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俱舍之雹(世親菩薩)

俱舍之雹(世親菩薩)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世親論師早年是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學者,曾著《阿毗達磨俱舍論》,弘通此派的教義學說。當時,說一切有部的教理已經落後於時代,在其他教派的攻擊批判之下,經常是紕漏百出,矛盾難通之處屢見不鮮。這使說一切有部成了人們的進攻對象,更使說一切有部在佛教中處於非常難堪的境地。世親為了挽回這種局面,在著作《阿毗達磨俱舍論》時就沒有死抱教條不放,而是依理思考,融入了其他一些教派的合理觀點。這本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好事,有利於理論的完善與提高,但在保守的說一切有部學者看來,這便成了天大的逆事,必要群起反擊,以「撥亂反正」,恢復傳統。其中以眾賢論師的「成就」最高。
  
  眾賢是古印度迦濕彌羅人,博識聰敏,幼年便有雅譽,於說一切有部出家,精於《大毗婆娑論》的研究。世親完成《俱舍論》後,眾賢盡心研究了十二年,終於寫成一部計二萬五千頌、八十萬字的《俱舍雹論》,批判世親。此論以「雹」字取名,意謂將如冰雹擊敗草,《俱舍論》將不堪一擊。眾賢論師既成此論,便持與門徒說:「以我的才能著成此正論,批駁世親,挫其鋒銳,其勢必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我今後的事便是要與世親論辯,絕不能容許他獨擅專名,汙壞我宗正法。」
  
  眾賢的弟子們見老師有此大志,便四處尋訪世親,以便邀他與眾賢辯論是非。
  
  那時,世親已經年紀很老了,正住在磔迦國的奢羯羅城。當他聽到消息,知道眾賢正在尋找自己辯論,立即收拾行裝,準備遠遊躲避。
  
  門人弟子心中疑惑,上前勸諫說:「老師您的德行等同先賢,聲名亦已獨擅當世,遠近治學之人莫不稱讚敬重。何以一聽眾賢之名,便慌張失措,做起逃跑的打算來呢?您如真的這樣做,恐怕連我做弟子的也會丟臉了。」
  
  世親回答說:「我此次遠行,並非為了躲避眾賢,實在是因為此國境內沒有聰明智慧之士。眾賢是後生小子,年輕力富,腦子也轉得快,如果論辯起來必是應答如流。我卻是個老頭子了,腦子自然不如他靈活,如真的與他當面交鋒,哪裏會有我說話的餘地呢?所以,我這次遠行,實際上是要把他引到中印度去,那裏聰明人多,我在那裡與他辯論,即使話說不過他,那些聰明長者也會依理思考,可以準確地評判兩人的真偽得失。這才是我遠行的真正目的。」於是,世親便命弟子背起書籍行李,長途遠遊去了。
  
  後來,眾賢終於有一天來到了奢羯羅城,但一至此他便身染沉疴,眼看就要死了。他想到自己一生的心血唯有一部《俱舍雹論》,但其正確與否、能否傳世卻仍未經過辯論的檢驗,心中鬱悶,於是寫信給世親說:「自如來去世,佛法大業部執紛呈,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黨其同,伐其異,獨擅一門,擯斥餘法。我以愚昧之智,得本師傳教,一生所學,唯有說一切有部一宗。後曾讀您所作的《俱舍論》,知其破斥本宗大義,便不自量力,研習經年,製成此《俱舍雹論》,欲以扶救本宗正法。所謀極大,而稟智偏低,今又死期將至,世命不久。既知菩薩您能夠闡發佛教之微言大義,不因人廢言,故敢送此論與您指正。如所作此論果有一絲半縷隨順佛法之處,希望菩薩您能不加毀破,使之久傳於世。果能如此,則眾賢後生小子死亦幸矣,何恨之有!」書畢,眾賢選擇門人中能言善辯者,托以書信及所作《俱舍雹論》,請他務必轉交世親。然後便氣絕而亡了。
  
  眾賢寫給世親的信,無非是請求世親在自己死後不要對他所作之論進行破斥,以使之得以傳世。世親接到信後,閱知來意,又取出《俱舍雹論》披閱良久,對弟子們說:「眾賢論師雖是後學未進,其聰明機敏亦可謂當世的俊才。今觀此論,道理雖有不足,文句卻有可採之處。對我來說,若破眾賢此論,易如翻掌。但顧念其臨終所託,我還是遂了他的遺願為上,何況眾賢此論也是發揚我宗的力作呢?」但想到《俱舍雹論》的書名對自己不恭,遂改其名為《順正理論》。
  
  以上便是世親與眾賢圍繞《俱舍論》所進行的爭端。按上面的故事所說,世親當時確是不敢與眾賢進行當面交鋒,儘管他有自己的解釋理由,但在世親弟子的心目中,其遠遊實際上就是躲避,兩者之間沒什麼區別。足見眾賢論師的學問實不在世親之下,世親對他沒有必勝的把握。等到眾賢一死,世親便又活躍起來,不僅直接批評了眾賢的論著,還為其論著更改了書名,因為已經無人再來與他當面辯論了。
  
  世親是印度佛教史上的大家,其門下弟子數以千計,在當時以及日後都有著極高的聲譽,但在這次與眾賢的爭端中卻顯得有些不光彩。眾賢的名氣雖不如世親,卻代表了佛教說一切有部的傳統,想必同樣有許多人仰慕其學問與勇氣。正因為如此,也因為世親的膽怯,所以本則故事對眾賢論師是相當客氣的,甚至也有些崇敬的成分。但到後來,世親門下再傳弟子越來越多,說一切有部的傳統力量越來越弱,佛教對眾賢的態度也就越發強硬起來。在《世親傳》中,世親便不需要遠行躲避,而是公開宣稱不屑與眾賢辯論了。再到後來,便傳說有一位名叫無垢友的論師,因發誓欲學眾賢。破斥世親而立即周身出血,墮入地獄了。那時印度佛教想必已是世親門徒的天下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