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傳燈 - 星雲大師傳 符芝瑛著

傳燈 - 星雲大師傳 符芝瑛著

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9)

[日期:2012-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符芝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建築簡化,功能多元

  建築不語,花草無言,諦聽啊諦聽,處處說法。

  很多人都有同感,一年不見,再上佛光山,必定會呈現新的風?,那是因為佛光山貫穿了與時俱進、日新又新的精神。

  在建築演變上有幾個比較明確的階段:

   40多年前,台灣整體經濟環境差,居家條件簡陋,人們心中普遍嚮往富貴,到寺院中來找尋一種富足和快樂的追求,因此佛光山早期的寺院富麗堂皇,大殿佛像 三尊五尊七尊,貼金裝金。有一次,一群藝術研究所的教授參觀了佛光山之後批評說,你們的寺院蓋得沒有藝術性。大師回顧過往耐心解說:「我初創佛光山,只是 一個從大陸來的年輕和尚,沒有什麼錢,蓋出來大致像個樣子就好了,不夠細緻的地方只好用顏色來彌補,大黃的屋頂、大紅的柱子,讓?家看到有一個新的漂亮的 寺廟,符合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幸福和富裕的嚮往。否則人家不會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口移向都市,為因應中產階級的需求,開始創立都市道場,或坐落摩登大樓中間,或莊嚴屹立於精華商圈,醞釀出「大隱隱於市」之超然,也是紅塵中獨享寧靜的人間淨土。此時寺廟的功能漸漸多元化,外貌上也不再是飛簷翹角。

  近些年,硬軟件也在傳統基礎之上走向現代化。包括預見到21世紀「視訊弘法」將成為主流,新建的寺院都會預留這種功能,方便升級。還有OA智能化空間,可以節省人力、節省能源。

?  大師補充:「現在我把柱子的紅色漆淡了,大黃的屋頂能換就換掉,新蓋的房子,例如雲居樓就用了樸素的洗石子,為什麼,因為社會經濟條件因緣不可同日而 語。佛光山的大佛城,中外馳名,曾經有人看到大佛及旁邊的108尊佛像都是用水泥塑成的,批評說這是水泥文化,沒什麼價值!這樣說話,姑且不論他的心態如 何,但是我在佛光山40年來,只看到佛陀聖像,並沒有看到水泥,為什麼有些人只看到水泥,而沒有看到佛陀呢?」這樣的解說讓象牙塔裡的學者不只釋懷,尚且 感動。

   滿舟法師指出,近年佛光山寺院都不是宮殿式的,而是走自然路線,內裝修也用減法原則簡化,只留一尊玉佛。簡約質樸,色彩內斂和諧,比較有禪風。「因為現 在社會五光十色,人心浮躁,寺廟應該回到自然寧靜,人們走進來會有空靈感、靜謐感」,他強調,另外呼應全世界「綠建築」潮流,使用環保材質,無害人體,建 築和附近環境融為一體,才不會顯得突兀。

  潮流向前推進,這幾年大師又提出了 「寺院學校化」的主張。

   往昔,祗園精舍就是講堂,中國古老的寺廟有法堂、藏經樓。漢唐之時,佛教寺院儼然文化中心,文人墨客經常盤桓寺院,繪畫、吟詩、題詞、書法藝術與宗教的 結合,提升了文化層次。此外,寺?也兼具學校功能,僧人博學多聞,每每宣講佛法,與學者儒士思想碰撞、火花四射(最膾炙人口的就是佛印大師與蘇東坡),成 為活躍的學術論壇。

  所以大師提出現代的寺院應該設立圖書館,成為知識水庫;應該有會議室,可以研討座談;應該有講堂,用來布教弘法;應該有教室,引導終身學習。「只有把寺廟學校化,才能真正達到導正人心、服務社會的目標。」大師如此堅信。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1) 第2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2)
第3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3) 第4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4)
第5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5) 第6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6)
第7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7) 第8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1)
第9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2) 第10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3)
第11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4) 第12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5)
第13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6) 第14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7)
第15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8) 第16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1)
第17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2) 第18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3)
第19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4) 第20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5)
第21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1) 第22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2)
第23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3) 第24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4)
第25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5) 第26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1)
第27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2) 第28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3)
第29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4) 第30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5)
第31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1) 第32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2)
第33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3) 第34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4)
第35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5) 第36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
第37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2) 第38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3)
第39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4) 第40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5)
第41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6) 第42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7)
第43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8) 第44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9)
第45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0) 第46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1)
第47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2) 第48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3)
第49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4) 第50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5)
第51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 第52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2)
第53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3) 第54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4)
第55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5) 第56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6)
第57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7) 第58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8)
第59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9) 第60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0)
第61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1) 第62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