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法語(十九)

淨空法師法語(十九)

慈善救濟

[日期:2012-08-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 從前古老中國的社會,寺廟的責任是負責教化一方,一般平民這教育實實在在得力於佛教。

2 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出身非常貧賤,他年輕的時候在寺廟裡唸書,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貴的品德。

3 范仲淹先生從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積功累德,不疲不厭。他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他的人生目的。

4 我們在傳記裡面讀到,范仲淹是虔誠的佛教徒,好善樂施。他這個人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帥,文官做到宰相。

5 最難得的是,范仲淹做大官,那個收入很可觀,他還是過著很清苦的生活。他拿那些俸祿來養三百多家地方上清寒的子弟,替國家培養人才,自己的生活依然像從前做窮秀才那樣,這不得了!

6 五個兒子,兩個兒子做宰相,等於現在的行政院長,一個做御史大夫,相當於監察院長。死的時候沒有錢買棺材,錢哪裡去了?全部都做慈善事業,佈施掉了。晚年把自己的房子佈施給佛教改做寺廟。

7 范家一直到民國初年,代代出人才,都不衰。印祖講他的家八百年不衰,為什麼?祖宗之德,子孫能夠繼承,代代子孫都這麼好,這是得力什麼?知足。

8 在物質生活上的享受,他知足;縱然自己發達有財富,這個財富去利益社會,叫大家共享,這個福就愈來愈大,子子孫孫享受不盡。

9 蘇州范家,從范先生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賢人,都有好子孫,什麼原因?積德修善!

10 我們要懂得積德修善,利益一切眾生。聰明人會散財,散財是真正保持財富,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生活實在講要節儉,節儉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

11 釋迦牟尼佛本人就做了樣子給我們看,他是王子,捨棄富貴,富是財富,貴是地位,王位不要、財富不要,到沒人去的雪山裡面修苦行,知足常樂,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

12 在中國,出家不必說了,在家居士當中有許多將自己的財富捐獻出來做慈善事業,自己一生保持著清苦的生活,沒有貪心。

13 貪是煩惱第一個根本,不貪就不愚癡,不貪就沒有嗔恚心,貪不到才生嗔恚心,貪到他就不生嗔恚,所以人家是認真地讓心地清淨,把這些外緣捨棄。

14 有不少同修想發心做一點好事、做一點慈善救濟事業,尤其是救濟一些災難,很怕「我這個錢拿出去,被當中經手的人貪污吃掉了」,這一想,「算了,還是不做了」,我們的觀念錯誤了。

15 我們不做了,這些苦難人永遠得不到支援。我們誠心誠意去做,當中這些人他貪污了一些,是他的過失,多少這個苦難的人他也能得到一點。

16 如果你要發個大心,「我普度眾生,貪污的人我也送他一份」,你這個心就廣大了。

17 我們普遍佈施,那有什麼不好?修自己的福德,修自己的慈悲心,絕不因為有障礙我們就不做了,這是完全錯誤。錯在什麼地方?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佈施供養修善的機會斷掉,這叫真可惜!

18 有些機會很難遇到,遇到這是緣分,我們今天講,抓住機緣,真正有智慧的人抓住機緣,絕不輕易放過,積功累德就在這些地方。

19 當然,佈施,《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也教導我們,最好是親手去佈施。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佈施,功德是圓滿的。

20 現在這個社會,苦難的人多,尤其是生病的窮苦之人,相當可憐,所以有不少宗教團體,辦慈善事業,辦醫院,佈施醫藥,好事情。

21 現代社會富裕了,對於疾病的預防,每個人都注意到,所以國家對於人民,有醫療的照顧。我們每一個人自己,也會有一些財物放在那裡,預備生病的時候用、有苦難的時候用。

22 真正聰明人,會把這些錢都佈施掉。把準備的醫藥費,佈施給那些病人,把準備應付急難的那些財物,都拿去救難。

23 也許你要問,到自己生病的時候怎麼辦?給諸位說,你決定不會生病。為什麼?你的醫藥費佈施掉了。你的醫藥費放在那個地方,是決定會生病,不生病那個錢怎麼用法?非生病不可。

24 要準備將來有什麼災難的時候,我要準備那些錢,你一定遭難。佛法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沒有病,在那裡想著要害病,沒有難,要準備將來災難,所以你的災難跟疾病決定不能避免。

25 今天世界上苦難眾生多,他為什麼受苦受難?前生沒修福,這一生又不知道修福,這個苦難就不能避免了。靠一些慈善團體來救濟,生活改善不了;靠人救濟,你的生活依舊不自在,所以最重要是教育。

26 慈善救濟,他有苦難,他沒有得吃的,你送一點食物給他,沒有穿的,你送個衣服給他,你只能救他一時,你不能夠幫助他一生。救苦救難最徹底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是教育。

27 人要不受教育,沒有智慧、沒有能力,他就永遠不能改善他的生活,再慈悲的人救他一生、養他一生,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28 一定要教他,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獲得技能,他不但能夠改善他的生活,同時他也能夠對社會、對眾生有真實的貢獻,這才是徹底的救濟,佛家講「慈善救濟」。

29 你看看中國外國大聖大賢,他們都選擇教學。釋迦牟尼佛,生在帝王之家,他可以繼承王位,他放棄了。我們想一想,他為什麼要放棄王位?用政治的手段來為眾生造福,那不是更好嗎?

30 話是說得不錯,一個國家賢明善良的領導者,確確實實能夠造福這一個國家,但是不能造福全世界。所以他捨棄王位、放棄政治,他去教學,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去做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幹這個事情。

31 他的教學範圍不是一個國家,全世界的,只要願意跟他學,他都樂意地教導,而且不收學費。他義務地教學,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覺悟,問題才得到真正的解決,永恆的解決。

32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這是慈悲救世圓滿的典型,我們要能體會得到。

33 現代佛門裡面很重視慈善事業,可是諸位要記住,佛門裡面慈善事業是攝受眾生,是引他入佛門的,如果只是到此地為止,那就錯了。

34 入門之後,還要叫他接受佛陀的教化,還要幫助他「破迷開悟,修行證果」,這是佛法的目的,所以慈善事業可以作為接引,它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方便,不是目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35 以出家人來說,他的正業就是修行,禮拜、恭敬、讚歎、供養,或者是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是他的正業。如果他要搞其他的慈善事業,這不是正業,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

36 我們做事,就是弘法利生,這個還不是普通的慈善事業,也要隨緣,不能攀緣。稍有一點攀緣,我們心不清淨,清淨心失掉了,這個不得了!縱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間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的福報。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37 在佛門,龐居士一家人可以說真正得道。他們家裡本來很富有,他把家裡金銀財寶都丟掉,不要了,全部裝在一條船上,船划到江心打一個洞,讓它沉下去,統統不要了。

38 有人問他:你這些財寶不要了,捐獻出來做一點慈善事業不是很好嗎?他老人家說「好事不如無事」,留給後人這句名言。

39 他以後生活怎麼辦?打草鞋。稻草編成草鞋,編一雙草鞋可以賣兩個銅板,二、三分錢,編製草鞋賣幾雙過今天的日子。明天生活,明天再做工。

40 在我們一般人說,這個何苦來,這日子還能過嗎?他一家人快樂無比,這是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想像的。

41 我們今天學佛,總得銀行還要存一點錢,日子好過,我們今天學佛是無憂無慮,有房子住,生活不成問題,這是安心學道了。

42 這怎麼能跟古人比?人家什麼都沒有,他也安心學道,他那個心地真正清淨,貪嗔癡慢統統斷盡,心地多麼清淨!

43 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哪一類的眾生?身心清淨的眾生,自自然然感應道交。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身心清淨,有願往生,必定得生。

44 現在佛門普遍都在做慈善事業,是好事,但是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修清淨心,了生死出三界。

45 如果做世間慈善事業,心地清淨,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行!那是行菩薩道。

46 如果做這個事情,我們會起心動念,會起貪嗔癡慢,這個事情就做不得!做了怎麼樣?自己墮落輪迴,所修的是有漏福報。

47 這有漏福報,我都不加「人天」兩個字,為什麼?未必在人天裡面享,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們應當警覺。不出三界、不能往生,說老實話,就不得了!這個問題太嚴重了!

48 這一生遇到佛法決定要往生,決定要見佛,我們只有這個目標,只有這個方向,只有這個希求,其他的統統沒有。
【書籍目錄】
第1頁:什麼才是真念佛 第2頁:什麼是老實人
第3頁: 大乘跟小乘有什麼不同 第4頁:如果夫婦沒法再相處
第5頁:佛像光碟壞了,該如何處理? 第6頁:別人稱你大師
第7頁:智慧德能相好,從哪裡求? 第8頁:今天真正用功,還不如在自己家裡
第9頁:常常做惡夢 第10頁:我們女孩子怕老,有什麼方法能不老
第11頁:原來是五個鬼,趕著去投胎 第12頁:要發願跟一切眾生結法緣
第13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第14頁:這條小狗,它的前生是寺院住持
第15頁:蘇東坡的轉世 第16頁:淫念愈來愈狂妄,世界難免末日!
第17頁:他被鬼揍了一頓 第18頁:一心不亂在境界上修
第19頁:朝山拜佛 第20頁:老比丘證四果
第21頁:印光大師的那些徒弟,凡是聽話的都有成就 第22頁:清朝亡在慈禧太后手上
第23頁:無畏佈施 第24頁:慈善救濟
第25頁:小孩不聽話,這要怪自己疏忽 第26頁:如果我們都能隨喜
第27頁:隨喜功德就是對治傲慢、嫉妒的 第28頁:我們想東西會現相
第29頁:要破除苦難,要知道因果 第30頁: 人人身上都有光,光明大小顏色不一樣
第31頁:要以「真誠清淨平等心」禮敬一切眾生 第32頁: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為何要受六年胎獄之苦?
第33頁:天災人禍的根本原因是人心 第34頁:安世高大師真地懂得鳥的語言
第35頁:嗜欲、愛慾不斷禍害無窮 第36頁:窺基法師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真正清淨
第37頁:給小蟲子做三皈依 第38頁:新加坡的林醫生是坐著往生的
第39頁:清淨吃素,臉上皺紋沒了 第40頁:患肝癌聞佛法念佛得生淨土
第41頁:在家居士怎樣修行能得利? 第42頁:不學佛的人,他怎麼不苦?
第43頁:居士為什麼不能看出家人的戒律 第44頁:諸佛菩薩護持齊居士恢復東天目山道場
第45頁:杭州東天目山是真正修行的道場 第46頁:飲酒三百杯
第47頁:吃素的人可以吃雞蛋嗎? 第48頁:這個妄語是開戒
第49頁:老和尚開戒,很有智慧 第50頁:三天之後,我要往生了
第51頁: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第52頁:她站著往生,是真的,一點不假
第53頁:你有障礙,你要反省 第54頁:他的果報非常殊勝
第55頁:他們不再障礙了 第56頁:我的業力轉過來了
第57頁:我們快要枯死了 第58頁:絲瓜托夢
第59頁:結而不昏 第60頁:人沒有智慧,那才是真正窮苦
第61頁:你怎麼迷到這個程度 第62頁:大家都看到觀世音菩薩
第63頁:我的功德大不大? 第64頁:我只要享這個福
第65頁:心行不相應,不能往生 第66頁:念佛要怎麼念?
第67頁:念佛求生淨土,是最積極的行為 第68頁:親情沒有了
第69頁:為了買部手機,把父母都殺了 第70頁:成佛來自佛心和佛行
第71頁:成佛來自佛心和佛行 第72頁:不說人家的過失
第73頁:佛是應機說法 第74頁:救人慧命,功德無量無邊
第75頁:能放下一切,一心一意念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 第76頁:他不知道殺人有罪
第77頁:學佛最重要的是精進 第78頁:沒有病苦,如入禪定,這是真功夫
第79頁:你起心動念是想自己,還是想別人? 第80頁:佛法是把情執轉變成智慧
第81頁:你傷了我的樹根 第82頁:你的心不染污,你的身體就健康
第83頁:有冤鬼跟著他 第84頁:從此以後,小兒子就變乖了
第85頁:法師,你的身體怎麼保養的? 第86頁:癌細胞沒有了
第87頁:他雖然放蕩形骸,心地確實一塵不染 第88頁:死在戒條裡面,不是持戒
第89頁: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 第90頁:念佛是心裡有佛
第91頁:老太太盤腿打坐,不到一刻鐘就走了 第92頁: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第93頁:一切法得成於忍,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94頁:會說你過失的人,是真正愛護你的人
第95頁:佈施的物很少,果報不可思議!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