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脫卻勝身(安世高大師)

脫卻勝身(安世高大師)

[日期:2012-04-20]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安世高本是西域安息王太子,父死,讓位於叔父,自己則剃度出家,皈信佛教。漢桓帝建和二年(一四八年),安世高一路遊化,來到京都洛陽,譯經傳法,所出經論共卅九部(或曰廿九部)一七六卷,是最早來華的譯經僧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然而,古來相傳,安世高還是一位神僧,他窮理盡性,能識先世之業,所做的神蹟更是超出人們的想像。據說,安世高初至洛陽的時候,便常對人說起他的先世故事,說他的前身已經出家,與一位同學共同修道。那位同學天分極高,但卻常懷嗔怨。每當施主不能或不願佈施時,他總是心中憤怒,怨恨不已。安世高屢屢相勸,同學終是不改。如此廿餘年,安世高向同學告辭說:「我要到中國的廣州去償還先世之債。你聰明才智不在我下,只因多嗔怨之心,死後必受惡形。我若得道,必來救度你。」告辭後,安世高來到廣州。漫遊之際,突遇一少年提刀說:「總算讓我找到你了。」安世高笑著回答:「我先世欠了你的,故此遠來償還來了。」遂伸頭出去,面無懼色。那少年一刀揮出,安世高身首異處,神識飄至西域安息國,投胎為安息國太子,便是今世的安世高之身。
  
  安世高自己這樣宣稱,可真正相信的人卻寥寥無幾。靈帝之末,中原紛亂,安世高向江南遊化,以避戰亂。臨行前,安世高對眾人說:「我將南去廬山,救度昔世的同學。」遂一路遊化來到廬山腳下。那時廬山腳下正好有一座神廟,名叫(?)亭廟,據說素有威靈,神驗無比。有一人曾不告而取,砍走了廟裡的青青翠竹,及其放水行船,船立即翻沈,沒入水中去了,青青翠竹也回到原來生長的地方。自此之後,舟人對(?)亭廟極為敬畏,每次行舟,必到廟中燒香上供,祈請神靈保佑水路平安。
  
  安世高來到(?)亭廟邊,同行旅客依照慣例到廟中上供。忽聽有聲音從空中傳來說:「船上有位和尚,請你們把他叫進來,我有話說。」
  
  大家免不了嚇得心慌意亂,急忙將安世高喚入廟中。只聽那聲音對安世高說:「我先世時與你一同出家修道,好行佈施而性多嗔怒。今為(?)亭廟神,因前世的佈施,故有珍寶無數,治地千里;因前世多有嗔怒,故今身受報惡形,醜陋無比。今日能見到老同學,真有說不出的高興,欣喜萬分。我壽命將盡,死在此處恐怕汙穢江湖,所以想去山西的大澤之中,只是由於前世惡業,只怕死後會墮入地獄。我有彩絹千匹,寶物無數,希望你以此為資,建立佛塔,好使我轉生善處。」
  
  安世高回答:「我就是特意來救度你的,你何不現形出來相見一面呢?」
  
  那聲音說:「我身形醜陋,出來恐怕會驚嚇眾人。」安世高回答:「不妨事,沒人怪你,你出來吧。」
  
  言未畢,只見廟中出現了一顆碩大無比的動物腦袋。眾人一看,原來是一條大蟒,只不知蟒身到底有多長。那大蟒爬到安世高身旁,安世高用梵語對他說了些什麼,大蟒便淚如雨下,悲喜交集,不久隱形而去了。
  
  安世高遂取走彩絹珍寶,造了一座寺院。一天傍晚,安世高正與同伴泛舟水上,忽有一少年來到船上,跪在安世高身前。安世高對他祝願一番,那少年便倏忽不見。安世高遂對眾人說:「剛才這位少年便是(?)亭廟神,現已脫卻蟒身了。」據說,自此之後,那座(?)亭廟便失去效用,不再靈驗了。還有傳說,當時有人於山西大澤之中見到了一條死蟒,首尾長達數裏。那個地方後來就被稱作大蛇村了。
  
  這個故事是佛教的一個傳說故事。
  
  安世高的時代,佛教在中國尚未展開,佛教那套獨特的人生哲學尚未被中國人接受和理解。然而,中國沒有奉行排外主義,將佛教拒於國門之外。原因何在?因為佛教中有與中國思想相通之處,這相通之處便是它的因果報應學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原有的學說只談兩世因果。儒家說:人是父母所生,死而為鬼,聰明正直者可以為神。道家也說:人是父母所生,可以長生不死,或羽化而登仙。佛教說三世因果,認為人生無始無終,生死循環,無有窮盡,而凶吉福禍全由自己所作善惡所感,不爽毫釐。安世高的故事就是要以形象的語言,把佛教的三世因果報應理論介紹到中國思想中來,因此,這個故事同時表明了中國思想最初對佛教接納的程度:主要的是其三世報應說,而不是佛教玄奧的教義思想。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