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說——萬物自然皆平等,但是,物卻自貴而相賤。世上之所以有分別,就是因為“有我”,而且自以為高貴、比別人強;為了提高自己,就去壓制貶低他人,這是眾生的心態。
其實,自己是否高貴,要由別人去評斷,不是由自己標榜的。我們要好好努力,回歸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尚。有時候看到人與人之間彼此爭鬥,到後來有什么意義呢?爭的結果只是苦不堪言。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舍衛國的國王去禮拜佛陀。佛陀見到國王就說:“國王,你看起來似乎很疲倦的樣子,你從哪裏過來的?”國王回答:“我真的累得很,因為國內有一位長者最近往生了,他的家財多得難以計算,卻沒有子女繼承。現在所有的財產要充歸國庫,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已經來回好幾趟,還無法算清。”
佛陀問:“既然他沒有子女,為何在世時,不做一些對社會眾生有利的事呢?”國王搖搖頭,說:“他在世時一毛不拔,不僅對家奴吝嗇,對自己也很節儉,甚至連娶妻也覺得是一種浪費,因為娶妻要生子、養家,都得花錢。”
佛陀說:“這樣的人其富如貧,雖然他財富豐厚,但和窮人有什么差別?”眾生就是看不開,這種人是世間最可憐的人!
善的薰習人為善為惡與外在的環境關系很大,所以修行道上和人群的關系也很重要。修行要將惡的習氣除掉,把善的習氣留下,如能回歸本性,無貴賤之分,對眾生喜舍付出,自然能從凡夫地,邁向菩薩歡喜堅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