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生故事

人生故事

第三章 因果報應(26篇)

[日期:2012-04-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土宗編輯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晉代佛圖騰在洛陽見石勒殘暴好殺,就用因果報應的道理說服他,刀下救人無數(《晉書》)。南宋周顒見明帝用刑殘忍,就讀誦佛經中的因果故事,明帝因而有所悔改(《南史》)。

自古以來,因果報應的道理讓無數人改惡從善。

、惡有惡報

一○二、畫工受賄

漢元帝命畫工給宮女們畫像。宮女多對畫工行賄,只有王昭君不肯。畫工故意把她的像畫得最醜。

後來匈奴求婚,元帝就把王昭君遠嫁匈奴。到這時元帝才見到王昭君,容貌竟是後宮第一。

元帝知道是畫工有意醜化王昭君,就把畫工殺了。

畫工的名字叫毛延壽。 (《西京雜記》)

一○三、賣友受辱

長壽年間(六九二—六九四),武則天下令斷屠。左拾遺張德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闔家歡喜,私自宰了一隻羊,宴請賓客。

客人中有個叫杜肅的人,偷偷藏起一塊肉,參了張德一本。

次日上朝,武則天對張德說:「聽說你生了個兒子,恭喜啦!」

張德連忙拜謝不迭。

武則天又問:「可是你從哪裡弄到肉宴客呢?」

張德一聽,臉嚇得煞白,連連叩頭說:「臣該當死罪!該當死罪!」

武則天慢條斯理地說:「我下令斷屠,並不包括紅白喜事,你並沒有大的過失,起來吧!只是以後交朋友要謹慎。」說罷,把杜肅的奏章拿給張德看。

杜肅羞愧得無地自容。(《資治通鑒》)

一○四、見義不為

廣西博白縣城關,曾發生過一幕親生母親不及時搶救,致使兒子溺死的悲劇。

一天傍晚,二十一歲的陳某去城裡參加一位朋友的酒會,喝過了頭,回家的路上一頭栽進一條小水溝裡,水溝的水僅深○.三米左右,但陳某酒力發作,掙扎不起。

恰好此時他母親路過,看到他在掙扎,但因時近黃昏,看不清是誰,又因事不關己,就逕自走開了。走了很遠,她又覺得像是自己的兒子,連忙返回搶救,可是兒子已經死了。(佚名)

貳、善有善報

一○五、最後一美元

二十年前那個雨雪霏霏、北風烈烈的季節,剛剛中學畢業的我,帶著對音樂的狂熱,隻身來到納什維爾,希望成為一名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然而,我卻四處碰壁,一個月下來,口袋裡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而一位在超市工作的朋友用那裡準備扔掉的過期食品偷偷接濟我,我才勉強度日。最後,我只剩下一美元,卻怎麼也捨不得把它花掉,因為上面滿是我喜愛的歌星的親筆簽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車場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輛破舊不堪的汽車裡。一連兩天,汽車都停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溫和地向我揮揮手。我心裡納悶:這麼大的風雪,他待在那兒幹什麼?

第三天早晨,當我走近那輛汽車時,那名男子把車窗搖下來。我停住腳步,和他攀談起來。交談中,我瞭解到他是到這裡應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無法立即工作,口袋裡又沒有錢,只好待在車裡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紅著臉問我是否可以借給他一美元買點兒吃的,日後再還我。

然而,我也是自身難保。我向他解釋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我轉身離去。剎那間,我想起口袋裡的那一美元。猶豫了片刻,我終於下了決心,走到車前,把錢遞給了他。

他兩眼頓時亮了起來,「有人在上面寫滿了字。」他沒有留意那全是親筆簽名。

那一天,我儘量不去想這珍貴的一美元。

然而時來運轉,就在當天早晨,一家電臺通知我去錄節目,月薪五百美元。從那以後,我一炮打響,成為正式節目主持人,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

我再沒見過那輛汽車和那名男子。有時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還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關重要的考試。

我通過了。 (楓葉子)

一○六、博士論文答辯

我花了超過五年的累人時光在準備我的博士論文。此刻,我正拼命地準備我的口試。口試將在加州舉行,我預訂了一張經由明尼亞波利斯的機票,準備在那裡轉機到約翰.韋恩機場去。

飛機抵達明尼亞波利斯的時候,已經晚了很久,所以我得全力衝去趕搭前往加州的飛機。機場大廳裡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個人,我在自動走道上停下來喘一口氣。

就在這時,我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吃力地拿著她的手提行李。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著她的臉,脫口而出:「妳是不是要搭乘五六七航班到加州去?」

她回答:「是的。」

「我也是。」我回答,「我幫妳提行李,我先跑過去,叫他們等妳。」我拿起她的行李,開始全力衝刺。

我跑進飛機,告訴一位空姐後面還有一個人,請他們等她進來再起飛。我拿著她的行李,坐到我的位置上。不久,她也到了——她是最後一個上飛機的。

飛機飛穩之後,我把行李還她,她微笑著向我道謝。

口試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旅館裡整夜沒睡。第二天早上七點我就到大學裡去了,考試委員會讓我在一間教室裡等了一個小時。我走進會議室,看到所有的教授都穿著莊嚴的長袍,起初我很恐懼,小心翼翼地看著每一位考試委員的臉孔,我看到了坐在正中間那位女士愉快的面孔。她看著我,像個年輕女學生般地對我微笑,並且眨了一下眼睛。她就是前一天晚上我幫她提行李的那位女士。

不用說,每當我有問題答不出來的時候,她總是鼎力相助。(湯瑪士.德.帕歐利)

一○七、私塾先生

休寧有一位私塾先生,家裡很窮,但他勤奮好學,尤其喜歡研究律法。

村裡有個富人死了,兩個兒子為財產發生爭執。哥哥拿來厚禮,央求先生替他寫狀子。先生說:「我研究律法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打官司,怎能反而為你興訟打官司呢?」說罷,建議他念及手足之情,不要兩敗俱傷。哥哥聽了非常感動。

次日,弟弟也來請先生寫狀子。先生也這樣勸導他。弟弟也被說服了。

兄弟倆和好如初,同心協力,事業蒸蒸日上。

有一次,兄弟兩人外出販賣沙板,忽見沙板上刻有先生的姓名,兩人大悟:「承蒙先生的勸導,咱倆才止息了爭訟,今天才有這樣的家業,我們要知恩報恩哪!」於是約定好將販賣沙板所得利潤全部贈給先生。

先生因為年紀大了,沒再教書,生活更加貧苦。一天,他正和兩個兒子對坐喝粥,忽見兄弟兩人進門禮拜,執意饋贈三百兩銀子。先生不肯接受,兄弟倆勸道:「這是上天賜給先生的啊!」先生這才接受了。(《集福消災之道》)

一○八、免租贖子

華亭有個貧窮的讀書人,名叫李登瀛,家裡只有二畝田產。他的佃戶因病荒廢了種田,只得賣子還租。李登瀛知道後心中不忍,對他說:「你因為有病不能種田,這不是你的過錯。我雖然不富裕,還能過得下去,怎麼能使你們父子離散呢?快把錢拿回去,贖回你的兒子!」佃戶擔心買主不肯答應。李登瀛說:「我一個窮書生尚且能讓你的租,大戶人家也知道積德,我為你去說合。」就與佃戶一同前往,使得他們父子團圓。

佃戶很感激他,日夜為他祈禱。

康熙甲子(一六八四年),李登瀛鄉試考中,乙丑(一六八五年)之後,連傳捷報。 (《安士全書》摘自《匯纂功過格》)

一○九、救命之恩

(一)

抗戰前幾年,寧波有一間「孔鳳春香粉店」,店中有個姓蔣的職工,大家都叫他蔣先生。

一年年底,蔣先生照例回東鄉家中過年,路過老江橋,看見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在橋上悲傷哭泣。經瞭解,小姑娘原來是個童養媳,婆婆管得很嚴,她的未婚夫在外地經商。這天,婆婆叫她帶十元錢到鄰村去付「會金」,不幸這十元錢不知在哪裡丟失,來回找了幾趟,均未找到,怕回去婆婆不會饒恕,除了受到一頓打罵外,今後的日子肯定也很難過,因此想投江自盡,了結苦難的一生。

蔣先生同情她,拿出十元錢給她。小姑娘非常感激,再三詢問恩公的姓名地址。蔣先生就照實告知了店中的地址。那時,十元錢能買很多東西,對一個小職工來說,也是一件大施捨。

過了幾年,抗戰爆發,杭州淪陷,寧波成為日軍轟炸對象。有一天,蔣先生因公要去上海採購貨物,需要搭乘小火輪。當時,蔣先生已坐在「景興號」艙內。離開船還有十多分鐘時,兩個同事氣喘吁吁地跑來,硬把他拖回店裡,說:「有一對新婚夫婦,一早從鄉下挑來一桌喜酒,說是特地來找恩公的,非要當面拜謝救命之恩不可。」蔣先生這才想起以前的事。

「景興號」剛離開碼頭,空襲警報就響起來了,日機又來轟炸。「景興號」緊急靠岸,乘客們驚恐萬分,秩序大亂,爭相擠到靠岸的一側,船身頓時失去平衡,傾覆江中。上空敵機還在不斷掃射,江闊水急,無人敢冒險搶救,船上數百人全部遇難。

蔣先生因為前幾年救人一命,因緣巧合,倖免於難。善有善報,救人即救己,真實不虛。(《廣化文選》杭州妙法)

(二)

池州府殷家匯經紀行有一位棉花客,常年到鄉下收棉花。

在下鄉途中,他遇到一個打狗的人,背著一條大狗。他很可憐那條大狗,就將牠買下,用剩飯餵牠。從此,主人與大狗形影不離。

一天,棉花客到丁家洲收棉花,經紀行老闆找來渡船送他,大狗也一同前往。

船家發現棉花客身上有很多銀兩,心生歹意,將船撐到江邊無人處,乘機將棉花客套入袋中,用繩紮緊袋口,扔入水中。

大狗急忙跳下水,用嘴叼住紮口袋的繩結,不停地叫。附近漁民聞聲趕來,將棉花客救出。

回到經紀行,棉花客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老闆。老闆假裝不知情,派人找船家詢問棉花客的下落,並邀請船家到經紀行喝酒。船家一來,老闆讓棉花客當面對質,船家伏罪,退還了銀兩。 (《見聞錄》)

(三)

五十六年前,臺灣中部有一則傳奇故事,可惜年代久遠,人事已遷,筆者雖三度走訪深山,終未找到故事的主角。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戶山居人家,六天前剛辦完喜事,正在祭祀先祖。忽然,從外面跑進來一隻受驚的山鹿。原來,這隻山鹿是被獵狗追逐,一時逃生無路,便跑到祭祖的神桌下躲避。

不一會兒,獵人也追了過來,硬要索回山鹿。

新娘覺得事情蹊蹺:何以在祭祖上香時跑來一隻山鹿?因此建議公婆:「也許這隻鹿跟咱家有什麼因緣,不然,山這麼大,怎麼偏偏跑進咱家逃生?我們一定要救牠才好。」

公婆覺得新娘言之有理,便不欲還鹿。

獵人說:「如果不是我引獵狗追逐,山鹿也不會跑進你家。不還鹿可以,你們要出二十塊銀元。」

公婆一聽這話,心中合計:辦這門親事總共才用去十五塊銀元,一隻山鹿竟要價二十塊!便想還鹿。

但新娘之意甚堅,一再勸說公婆設法救鹿。公婆因新娘剛過門兒沒幾天,也不便否決,於是就跟獵人討價還價。

到了黃昏,大約講到十五塊銀元,公婆還是面有難色,偷偷對新娘說:「我家迎妳過門,用去十五塊銀元,其中四塊還是借的,現在何來十五塊銀元買鹿?」

新娘稟告說:「只要二老同意,不用發愁銀元,我的陪嫁正好是十五塊。」

公婆見兒媳心意已決,也就同意買鹿。獵人得銀而去。

新娘從案桌下招出山鹿,軟語安慰。山鹿受到安撫,狀似感激,輕跳幾下,遁往山中。

一時,新娘救鹿的消息四處傳遍,左鄰右舍無不取笑新娘,娘家人更是責備有加。但新娘並不在意,任由指責。

事過兩年,家中新添的小寶寶已滿周歲。一家人各自忙碌著,將孩子獨自放在院中的童車上。這時,山鹿突然闖進來,用鹿角挑起童車和孩子,向外跑去。全家人急急忙忙追趕出來,等追到山上,忽然聽見一聲巨響,回頭一看,只見屋後高山崩塌,房屋被壓在下面。

大家目睹此景,方知山鹿為報答救命之恩,借著「偷孩子」引誘他們逃出。

山鹿輕輕放下童車,跑回了深山。(李水訴《阿彌陀旬刊》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四)

莊石妹,現年七十歲,發心虔誠。在基隆市的各寺院間,一提起「石妹姑」,幾乎盡人皆知。

她受雙親影響,自幼信奉佛教,十四歲開始戒殺茹素。

十五歲那年農曆二三月間,她在中壢龍潭山路遇到一群村童,準備用枯枝點火焚燒一個蜂巢。她不忍巢中幼蜂受死,心生悲憫,將蜂巢買下,說服村童還置原處。

二十四歲時,她協助丈夫在竹東南河經營煤礦。夏季某夜,她照例到浴池淋浴,因礦山暗無燈火,摸索著走近水池。就在她準備踏上「座石」之際,突然一陣蜂鳴聲繞頭大作。她驚異地返身點火察看,只見一條眼鏡蛇盤踞石上;繞頭鳴叫者,乃是一群黃蜂。她趕走毒蛇後,蜂群才散去。

由於群蜂報警,而免遭蛇咬,這使她驀然想起當年救過幼蜂的往事。(祥雲法師《獅子吼月刊》一九七一年一月)

一一○、宋郊中狀元

宋朝的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學讀書。一位僧人曾對他們說:「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

春試完畢,僧人看見宋郊,賀道:「你好像救活了數百萬生命啊!」

宋郊笑道:「我哪有這麼大的能力?」

僧人說:「蠕動之物都是生命。」

宋郊想了想,說:「有一個螞蟻窩被暴雨侵襲,我就搭了一座竹橋引渡牠們,難道就是這件事嗎?」

「正是!小宋今當大魁,你最終也不會落在他下面。」

等到公佈名次,宋祁果然高中榜首。章獻太后說弟弟不能在哥哥前面,就改為宋郊第一、宋祁第十了。(《安士全書》)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梵網菩薩戒經》)

一一一、放生現報

一九八四年,朱智超居士右手食指患一骨瘤,花生米大,提筆、拿筷子都很困難,疼痛難忍,去上海開刀。

一下火車,他發現一位婦女正在販賣青蛙,大約有二十多斤。他就將青蛙全部買下,給牠們說法,然後放生。

兩天之後,手指竟不疼了,骨瘤也消失了。 (《戒殺放生問答》)

一一二、忍怒息禍

和州有一對夫婦,養了一百多隻鵝。一天,他們的鵝吃了鄰居的稻穀,鄰居盛怒之下,打死了五十多隻。

女主人看到那麼多鵝慘死,開始也很氣憤,可是回頭一想:如果到衙門告他,雖能勝訴,但要花費很多——所有的鵝也不值那些錢。鵝雖死了,還有用處,何必爭那口氣呢?丈夫今天又喝醉了,如果讓他知道,肯定會動起手來,那就不好了。不如暫時忍耐。想罷,讓家僮收回死鵝。

第二天,丈夫酒醒了,卻聽到那位鄰居暴死的消息,「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沒了呢?」丈夫甚為驚訝。

妻子就把昨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丈夫感慨地說:「如果妳昨天把情況告訴我,我乘著酒勁兒,肯定要動手打他,那樣不就出人命了嗎?」於是將親友召集家中,當眾拜謝妻子。 (《見聞錄》)

范文正公說:「心中憤怒不如休,何必告縣又告州?縱然費盡千般計,贏得貓來輸了牛。」 (《安士全書》)

、迷途知返

一一三、為子孫謀

(一)

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他在少年時就開始顯露卓越的才華。 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他在少年時就開始顯露卓越的才華。

有一次,田文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隨口回答道:「孫子。」

田文又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玄孫。」

田文緊接著又問:「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不知道。」田嬰答不上來了,不耐煩地反問兒子:「你問這些幹什麼?」

田文這才道出自己的真意,說:「父親已經擔任了三代君王的丞相。這麼多年來,我們家的財富雖然增加了很多,卻沒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願意投奔我們。我們家裡的姨太太們天天穿著綾羅綢緞,而許多賢士卻連粗布舊衣也穿不上。即便如此,父親還嫌家財不夠,想盡辦法積累財富,還準備把這些財富留給那些連怎麼稱呼都不知道的後代!」

田嬰聽了兒子的話,又驚又喜,認為他是個目光遠大的人,從此對兒子另眼相看,讓他主持家政。

田嬰去世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封地,人們尊稱他為孟嘗君。(《史記》)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子孫不如我,要它做什麼?子孫強如我,要它做什麼?

(二)

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為養身口、遺子孫而已。然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口則菜羹盡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或為商賈,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

且古今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者,莫過秦始皇,吞併六國,焚書坑儒,收天下兵器以鑄大鐘,無非欲愚弱其民,不能起事。誰知陳涉一起,群雄並作,一統之後不上十二三年,便致身死國滅,子孫盡遭屠戮,直同斬草除根,靡有孑遺。是欲令子孫安樂者,反使其速得死亡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與衛錦洲居士書》)

積財以貽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司馬光)

福以酬德。應當為子孫造福,而不應為子孫求福。勤儉持家、廣積陰德,這是為子孫造福;積累財富、擴大田宅,這是為子孫求福。

造福表面上看起來恬淡,但是能夠使子孫長遠;求福表面上看起來熱鬧,但實際上是折損了子孫的福報。

一一四、了凡四訓

明朝人袁了凡所撰《了凡四訓》,以自己一生的經歷,論證命自我立、因果可轉的原理。

袁了凡,原名袁學海,少時被雲南孔先生用「皇極數」推算一生運程,預言他歷考名次、所得廩米數目等,並算出他功名止於貢生,某年任知縣三年半,壽五十三,無子嗣。

此後二十餘年間,趕考名次、所得廩米等一一印證,因而他確信命由前定,妄想追求徒勞無益。

一次,袁先生偶然拜訪南京棲霞山雲谷禪師,與其對坐三天三夜。受禪師開示,方知命由心造,可由心轉,未來可以把握。從此振作,清淨戒齋,發心改過,隨緣濟世,廣積陰德。孔先生的預言也從此不靈,進士及第,官居高位,子孫興旺,壽過六十九而猶康健。

袁先生集一生心得寫成的《了凡四訓》,成為指導後人為人處世、修身立命的經典之作,並作為因果理論的活證據,在近世佛教界廣為流傳,起了相當大的勸善作用。(《命自我立》)

一一五、養生

陸宗伯活到九十七歲高壽,有人打聽到他平常愛吃龍眼,於是當地的龍眼價錢就特別貴;我家鄉有位老叟,壽命比陸宗伯還長六歲,他平常愛吃蒸豬;還有兩位老婆婆,一位愛吃米湯,一位愛吃川椒,壽命都在九十歲以上,旁觀的人也都效法她們;還有一位老人,清早起來服蜜湯一杯,假使能得長壽,恐怕蜜蜂都沒有蜂蜜可吃了!唉!養生雖是君子所為,但死生有命,聖智無窮,所以孔子也只活到古稀之年,難道他沒有東西養生嗎?孔子的學生顏回早夭,只活到三十歲,莫不是因為食物粗劣而傷生?然而世間也有活到七八十歲卻連稀飯都吃不飽的人。由此可知,長壽是因為積福,跟吃龍眼有什麼關係?

何況佛門中還有長生於淨土的法門呢!(《竹窗三筆》)

一一六、養魚

世俗人有用小蝦飼養金魚的,有用小魚飼養鶴的。鶴一次就要吃數百條小魚,金魚一次就要吃數千條小蝦,這樣日積月累,所造的殺業實在是無量無邊!

有人養蠶,有人畜養六畜,這都是為了飽暖而造此殺業;養魚與養鶴,僅供賞玩而已!唉!難道不能放棄嗎?(《竹窗三筆》)

一一七、火燒藤甲軍

孔明施計火燒三萬藤甲軍的時候,垂淚嘆道:「此雖有功於國家,然必折損我的壽命。」

世人都知道殺人有罪,但於平時隨意把豬狗牛羊等殺死則安然不以為怪,豈不知殺畜生比殺人的罪過稍輕而已,怎能無罪?

《禮記》云:「王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世人看到《禮記》上這麼說,都知道殺大的畜生有罪,而對於蝦蜆螺蛤等,一餐就吃千百條生命,竟安然不以為怪,不知只是罪過稍微輕些,怎能無罪!

佛經說:「一切含靈皆具佛性。」可見螞蟻和人是一樣的,怎麼可以厚此薄彼呢?假如恃強淩弱是合理的,那麼人類可以互相殘殺而食了。《梵網經》云:「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含義多麼深刻啊!(《竹窗二筆》)

一一八、劉道貞戒殺文

明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家裡來了客人,劉道貞想殺雞宴客,可是怎麼也找不到那隻雞,他轉而想殺家中的那隻鴨,可是鴨也不見了。仔細一搜,只見雞和鴨一起躲在暗處,鴨用頭推雞出,雞用頭推鴨出,相持不下,不敢作聲。

劉道貞很受震動,就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護生篇》)

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衛它。一旦生命受到威脅,平時膽小怕事的人也會勇敢地起來搏鬥;一貫省吃儉用的人也會傾家蕩產去醫院治病;講究儀表的人也會割去身體的一部分以保全生命。人類如此,動物何嘗不是如此?

一一九、吃不來

昔一小兒,其父攜來歸依。余問:「汝歡喜吃肉否?」

曰:「歡喜。」

余以彼指置彼口中,曰:「此肉甚好,試吃吃看。」

彼極力拒之曰:「吃不來,吃不來。」

余曰:「汝自己之肉則吃不來,別種生靈之肉何得又吃得來乎?汝現在吃得來牠,牠將來亦吃得來汝,較比自吃其肉,則更加苦毒萬倍也。」

是以聖人以忠恕教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無如世人弱肉強食,習以為常。殆不知殺生食肉為罪惡,為非禮。見不食肉者,則誚之為迂腐,為迷信。設使其人忽爾變為鳥獸魚蝦,被人捕而欲殺,彼心中謂為正理,為應該,而歡喜充彼口腹耶?(《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

一二○、吃肉和吃素

(一)吃肉的理由:

吃肉時尚,說明生活水準提高。

吃肉的人看起來更強壯。

肉類富含動物蛋白。

肉類解饞。

(二)吃素的理由:

食肉動物有獠牙、利爪和較短的消化道,而人的生理結構與此不同。

人的胃酸較食肉動物少二十倍,而鹼性唾液內有很多酵素,可以消化穀類。

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只有七○克到九○克,很容易從素食中獲得。

蔬菜、水果、豆製品使血液呈弱鹼性,可降低體內膽固醇,對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和皮膚極為有利,因此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發生,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腎臟疾病、膽結石、骨質疏鬆、關節炎、痛風、便秘等。

肉類含有尿毒尿酸,導致疲倦,使人體技能衰退。

肉類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

肉類食品常常攜帶傳染病菌、抗生素和污染殘留物。

肉類製作不當,會產生大量致癌物質。

肉類生產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是生產素食的十倍以上。

吃肉導致蛋白質過量,從而導致肝病和心血管疾病。

吃肉會抑制維生素B12的合成。

吃肉導致人體缺乏維生素C,造成貧血。

吃素的人具有愛心。

吃素的人不會增長貪欲,不易昏沉。

吃素經濟實惠。

動物體內的病毒可直接傳播給人,而植物病毒不會。

動物被殺時因恐懼、憤怒情緒而分泌毒素。

動物被殺時的慘狀令人不敢想像。

「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

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公認矣。而中國人之素食,尤為適宜,惟豆腐一物,當與肉類同視。(孫中山《建國方略》)

一二一、鷗鳥

古時候,海邊漁村有個打魚的小伙子,每天都到海裡打魚。

小伙子很喜歡鷗鳥,每次打到魚都把不要的小魚丟到船頭上,任牠們啄食。

過了一段時間,那些鷗鳥都和小伙子混熟了。他的漁船不管到哪裡捕魚,鷗鳥都跟著他。牠們不但不怕他,有時甚至飛到他的肩膀上和他親近。

一天,小伙子又要出海。他的父親對他說:「我聽說你和那些鷗鳥很要好,今天捉兩隻回來給我玩玩。」

小伙子起初不肯答應,但禁不住父親一再要求,勉強同意了。

他搖著小船來到海上,神色緊張地窺伺著鷗鳥。那些鷗鳥彷彿知道他不懷好意,只是在船的上空高高地盤旋,再也不肯停落在他身邊。

小伙子只好空手而回。 (《列子.黃帝》)

一二二、奪刀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早晨,大豐縣草廟鄉五總村村民騰學華請「小刀手」沈根林幫他殺豬。早飯過後,兩個人一齊揪住一頭豬的耳朵,吆喝著拖出豬圈,按倒捆緊,沈根林麻利地一刀刺進豬脖子。

聽到同伴的慘叫,圈裡的一頭豬吼叫著拱翻圈門,喘著粗氣跑出來,一口奪下沈根林手中的刀,竄進陳家屋後的棉花地。騰學華、沈根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牠捉住。牠仍緊咬屠刀不放,滿嘴鮮血直流。(《新華日報》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九日)

一二三、活熊取膽汁叫人不忍卒睹

洛杉磯《世界日報》4月15日報導:

日前有一機會隨友人出差到長白山腳下的仙人橋,參觀這裡最大的仙人橋熊場。熊場坐落在山坳中,環境幽雅,樹木參天,幾乎與外界隔絕。每隻熊都單獨囚在大鐵籠內,有黑熊,也有棕熊,最少有十五隻。場主說,這裡的熊稱為「膽熊」,專為抽取膽汁,賺取高額利潤。

我們到達時,熊與飼養員融洽地相處。突然出現四個彪形大漢,群熊像見了鬼似地長號起來,鐵籠撼得搖搖欲墜。飼養員說,每天上午八時許抽膽汁,一到七點三刻,群熊就沒心思進食了,每頭熊都有大禍臨頭之感,發出求救的呼號呻吟。

身著白衣、面無表情的彪形大漢走到三號籠前,閃電般伸出一隻特製的鐵鉤,勾住黑熊的脖子,黑熊立即暴眼齜牙地哀嚎起來。在熊肚上熊毛剔淨處有一道永不能癒合的刀口,刀口上造有一個管,直通熊的膽囊,外連一根透明的塑膠軟管,用膠帶將軟管與創面緊緊包紮,取熊膽時再打開。另三個大漢進去按住熊的四肢,將針筒插進軟管。當墨綠色的膽汁被抽取時,可憐的熊張著大嘴,兩眼暴凸,渾身顫抖。

這場酷刑一直持續到十時,十五隻大熊全被抽取了膽汁,慘叫聲響徹山坳,令人肝膽俱裂。每隻熊每天都被抽取一五○至二○○毫升左右的膽汁,抽完膽汁的熊都捂著腹部,蜷縮在籠內打哆嗦,晶亮的小眼睛還掛著淚珠……

十時半,突然有人喊五號籠出事了。我們跟著場主衝到熊舍時,被驚呆了:五號內的棕熊自扒創口,把一副肝腸拉出來高舉著狂嗥,似乎在向人抗議,血流遍地。這酷烈的自殘一幕讓人目不忍睹。

這時,有人撞鐘示警,立刻有應急人員衝進熊舍,揮舞著利斧和大鐵鉤。場主喊道:「趕緊搶救熊掌!」見應急人不敢向前,他跺著腳叫道:「熊掌必須是活砍的!」又有養熊人趕到,只見厲斧一閃,五號熊的熊掌當即被血淋淋地砍下……

可能是五號籠內殺氣太盛,其他籠內的十餘隻大熊忽然一起發出懾人心魄的哀鳴,並有狂暴之勢,令人魂不附體!場主喝令養熊工冒著極大的危險指揮壯漢給最兇暴與最有可能自殘的幾頭大熊穿上「鐵馬夾」,注射麻醉劑。眾熊一見到鐵馬夾,立即安靜了。看來鐵馬夾很厲害,否則眾熊不會這麼快就折服。這場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的參觀,使我久久喘不過氣來。(俞允堯《參考消息》一九八八年六月五日)

一二 四、旅鴿的悲哀

旅鴿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候鳥,長著鳳凰般美麗的羽毛,長長的尖尾詩意般地翹起,妝點了北美的天空。鳥類學家估計,旅鴿最多時總數大約有五十億隻左右。一八七○年,人們在美國俄亥俄河畔的辛辛那提紀錄,一群遷徙中的旅鴿陣長五一○公里,寬一‧六公里,數目不低於二億隻,像巨幅的絲綢幕簾覆蓋了天空,遮天閉日,蔚為壯觀。

此後,隨著開發北美西部的熱潮,人們大量湧入西部,旅鴿的厄運也就從此開始了。牠們成群成群地被捕捉、槍殺,運到城裡銷售——人們發現牠們的肉細嫩鮮美。於是,在人類的無情圍剿之下,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旅鴿迅速走向滅絕。

一九一四年九月十一日,最後一隻旅鴿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牠的標本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展廳裡,牠的名字叫瑪莎。牠睜著圓圓的眼睛,用一種憂傷和鄙夷的目光注視著人類,令參觀者不忍卒睹。

為了讓人們記住瑪莎的教訓,美國人滿懷懺悔地為旅鴿立起紀念碑,上書:「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消失的動物》)

一二五、大自然的負載能力

生態學家澳德姆做過一個假設:一個體重四十八公斤的男孩,以小牛肉為食,一年之中需要吃4.5頭小牛;為了飼養這4.5頭小牛,需要開墾四公頃土地,全部種上苜蓿,來生產飼料。

最後的結果怎樣呢?小孩重四十八公斤,小牛重一○三五公斤,苜蓿重八二一一公斤。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二十二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的一七○倍!

大自然的負載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超過負載能力去供養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關陌《大自然與人》)

一二六、敬畏自然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麼,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可是,人們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稱要用這滴水來代替大海。

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笑——就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通過發展科學技術,人類不但打開了一個個微觀世界,而且飛上了太空,於是人類便沾沾自喜,以為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來,人類上下翻飛的這片巨大空間,不過是咫尺之間而已。

即使從自身發展的角度看,人類也沒有理由過分自傲:人類的知識與祖先相比,誠然有了極大的進步,似乎有了嘲笑古人的資本;可是,殊不知對於後人而言,我們也是古人,一萬年以後的人們也同樣會嘲笑今天的我們。也許在他們看來,我們的科學觀念還幼稚得很,我們的航天器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非常簡單的兒童玩具。人類的知識史彷彿是糾錯的歷史,一代一代地糾正著前人的錯誤。於是,當我們打開科學史的時候,就會發現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人類發明了種種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億萬年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藏——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跡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有四十多億年的歷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陽系更古老的星系裡,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級的生物,他們的智慧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他們看我們,也許就像我們看螞蟻一般。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大自然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命,就像一件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而人類卻不能製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而人類本身也只是自然的創造物,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自然當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我們的征服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應該把牠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自然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牠們。敬畏牠們,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就是敬畏自然。(嚴春友)

一二七、工業革命之後的天災人禍

從一七六九年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始,英國人進行了一個世紀的工業革命,各個產業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得到了空前飛躍。人們預測,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會使人類更加文明,並能擺脫疾病和災難,然而……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十五個國家、十五億人捲入戰爭,槍支、大砲普遍使用,飛機、坦克也開始投入戰爭。交戰各國共死傷三七五○萬人,被戰爭所帶來的饑餓和疾病奪走生命的平民也超過一千兩百萬。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六十一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十七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一‧一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五千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九千萬。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五日,倫敦籠罩在濃黑的煙霧中,街道上充斥著刺鼻的煤煙味和硫磺味,千百支煙囪還在繼續排放濃煙。煙霧持續了五天,五天中有四千多人喪生,之後的三個月中又有八千多人死去。濃霧是由二氧化硫、水與粉塵構成的「硫酸霧」。

一九五五年九月,洛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兩天之內造成四百多名老人死亡,郊區的蔬菜全部變成褐色,大片森林乾枯。光化學煙霧呈淡藍色,是由汽車尾氣經太陽紫外線照射形成的。

一九八一年六月五日,八名同性戀者死於一種可傳染的皮膚癌,美國官方公佈這種怪病的正式名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簡稱愛滋病)。愛滋病猶如一場新的瘟疫在全球蔓延,到二○○五年,感染總數已達四○三○萬人,其中二五○○萬人喪生,每天有八○○○人死於愛滋病。

近年,各種新命名的傳染病層出不窮:瘋牛病、禽流感、非典……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章 世間百態(35篇)
第3頁:第二章 從善如流(66篇) 第4頁:第三章 因果報應(26篇)
第5頁:第四章 覺悟人生(41篇) 第6頁:第五章 解脫之路(51篇)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