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無情說法(良价禪師)

無情說法(良价禪師)

[日期:2012-05-02]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洞山良价禪師是會稽人,俗姓俞,初參南泉,後參溈山,皆問:「如何是無情說法?」所謂無情,是佛教的專門用語,泛指無思想、無感覺、無情感之物,如土木瓦礫等等。良价後參雲岩禪師,依然問:「無情說法,什麼人能聽得懂?」雲岩回答:「無情能聽得懂。」良价又問:「和尚你能聽得懂嗎?」雲岩回答:「我若能聽懂無情說法,你就不會聽懂我說法了。」良价問:「你為什麼聽不懂呢?」雲岩豎起拂塵,問道:「你聽懂了嗎?」良价回答:「什麼懂不懂的,我什麼都沒聽到。」雲岩於是說:「我說法你都聽不到,何況是無情說法呢?」良价問:「無情說法,有什麼經典的依據呢?」雲岩回答:「你難道沒讀過《阿彌陀經》嗎?此經不是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嗎?」良价由是有悟,遂說渴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始得知。」
  
  後來,良价辭別雲岩。雲岩問:「到哪裡去?」良价答:「尚未決定。」雲岩問:「早晚還回來嗎?」良价答:「待我有了住處再來。」雲岩說:「一去難得相見。」良价答:「難得不相見。」良价走後,心中仍有餘疑,途中見水過影,乃大悟,說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這麼會,方契得如如。」意思是說,禪的至理切忌從他人那裡尋覓,從他人那裡尋覓,反會與自己越來越遠。只有獨自了悟,才能與禪的至理化而為一,處處相逢,才能契合真如本性。
  
  良价覺悟之後,至洞山倡導五位君臣法,即所謂「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見面別無真,休更迷頭仍認影。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兼中至,兩刃交鋒不需避,好手猶如火裡蓮,宛然自有沖天志。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裡坐。」這裡所說的「正」,是君位,指真如本體;所說的「偏」,是臣位,指萬有事相;所說的「兼」,則指非正非偏,亦即中道。良价以此分析真如本體與世界萬有的關係,亦作為不同的教授方法。正中偏,指人唯見事相,不見真如;偏中正,指唯見真如,不見事相;正中來,指真如本體的直指;兼中至,是體用雙行,理事合一;兼中到,則指體用雙寂,理事俱眠。實際上,五位君臣是良价對參學境界依次做出的劃分。
  
  洞山良价門下出了一位本寂禪師,當他初參良价時,良价問:「叫什麼名字?」答云:「本寂。」良价問:「本寂,寂的是那個?」本寂答:「寂的是不叫本寂的那個。」得到了良价的首肯。後來本寂告辭,良价問何處去?本寂回答:「不變異處去。」良份問:「不變異處豈能去得?」本寂回答:「去了也不變異。」良价由此非常器重他。後來,本寂赴曹山說法,進一步發揮良价的五位君臣,遂成禪宗的另一門風,史稱「曹洞宗」,也是中國禪宗史上一個影響極大的宗派。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