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辨欲見彌勒(清辨比丘)

清辨欲見彌勒(清辨比丘)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龍樹的中觀思想經提婆傳至羅(目++侯)羅,後來的線索便不清楚了。據估計,中觀學此後可能逐漸衰微下來,極少有人研習,尤其是到公元四、五世紀無著、世親的唯識學說發展起來之後。然而,到了公元六世紀時,中觀思想又一度盛行起來,清辨是當時恢復這一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清辨是南印度株刺耶山人,剎帝利種姓,曾至中印度學習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典,尤其偏好龍樹的中觀學說。學有所成,便回南印度傳教,弘場中觀思想,曾做過南印度五十餘所寺院的住持。然而,清辨生活的時代,無著、世親的唯識學說是印度佛教的主流,門風之盛,傳播之廣,絕非其他各宗各派可比。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唯識學說已代表了佛教思想發展的最高水平,無出其右者。然而,清辨以龍樹的中觀考究唯識學說,卻發現了這一理論有許多難通之處。為了弘揚中觀,清辨便想尋找唯識學者護法進行討論。
  
  護法是當時唯識思想的最高代表,也是有名的高僧,我國的玄奘曾經在其門下受業。
  
  護法當時住在摩揭陀國舊都波吒釐城,清辨打聽到確信後,便帶領弟子北上萬里,來到此地。他派人送信給護法說:「久聞護法菩薩宣揚佛陀遺教,化導迷徒,聲名早著,為人仰讚。今有清辨前來請教,與你討論幾個疑難問題。而且必要在這番討論中得到個結果,以不負相見一場。」語氣雖然委婉,清辨卻藉此表明論辯的決心。
  
  但不知是何緣故,護法並不願與清辨面決高低,他對清辨的來使說:「人世如幻夢,才醒便無;身命若浮雲,過眼成空。人應抓緊有生之年,勤奮修習才是,哪有閑工夫爭來辯去,徒費口舌呢?」遂不與清辨相見。
  
  清辨無奈,只好返回南印故里,但心中的疑問仍不能忘,時刻都在想著與唯識學判明是非。然而,護法不願與自己辯論,自己又能怎麼樣呢?清辨心中抑鬱不已。
  
  有一次,他靜下心來想:我的疑問,只怕除了彌勒,再也無人能解決了。彌勒是佛教傳說的未來佛,將於後世來人間成佛傳教,救渡眾生。清辨想到此處,立即有了主意。心想:就等彌勒成佛時再解決自己的問題好了。他於是來到一尊觀音菩薩像前,虔誠誦念《隨心陀羅尼》咒,歷時三年,絕食飲水,至誠祈禱,終於感動了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問:「你有什麼志願嗎?」清辨回答:「願留此肉身,以待彌勒成佛出世。」觀音菩薩說:「人命危脆,世間浮幻,你留肉身有什麼好處。不如努力修行,轉生兜率天宮。在那兒不但可以見到彌勒,還可見得更早呢。」清辨說:「我早就發了誓,必要以現在的肉身面見彌勒。此志不可奪,此心不可動。就請你將辦法告訴我吧。」觀音菩薩於是告訴他說:「既然如此,你可以到馱那羯磔迦國南山的執金剛神處,虔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必能遂你心願。」
  
  清辨於是來到執金剛神所,虔誠念咒。一晃又是三年,執金剛神出來對他說:「你這樣精勤念咒,有什麼請求?」清辨說:「我欲留此肉身,待見彌勒。觀音菩薩指示我前來你處,望你予以幫助。」執金剛神說:「此山岩路之中有一座阿素洛(譯作非天,佛教宣稱的一種惡魔)宮,如按一定辦法祈請,石壁自開。石壁一開,你就進去,便可待見彌勒了。」說完,又將祈禱的辦法教給了他。清辨又問:「我幽居洞中,怎能知道彌勒佛出世與否呢?」執金剛神說:「屆時我自會通知你。」
  
  於是,清辨依法祈禱,精勤不怠,一晃又是三年。三年之後,清辨以神咒之力,運芥子撞擊石壁,石壁洞開。他跨在洞口對圍觀的人群說:「進入此洞,便可於來世見彌勒佛了。有願意者,可與我同入洞中。」觀眾驚駭不已,以為是毒蛇之窟,不敢同入。只有六人比較大膽,隨之而去。清辨等人一進洞內,石壁自然關合,與原來一般無異了。清辨經過九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他的志願,可以肉身待見彌勒出世了。
  
  上面故事所述的實際上是清辨晚年的情況。按此故事所說,清辨晚年的活動雖仍出於與唯識思想論辯的需要,但其活動本身已與原來有重大差異,轉成為對密咒的誦持了。如果除去其神話成分,則可以說清辨已成為密教的修持者。是否有這種可能呢?如從佛教史上考察,密教作為系統的教派雖然出現於公元七世紀之後,但密教的某些基本方法卻一直貫穿於佛教發展的歷史之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清辨生活於六世紀間,其時代距密教的時代已經不遠,他的晚年修習密咒是完全可能的。然而,作為一個大學問家,清辨之接受密教方法的影響,卻預示著佛教的一個重大變化,即是密教興盛期的到來。
  
  清辨之後,印度許多中觀學者都奇特地轉入密教之中,加入密修者的行列。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中觀思想實際上是佛教密宗的理論源泉之一,其發展的極境自然有向密教演化的趨勢。所以,清辨的晚年修密可能與護法的唯識學無太多的關係,而是他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至於故事所說的清辨是為了與唯識學派判明是非才修密咒,可能便是古老相傳的誤說了,是把他的前期思想與後來的思想混同的結果。
  
  西藏材料對清辨的記載,就只說他晚年皈依了密教,並未說其修密是為了要與護法論辯的關係。比較看來,這一說法可能是正確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