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香港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由方果悟、方業光居士安排,下午召開記者招待會,將美國佛教概況,向香港人士作一介紹,昨晚才發通知。下午在中環一所齋菜館的上閣舉行招待會,卻有三十餘位中、英報紙的記者到席。
  
  招待會中,記者們接連地向各團員發問,像連珠炮似的,華語、粵語及英語齊發,雙方應對如流,頗為痛快。茲摘錄數則如下。
  
  問:一般人認為信佛或出家,是逃避現實,是這樣嗎?
  
  答:《六祖壇經》上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並非與世間法脫節或相違背,而是既入世又超世,在塵出塵,即相離相。美國的正法僧侶們,深明在國際壇上弘揚正法之必要,要改造人心,促進和平,以免人類自相毀滅而同歸於盡。是故,本會積極造就,品學兼優,允文允武,深明世局的出類拔萃者,荷擔弘法之重任。佛教徒和出家人,並非同流合污,隨順世俗;但同時也懂得很多方便法,能與大眾打成一片,以利行同事,來接引之。
  
  問:美國佛教弘法宗旨為何?
  
  答:最根本是六大宗旨:不貪、不爭、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是六個照妖鏡,也是六個降魔杵,能時刻本著這六大宗旨,什麼天魔外道,冒牌貨也無處遁形,原形畢露。我們的宗旨,是為宇宙製造多點正氣,破除目前瀰漫全球的沖天殺氣和怨毒,當知有這麼多人患了種種不治之奇症,如毒瘤、癌症等就因為殺生、食肉太多,故我們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全法界,使浩然正氣塞天地,靄靄祥雲遍寰宇。
  
  問:目前美國佛教徒有多少?哪一類的人居多?
  
  答:大約十萬人,在西方可說是肇創伊始,但真正明白佛教道理,有正知正見者,恐怕不多。其中還是龍蛇混雜,也有些人利用佛教的名譽,所行所做卻完全違背佛教。所謂「掛羊頭賣狗肉」,為貪名聞利養,運用種種奸詐手段去欺騙無知,尤其蠱惑青年人,令人墮落邪見坑,喪失道業。因此學佛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找到一位善知識,有真智慧,大公無私的明眼人,才不會被邪師所愚弄。
  
  信佛教者,大部份是青年知識份子,因感覺西方唯物主義,不能彌補內心的渴仰及空虛,轉而皈依三寶,在本會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差不多每一位皆有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
  
  問:你們跟亞洲佛法似乎不相同?
  
  答:末法時代,佛教已跑到末梢。教門內之流弊,若不火急搶救革新,則佛法命脈也會斷絕。時下佛教有很多值得改良之處:
  
  ﹝1﹞要摒除門戶之見,人我主義,真正發揮僧伽六和精神,團結一致。
  
  ﹝2﹞很多寺廟變成私人精舍﹝子孫廟﹞,非公共道場。此風氣與原來佛制是背道而馳的。出家人蓄私人財物,不辦福利慈善事業,不提高僧侶教育水準,難怪佛門內缺乏品學俱優的人才。
  
  ﹝3﹞雖然有很多出家人,為佛教努力,但有些出家人,對名利仍看不破,放不下,儘吃喝現成,虛受人信施,對社會一點貢獻也無。不但對不起佛菩薩,甚至也無顏面對國家和同胞,因此僧侶絕非遯跡避世的寄生蟲,不是終日口說「空」,卻坐享現成。
  
  我們積極提倡教育,如萬佛聖城的育良小學,培德中學,皆免費辦校,以忠孝仁義道德來啟迪後學,並致力翻譯三藏十二部經典,使佛理傳播全世界。迄今中英及歐洲語文所翻譯和記錄之佛經,已百餘部。本會的座右銘為: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記者們發問足足二小時,與各團員話頗投契。從直覺中,體會他們今天所見所聞的,皆予他們一種新鮮的感覺,大家呈現愉快的表情。我們切不可輕忽後學!因為:
  
  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
  
  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從前私欲昏心,視記者們為「外人」,而今,佛法滋潤我心,很自然的等視一切眾生為累世父母兄弟六親眷屬。人人皆有佛性,個個皆是未來諸佛。在普賢行願品中,第九願王為「恆順眾生」: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此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底蘊!
  
  晚上假北角大會堂開示。到會數百人,若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之下,較為遜色,足見佛教在此地,尚未能深入民間。話說回來,菩薩正要在荊棘叢中,佛法尚未發達的地方,勤奮開拓。
  
  「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菩薩行,何以故?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
  
  ──《華嚴經十行品》
  
  上人開示如下:
  
  學佛的人,本身先要具備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才知道如何修行。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門。
  
  1.擇法覺知:覺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要明辨邪正、好壞、是非,要有擇法眼,才不致誤入歧途;沒有擇法眼,便很容易掉進深淵裡,出不來了。選擇佛法,首先要有智慧。
  
  2.精進覺知:你如果明白了佛法,並且選擇了正確的法要,且向前精進去修行,身心晝夜六時勤精進,從不懈怠。身精進即是念佛、拜佛、誦經禮懺等等;心精進是念茲在茲,不起妄想。選擇了正法,才不致於盲修瞎練,更要有善知識的指導,才能有所成就,否則,本來想行菩薩道,結果卻掉入魔道。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3.歡喜覺知:既然選擇了相應的法門就要生歡喜心去精進,不要整天生煩惱,應該不懶惰、不懈怠,很歡喜的去精進用功。
  
  4.除覺知:歡喜心還不是一個究竟心,更要把它平靜下來,除去自己的煩惱無明,一切不良的習氣,除掉之後,則能法喜充滿。
  
  5.捨覺知:平靜下來之後,連這個「平靜」也要捨離,一切都不要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境地。
  
  6.正定覺知:捨了之後,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裡糊塗的定,不要修無心定,縱得無想天的定,也是不究竟的。天福享盡仍然會墮落。
  
  7.正念覺知:入正定之後,能生出正確的念。有了正念,不會墮落,不會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能證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的境界。
  
  講到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禪定,即是「禪那」,是梵語,此譯為「靜慮」,使妄想停止下來;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參,參話頭,參念佛是誰;或參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
  
  現在講講四禪之境界:
  
  1.初禪﹝離生喜樂地﹞:呼吸氣停止了;外邊的呼吸停止了,但內裡的呼吸卻活動起來,能達到一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禪離開了眾生的歡喜而得到法喜充滿,禪悅為食,已經有一點點明心見性。
  
  2.二禪﹝定生喜樂地﹞:比初禪更快樂,時刻皆在歡喜中,這種喜樂是從定中生出來的,修到此禪天,脈搏停止不動。但不要弄錯,此人是入定了,而不是死去!
  
  3.三禪﹝離喜妙樂地﹞:念住了,把歡喜的一念都斷了,因為有歡喜,便有執著,現在把歡喜也除去,進而生出一種妙樂,比二禪的喜樂更微妙。
  
  4.四禪﹝捨念清淨地﹞:把念全都捨去,沒有了。這時無罣無礙,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點利益與進步,還不是高境界,切不要修一修,便以為自己開悟了,遂生貢高我慢。必要善知識為自己證明,自己不能為自己證明,切不能未證言證,自己胡扯說開悟了──開什麼悟!這是打大妄語,將會墮拔舌地獄。凡是學佛之人,不可作善惡夾雜之業,不要給自己戴高帽子,賣修行,宣揚己德,這是老千行為!
  
  若有人自命是善知識,可以用五個條件來判斷真假:
  
  1.觀察他是否有貪心,是否貪名、利、財、色?
  
  2.善知識從不與人爭,看看他是否有爭心?
  
  3.看他是否有貪求?講話是否坦白,抑或是另有企圖,言中有虛?
  
  4.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5.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用此六大條件來衡量,若沒有貪、爭、求、自私、自利、妄語,大可相信。若沾有一點點這六種毒,他就說是活佛再世,你也不要被他蠱惑。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二十九日 洛杉磯─臺北 第2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臺北
第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日  臺北 第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  臺北
第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  臺北 第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  臺北
第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日  臺南 第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  高雄
第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高雄─臺北 第10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八、九日  臺北
第1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臺北─香港 第1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香港
第1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香港 第1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香港
第1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香港─新加坡 第1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新加坡
第1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新加坡 第1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馬來西亞﹝星山﹞
第1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吉隆坡 第20頁: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吉隆坡
第2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檳城 第2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檳城
第2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檳城 第2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吉隆坡
第2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吉隆坡 第2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吉隆坡─新加坡─三藩市
第29頁:後記 第30頁:航行世界佛化的舵手
第31頁:把佛教帶向全世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