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唯說念佛 淨宗法師講述

唯說念佛 淨宗法師講述

第五條 「三經一致」之文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宗法師講述/佛恩居士整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條 「三經一致」之文

        下面第五文。上面是祖師所說的,有沒有經典的依據呢?從第五文以下就是經典的依據:第五條文是總說淨土三部經的宗旨。第六、七、八文是別依《大經》說明應專修念佛。第九、十、十一文是別依《彌陀經》。十二到十四文是依《觀無量壽經》。我們來看:

第五文:善導和尚意,三部經共唯明念佛往生之文。

        依善導和尚的思想,淨土三部經都是僅僅說明一件事,即是:念佛往生。為什麼說「善導和尚意」呢?因為善導是彌陀化身,善導和尚之意即是阿彌陀佛之意。別的 法師未必是這樣的意思,別的法師對三部經的理解則不如善導和尚那樣透徹宗要、把握核心,所以,理解不一樣,修行的方法也不一樣,解釋三部經也不一樣,我們 跟著學習的結果也不一樣。而我們今天是依據彌陀示現的善導和尚的意思為我們的修行準則。

《觀經疏》第三云:

        《觀經疏》第三就是定善義。這一段文是在解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中有問答說:「佛光普照,不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嘛,為什麼唯 攝念佛之人?」這一段經文是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佛光普照),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沒有說打坐眾生,也沒有說誦經、拜懺眾生,專門說「念佛眾生攝取不 捨」。善導和尚就有了問答:「佛光普照,何故唯攝念佛之人?」為什麼只攝受念佛之人?所以來解答,這是後面講的話。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這是第一段,除了念佛之外,所有一切行叫「自餘眾行」;「雖名是善」,佈施、持戒等等,都是善法;雖然是善法,「若比念佛者」,如果這些種種修行善法和念佛相比,「全非比較也」,什麼叫「全非比較」?簡直都不能相比。這是善導和尚所說。

        而我們一般人不這樣認為,一般人認為念佛最低,為什麼最低呢?因為最容易,所以,念佛不如讀經,讀經不如打坐,打坐不如修密,後來就越來越雜。

        而淨土門,善導和尚說:「其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

        那我們修行淨土法門,是願意修行功德最大的念佛呢,還是修行那和念佛無法相比的雜行雜善呢?當然,是要選擇念佛來修持。

        為什麼全非比較?或許有人說:「我修種種功德都很大呀!你看經典也讚歎某某經功德很 大,某某法門功德很大……」為什麼和念佛沒法比較呢?這是就往生極樂世界而言,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被阿彌陀佛的誓願所攝受, 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所攝取,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你修別的行,不順彼佛之本願,違背釋迦之教導,不順諸佛之證誠,不蒙受阿彌陀佛光明攝取,往生千中無一。所 以,其它的修行,無論如何的殊勝,也無法和念佛相比。這道理很顯然。但如果就別的修行,依各宗各派各人的觀點,那是另外一回事。這裏是單就往生極樂,念佛 順彼佛之本願,雜行不順彼佛之本願,所以全非比較。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底下引證說:所以,很多經典當中,「處處廣讚」,不是一處兩處,很多地方都來讚歎念佛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的功能。下面舉了三部經:

一、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二、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三、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此例非一也。

        「此經」是指《觀經》,因為這裏是解釋《觀經》的《觀經疏》;像這樣的例子不是一條兩條,經中太多了。但是善導和尚這裏只舉了三部經,因為這三部經是我們淨土宗的正依經典,舉出來就夠了,別的就不用再舉了。

        我們看,這是善導大師最簡略地解釋三部經,就把三部經的精要給我們點示出來。《無量 壽經》雖然廣泛,四十八願雖然繁多,但是善導和尚一句話貫總:「《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整個一部《無量壽經》講的就是這一句。 那麼,《阿彌陀經》也是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而且十方恒河沙諸佛證誠不虛,那《阿彌陀經》的宗旨也是如此。

        《觀經》的宗旨呢,《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以此可知,淨土三部經的宗旨都是一樣的,「專念彌陀名號得生」。這是善導大師,他解釋淨土三部經。

        別的法師解釋的未必如此。比如說這部《觀經》,按別宗別派的解釋,是以觀佛三昧為宗 旨,不是以稱念彌陀名號為宗旨。古來一部經典往往有很多解釋,有四家、五家、十幾家,甚至幾十家的解釋。那我們後來的人依哪一家呢?我們學淨土的,專依彌 陀示現的善導和尚的解釋最為穩當,最為正確。所以,依善導和尚的解釋,我們知道:三部經的宗旨完全一致。之所以這三部經能夠稱為淨土宗的正依經典,也正是 因為它是有完全一致的宗旨。如果說三部經的宗旨不一樣,那我們修學的人心中就沒有一個定準了。這部經這樣講專念名號,那部經那樣說如何地修,那豈不是左右 為難?到底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阿彌陀佛的本意呢?

        末後,「此例非一也」。說明講說專念名號得生的遠遠不止這三部經,不能全部舉出來, 只能選這最有代表性、最純粹的三部經。前面說「餘行念佛全非比較」,又說「諸經處處廣讚念佛」,又說「十方諸佛證誠念佛」,這裏說「此例非一」,豈不是一 切佛、一切經,統統指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念佛為最高、最善、唯一、無二!

以《無量壽經》為根本

        在這三部經當中,以《無量壽經》為根本,因為《無量壽經》當中說了法藏比丘四十八願。如果沒有四十八願,就沒有極樂淨土,也沒有眾生往生,也不可能有《觀 經》、《阿彌陀經》這兩部經,是不是這樣?比如《阿彌陀經》這樣說啦:「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從是西方過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 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那「成佛以來於今十劫」,當然是《無量壽經》發願修行成佛,才有《阿彌陀經》的。又如《觀經》中品下生,「說法藏比丘,四十八 願」,那都是《無量壽經》在前,《無量壽經》為根本,所以三經的宗旨也一定依據《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宗旨就在四十八願當中。

二點疑問

        這裏提二點疑問讓大家在心中先思考,下面會解釋。

        第一點:四十八願,這裏善導和尚說「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唯」是僅僅,唯一, 「明」是說明,唯一要說明這一件事。那麼,四十八願大家都知道,第一條願是「國無三惡道願」:若我成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則我不取正覺;第二條 願呢,「不更三惡道願」;第三條願,「身皆金色願」;第四條願,「無有好醜願」;然後第五、第六什麼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等,然後,第十二願 是「光明無量願」;第十三願是「壽命無量願」;第十四願「聲聞無量願」;第十七願是「諸佛稱名願」;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第十九願是「臨終接引 願」;第二十願是「不果遂者願」;第二十一願……一直到第四十八願。那麼,四十八願內容就一定有四十八條啦,為什麼善導大師在這裏說四十八願唯明念佛一件 事呢?不是講了四十八條願嗎?「念佛往生」只是占其中的一條願,就是第十八願,這個大家心中怎麼思考呢?(有人講:「這裏恐怕字寫錯了吧。『四十八願有一 願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有人這樣說的:有一條願說的這個。)為什麼說「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好,大家放在心中,這是彌陀示現善導和尚作的 解釋。我們當然不敢懷疑,但是,從心裏面還沒過。

        第二個疑問,就是最後一句說:「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這又怎麼理解呢?

        定善就是十三定觀。十三定觀,其中經常說到「此觀成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散善, 就是所謂三福九品,其中說到「若迴向求生極樂世界,亦得往生」,或上上品,或上中品,或上下品等等。可是善導和尚說:定善十三觀,散善三福九品,都只標指 一件事情:專念名號得生。如果乍讀其文,似乎和《觀經》有些矛盾。那又怎麼理解呢?我們下午會詳細說明。

【書籍目錄】
第1頁:緣 起 第2頁:序 講
第3頁:第一條 「聖淨分判」之文 第4頁:第二條 「出世本意」之文
第5頁:第三條 「正雜二行」之文 第6頁:第四條 「正雜得失」之文
第7頁:第五條 「三經一致」之文 第8頁:第六條 「彌陀本願」之文
第9頁:第七條 「念佛利益」之文 第10頁:第八條 「特留念佛」之文
第11頁:第九條 「念佛多善」之文 第12頁:第十條 「諸佛護念」之文
第13頁:第十一條 「殷勤付囑」之文 第14頁:第十二條 「唯照念佛」之文
第15頁:第十三條 「唯歎念佛」之文 第16頁:第十五條 「具足三心」之文
第17頁:第十六條 「不簡下智」之文 第18頁:第十七條 「淨業時節」之文
第19頁:總 結 第20頁:淨土宗略要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