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生十問 星雲大師

人生十問 星雲大師

第四問:如何消除煩惱?

[日期:2012-08-18] 來源:  作者:星雲大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生在世界上煩惱的事情很多,譬如我們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心理上有貪瞋癡的煩惱,我們的煩惱真有如大海的深廣、樹林的茂密,起惑造業,流轉生死,皆由煩惱所致。

  無窮無盡的煩惱,細思之,不外由於一個「我」字所造成。由於我執、我愛、我見等等 所引起的邪知邪見,讓我們產生數不盡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學道,首先就要學習如何克服這些煩惱。一切煩惱的主要根源就是貪瞋癡,所謂「擒賊先擒王」,要破 除煩惱,就得先講求如何把貪瞋癡這三毒去掉。

  王陽明曾說:「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山裡的土匪海盜容易捉,我們心上的 貪瞋癡三種大病卻不容易去除。在佛經裡有兩句話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因為我們生活上有種習氣,利人的事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 會想到寧可犧牲自己的嗜好,不去侵犯別人,因此,可見戒就可以對治貪病。又譬如我們內心種種需求,對現實生活的猜忌怨懣,就要用「定」的功夫,使我們心境 保持不偏不倚,純正靈明,才能遠離煩惱纏縛。再說到癡,就要用「智」來對治,佛教的智並不是世俗的知識,因為知識並不全是善的。內心的般若智不能開顯,做 事不合佛法,一切只依感情與自私的世俗常識而行動,這叫做癡。佛教的智是由聞思修而來的,是一種觀照實相的中道方法,依著這方法,才可以滅除貪瞋癡等無明 大病。

  有一次,我在日本的日光公園,看到雕樑上端刻有三隻猴子,神態栩栩如生。一隻猴子掩著眼睛,一隻猴子捺著耳朵,一隻猴子摀著嘴;我忽然領悟到這三隻猴子,象徵著某些道理,什麼道理?

  人類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總是不斷的向外去攀緣,對於外在的世 界虛妄分別,因此產生了許多煩惱。如果我們能夠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讓此心隨境而轉,則不當看的不看,不當聽的不聽,不當說的不說。這就等於孔子說的:「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可以驅除我們內心被貪瞋癡所覆蓋的煩惱結使。如此一來,行為就不至於出差錯,煩惱也自然會逐漸減少。

  我的外祖母,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從十七歲起就持齋念佛,我出家就是受他的影響。她 為人非常慈祥,有三個兒子,可是我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兒女,在我的記憶中大約都是三、四歲就死了。但是,我的外祖母,從來不為這些事情難過。難道說她沒有 感情嗎?不疼愛孫子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她學佛,知道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有業就有報,誰也奈何不得。孫子的生,只是因緣和合投胎到此家來;他的死, 是業報的現前,還了他的感情債而已。人的壽命本來就長短不一,孩子就是現在不離開我們,將來仍然要離開的。如果孫子們有善因,自有他的福報,又何必為他煩 惱悲傷呢?所以學佛的人,對於生與死的看法,就與一般人士不同,憂傷啼哭,對於死者也沒有什麼好處。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第一問:如何處貧居富?
第3頁:第二問:如何處理得失? 第4頁:第三問:如何懺除罪業?
第5頁:第四問:如何消除煩惱? 第6頁:第五問:如何安排生活?
第7頁:第六問:如何安身立命? 第8頁:第七問:如何放下眷屬?
第9頁:第八問:如何施捨財富? 第10頁:第九問:如何面對老病?
第11頁:第十問:如何了生脫死?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