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八冊 -- 佛教與世學

佛光教科書第八冊 -- 佛教與世學

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日期:2010-07-29]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在人類的生活領域裡,音樂的用途非常廣泛,哀樂令人傷心,和樂令人和諧,軍樂令人振奮,聖樂令人心淨。音樂沒有人我的隔閡,可以通於古今中外,是有情世界共同的語言,無論是風聲雨聲、流水激石,或是蟲鳴魚躍,獸吼禽鳴,乃至人類男女老幼的喜怒哀怨之聲,一切音聲分別產生不同層次的共鳴,形成一種自然的樂章。所以,凡是真善美的音聲,都是宇宙萬有的力量,也就是美妙的音樂。
  
  音樂在佛教裡,是十供養之一。雅正和諧的音聲,對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波斯匿王率領大軍征討鴦伽摩羅,路經祇洹精舍,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軍隊馬匹都被其音聲攝受,連波斯匿王也感動得殺心盡除,使得即將爆發的一場戰爭因此而消弭於無形。《大智度論》說:「菩薩欲淨佛土,應求好音,國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受化較易。」在極樂淨土裡,音樂就是主要的教化工具,《阿彌陀經》云:「彼佛國土,常作天樂。」「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教音樂,可遠溯於印度文化中的「吠陀」。古吠陀時代盛行歌詠偈頌,佛陀延用其法,採伽陀,即偈頌,作為弘揚佛法的方便,並且允許比丘專作「聲唄」。在《十誦律》中,佛陀讚許跋提比丘:「聽汝作聲唄,唄有五種利益:一、身體不疲;二、不忘所憶;三、心不疲勞;四、聲音不壞;五、言語易解。」梵唄,就是以清淨曲調讚頌十方諸佛菩薩的真理法言。《南海寄歸內法傳》裡記載,唱誦梵唄具有「能知佛德深遠,能體悟佛法,能令舌根清淨,能得胸臟開通,能處眾不惶不懼,能長命無病」等六種功德。
  
  梵唄音樂可攝受人心,當梵音一起,可以令人妄念頓消。佛世時,天人作樂讚歎,成為法會中的盛事。馬鳴菩薩作戲曲「賴吒和羅」,就度化了五百位王子出家;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用銅鑼、皮鼓、橫笛、螺貝、弓形豎琴等作為樂器,推廣佛教音樂,以陶冶人民的性靈。二世紀中葉之後,迦膩色迦王倡導梵唄,盛極一時,甚至傳到于闐、疏勒等地。六、七世紀時,戒日王亦以梵唄音樂作治世教化的方法,甚至傳播越過蔥嶺、天山南麓,以龜茲為發揚中心;另經天山北麓,以高昌為盛行之地。藏傳佛教根據《大日經》中說:「一一歌詠,皆是真言;一一舞戲,無非實印。」有專職表演樂舞的僧眾,被稱為「樂神」。
  
  佛教初傳中國,最早有比丘改編民曲或宮樂,逐漸成為中國佛教音樂的特色。《高僧傳》載:「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音,皆稱為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或稱梵音。」三國時,曹植在漁山聽海潮音,譜為佛教音樂,稱為「漁山梵唄」;南齊晉陵王蕭子良,曾請高僧造「經唄新聲」;梁武帝更推動佛教音樂,以製正樂,演說佛法,集合兒童青年歌唱佛曲;甚至於「無遮大會」、「盂蘭盆會」等儀禮中加入讚唄、朝暮課誦、唱誦法言,從此梵唄與中國傳統的音樂互相融和,寺院因而成為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揚中心,宋代大儒程明道曾觀雲門上堂,兩序肅儀,鐘鼓清音,不覺歎道:「三代禮樂,盡在斯矣!」
  
  從南北朝到初唐,僧眾在佛教音樂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如道照、曇宗、智周、法稱等人,個個都是「尤善唱導,出語成章」,「唱說之功獨步當世」。而敦煌石窟中所發現的大量「唐曲」,以演化佛教經義為內容,是一革新的唱說,再加上歌曲的新文學體制,稱為「俗講」,首開中國佛教音樂民歌化的風氣。
  
  近代太虛、弘一兩位大師合作「三寶歌」;黃自先生亦譜有「目蓮僧」、「佛曲」等多首,後有李炳南、心悟、星雲及楊詠譜、吳居徹、李中和、蕭滬音,有的作詞,有的譜曲;甚至有慈惠、慈容等佛光山諸位法師,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國家音樂廳、香港紅磡體育館以及日本、歐洲、美、加等地,以「梵音海潮音」作為傳教的工具。佛教文化服務處則錄製唱片發行;佛光山錄製卡帶、CD跟進;花蓮和南寺運用多媒體,有的透過電腦動畫,有的透過電腦網路弘法,可以說現在已達到「樂聲所至,不言而化」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第3頁: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第4頁: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第5頁: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第6頁: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第7頁: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第8頁: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第9頁: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第10頁: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第11頁: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第12頁: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第13頁: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第14頁: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第15頁: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第16頁: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第17頁: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第18頁: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第19頁: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第20頁: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第21頁: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第22頁:第二十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