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禪悅為食

[日期:2011-05-0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馬明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吃飯與禪,在我看來,是兩件沾不上邊的事,怎么現在變成了一回事?淨慧老和尚說,能否從吃飯體驗到禪,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是否能夠覺照自己當下的一舉一動。如果去掉吃飯時的“百種須索”,不去分別取舍,那么吃飯不但是滋養色身,也是用心修行之處。

  學習吃飯,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禪。

  第一次走進柏林禪寺的齋堂用餐,我的心裏充滿了敬畏。

  齋堂裏,一排排棗紅色的條桌上,擺著一對對鑲了兩道藍邊的大白瓷碗,一只盛滿了白白的米飯,另一個盛了一些菜。筷子枕在一張餐巾紙上,橫放在靠條凳這一側,筷子尾在右手邊。桌凳很普通,但平整、幹淨。

  齋堂,又稱“香積樓”,在柏林禪寺客堂(寺院接待處)所在的會賢樓後面,是寺內僧眾用餐之地。

  香積一詞,出自《維摩經》中的“香積佛品”,本是眾香世界的佛名。《維摩經·香積佛品》中介紹,“眾香世界裏有一尊佛,名叫香積佛。那個佛國,樓閣建築、土地、花園等,都散發著香氣。飯食時,香積佛用香缽盛滿香飯,供養大眾。”

  香積樓,是柏林禪寺的齋堂、廚房所在地。大概取意這裏如同香積世界,為大眾提供香飯之意。

  柏林禪寺的齋堂,能容納近千人一同進餐。

  齋堂有三個門,中間是僧人們排隊進出的門,兩側分別是男眾、女眾進出的門。

  早晨四點半,起床,洗漱畢,五點鍾,上殿誦經。早課結束之後,雲板響起,我跟隨上早課的僧侶們,來齋堂過堂(吃飯)。

  進得門來,魚貫而行,依序走到座位前,向上問訊後,入座。

  起得早,此時有些餓了。在條凳上坐穩之後,以為可以吃飯了。剛要伸手拿筷子,一看左右,人們都安安靜靜地坐著,又把手縮了回來。

  此時,有僧人擊打法器,領眾誦經。

  所有進餐的人都合掌胸前。身邊的人會念,正跟著念;我不會念,跟著大家一起合起掌來,靜靜地聽。隱約聽出,僧人們念誦的是“供養諸佛和諸尊菩薩”。面對充饑養身的食物時,僧人再度提醒自己,不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後來,大家齊誦“阿彌陀佛”後,開始進餐。此時,要先將菜碗移近自己,拿起筷子,再端起粥碗。進餐時,要挺直腰板,不能趴在餐桌上。

  進餐期間,端著菜盆、飯盆,或提著粥桶的僧人沿著桌子間的夾道巡視著。這些在他人進餐期間服務的人,禪門稱為“行堂”。如果你想加菜,不用說話,也無須舉手,只是把菜碗推到桌邊,行堂的僧人看到後,就走過來,給你盛菜。如果欲添粥,可將粥碗推至桌邊。

  在寺院裏吃飯,不能剩。添飯添菜時,如果吃不了一整碗,要根據自己的需求,用筷子在碗中比劃一下自己要多少,這樣便於行堂的人按你的需要來盛。

  在社會上,坐在飯桌前時,我們已經習慣了推杯換盞,吆三喝四,言談嬉笑。在寺院裏,進餐時,要學會保持安靜,靜默地進食。

  飯畢,看左右的人將兩個碗摞好,推至桌邊,筷子順在碗的右邊。也學著做。

  以為吃飽了可以走了,再看左右,人們都坐著不動,我也靜靜地坐著。

  此時,我得以觀察整個齋堂。齋堂像個大教室,中間高的那一塊,像個講壇。寺裏的方丈明海法師巍然端坐,兩側的僧人和在家信眾都面向中間對坐。

  明海法師在不急不緩、行雲流水般吃飯、吃菜、喝湯。後來,他環顧左右,可能是看到大家幾乎都吃完了,他才放下手裏的碗筷。

  領誦經文的法師,看到明海法師進餐畢,又開始領眾誦經。

  飯後誦經時,那些沒有吃完的人,也停下了碗筷,和大眾一起合掌誦經。

  誦經結束後,眾人起立,雙手合掌,依僧人先、在家信眾後的次序離開齋堂。

  寺院裏的飯,吃得人意趣盎然。

  翻閱佛經,才發現,吃飯這件事,例來是佛教的修行處。

  《華嚴經·淨行品》說:“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維摩經·方便品》說:“雖複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說,學法與修禪,都是人的精神食糧,能資益人身。佛教徒的食物有兩種,一種是法喜食,一種是禪悅食。法喜食,指人聞法歡喜,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如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禪悅食,指人修習禪定,得寂靜之樂,心身怡悅,安樂自在。

  禪無處不在。一顆覺照的心,能夠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禪相契合。以禪悅為食,能夠讓我們的生活因為擁有佛法而充滿歡喜。

  這份禪悅,就在我們的舌尖上。

【書籍目錄】
第1頁:石塔東路29號 第2頁:那塔,那寺,那人
第3頁:天下趙州 第4頁:趙州禪風
第5頁:你心裏有橋嗎 第6頁:建築之思
第7頁:陽光下的山門 第8頁:普光明殿:佛陀的心跳
第9頁:觀音殿:觀音菩薩古柏化身 第10頁:禪堂:無門關裏透春風
第11頁:萬佛樓:萬佛莊嚴樓蘊法界 第12頁:舊時行履處
第13頁:師承虛雲老和尚 第14頁:生活禪開題
第15頁:生活禪的四個根本 第16頁:晉山
第17頁:慧燈再傳 第18頁:到達
第19頁:誦經 第20頁:聽法
第21頁:禪坐 第22頁:普茶
第23頁:雲水 第24頁:傳燈
第25頁:禪悅為食 第26頁:食存五觀
第27頁:舌尖上的禪 第28頁:廚房是道場
第29頁:吃粥了也未?洗缽去 第30頁:生活禪是一杯茶
第31頁:柏林禪寺一天生活時間表 第32頁:聞鍾早起
第33頁:朝時課誦 第34頁:觸摸大地
第35頁:出坡 第36頁:如是我聞
第37頁:藥石 第38頁:晚鍾
第39頁:在他人眼裏 第40頁:在我眼裏
第41頁:隨師學禪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水墨青荷會員 发表于 2012-2-8 8:21:16
随喜!!!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8-14 18:03:24
小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