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半年換一次筷子
  
  一雙筷子用了半年以後,在筷子上面細小的凹槽裡就會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如果繼續使用,對人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筷子最容易傳播幽門螺桿菌,它是導致十二指腸疾病、胃潰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多數家庭洗筷子的時候,並不是一雙雙慢慢地清洗,而是整 把一起搓洗,很難徹底把筷子洗乾淨。還有的家庭,一副筷子用了很多年都沒有換過,餐桌上很多人用這樣的筷子夾同一盤菜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傳 播。有人檢驗過一雙未經消毒的筷子,竟發現上面有39000多個細菌。
  
  要防止筷子傳播疾病,最好的辦法是經常進行消毒。將筷子洗後再放入開水中煮沸三分鐘,或者放入蒸鍋中蒸5分鐘,都能夠起到殺滅大部分細菌的作用。除了消毒以外,一雙筷子的使用時間不可過長,至少每半年要更換一次。如果長時間不換筷子,還會引發傷寒、痢疾等疾病。
  
  不宜使用油漆筷子
  
  油漆筷子雖漂亮美觀,又容易洗滌,但卻不宜使用。因為油漆是有毒之物,無論紅漆、黑漆或清漆,塗在筷子上,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油漆由基質、油脂、有機溶劑、充填劑和苯料加工製成。其常用的溶劑有苯、二甲苯、丙酮、丁醇等。這些溶劑都是有毒物質,在常溫下就能揮發,而且溫度越高 揮發越快。這些有機溶劑能通過呼吸道被吸入肺部,還能通過皮膚、口腔黏膜的接觸進入人體內。另外,這些有機物在油脂中容易被溶解,可隨食物進入人體。長期 使用油漆筷子,必然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不要使用油漆筷子。
  
  砧板定期消毒
  
  砧板在每次切完菜(特別是剁肉餡後),應用清水刷洗,最好能刮去表面的食物殘渣,清洗完畢,用布揩乾。使用一周後,最好用開水燙洗一遍,然後放入濃鹽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取出陰乾。這樣不但可以殺死細菌,而且可防止砧板乾裂,延長使用壽命。
  
  洗碗抹布專用
  
  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曾進行過一項抹布實驗,結果顯示:一塊全新的抹布在家庭中使用一周後,滋生細菌數高達22億個,而且都含有大腸桿菌。
  
  很多家庭常用一塊抹布,既抹櫥櫃門窗,又抹餐桌碗筷,用過後往陰暗潮濕處一放,以後又反覆使用,結果成了傳播疾病的重要途徑。據調查,由洗碗抹布為細菌傳播媒介導致的傳染病,佔人類疾病發生率的30%。因此,抹布要專用,並經常用開水燙洗,掛在通風向陽處曝曬。
  
  不宜用化纖絲洗碗
  
  有些人在街頭小攤上買回化纖絲洗碗用,覺得它又柔軟又耐用。其實,這是不妥的。因為它能把一些不易被人們肉眼發現的細小纖維沾在餐具上,而後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內。這些工業化學纖維在腸腔黏膜上滯留,會刺激或誘發胃腸道疾病。
  
  不要忽視清洗碗腳
  
   不少人在洗碗時,常常只注意碗的裡外是否乾淨,而對碗底和碗腳卻不大在乎。其實,碗底和碗腳的衛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人員經過檢測證明,許多看似洗乾淨 的碗,把它們摞起來後,其髒污大都跑到碗底部了。碗底成了細菌繁殖的溫床,碗底的細菌是最多的。因此,洗碗時一定不可忽視把碗底內外清洗乾淨。
  
  不宜用衛生紙擦餐具
  
  許多人認為衛生紙是消過毒的,因而把普通衛生紙用於擦餐具、水果或擦臉,這是大錯特錯的。
  
  須知,衛生紙只應用於衛生間,許多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切不可當做消毒巾使用。用衛生紙擦臉,有可能給臉上帶來痘痘,用來擦餐具,也不能保持餐具上的衛生。
  
  羹匙應該放在飯盒裡嗎?
  
  許多人在吃完飯後,常常也把羹匙或筷子放在飯盒裡。雖然這樣很方便,但卻是一種不太衛生的做法。
  
   匙柄或筷子手握的部位常常沾有病菌,清洗餐具時不能把它完全清除或消滅。如果把羹匙或筷子放入飯盒中,匙柄或筷子上的病菌就會直接與飯盒接觸、污染飯 菜;同時,飯盒裡飯菜的溫度又很利於病菌的繁殖和生長。當到了食用的時候,就很容易將已大量繁殖的病菌食入體內,從而引起疾病發生。因此,羹匙或筷子最好 不要放入飯盒內。
  
  水缸宜常洗
  
  水缸是好氧菌、厭氧菌、兼氧菌大量繁殖的基地。水缸如長期使用不刷洗,勢必影響人們飲水衛生。為此,應每週刷缸壁一次,最好用0.03%~0.15%的漂白粉撒入缸內殺菌。
  
  飲水機應定期清洗
  
   消費者對飲水質量很注重,但卻常常疏忽了一個更大的衛生隱患——家庭桶裝飲水機的二次污染。據有關環境衛生監測部門檢測顯示,桶裝飲水機三個月不洗就會 大量繁殖細菌、病毒、沉澱殘渣、重金屬甚至滋生紅蟲,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據調查,目前飲用桶裝水的用戶,有半數很少或根本不對飲水機進行清洗。一般 來說,飲水機裡的水第一天的菌落指數接近為零。但過了10天左右,指數就可能上升到近萬,其主要原因在於桶裝飲水機內膽裡還剩有1000毫升的水。長期以 來人們都只是換掉上面的飲水桶,而忽視了清理內膽的水。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細菌生長的溫床,細菌不斷繁殖,從而引發消化、泌尿系統等50多種疾病。
  
  一旦飲水機受到污染,飲用水再純淨也沒有用,飲水機只有定期清洗消毒,才能保障飲用衛生安全。飲用桶裝水的使用期一般為半個月左右,最佳為一個星期,最長為一個月,而飲水機的清洗消毒一般以夏季每月1~2次,冬季每月1次為最佳。
  
  毛巾消毒
  
  毛巾使用頻率高,毛上常常沾染鼻涕、痰液以及其他的分泌物,這其中就有許多的致病性微生物,所以,無論是個人自用的毛巾,還是別人用過的毛巾均要進行消毒。
  
  對於健康個人專用的毛巾,用開水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再用肥皂水清洗,晾乾後即可;或將毛巾清洗乾淨,除去污漬,折疊後放在微波爐中,開啟運行在650W功率下,運行5分鐘即可。
  
  若是病人使用過的毛巾,可將毛巾放入高壓鍋內,加熱保持30分鐘左右即可;或將毛巾浸泡在0.1%的苯扎溴銨溶液中15分鐘以上,然後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將殘餘的消毒劑去除乾淨,晾乾後即可。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