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引子

[日期:2010-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曼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千年寺廟常有,百年企業難得

  世界上常見千年的古刹,卻少有數百年的企業。

  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值得所有做企業的人深思的問題。

  追求基業長青,幾乎成為每個企業的目標。但事實呢?

  據調查,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42年,一般跨國公司的平均壽命是10~12年。由此可見,許多企業在發展中都“夭折”了。

  國外的知名企業,延續時間至多是一二百年,如:

  杜邦,1802年創立

  諾基亞,1865年創立

  愛立信,1876年創立

  通用電氣,1878年創立

  戴姆勒—克萊斯勒,1883年創立

  柯達,1884年創立

  可口可樂,1886年創立

  登喜路,1902年創立

  3M,1902年創立

  福特,1903年創立

  UPS,1907年創立

  在中國,能做到百年的企業本來就鳳毛麟角,這其中還包括那些“借屍還魂”的。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悲哀:

  同仁堂制藥,1669年創立

  全聚德烤鴨,1864年創立

  吳裕泰茶莊,1887年創立

  張裕葡萄酒,1892年創立

  東來順飯莊,1903年創立

  青島啤酒,1903年創立

  這之中,除了青島啤酒之外,其他都很難算得上是大企業。

  如果轉過臉來,看看宗教活動場所,那么我們將看到另外一幅場景。

  這些宗教聖地,曆千年而不朽、傳千年而不墜,依然香火鼎盛、信眾日昌!

  我們不必把眼光放得太遠,只看看我們身邊,看看我們曾經嗤之以鼻的佛寺道觀,其中超越千年的道場太多了。即使個別中途被毀,也大都能在後世重修起來:

  河南洛陽白馬寺是我國創建最早的佛教寺廟,建於67年,距今1900多年。

  上海龍華寺,建於247年,距今1700多年。

  浙江靈隱寺,創建於32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北京紅螺寺,初建於348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河南少林寺始建於49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浙江大智禪寺,始建於南梁年間(公元502-557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北京戒台寺,始建於62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陝西大覺寺,始建於627年,距今1300多年。

  北京法源寺,始建於696年,距今1300多年。

  湖南南禪寺,建於782年,距今1200多年。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武當山、青城山、龍虎山、齊雲山、崆峒山、茅山等,都是中國道教名山。著名的道觀有:中國最古的宮觀——陝西周至縣樓觀台,北京最大的道觀——白雲觀,曆代張天師住持之地——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等。除此之外,還有“七十二福地”、“三十六小洞天”、“十大洞天”等道場。這些名山和洞天,不僅曆史悠久,文物薈萃,而且還是風景秀麗的遊覽勝地。其中,

  陝西周至縣終南山樓觀台,創建於魏元帝鹹熙初年(公元264年),至今1700餘年。

  江蘇蘇州市玄妙觀國內最大的、最古老的道教殿堂建築之一。,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至今1700多年。

  四川老君洞道觀〖ZW(P〗號稱川東第一道觀。,三國時肇基,擴建於隋末唐初,至今1700多年。

  四川青城山常道觀俗稱天師洞,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始建於隋大業(605~618)年間,至今1300多年。

  北京白雲觀,創建於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至今1200多年。

  看完這些數字,問題不禁隨之而來:那些在曆史上曾經注視、仇恨,甚至決意要摧毀這些宗教或者活動場所的當權者,無論是個人、團體乃至政權,都早已退出了曆史的舞台。這些存留下來的宗教道場,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它們的興盛,即使在一次次的人為壓制、摧毀之後,也同樣在不久的將來又被重新修繕一新,重新香煙繚繞?

  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們可以問一下!要想理清其間的頭緒,我們需要真心誠意地向自己問一句:“為什么在世界范圍內有千年而不朽的道場,卻沒有五百年的企業?”而後再進行認真的思考。

  也許,上面羅列的那些單純的對比數字比較枯燥,也很難說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但如果我們看看以下事實,就能更好地了解這種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了。

  一、很多投資者為了聘請、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不惜重金,甚至還贈予大量股份,但關於高層職業經理人離職的案例還是屢見不鮮,而且還有不少是挖企業的牆腳,集體離職——段永平離開小霸王創建步步高時,小霸王的中層管理人員幾乎悉數投奔到步步高的門下;而創維的100多號人馬則跟隨陸強華集體跳槽至高路華。

  二、一家年利潤10億美元的公司創始人這樣表述他對理想團隊的期望:“如果你能夠讓一個組織中所有的成員齊心協力,那么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市場情況下、任何行業中縱橫馳騁,戰勝挑戰。”

  對於這句話,每一位企業的領導者都會表示十二分的贊同;但是,一旦具體到了自己的企業,又有多少人在內心深處感到很無奈呢。就連《天下無賊》裏的黎叔都一方面在感歎:“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另一方面又在歎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因為,進入企業的員工常常是“有組織,無紀律!”

  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局面是:員工與上層管理者離心離德、管理層成員之間相互傾軋;領導者夜以繼日地工作卻沒有業績;管理者竭盡了全力,員工卻仍然拂袖而去。

  三、我們有了可以模仿的科學管理理念,有了可以謄抄的科學管理框架,甚至規范的企業戰略都可以制定得很好,但是,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四、對於任何一位胸懷天下的企業家來說,戰略,或許早已是成竹在胸。然而,當既定的戰略付諸實施時,卻突然發現事實跟自己的想象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據統計,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普通員工有20%~50%的年度流動率;即使是中、高級管理和技術人員,每年也有20%在流動。如果我們把目光投放到更大范圍來看,據亞太人力資源網統計,亞洲企業的員工流動率從2004年的14%增長至2005年的16%,首要原因是外部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面對員工的流失,盡管企業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就是成效不大。

  ……

  這些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卻已經成為了企業經營中的頑疾,令管理者頭疼萬分,可解決起來卻又無從下手!

  相比於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如果我們擇取中國佛教寺院作為一個討論的范本,再把鏡頭拉近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些居住在寺院裏的僧人真正地是來自五湖四海,個人的稟性、好惡、生活習慣、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在主觀上,這些僧人已經、而且確實是“舍親割愛、拋卻世間享樂”的人。按照現代管理的常例,面對這樣一個“沒有物質利益的牽掛和約束的群體”,物質的獎懲是很乏力的;精神的鼓勵、社會榮譽感、成就感對他們而言同樣是蒼白的。

  但是,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

  佛教寺院裏有一句老話“打不走,罵不走,是佛家的好弟子”,很好地詮釋了佛教僧人對於寺院的忠誠。聽到這句話,大多數管理者肯定會想:如果我的員工都像佛門弟子一樣忠誠,那該多好。

  在寺院裏,每個僧人都心平氣和地恪盡職守,將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一絲不苟地完成。寺院的發展目標一旦確定,整個寺院的住眾都能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圍繞著既定的目標而努力;如果有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犯了錯,也會主動地通過正常而有效的程序,規范地進行懺悔,如實地檢討並徹底改正,而不會掩蓋問題的真相;同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經過懺悔的人在獲得寺院的准予懺悔之後就不再被人歧視,自己也把因犯錯而帶來的精神負擔拋在一邊——放下包袱,重新努力地投入日常的事務和責任當中。

  佛教寺廟無論大小(大至數千人的叢林,小到五六個人的廟宇),我們都能見到同樣的情形——明確的目標管理和有效的執行。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唐僧“隨便”拉來幾個人就能完成西天取經的艱巨任務。

  對此,很多管理者羨慕無比。

  在此,如果我再透露一點寺院管理的內部消息,一定更令人詫異!因為,在中國佛教叢林建制中,十方叢林十方叢林:指僧眾聚居之寺院,尤指禪宗寺院。昔時印度多於都城郊外選擇幽靜之林地,營建精舍,故僧眾止住之處,即以蘭若(空閑)、叢林等語稱之。《大智度論》第三卷中說,僧眾和合居,住於一處,猶如樹木聚集之叢林,故以之為喻。

  叢林通常指禪宗寺院,故又稱禪林。叢林之中,寺產一切歸公,且依一定規矩而容納十方來住之僧眾,其住持人選亦經僧眾同意,而由十方名德之合適者出任,故叢林又可稱為十方叢林。的方丈都來自外部寺院的聘任,經過寺廟內部選舉產生。但他們無一不對自己所住持的寺廟忠誠,即使任期不超過六年(最多兩屆,每屆三年),他們仍能把自己的學識與管理傾注在該寺廟中。而寺院方丈入住任職寺院的首要任務就是組建管理團隊,制訂嚴密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來保證寺院管理目標的實現。

  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寺院生活的神聖與純潔、保障寺院的興盛與健康,既是寺院管理的核心問題,也是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借鑒的地方。

  寺院住眾的組成和來源特點,客觀上決定了寺院管理在觀念和方法上的特殊性。但是,不管特殊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佛教寺院與現代企業之間存在著多大的差異,只要是一個社會組織,就必然地要面對“人的管理”。只不過,寺院管理首先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因為,寺院的住眾來自不同的地方,其個人的稟性、好惡、生活習慣、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且還是一群擺脫了物質利益牽掛的人,要想領導這樣一群本該是“一盤散沙”人,實在是一件難事。然而,寺院做到了!

  這就是現代的企業管理者為什么要跟佛學管理的理由。

【書籍目錄】
第1頁:慧曼師簽售 第2頁:自序
第3頁:引子 第4頁:打不走的和尚,留不住的員工
第5頁:從“僧眾”到“僧團” 第6頁:向方丈學做CEO
第7頁:管理切忌亂倫 第8頁:疑人要用,用人不疑
第9頁:執行:“沒問題”一定會出大問題 第10頁:凝聚力:執行力的源頭
第11頁:布薩:僧人為什么能主動懺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