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白話百喻經故事1

白話百喻經故事1

[日期:2012-04-23]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當代大文豪魯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資銀六十元給南京金陵刻處印送
『百喻經』。這部經是以寓言方式,宣揚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體的讀物,可見其
在文學上有很大的價值..........。

※....卷首語....※

....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們在王捨城的一個鵲封竹園裡集會,座中有諸大比丘,
諸大菩薩,以及天龍人部等。在這個盛會中,還有從別處來的異學梵志五百人,
他們都一心想聽佛法,對佛有所詢問,當佛出來坐定後,他們便從座上站起來說︰
『我們聽說佛法非常宏大和深遠,所以特來請教。』佛就叫他們提出問題,一一
加以回答,於是那五百梵志,都得到了心領意會,明白佛法的真義。就在佛座下
五體投地受了五戒。接著,當他們重新坐回座位以後,佛就對他們說︰『你們要
好好聽,我現在給你們說各種譬喻。』

....『百喻經』就是這樣的緣起,以下就是正文...........

注【梵志】1志求生於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羅門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笨人吃鹽....※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裡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
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裡想︰『菜的味道
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就已這樣好吃,那麼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這樣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嘴裡去,不料鹹得要命,
就急忙把鹽從嘴裡吐出來。

....這故事比喻︰修行人適當地節量飲食,少欲知足,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
處的;但一般外道宣傳,矯枉過正,索性提唱不進食,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
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果影響身體,困餓而死,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
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

....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備起
來,使臨時不致缺少供應。他心裡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
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裡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
它放在午腹裡,到宴客那天一併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
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
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
客人們嗜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場給客人
們譏笑了一頓。

....這故事比喻︰修佈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應
該把握時間,及時來作,否則不就和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的愚人一樣嗎?


※....梨子打破頭....※

....從前有一個呆子,是一個禿頭。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他上沒有頭髮,就把一
個梨子打他的頭,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個呆子的頭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來。
可是這個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開。這時有另一個人看到,心裡很
是不忍,就對呆子說︰『你為什麼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應該避開才
是。看你滿頭是血,不怕痛嗎?』呆子回答說︰『唉!這種人愚癡橫蠻到這樣地
步,真太不講理了。他以為我頭上沒有頭髮,當作一塊石頭,好像可以隨便用梨
子來打的,不知道這是我的頭呢。終於打出血來了。你看,唉!這種毫無知識的
人,我對他是沒有辦法的。』另一個人聽了,很是生氣,就責罵呆子說︰『你真
是笨得可憐,難道別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動,弄得頭破血流,倒不癡嗎?』

....這故事比喻︰有些學佛人不能真實守戒、習定、學慧,只是外表威儀,以獲
得人家的稱讚,結果自己受苦,就和那個挨打的呆子同樣的愚癡。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並
不愛他,因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
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秘密對她說︰『我走了以
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屍放在我家裡,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死了。』
那老婆婆果然去弄了一個女屍放在她家裡。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
很是悲痛,還在屍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屍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裡,並
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時就和她的情
人結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
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在回來了。』丈夫回答說︰『我的妻子
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為什麼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
求他承認,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是不肯承認下來。

....這個故事比喻︰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
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成
見,同樣是愚癡可憐的。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
痛,看到遠處熱霧,當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
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
是呆望著,並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在找到
了,為什麼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
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聽了,都笑他。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強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
戒律很廣泛嚴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捨棄不受,仍舊流轉生死,終沒有
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殺子成擔...※

....有一個人,養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
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把死了的兒子拿
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
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當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哦,只有這
樣吧,再殺死一個,那就可以成擔挑了去。』結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
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
假作持戒清淨。被人揭發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該和保護珍貴的眼珠一
般,怎麼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
這正像殺子成擔,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認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裡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近的人,對他都很
稱讚、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他
為什麼認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
人變為貧窮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
『他並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為
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矇
混欺騙。


※....偷國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王宮,在國王的衣庫裡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
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國王在發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
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裡偷去的,
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
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當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當穿在腰上的,穿到
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
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那野人無話可答,不
得不俯首承認。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
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果還不是暴露他
們的本質來!


※....呆子讚美父親的德行...※

....從前有一個人,在許多人面前,讚美他父親的德行,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
不曾損害別人,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說謊話,而且
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還肯幫助人家。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就想自己也
應該讚美父親一番,就說︰『我父親的德行,還勝過你的父親呢。』大家就問他,
那是一些什麼德行?呆子回答說︰『我父親的從小以來就斷絕淫慾,不幹這種事
的。』大家聽了都哄笑起來,說道︰『你的父親如果這樣,那麼他怎樣會生出你
來呢?』

....這個故事比喻︰讚美別人的好處,須要符合實際;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到
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語。


※....烈火上的糖漿...※

....有一個人,正在家裡煎熬砂糖,那時來了一個富人,他想趨奉那富翁,請富
翁吃一杯糖漿,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鍋裡,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爐
子裡的火很猛烈,糖漿放上去不久就沸滾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煩,想把糖漿
立刻減低溫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漿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間忘記了把小鍋子從
火爐上拿下來,因此雖然扇了很久,糖漿還是在沸滾。那人很著急,弄得滿頭是
汗。旁人看了覺得很好笑,對他說︰『你這樣是作是白費氣力的。鍋子下面不停
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去除滅貪、嗔、癡煩惱的烈火,是不可
能得到清涼解脫的,儘管您忙著其他無益的苦行,還不是徒勞無功,無補實際的,
將來依舊是流轉生死,受苦無窮。

※....事實證明...※

....有許多人坐在一間屋子裡,談論某人的品行,內有一個人說道︰『這個人別
的都好,只有兩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動火發怒,第二是他作起事來很魯莽。』
不料所說的這個人剛從門外經過,這些話被他聽到了,立刻怒氣沖沖,走進屋內,
用手打談論他的人,並說︰『我在什麼時候曾經動身火發怒,什麼時候曾經作事
魯莽?』當時許多的人都對他說道︰『您現在的舉動,不是足以證明你的惱怒和
魯莽了嗎?』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種人有過失自己不明白,別人對他提出意見,不但不虛
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挾嫌報復。這樣不但阻礙自己的進步,並且暴露和發展
了原來的過惡,招致了不良的後果!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