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認識文殊菩薩 海濤法師編著

認識文殊菩薩 海濤法師編著

貳、經典上對文殊菩薩之描述與讚語

[日期:2012-04-12] 來源:轉載  作者:海濤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貳、經典上對文殊菩薩之描述與讚語

  佛語諸菩薩阿羅漢言:「……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於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於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是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不可具記。」──《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文殊師利者,是菩薩之父母,是則為迦羅蜜(善友,善知識)。──《阿闍世王經》卷上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 ──《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九

  文殊師利所說經法,開發結礙,靡不霍然,踰過聲聞緣覺之上。文殊師利設說大法,一切眾魔皆為降伏,諸邪迷惑無得人便,諸外異道莫不歸命,其貢高者不懷自大,未發意者皆發道心……自捨如來,未有他尊智慧辯才……如文殊者也。 ──《文殊師利淨律經》

  除了以上列舉經文外,另有:

  1.在《妙法蓮華經》中,當佛陀在靈山會上放白毫光,文殊深知佛意,即請佛陀宣揚法音,倡導圓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礎。而文殊菩薩的睿智,也讓與會的菩薩、羅漢等,心悅誠服地尊他為大善知識。

  2.《華嚴經》善財童子也是受到文殊菩薩的鼓勵,因而發起南詣各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開旅遊參學的先河。

  3.在《楞嚴經》中,阿難尊者為摩登伽女的巫術所迷惑時,文殊菩薩持劍前往里巷民舍,將阿難救出,這種護持後進,以正導迷的示現,成為佛門的一段佳話。

  4.另外,《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記載,佛陀曾在祇園精舍,於夜半入定放光,照亮文殊菩薩的禪房。舍利弗知道佛陀現神通相,是為饒益眾生而說妙法,因此令阿難集合眾僧。會中,佛陀依跋陀波羅之問,向大眾述說文殊師利有大慈悲,隨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並說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者,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

  5.文殊菩薩善說法要,有些疑難的問題經他解說,即能恍然大悟。說法時,經常引用說喻、反詰、引證、否決、機鋒來警醒眾生,善巧開導具有獨到風格。例如《阿闍世王經》記載,阿闍世王造了殺父的五逆罪,內心深感罪惡深重,疑悔不安,而請文殊說法,希望能解脫他內心的疑悔。文殊卻對他說:「若恒河邊沙等佛,也不能為汝說是狐疑!」阿闍世王應時驚怖,竟從座上跌下來。這不是文殊師利使阿闍世王絕望,而是為王說:「佛陀覺了一切法如虛空,本來清淨,不是可染污的,也沒有染污可除。」文殊菩薩善於觀機逗教,令眾生隨自己的根機領悟佛法。他的學風並不是封閉的,而是透過靈活的問答方式,激發眾生的智慧。

  6.「仗劍迫佛」,是文殊菩薩持劍欲刺佛陀的著名典故,《大寶積經》一○五卷(《如幻三昧經》中亦收錄此故事)記載:大約有五百位菩薩,從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運用這宿命智,觀察自己的過去,發現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極重的罪業,不禁生起極大怖畏,時時刻刻憂愁恐懼,再也不能專心用功修行,不能證得無生法忍。

  文殊菩薩發現這五百菩薩有了這種動念,照一般常情的辦法,應該設法去開導他們,使他們繼續如法修行。然而文殊菩薩卻是手執利劍,於大眾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兒走去,快要到達佛的左右,竟然舉起利器,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說,文殊菩薩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實我們不必為文殊菩薩害怕,因這正是文殊菩薩度眾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為這時佛陀止住文殊菩薩說:你要刺我,當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來刺,但是希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後再來行刺不遲,你認為怎樣?

  文殊菩薩經佛這樣一講,就止步在低頭沉思時,佛陀又對文殊菩薩說: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則的話,應當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訴你:世間一切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體,亦復如幻如化的,既沒有實在的我,亦沒有實在的人,試問你所執劍欲殺何人?將來又會受到怎樣的殃報?我老實地對你說:如果有一個實在的人,你去將他殺死,才會構成你的殺害之罪,才會使你感受罪殃之報,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當然就無所謂殺害,亦無殺害重罪可得了!

  時五百菩薩在旁,聽佛陀對文殊菩薩這樣地開示,當下了達罪惡之性本來是空寂的,對過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無謂的憂悔!於是當下證得無生法忍。本此可以證知文殊菩薩執利劍以刺佛陀,不過是其度眾生所運用的善巧手段而已,並不是真的要刺殺佛陀。同時我們也可知道,文殊菩薩手中所持的利劍,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薩所具的不可思議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當作真的利劍來看。

  7.文殊菩薩到今日仍在各處現身說法。例如:文喜禪師朝禮五臺山,曾蒙文殊應現指引佛法,文喜禪師後來參謁仰山,頓了心契,並於任典座之職中開悟。有一次,文殊菩薩在飯鍋的蒸氣上現身,文喜禪師舉著飯鏟便打,說:「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再相見,惑亂不了我。」文殊菩薩也回答:「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文喜禪師已經徹見了自他不二的道理。

  (一)三世覺母──諸佛之師、諸佛之母

  文殊菩薩雖現菩薩身,實則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當中皆已成佛,如過去世號為「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則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世則號「普現佛」,以是之故文殊又被稱作「三世覺母」。

  又云:《首楞嚴三昧經》中的「龍種上尊王如來」,在《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中的「普明佛」,都是指文殊菩薩。

  在許多經典中,都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諸佛之母,不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願深廣。文殊曾發誓言:「諸佛之中,若有一位從初發心以至圓成佛道,非文殊之所勸發,文殊則不成佛。」由此可見其度眾悲願之廣大。

  在《佛說放缽經》中,釋迦牟尼佛亦曾說言:「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處胎經》中文殊菩薩也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菩薩只好權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

  (二)智慧冠群品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舉凡大乘法會,文殊幾乎都參與其中,協助佛陀宣揚大乘教理。從經典中的記載,在在顯露出文殊菩薩的絕妙睿智與靈巧說機。

  1.在《妙法蓮華經》中,當佛眉間放白毫相光時,唯有文殊菩薩知佛深意,即請佛陀宣揚法音,倡導圓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礎。

  2.在《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生病,佛陀座下諸大弟子及大菩薩,都不敢去探病,因為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訶斥過,最後只有文殊菩薩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詰居士暢論不二法門之理。這是文殊菩薩智慧威德發揮至極的表現。

  3.除此之外,佛陀時代的許多小乘行者,也是得力於文殊的協助教化,而迴小向大。例如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在證得宿命通後,因為見到自己過去所造的種種重罪,而心生憂悔,不能更進一步了解無生法忍的道理。文殊為了教化眾人,於是手拿利劍逼向佛陀,佛陀即藉機開示:「一切法如幻如化,無我無人,為誰殺而受殃?」眾人聞法,當下悟知宿罪皆如幻化,也因此而體證無生法忍。

【書籍目錄】
第1頁:壹、認識文殊菩薩 第2頁:貳、經典上對文殊菩薩之描述與讚語
第3頁:參、文殊菩薩的故事──經典中的記載 第4頁:肆、現身中國五臺山
第5頁:伍、文殊法門修持儀軌(未排版) 第6頁:陸、文殊菩薩相關經典
第7頁:柒、文殊菩薩的種子字、咒語及其功德利益(未排版) 第8頁:捌、文殊菩薩的相關手印與咒語
第9頁:玖、小結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