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萬佛樓:萬佛莊嚴樓蘊法界

[日期:2011-05-0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馬明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沿著寺裏的遊手回廊,層層深入,禪堂之後,是萬佛樓。

  走累了,坐在走廊邊的木凳上小憩。

  回廊裏遮住的,不僅僅是風雨雪霜,還有陽光。一層透明的陰影使回廊外的陽光厚重、安靜。遠離家人的男子在這裏剃度,手持香燭的人正在燃香祈福,走得疲憊的人三三兩兩散坐在回廊的長凳上休息。牆上貼著紙張,走過去讀,發現上面寫滿了佛教的智慧箴言。

  陽光下,我們只看到其他人或物所留下的陰影,看不到眼底隱藏的黑暗,就像我們的眼睛看不到它自己。

  在1700年以前,古觀音院還沒有建立的時候,那些黑暗就存在了。它們經過史前,經過毀滅和修複,直抵今天的正午,成為一些回憶的陰影——像神秘的陀羅尼經幢,滿懷秘密的古柏,無法言說的禪。

  正午陽光下,座落在柏林禪寺最後端的萬佛樓,熠熠生光。

  萬佛樓主體為三重簷明清式仿古建築,面闊70米,進深50米,通高37米,拔地而起,氣勢恢弘。一樓廊間的大樓掛著四個大燈籠,紅彤彤的如初升的太陽,令人心裏充滿暖意。

  從殿門往裏望,猛然進入了一個金碧輝煌的佛界,正中間是五座高大的鍍金佛像,每尊通高米,系五方五佛,分別為中央毗盧遮那佛、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樓內,牆上滿是鍍金小銅佛像,共計10048尊,其制作法式亦據五智五方五佛教義安排。這些小銅佛像被放置在依牆而建的木格內,整齊排列,體現著精致而重複之美。一樓北牆兩側共2016尊,為中央毗盧遮那佛;二樓東牆2010尊,為東方阿閦佛;二樓南牆2002尊,為南方寶生佛;西牆2010尊,為西方阿彌陀佛;北牆2010尊,為北方不空成就佛。

  萬佛樓內名副其實地供奉了一萬多尊佛像。萬佛莊嚴,樓蘊法界。

  殿內空曠,以數根大柱子支撐著。向上看,可以看到非常精致的裝飾畫,有規律地排列著,數個未經彩繪的圓形部分則以木雕的方式形成另一種精美的裝飾。從天花板上垂下數個方形燈籠,使殿內多了幾份古樸的氣息。

  淨慧老和尚說:弘揚生活禪的過程,也是柏林禪寺的中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的人生佛教理念,日漸深入人心。

  在萬佛樓落成之日,淨慧老和尚回顧了柏林禪寺中興的過程。

  柏林禪寺隨著生活禪夏令營一期又一期的舉辦,硬件上也在逐步地完善。這個逐步地完善,從總體來講要歸功於趙州和尚,若不是他老人家的感召力,包括我自己在內,恐怕都不可能到這個地方來。正因為是有趙州和尚,才增強了我到河北來幫助組織佛教協會的信心。因為如果光搞這些建築,光做這一點事情,我想沒有什么意義。這些事情只有和一個根本、和一個祖師道場結合起來,才會有意義。因為有房子的地方很多,有房子的地方卻不見得是道場。我想,我們大眾也是仰慕趙州和尚的德望,才來到這個地方。

  另外,我始終認為柏林禪寺能有今天,離不開十方大眾的認同、護持,柏林禪寺的成就應該說是大眾的參與,大眾的成就。附帶加上一句話,這個道場成就了以後,就是要給大眾來分享。

  最初支持這個地方的是一位比丘尼,美國紐約正覺寺的佛性法師。她受戒時,我做過她的三師父,她也是虛雲老和尚的弟子。最初支持修普光明殿,是她組織結一個會,結一個會就是找幾十個人,你出幾百美元,他出幾百美元,這樣把這個會組織好以後,一次就能夠有幾萬美元。她那時候前後大概捐了十萬美元,就把這個大殿修起來了。柏寺禪寺最初的建設,就是這位比丘尼成就的。

  怎么說到這位比丘尼呢?我能有今天,始終和比丘尼分不開。我1歲時出家,就由一位比丘尼撫養大的。後來從鄉下的小廟到城裏,又是這位比丘尼把我送到大僧的廟裏,再拜一個大僧做師父。在我恢複祖庭的時候,又是比丘尼首先來成就這件事情,所以我就抱著這樣一個心願:就是想再建一個比丘尼的道場,以報比丘尼的恩德。現在在石家莊我們就建了一個比丘尼的道場,叫虛雲禪林。

  以後,柏林禪寺的建設又分別由許多人來成就,先是美國的一位黃居士,他們一家人出了大概三萬美元,修了山門。後來就是台灣的本慧法師,他是趙縣人,他是隨軍到台灣去的,到台灣以後才出家。本慧法師的書法很有名。他回家探親的時候,看到這個寺院很破爛,他說這個地方古代有東寺鍾聲,是趙縣十景之一,這個鍾鼓樓沒有了,那么他就發心募款來修鍾鼓樓。

  接著,就是楊勳一家人。楊勳是香港旭日集團的總經理,他是1994年的春天到這裏來拜佛。我跟他的哥哥楊釗1991年在北京就認識了。楊勳先生來了以後,他看到觀音菩薩供在一個小小的殿裏,他說觀音菩薩像蠻莊嚴,怎么供在這么一個小地方呢?我說我們計劃要修一座觀音殿,資金還沒有完全落實。他說要多少錢呢?我說大概七十萬元。他說那好那好,我就出資來修這座觀音殿。後來物價漲了,七十萬不夠,他大概是出了九十五萬元,就修好了觀音殿。

  自從觀音殿修好了以後,整個寺院的氣運就轉了過來,陸續建設一直沒有停止過。這裏面也有一種很巧的因緣,楊家兄弟來護持這個地方,後來又有幾家公司或是幾個兄弟一個公司或是兩夫婦一個公司一起來護持這裏。由於眾多護法們的護持,才能成就這個祖師道場,才能有今天這些活動的開展。

  本寺地處平原,前無案山,後無依倚,且寺後系一大片低窪地,形成前高後低之劣勢,不利祖庭長期穩定發展。有鑒於此,乃於1995年冬購進寺後窪地四十餘畝。經多方籌劃,廣咨博詢,取舍再四,最後決定在窪地建造萬佛樓一座,兩側配以文殊閣、普賢閣,以實祖庭建置坎位之空虛,冀續福田勝緣於永久。此即本寺新建萬佛樓之初衷也。此樓於1999年農曆八月初十日破土奠基,計日施工,至2003年農曆八月初十日落成開光,前後五年,善緣勝業,眾力匡扶,進展順利,諸佛生歡喜,龍天隆吉祥,豈人力所能致哉!

  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乃本寺中興以來從事弘法利生事業之一貫宗旨。聚沙成塔,積土成山,五年以來,為萬佛樓施財施力之各界人士,可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中外,超越國家種族之界限,突破思想信仰之藩籬,篤意輸誠,唯善是舉,參與人數逾萬,籌集善款近三千萬元,建成跨世紀之人天法窟,實屬希有。人人皆具向善向佛之本源天賦,信不虛也;萬人同建萬佛樓,豈飾語哉!

  萬佛樓在修建過程中,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到國內外諸山長老、護法居士的呵護奉獻,得到楊洪居士、楊釗居士、楊勳居士、楊浩居士、魏茂鑫居士、薛慶生居士的鼎力相助;得到胡振海居士、胡振奇居士、胡振達居士、胡振芳居士、張鐵軍居士、李嘉誠先生、潘宗光先生、黃振生居士、盧卓昂先生、林月娥居士、曾海潮先生、魏合想居士、李守先居士、胡慧雄居士、宣宇才先生、夏澤紅居士、盧曉民居士、郝慧楠居士、陳雲君先生、吳以嶺先生、杜剛先生、賈樹峰先生、梁然寧先生等的隨喜贊助,上海玉佛寺、無錫祥符寺、長春般若寺的熱心支持;還有近萬人捐款敬鑄萬佛。眾緣成就,萬眾捐輸。特別是楊釗居士和楊勳居士捐助建樓淨資一半以上,萬佛樓能如期順利落成,楊氏昆仲功居第一。

  萬佛樓建成,曆時五年。其間,善緣勝業,眾力匡扶,進展順利。五年間,淨慧老和尚如銜泥老燕,為法忘軀,往返奔波。其中艱辛,言辭難盡。2001年4月23日,淨慧老和尚眼望著腳手架林立的萬佛樓工地,感慨滿懷,寫了十二首詩。

  這裏抄錄其中二首,細細品讀,可知建寺安僧、弘法布道之艱辛。

  經行不忍見高樓,每見高樓事事愁。

  昨日買磚錢未付,今朝鋼價又抬頭!

  萬人同建萬佛樓,赤手空拳費運籌。

  鐵架擎天貲費急,羞囊無計暗生愁。

  眾生不一,而成人間;佛像不一,而成佛界。

  萬佛樓裏的大大小小的銅佛,與普光明殿裏的石佛,觀音殿裏的古柏觀音菩薩,以及普天下所有的佛菩薩造像,組成了佛界。

  在萬佛樓,群佛慈悲的雙眼在注視我。群佛的目光,對我的一切似都了然,既有母親的慈愛,又有父親的溫暖,還有朋友般的關懷和呵護……

  在這人間佛界,面對群佛,雖然沒聽到法音流布,但佇足於此,心地裏真切地感覺到佛界的靜穆與莊嚴。

  在群佛間,或立或走,仔細端詳,滿眼都是美,都是動人的細節。比如,眼前的這個佛,他在微笑。佛的微笑,越往細裏看,越親切,越生動,你看,他的唇角微微向上抬起;這微笑很自然,若無若有,沒有丁點造作之痕。

  上萬尊佛,上萬個微笑的臉龐。

  質材是冷的,佛的微笑是暖的。

  群佛溫暖的微笑,漸漸傳遞到我的臉上。

  佛教裏的殿堂,有兩種。

  一種,有形的殿堂,像萬佛樓,赫然大觀,人人得見。

  另一種,無形的殿堂,像生活禪,建在眾生心裏。

  哪裏有眾生,哪裏就有佛的殿堂。

【書籍目錄】
第1頁:石塔東路29號 第2頁:那塔,那寺,那人
第3頁:天下趙州 第4頁:趙州禪風
第5頁:你心裏有橋嗎 第6頁:建築之思
第7頁:陽光下的山門 第8頁:普光明殿:佛陀的心跳
第9頁:觀音殿:觀音菩薩古柏化身 第10頁:禪堂:無門關裏透春風
第11頁:萬佛樓:萬佛莊嚴樓蘊法界 第12頁:舊時行履處
第13頁:師承虛雲老和尚 第14頁:生活禪開題
第15頁:生活禪的四個根本 第16頁:晉山
第17頁:慧燈再傳 第18頁:到達
第19頁:誦經 第20頁:聽法
第21頁:禪坐 第22頁:普茶
第23頁:雲水 第24頁:傳燈
第25頁:禪悅為食 第26頁:食存五觀
第27頁:舌尖上的禪 第28頁:廚房是道場
第29頁:吃粥了也未?洗缽去 第30頁:生活禪是一杯茶
第31頁:柏林禪寺一天生活時間表 第32頁:聞鍾早起
第33頁:朝時課誦 第34頁:觸摸大地
第35頁:出坡 第36頁:如是我聞
第37頁:藥石 第38頁:晚鍾
第39頁:在他人眼裏 第40頁:在我眼裏
第41頁:隨師學禪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水墨青荷會員 发表于 2012-2-8 8:21:16
随喜!!!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8-14 18:03:24
小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