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吉隆坡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其心廣大無邊際,忍力安住不傾動。
  
  禪定甚深恆照了,智慧微妙難思議。
  
  十方無量諸國土,所有佛處皆往詣。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一迴向》
  
  早上六點多,全體從星山機場搭乘國內航線班機,飛往北邊的首都吉隆坡。航程四十五分鐘。一抵達吉隆坡的國際機場──除了達摩難陀、文健法師等之外,還有數百信眾們在那裡熱烈歡迎。
  
  大家駛往吧生路的佛教大廈,訪問團將駐在此,大廈近兩年才完工,樓高四層,還設有地窖兼飯堂。講堂高兩層,建築為流線型,款式新穎合用。屋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寬敞舒適。講堂臺上供奉一尊高十餘呎的釋迦牟尼佛像,塑造得十分莊嚴,令人自然生起恭敬之心。四周的走道都舖上深紅色的地毯,既增壯觀,而不落浮華。
  
  團員到齊,立刻舉行簡短的招待茶會。先由錫蘭尊長達摩難陀法師致詞:「本人曾在一九七九年,萬佛城萬佛殿開光時訪問法界佛教大學,親睹該道場積極推行這種『崇高偉大的聖任』,使佛法廣被西方,普及全球。而宣化上人,躬自履踐教義,行解相應,不愧為真佛子。這是余赴臺北參加第三屆世界僧伽大會,發現他的弟子們,在各分組討論會中,有建設性及創造性的提案,堪能改良時下佛教界中的各種流弊。
  
  這些青年僧侶思想通達而前進。將來教運,在國際間發展的任務,落在他們身上了。最後,祝福訪問團,身心愉快,一切如意,並安全抵達萬佛城!」信徒熱烈鼓掌。
  
  繼後,上人也作簡短的發言:「佛教徒最重要是注重實際,躬行實踐,不要假裝。應以佛陀的思想為我們的思想,佛陀的志願為我們的志願。大家既有心學佛,就要學得像佛的樣子,不要學得像魔,否則就變成魔子魔孫。佛教徒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要重新做人。
  
  其實,新的並未離開舊的,而是由舊的演變過來。那麼,這個「舊」是甚麼呢?就是佛陀本有的教義,本有家風,亦是諸位的本地風光!」又博得臺下如雷的掌聲。
  
  本團出外的目的在弘揚正法,途中絕不敢茍且偷安,出國從不參觀遊耍。佛法衰微,已面臨壞滅。拯厄除艱之巨任在身,吾人焉敢放逸嬉戲?故每天除了例行的早晚課,午齋上供過堂之外,下午和晚間照常開示兩次。由男女眾隔日輪班,並且每天帶領數百信眾們拜佛求懺悔,念佛號等,時刻法輪常轉。本來冷冷清清的佛教大廈,頓時變成活躍的正法道場。梵唄歌詠,鐘鼓齊鳴,法螺遠徹──這是萬佛城,金山寺的一貫作風。因為本會的宗旨,是: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可一時一刻不修行!
  
  用齋畢,休息半小時,女眾便開始領大眾念佛號,然後開示佛理:「這個道場很莊嚴,佛像亦莊嚴。本團到星馬一帶,發現各大名剎的裝飾,皆是美輪美奐的。可是更重要的,莫如莊嚴內心,自性內建立清淨道場,可請諸佛到心裡頭來住。
  
  本來,人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但被無明遮障,使心狹性窄,甚至連一粒沙也容不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可以說是一個廁所;外面的廁所是臭皮囊,裡面的廁所是貪瞋癡,煩惱習氣。修道就是要清潔廁所,把廁所洗乾淨了,變成莊嚴殊勝的大殿,堪請佛住。」
  
  連日來奔波勞動,每隔數天便換一個環境。在水土、氣候、飲食上,要做連續不斷的適應。但一路上幸蒙佛菩薩加被,大家健康與精神良好,不感勞倦,可是有時也會「洩氣」。譬如今天下午,或者是用神過度了,總感到體態疲乏,深怕支持不住。一旦打了這個忘想,思想就立刻紛亂如麻,心內像蒙了一層黑影,遮蔽了光明。於是便找機會,將這種狀況稟告上人:「師父,我明知這是不對的,但弟子起了這個妄想?覺得精力衰退,怕自己支持不住。」
  
  上人斬釘截鐵地說:「你這就是自私心作怪嘛!假若沒有自私心,一切為法忘軀,怎會有個「我」?受得了或受不了?早把這些統統忘了!」
  
  隨即,語氣轉為溫和:「唉!這就是當面關:最難忍的時候更要忍。應該心平氣靜的熬過它,打破這個關。修道,就是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情。若能忍過了,便超出三界。否則總是在色欲裡生死流轉。」
  
  經上人點醒之後,弟子心情頓然廓朗,便回到房裡靜坐。
  
  為令眾生得出離,盡於後際常饒益。
  
  長時勤苦心無厭,乃至地獄亦安受。
  
  ──《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
  
  汝應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王想。
  
  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
  
  ──《華嚴經入法界品》
  
  由中午開始,已有無數的善男信女,湧入會場,信眾除了來自吉隆坡之外,尚有從麻坡、馬六甲、芙蓉、檳城、怡保等地乘飛機或包車前來隨喜。整棟佛教大廈,洋溢著既興奮又莊嚴肅穆的氣氛。怡保有一位戴德梅居士,雖年逾八十,仍不辭勞倦,前來拜謁上人。
  
  晚上七時開始法會儀式。兩層樓的講堂、走廊及中央的通道,被擠得水洩不通,信眾約一千五百人。首先由數位居士擎香,右繞三匝頂禮上人,代表信眾請法。大眾齊念爐香讚。和諧而莊嚴的唱誦聲,震撼講堂,時香煙氤氳,場面煞是感人!本團團員一律排坐在臺上。在未開示之前先念楞嚴咒,其中一段,專破天魔怨毒。即時感到金剛護法紛紛駕到擁護道場,制諸外道。正所謂:一切善法滅諸惡,妙喜如意救沉痾。驅除不祥得安樂,大哉靈文真伽陀!
  
  信、願、行三資糧
  
  今晚上人開示「信、願、行」三資糧:
  
  1.信: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無論學甚麼法,也不會有成就。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無論甚麼粗魯話或文雅語,你會聽,皆是微妙的道理,這是因為你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信不真,則被棄於佛法大海之外。故我們不要存觀望的態度,將信將疑,似是而非。
  
  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信為道之發源地,也為功德林之母。沒有信心,不能修道,所以想修行,必須有真誠的信心。有信心,才會布施,才會發菩提心作功德;如果沒有信心,就不會去作,所以要生出一種信心。
  
  所謂信能「長養一切諸善根」,你要有信心,才能長養一切善法。又說「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研究佛法,先要觀察自己的信心是否堅固。假如信心不夠,便會將信將疑,變成半桶水,所以修道最先必須具足信心。
  
  2.願:信佛要出於志願,而不是勉強。不要想:我信佛法,因為人情面子。如果這樣想就不是真信。真信是沒有條件的信。要時時刻刻的發願,實實在在去修行,不可以加雜一點染污在內,不可有欺騙的行為。念經就要好好去念經,持咒就要好好去持咒。學教就好好去學教,念佛就要好好去念佛,勿打妄想。
  
  3.行:即使細如毫髮般的虛偽也不能有。修行不要往前走三步,向後又退兩步。否則就永遠不會進步;要勇猛精進,絲毫不懈怠。你要是走走停停,後面的人很快便會超過你。佛教徒不要存貪心。要無企圖,躬行實踐,依教奉行。
  
  聽到這信、願、行三資糧之後,才能知道怎樣用功,知道甚麼是正確的方法。如果沒有真信、正願、實行,無論你學佛法學到甚麼時候,仍是門外漢,而不能深入;要想深入佛法,就要具足此三資糧。甚麼是「三資糧」呢?就是依靠這三個條件,必能往生西方。如果依照這三資糧修行,將來一定會成佛。
  
  現逢這個因緣和你們研究佛法,我對諸位說的法,是老老實實。有人在心裡想:「我們已聽過三資糧了,法師你不要再講了!」雖然你已聽過,可是你做得到嗎?如果不去實行,也是無用。所謂「說的好,說的妙,不實行,不是道。」無論你講的多好,如不去實行,這也不是道。「道是行的,不行哪有道?德是作的,不作哪有德?」
  
  最後上人又說:「今天有很多人想來見我。可是我只是一個人,若要見盡諸位,恐怕應接不暇。因此,現在你們凡有毛病的人,可以合起掌來誠心默念觀世音菩薩。我會默默為你們加持,令你們心想事成,所有問題,冰釋瓦解。」
  
  大眾皆虔誠合掌,斂念正觀,祈求佛光加被。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能令無病安穩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
  
  ──《華嚴經入法界品》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二十九日 洛杉磯─臺北 第2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臺北
第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日  臺北 第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  臺北
第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  臺北 第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  臺北
第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日  臺南 第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  高雄
第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高雄─臺北 第10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八、九日  臺北
第1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臺北─香港 第1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香港
第1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香港 第1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香港
第1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香港─新加坡 第1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新加坡
第1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新加坡 第1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馬來西亞﹝星山﹞
第1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吉隆坡 第20頁: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吉隆坡
第2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檳城 第2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檳城
第2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檳城 第2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吉隆坡
第2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吉隆坡 第2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吉隆坡─新加坡─三藩市
第29頁:後記 第30頁:航行世界佛化的舵手
第31頁:把佛教帶向全世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