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宣化上人著

自序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自序

◎宣化上人作於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

靜 觀三千大千世界,惡業瀰漫。國與國殺,造成世界戰爭。家與家殺,造成鄉里戰爭。人與人殺,造成彼此戰爭。自與自殺,造成心性戰爭。乃至空與空殺,水與水 殺,造成有形與無形──等等戰爭。悲夫,痛哉!無量浩劫,莫不皆由殺業造成。吾人若不及早覺省,戒除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等,勢難挽回浩劫,而獲安樂。 浩劫因殺業而生,殺業因心而生,若心不生殺念、盜念、邪婬念、妄語念、飲酒念,嚴持五戒,勤修三學,則一切惡業即蠲除矣。本來面目不難認識矣,本有智慧自 然現前矣,本地風光別有妙趣,其味無窮矣!吾人其欲嘗試之?淨其意志,回心向善,發精進勇猛心,立志修成道果。廣度同倫,共登彼岸,與諸上善人,歡聚一 處,不退菩薩,永作伴侶。予之水鏡回天錄所以作也,亦即為此。然此事說來容易,行之甚難。何以故?眾生習善,耳提面命,三誨五教,猶不奉行。若遇惡緣,念 念增長,無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鮮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鏡裏之花,有影而無形,此正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鏡回天」云爾。
 

歲次壬辰(一九五二年)‧彌陀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安慈(註1)識。

白話解(註2)

這 一部《水鏡回天錄》,「水、鏡」這兩種東西都是有影無形;水裏的月、鏡裏的花,都沒有自己的體性。這兩種是比喻我寫這一部《水鏡回天錄》的動機,是想把現 在世界的災劫挽回來。災劫,這是天數;你作惡多端,就受果報,所謂自作自受。自作自受,這本來是很公道的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把這天數挽救回來,扭轉回 來。挽回,也就是希望本來該受果報的能減輕他的罪,回復做一個沒有罪惡的人。受果報,這本是以前造的業,現在受果報;這種情形,是不容易挽回的。現在我們 想把它挽回,這個工作就譬如水中的月、鏡中的花,那麼樣的渺茫,那麼樣地沒有把握。雖然說沒有把握,也很渺茫的,可是我還要做這種工作,知其不可為而為 之,明知是不容易挽回,還要把這個天意挽回。

這「回天」並不是就到天上去,而是把這個天意、這個浩劫災難挽回;從應該受世上的刀兵水火、 瘟疫流行等種種的三災八難裏邊,把人搶救回來。刀兵應該死的人,也就是戰爭應該死的人,我們從戰場把這人救活了;水把人淹死,火把人燒死,由水火這種災難 裏邊,我們也把人救回來;瘟疫流行等種種病痛:瘟疫病、傳染病、治不好的愛死病和癌症……,我們在他得病或者沒有得病之前,就教他防備,能死裏偷生,要死 的人再變成活人,這就叫《水鏡回天錄》,這是我作這部書的動機。這個動機,總而言之,雖然水中的月、鏡中的花沒有實體,可是我在虛妄渺茫之中,要盡我的力 量,把這一種浩劫、這一種災難挽救回來,令災難不發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上。

所以才說「靜觀三千大千世界」,「靜」就是很平心靜氣的,「觀」 就是看一看,我們很平心靜氣的看看什麼呢?看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惡業瀰漫。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那麼一千個須彌山、一千 個日月、一千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就叫一個中千世界;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一個大千世界。現在說三千大千世界,就因為含 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究竟這有多少個世界?那恐怕用電腦也數不完這些世界的數目。

那麼在 這麼多世界裏邊,每一個世界的善業很少,多數都是惡業的多,所以惡業到處瀰漫,充滿虛空法界。怎麼證明它充滿虛空法界呢?你看看,這一個國家就想殺那一個 國家的人,那一個國家又想殺這一個國家的人。為什麼?無非是想把對方滅了,擴大自己的領土、權利和地位;因為這樣,所以就造成世界的戰爭。喔!你發明原子 彈,我就發明氫氣彈!你又發明什麼,發現一號;我又發明這個,發現二號,沒有完的時候。所造的,都是殺人的武器,所以就造成世界戰爭。

世 界上的戰爭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就是因為家與家殺,有殺因、殺緣、殺法、殺業這種的情形。家與家之間,你想把我這個家庭毀滅了,我也想把你的家庭毀滅了, 彼此就互不相容,所以就造成鄰里鄉黨的戰爭了,甚至於雞犬都不安寧。那麼為什麼家庭有戰爭?就因為人與人互相想要殺。甲想把乙殺了,把所有世界的糧食都留 著自己來用;乙呢!也想把甲殺了,把所有世界的珠寶都落在他的手裏;所以這就造成人與人的戰爭,互不相容。那麼人與人戰爭,這還是小事,甚至於自己和自己 也戰爭,自己和自己也種殺因、殺緣、殺法、殺業。殺因,心裏起殺念;殺緣,遇到事情有這個緣了,就會付諸行動;殺法,殺緣有了,但殺人需要一個方法,於是 就想盡方法來殺人;殺了人,就造成殺人的業。所以這就是自己與自己也在那兒相殺呢!連自己的心性都在那兒作戰鬥爭,那麼世界就沒有安寧的時候了。

心 性上的戰爭,導至家與家戰、國與國爭,因為這麼殺,身為國家領袖元首,例如做國王、總統、皇帝的,就和他國爭戰。爭地以戰,就殺人盈野;爭城以戰,就殺人 盈城。殺有殺法,於是就放一些個毒氣,原子彈也有毒,氫氣彈也有毒,乃至現在所造的火箭、洲際飛彈都有一股毒氣,這股毒氣充滿虛空,虛空和虛空也相殺起來 了。你那個虛空就想把我這個虛空佔有,我這個虛空又想把你那個虛空吞沒了。水與水也相殺了,水與水怎麼殺?你放毒氣在海裏頭,想殺我這邊的人類,他也在水 裏放毒,彼此放化學毒品,使人體都吸收了毒素,得了不能醫治的怪病。那麼這些慢性毒藥都是很厲害的,把空氣染污了,地球染污了,水也染污了,陸海空沒有一 個地方是安樂土。這種的災劫是非常慘痛的,所以說「悲夫,痛哉!」這是很可怕很可怕的!

若想把這種浩劫、這種天數挽回,把一切的災難、疾病都挽回來,於無形中,令這些事情都不發生,那麼我們人就應該戒殺放生。因為一切的戰爭,都是因為殺生而形成的。怎麼產生殺生這種行為呢?就因為有殺念,殺念若不生,殺緣、殺法、殺業自然也不會有,那麼一切災劫也都沒有了。

所以人人應該守持五戒:

一、 不殺生,連殺生的念頭都沒有。

二、 不偷盜,偷的念頭也不起。

三、 不邪婬,不起邪婬念。「萬惡婬為首,百善孝為先。」又說「萬惡婬為首,死路不可走。」你借人家多少就要還多少,果報是絲毫不爽的。

四、 不妄語,你不可以儘打妄語來欺騙人,就連打妄語的念頭也不該有。

五、 不飲酒,也不應該生飲酒的念;酒喝多了就會亂性,亂性就做出很多犯份越理、不合規矩的事情;所以要戒除了它。

你能嚴持五戒,再能奉行十善,這就是一個消滅世間災劫、惡難的工作;所以我們在這防患未然的期間,都應該守持五戒;人人若守持五戒,世界就太平,人類就沒有災難了。

本 來浩劫是天意,要挽回浩劫就是回天,你能有回天的手段,人人都會得到安樂;人人得到安樂,世界就沒有戰爭了。浩劫是從殺生太多來的;你看我們人殺牛、殺 羊、殺豬,一天要殺多少?所以要連殺心都沒有,要受持五戒,勤修戒定慧三學。什麼叫戒?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定,是不做不正當的事情;慧,就是有智 慧了。為什麼做惡?就因為不守戒律;若能守戒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然就有善業了。所以想要消滅一切的災劫,必須要蠲除殺念、盜念、婬念、妄語 念、飲酒的念,就能認識你本來的面目了。

你本來的面目是什麼?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認識自己的佛性了,將來一定成佛 的;自己本有的聰明智慧也會自然現前,見到本地風光。本地風光就是你本來來的地方,也就是在佛性那兒來的;它別有妙趣,其味無窮。吾人想要試一試的話,就 先要怎麼樣呢?要把意志、心性都清淨了,回心向善,改惡向善;再能勇猛精進,發菩提心,立志修行,成就道果,這就是一個好辦法。

我們還要 廣度同倫,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要是有誰沒有離苦得樂,就是我們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大家一起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同登彼岸,與諸上善人歡聚一 堂,不退菩薩永做我們的伴侶。我之所以作《水鏡回天錄》,就是為著這個事情;所以誰能嚴持五戒,誰就是《水鏡回天錄》的戰士。

然而此事說 來容易,行之甚難。為什麼?娑婆世界的眾生性識無定,難調難伏,要他去行善,即使一再耳提面命,三誨五教,還是很難令他去遵守奉行。但是一遇到惡緣,例如 賭錢、吸毒,或者跳舞、看電影,就心心念念想要去做;這些事情不用教,他自己就明白了,也可以是說無師自通。在孽海茫茫中,知道回頭的實在很少啊!所以想 要挽回天意這件事情,就好像水中月,有影無形;也像鏡中花,但有影而無形,根本是空的。

雖然我想挽回天意這個希望,不是水中月、鏡中花; 但是要把天意挽回,就好像水中月、鏡中花,那麼沒有根據,沒有成就,根本就是有影無形的,只可見而不可及,只可觀不可取的;可是就是再不能做到的事情,我 也要做的,這正是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所以我把這部書取名為「水鏡回天」,也就是我想做的這個事情,是不容易做到的。

註 1:安慈是宣公上人的法名。
註 2:白話解乃宣公上人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講於金山聖寺。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將人的世界轉化為仁的世界
第3頁:編後感言 第4頁:耿耿安社稷──周公
第5頁:太上老君──老子 第6頁:超然忘我──莊子
第7頁:至聖先師──孔子 第8頁:復聖──顏回
第9頁:宗聖──曾參 第10頁:為弟留母──閔子騫
第11頁:亞聖──孟子 第12頁:太上老君清靜經
第13頁: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第14頁:溫良恭儉讓
第15頁: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第16頁:述而不作
第17頁:誨人不倦 第18頁:夫子不離仁
第19頁:孔子戒絕四種毛病 第20頁:子不畏於匡
第21頁:回也,不愚! 第22頁:不遷怒,不貳過
第23頁:不違仁的弟子 第24頁:一簞食,一瓢飲
第25頁:吾道一以貫之 第26頁:明哲保身的弟子
第27頁:歡喜言利的君王 第28頁:與民同樂的君王
第29頁:盡心的君王? 第30頁:儒釋道三而一‧一而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