頁:第二部份:非理性思維種種 第40頁:第二部份:更大更新才能更好
第41頁:第二部份:艾利斯的理性—情感—行為療法 第42頁:第二部份:情緒干擾與不適焦慮
第43頁:第二部份:自我接受 第44頁:第二部份:反災難化思維
第45頁:第二部份:減 壓 第46頁:第二部份: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47頁:第二部份:無條件積極思考 第48頁:第二部份:生活實習
第49頁:第二部份:特寫:完美主義與求全責備 第50頁:第二部份:小結
第51頁:第二部份:特寫:可持續的明確目標 第52頁:第二部份:後 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