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石在心中(地藏禪師)

石在心中(地藏禪師)

[日期:2012-05-02]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地藏禪師住在九華山。一天,幾位禪客在他那裡歇腳,談起心與法(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問題。地藏禪師也參加了討論,他說道:「佛經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隨指庭下石頭問道:「請問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一位禪客回答:「佛教認為心生萬法,以此推斷,我認為石在心中。」地藏禪師怒斥道:「真是個沒有頭腦的蠢貨。每日行腳不停,卻在心中安了一塊石頭,不嫌累嘛!」
  
  佛教確實重視心性,提倡心生萬法。如據此推想,那位禪客的回答應該說沒有問題。然而他卻錯了,錯得離佛法的真理不知千里萬里。原因何在呢?那是因為他忘了佛法更深一層的意義。佛教歷來反對偏執,尤其是中觀思想出現之後,任何一種固定的說法都被看成是錯誤的表述。所以,佛教雖然倡導「心生萬法」,若就本質來說,所謂「心生萬法」,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其目的在於使人超越外物的約束,達到心空萬物的境界,不為外物所累。然而,如果將「心生萬法」奉為金科玉律,遇事便推之於心,則「心」反會成為另一種約束,限制人的自由精神的活動與展示。所以,那位禪客的回答看上去雖然很有道理,卻離佛法相差太遠了。因為他的心有了偏執、有了限制,被佛法教條完全禁錮了。
  
  在日本也有類似的事發生。坦山是明治時代有名的禪師,他平日諄諄告誡弟子要遵守戒律,不近女色,弟子們便奉此為金科玉律。有一次,坦山領一位徒弟出遊來到河邊,正好碰上一位漂亮的女孩在河邊浚巡,過不了河。坦山二話沒說,便將那位女孩背過了河。這便引起徒弟的懷疑和憤怒,他想:坦山平日道貌岸然,口口聲聲告訴我們不近女色,他自己遇上了漂亮女孩卻大獻殷勤,還有資格再來教訓我們嗎?那位徒弟幾次想開口質問,因為坦山是自己的師父,總也開不了口,久而久之,他的心中便打了個死結。幾個月過去了,徒弟最後終於忍不住,便問道:「老師,我有問題問你。你平時告訴我們不要接近女色,可上次過河你卻接近了女色,將那位女孩背過了河,你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坦山一愣,隨即恍然大悟,說道:「哎呀,你活得實在太累了。那位女孩我早就放下了,你卻一直背著,肯定把你累壞了吧!」
  
  由此可見,佛教無論是教義還是戒律,都不可視作教條,否則便會成為沈重的負擔,壓迫人們的正常生活、使本應歡樂、幸福的人生,變得抑鬱、淒慘、沈重。禪宗所追求的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