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從頭到腳說健康:曲黎敏中醫養生完全手冊 作者:曲黎敏

從頭到腳說健康:曲黎敏中醫養生完全手冊 作者:曲黎敏

第二章:耳朵 第二節:耳鳴與耳聾

[日期:2016-05-20] 來源:  作者:曲黎敏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耳朵的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耳鳴,另一種是耳聾。在中醫裡,三焦經和膽經都是少陽,少陽是陰陽交通的樞田,陰陽交通不 利,就會出現耳病,所以耳朵也屬少陽,有生發之像,那麼像耳鳴這樣的病症就肯定跟陽氣有關。《黃帝內經》裡對耳鳴的說法是「耳聾渾渾淳淳」,意思是耳鳴的 時候耳朵裡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最主要的有兩個象,要麼如蟬鳴,要麼轟轟響。蟬鳴就是像知了叫一樣,這是大虛之證,主要是因為腎精不足;轟轟響就像耳朵 裡成天火車隆隆開過,這是實證,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內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的病還跟胃氣虛有關,有胃病的人要防耳病。為什麼胃不 好耳朵也會出問題呢?《黃帝內經》裡有:「胃中空虛則宗脈虛」,「耳為宗脈之所聚」。耳朵是許多經脈所經過的地方,如果一個人的飲食節律不好,通常就會得 胃病,胃氣不足,水谷精微就不能轉變成正常的營養,那人體的經脈就得不到滋養,血脈都空虛了,耳朵自然會出問題。
  
  得耳聾有很多種 原因,其中有一種我們應該留意,生氣會造成耳朵的「暴聾」,就是突然的耳聾。在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形,人一生氣,不是這兒堵了,就是那兒憋了,比如有 的女性一生氣月經立馬閉住。甚至有些十一二歲的小孩子也會出現暴聾,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脾氣特別急躁,極易發怒。人一生氣,整個三焦都會受阻,耳朵這個孔 竅的氣機就容易被閉住,於是就出現耳聾的症狀。現在還有一些人工作壓力太大,精神隨時處於緊張狀態,極易產生焦慮、心情壓抑,這都會導致人體經脈出現不通 暢的情況,很多時候就會表現出耳朵的疾病。所以,生氣對人身體的損害可以說無處不在,沒事兒千萬別瞎生氣,生氣的最後結果是導致自己苦不堪言。
  
  耳鳴在臨床上不太好治,難點在於這關係到腎精的問題,而腎精虧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也就是說,治療耳鳴應該去補腎精、補元氣,但這不是短時間能補得起來的,你消耗了多久,就得用多長的時間去彌補,花費的時間會很長。
  
  還有一個問題也會導致耳病,就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亂服藥的情況。「是藥三分毒」,藥物都是有偏性的,如果不明白它的機理就亂服用的話,就也會造成耳朵的損傷。
  
   所有的藥之所以會產生作用,不管中醫西醫,它都是通過一個個步驟來調動元氣,真正治病的不是藥,是元氣,而藥不是元氣。人不是吃了藥就補了元氣,就可治 病,而是通過藥來調動元氣,讓元氣發揮作用來恢復臟腑的功能,所以一定要元氣充足了才有可能恢復臟腑功能,這個基本道理要清晰,用藥才能有把握。
  
  所以,藥實際上都有調元氣的作用。如果吃藥不當,首先損傷的是肝腎,因為肝腎同源;而一旦損傷了肝腎,就有可能造成耳朵的損傷。而且一旦出現耳病,如果在三個月內沒有得到及時醫治的話,以後就會越來越難治。這一點是目前中西醫對耳病的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頭部 第一節:頭髮和鬍鬚 第2頁:第一章:頭部 第二節:腦
第3頁:第一章:頭部 第三節:頭部疾病 第4頁:第一章:頭部 第四節:睡眠
第5頁:第二章:耳朵 第一節:耳朵的經脈循行 第6頁:第二章:耳朵 第二節:耳鳴與耳聾
第7頁:第二章:耳朵 第三節: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腎相交法 第8頁:第三章:乳房 第一節:女人為什麼長乳房
第9頁:第三章:乳房 第二節:乳房疾病 第10頁:第三章:乳房 第三節:乳房保健
第11頁:第四章: 五臟六腑之脾 第一節:脾的功能 第12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二節:脾病
第13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三節:脾的養生注意事項 第14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四節:營養過剩可導致疑難雜症
第15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肝的功能 第16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肝病的致病原因與養生保健
第17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酒文化與肝臟保健 第18頁:第六章:前陰 第一節:男女的不同
第19頁:第六章:前陰 第二節:男性病與女性病 第20頁:第六章: 前陰 第三節:男性、女性生殖養護法
第21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一節:為什麼看病時大夫都問大小便如何? 第22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二節:大小腸病
第23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三節:大小腸養生法 第24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四節:蔥、姜和大蒜的妙用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