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心流泉 林安梧

佛心流泉 林安梧

從人間佛教到公民佛教

[日期:2012-08-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安梧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若有人問起台灣佛教的特色,真可以一言以蔽之地說"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強調的是"佛教"的"人間化",說的是"佛法不離世間覺",這樣的佛教其所安排的"淨土"就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

    或者,更清楚地說,"此岸"與"彼岸"並不是地域空間的區別,也不是時間來去的區別,而是"當下",就在當下的心境,這一念"覺"與"不覺"而已。"覺"是"淨土","不覺"就是"俗世"。

    廣的來說,台灣的人間佛教是多向度的,或"佛法教育",或"興辦大學",或"社會救濟",或"慈善醫療",或"心靈環保"我們真可以說,台灣的佛教真是 以"出世的精神"做了相當多的"入世的志業"。每念及此,我打從心底默首而虔敬地贊誦著,真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台灣"人間佛教"既有如此宏偉而莊嚴的成就,為何我們還要拈個"公民佛教"來說呢?明白的讀者一定想到了,我們似乎看到了"人間佛教"在推展的過程裡,盡 管已不限于"內在的心性修養",而且能注意到整個"生活世界的實踐"。但顯然地,作為"公民社會"的"公民意識"、"社會理性",卻仍有不足。更為真實地 說,這並不是佛教內部的問題,而是佛教在發展的過程裡,必須"因緣說法"。雖為"不變",但得"隨緣"也,當然,"隨緣"亦得"不變"也。

    前此,我們說儒學必須進到"公民儒學",佛教也必須要有"公民佛教"。對比來說,台灣地區要講"公民佛教"可比要將"公民儒學"強多了。因為,台灣真在" 人間佛教"這階段使得佛教有了嶄新而具有創造力的發展,而這發展多少是伴隨著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的改革脈絡而生長的。

    相形之下,儒學在變革的過程裡,不如佛教來得有主體性與能動性,它往往較為被動,儒家們或者把自己縮進了學術的象牙之塔,做的是一道德的形而上學,而不是 道德的人間學。人間佛教說的就不是形而上學,而是落實在生活世界的"人間學"。我以為這"佛教的人間學"進一步要轉為"佛教的公民學",比起儒家從道德的 形而上學要轉為道德的人間學,再轉而為"儒學的公民學",要容易得多!

    "公民佛教"將 從"人間菩薩"的強調轉而為"社會公民"這概念。佛法固然強調的是"不離世間覺",但更為重要的是,不離"社會理性",不離"公民意識",就在此"社會理 性""公民意識"下成就為一如實的"民主法治"也。這也就是說,"公民佛教"強調的不再只是"無分別智"的"同體大悲",而且要注重的是"分別智"下的" 智體分明"。這時候的"修行"重要的不只是"不計較",而是"清楚分別",不只是"萬緣放下",而是"當幾提起"。

    當然,"老實念佛"是對的,但"老實"可不是世俗義下的"無爭",而是如其"公民意識、社會理性"下的真實驗查也,是合乎民主法治下的老實。"老"者,自 古及今,自今而往,"實"者,真切驗查,無虛無妄也。這樣的"老實念佛"已不再是帝皇專制、父權高壓下的"順服"而已,而是民主憲政、法治人權下的"遵 從"。

    公民佛教者,如其公民而為佛教也,當然,如其佛教,亦可以成就良善之公民也。台灣的確已漸從"人間佛教"轉至"公民佛教",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丁亥之夏(2007年8月8日)于台北元亨齋
【書籍目錄】
第1頁:啟請佛心妙生流泉 第2頁:大其心量
第3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1) 第4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2)
第5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3) 第6頁:儒道佛的聲音
第7頁:"心"讀古典 第8頁:我讀《論語》
第9頁:現代化之後的心靈安頓 第10頁:創意與搞笑
第11頁:問心 第12頁:從敏督利台風水災談起(1)
第13頁:從敏督利台風水災談起(2) 第14頁:師大、門神與年畫
第15頁:偽小人與真公民 第16頁:經典是一個生活世界
第17頁:從人間佛教到公民佛教 第18頁:寬容與不寬容
第19頁:未覽黃山不知山 第20頁:旅日手札(1)
第21頁:旅日手記(2) 第22頁:關于孔子紀元的想法
第23頁:虔誠、排他與寬容 第24頁:根深柢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