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天星元不動,祥雲自去來
寫作《浩瀚星雲》的一年裡,我常常在黃昏時出門登山,最常去的是擎天崗與大屯山頂。
我的心裡還留著,閱讀星雲大師著作的餘溫,聆聽師父開示的餘韻,以及自己浸潤其中的香氣。
我的背包中有一把小壺,從前禪僧雲水參訪時,就是在懷袖中帶著這樣的小壺。
在山頂上,縱是最熱的夏季,也會被清涼包圍。
我展開布巾、鋪陳茶具,泡一壺清茶,自斟自品。
如果是在城市裡泡茶,茶香立刻就溢失了。
但是在山頂上,許是空氣清洌的緣故,香氣總是凝聚在四周,氣氳繚繞,久久才流向天際。
山中的氣息原來平靜,蒸騰的茶香不免帶來騷動,香氣驚動了蜂蝶,飛來探視,逡巡數圈才會隨香而去。甚至有幾度,箭竹林的竹雞與松樹林的藍鵲都忍不住來探個究竟,它們也不驚慌,我喝我的茶,它散它的步。
我仰望藍天,看著茶香與蝶影的盡處,有時靜得入神,這茶香,可以到天上去當祥云:這彩蝶,可在雨後結成彩虹;這美麗的瀕臨絕種的藍鵲,或者可以在人間搭起鵲橋,使人相互瞭解、互相溝通,創造智慧與愛的生活!
黃昏的山間極靜極空,在無聲息間,卻充滿了千言萬語。
我一邊飲茶一邊回味今日所寫的星雲大師的教言,心裡充滿了愉快與空明,從前我也自稱是大師的弟子,卻從沒有像這一陣子深刻細膩的進入大師的思想與境界。就好像以前也常到擎天崗和大屯山,從來沒有感受到與山水如此親切、與彩蝶和藍鵲相識已久。
喝完茶,下了山,立刻從極靜空進入極喧鬧動亂。那平常習以為常的汽車就像是在我的胸腹裡衝來衝去,引擎與喇叭聲開關不是在街上,而是在我的腦裡。那些吵鬧匆忙,使我大為震驚,與山中的情景正是相反,在萬聲喧嘩中,一片空白、一片寂然,就像電影的黑白默片中的慢速動作。
穿過車陣與人潮,我總像是歷劫歸來。
這種感受的變化使我有悟。在極靜極空裡得到清涼是不難的,但是在喧鬧動亂裡要保持慧心與悲憫,就很困難。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正是這樣的艱難,是一邊穿越混亂的街頭,還能看清美麗的街景:在喧鬧的紅塵,還有平靜安和的心。甚至,在面對批評時,更為慈悲;在面對困境時,更有智慧;在波濤洶湧的人間,永遠不失去寬容、坦然、勇氣;在臨江面崖的時刻,永遠不失去對法的信心、覺照、堅持……
當進入了「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永遠的一如、永遠的「法爾如是」呀!
回想起我的童年時代,住在旗山,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鄰近的大樹鄉。當時的交通不便,我時常走路穿過溪洲,到大樹的佛光山參拜。那來回的路途,對十幾歲的孩子是遙遠的,但是每到佛光山總使我感覺到素樸而優美、開展而堅毅,充滿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清涼。
我喜歡大樹,喜歡佛光山,也敬仰星雲大師,在我的童年、少年時代,大師是大雄寶殿裡的佛菩薩,我站在遠遠的人群中,合十頂禮。
青年時期,我開始學佛,星雲大師從大雄寶殿走了出來,帶給我生活與思想深刻的啟發,人間佛教的性格使我體會了情境交感、慈悲圓融的法味。在萬籟寂然的靜夜,閱讀大師的著作,我時常想;人誕生在這個世界,是有了肉身的父母;人進入了知識,則有了知識的父母;人修行學道,則有了法身的父母;星雲大師對一個仰望的青年來說,正是法身的父母呀!
是以我在青年時代,就許下了為大師寫一本書的願望,這本身希望能貼近大師的人格風範、闡明大師的修行思想、表達大師的情義世界、深入大師的理想意境,使大師在各方面的影響能更為世人所知。
這些年來,因緣成熟,我有許多時間接近大師,經常聆聽教誨,並以數月的時間訪問大師,記錄大師的口述歷史,重讀大師的著作。這些點點滴滴,一次又一次啟發了我,許多許多年來的心願,寫竟了這一冊《浩瀚星雲》。
我不是在為大師刻碑立傳,書定大師的文章已經很多了,我把這一冊書分成十八章,就像鑽石的十八個切面,希望能折射出一代宗師輝煌的人格光華與璀璨的佛法志業。我深信,對於質地全美的鑽石,越多的切面越能彰顯其價值。我也不是單純的書寫人物,而是在寫法、寫佛光、寫一片光明,正如走到高山頂上去看星辰與雲彩,在浩瀚的宇宙中尋訪最亮的一顆星,那顆星從佛陀坐在菩提樹下,就亮到現在;在無垠的青空裡去觀賞一朵雲,雲在青天水在瓶,千萬年來就是這樣。
在書寫這部書時,我的內心充滿感恩,能在未法時代成為大師的弟子,是十分幸福的事。想到唐朝時代,參學佛道的禪僧,為了尋師訪道,常常雲水萬里,「走江湖」只為了去見一位能啟發心性的人,許多人因緣不契,常為此抱憾終身。我們何其有幸,星雲大師飄然渡海,來與台灣的眾生結緣,要與這樣偉大的人天師範相逢,千百年可能只有一回!
呀!有大師住世的人間,是多麼幸福!在寥落的江湖,使我們看見歸處;在茫茫的滄海,使我們航向美好的旅程。
《浩瀚星雲》不只是在歌頌大師,也希望千萬里外、千百年後,在萬籟俱寂的靜夜,也能有人感受到這種幸福。
《浩瀚星雲》不只是為了大師而寫,也是為有緣無緣的眾生,如果曾與大師結緣,透過這部作品能更認識大師;如果未曾親近大師,也能透過文字品嚐美好的法味。
正如山頂上的一縷茶香,飛上天去,彩蝶圍繞,藍鵲歌舞,人生的情境正是如此,美好生命的三個境界:一是悅耳悅目,二是悅情悅意,三是悅聲悅神。人間佛教的美,正是從耳目、情意,提升到神志、性靈的過程,不但不排拒耳目之受,也不壓抑情意之美,使宗教成為生命中整體的美,即是小如一樓茶香,大至天星禪雲,也能讓我們悟到究竟之意、終極之境、圓滿之美呀!
歷經一年之久,《浩瀚星雲》終於完成,我依然常常去登山,感覺自己登臨的不只是山,春山淡雅、夏山蒼翠、秋山明淨、冬山空寂,我們登臨的是自己的性情。當我們內心陽剛時,看到的是雷霆烈風、峻巖絕壁;當我們的內心柔美,看到的是清風明月、星雲初日。站在山頂之上,往往就是「觀晨星,思浩蕩;望晚雲,神飛揚」了!
我晨起書寫、黃昏登山,在寫作這部書的日子,感覺早上黃昏都是在朝山,星雲大師的人格志業正是偉岸如山,每次走入山中,都使我有不同的感動、不同的啟發。但是,要如何描繪山中的美呢?這是我寫作這部書的心情,希望讀者登臨斯山,一起到山頂觀望雲,看見宇宙浩瀚。
「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聖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許多許多年前,一位年輕人坐在菩提樹下,看見天邊明亮的一顆晨星,突然悟道,看見了天空之美與性靈之美交感、天邊之星與心中之星相印、天上星雲與自由之雲會通,世界從此改變了。
我希望能寫出那種境界的美!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