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用藥品種不宜過多
  
  有些人在生病以後喜歡多服藥,一旦有恙,便大瓶小瓶、大包小包地取藥,一把一把地吃藥。其實,這種用藥的做法是不恰當的。
  
  1.藥非良物,與毒相「通」
  
  藥是醫生治病的「常用武器」,但醫生並不把藥看成是只有益處沒有害處的東西。即使只服用一種藥,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得承擔它的不良毒副作用,何況服用多種藥了。
  
  2.多藥並用,危害深重
  
  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會發生十分複雜的變化。輕者會降低藥物的作用,重者則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隨便多服藥物是不可取的。
  
   曾有學者統計10000多人因多種藥並用而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發現用藥5種以下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6~10種者為10%。1l~l5種者為 28%,16~18種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竟高達58%。結果顯示,隨著同時服用藥物品種的增多,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上升。
  
  口服鐵劑有講究
  
  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需要口服鐵劑補鐵,孕婦、月經過多的婦女及營養不良者也需少量補充鐵劑來防貧血,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口服鐵劑時有配伍禁忌。
  
  鐵劑與食物:高脂肪食物對胃酸分泌有抑製作用,不利於鐵的吸收;茶葉含有鞣質,能與鐵生成難溶的鐵鹽,妨礙鐵的吸收;含鈣、磷多的食物如牛奶、花生仁可與鐵生成難溶性物質,影響鐵劑的吸收。上述食物均應避免與鐵劑混合同服。
  
  鐵劑與鹼性劑:含碳酸氫鈉的飲料如各種汽水、香檳等以及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鹼性藥物都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內酸度,不利於鐵的吸收,應當迴避。
  
  鐵劑與抗生素:四環素能與鐵離子生成難溶性絡合物,影響鐵劑吸收;氯黴素可使鐵劑的藥效減弱或消失。故在用鐵劑期間,應避免與四環素、氯黴素等抗生素合用。
  
  鐵劑與中成藥:某些含雄黃的中成藥如六神丸、清熱解毒丸等能與鐵反應而降低藥效;含石膏、明礬、滑石的中成藥如牛黃上清丸、明目上清丸等可與鐵形成溶解度低的複合物。故服鐵劑時應禁與這些中成藥合用。
  
  慎重對待打針吃藥和輸液
  
  有些人認為,打針、輸液比吃藥作用快、效果明顯,因而一旦生病就要醫生為其打針或輸液。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到底打針好還是吃藥好,要視患病的種類和病人的病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臨床上,醫生在選擇給藥物途徑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藥物的性質
  
  有些藥物只能通過注射給藥,如青黴素、胰島素等,口服這些藥物無法吸收。
  
  2.患者本身狀態
  
  如患者出現噁心、嘔吐而無法吃藥;有抽風、心跳呼吸停止、休克等需立即控制病情,但又無法吃藥,出現以上這些情況需要通過打針和輸液來治療。
  
  3.所患疾病
  
  若在患腸道寄生蟲、腸道細菌感染等疾病時,服藥的效果往往要優於注射,價格也低。當患感冒時,中藥的效果比西藥要好得多,中藥一般是要求口服的。
  
   輸液雖然有藥物直接入血、作用更快、藥液分佈均、療效好等優點,不過輸液也有不少缺點,如果使用不當,危害往往要大於口服藥所帶來的危害。如輸液時藥中 含有致熱源,會立即引起人寒戰、高熱等,即常說的輸液反應;如輸液常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作載體,大量液體進入體內,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尿毒症病人盲目輸 液,會使病情惡化。
  
  治療脫髮的藥劑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腎之華在發」,脫髮多系血虛、腎虧所致,常用補血、養血、補腎益精的藥物,可口服歸脾丸、健腎丸、十全大補丸等。
  
  近年來治療脫髮的外用藥劑發展很快,有關治療的藥物,多是補充毛根營養,擴張末梢血管,抑制雄性激素對毛根的作用,常用的有:
  
  激素及甾體藥劑如3%的黃體酮酊,0.05%氟美松霜,0.5%地塞米松霜,己烯雌酚霜用以治療斑禿和男性型脫髮。
  
  合成藥劑近年來發現長壓定在治療斑禿、男性型脫髮療效較確切。治療時要堅持使用四個月以上。
  
  中藥中藥的共同特點是毒性小,治療時間長。市場上有些產品迎合消費者對中藥的信任,用的是鹽酸氮芥等,配點中藥,而不標名,美其名曰純中藥製劑。更值得一提的,現在市面一些洗髮水,加入少量中藥煎水配入,即宣傳可防治脫髮等,純屬無稽之談。
  
  觀察皮膚變化預測維生素缺乏
  
   皮膚是人身上最大的組織,成年人的皮膚重量約佔人體體重的15%。皮膚的構造極為複雜,它除具有多種感覺功能外,對於保護身體免受外界損傷、調節體溫、 新陳代謝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醫學研究表明:多數維生素對皮膚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這方面來講,維生素的缺乏可以通過觀察皮膚的變化予 以確認。
  
  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皮脂的分泌量和排汗量減少,導致皮膚乾燥,膚色變淺、皺紋生成,皮膚增厚和脫屑,而且容易造成皮脂腺阻塞,形成膿瘡。
  
  缺乏維生素B1:易患腳氣病,在腳掌處有灼熱感,重者出現心悸、氣短等症狀。
  
  缺乏維生素B2:易發生口角炎、唇炎、舌炎,同時會出現皮膚變粗糙、口角皸裂、頭髮脫落或變成灰白色。
  
  缺乏維生素B6:出現濕疹、皮膚瘙癢等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或障礙。
  
  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導致皮膚出血、脫屑、增厚、牙齦出血、牙齒脫落等。
  
  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會引起貧血、口角炎、四肢皮膚變得脆弱,手指易出小傷,同時會產生感覺障礙(人走在棉絮上的感覺)。
  
  支氣管哮喘患者用藥須知
  
   以下是支氣管哮喘患者在用藥過程中需要瞭解的用藥常識。禁用: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阿替洛爾、美多洛爾、吲哚洛爾等;巴比妥類如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 類、司可巴比妥、硫噴妥等;嗎啡、哌替啶、組胺等;慎用:消炎鎮痛藥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消炎痛、撲熱息痛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靈、感冒清之類的復方 消炎止痛藥物。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