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低調做人的哲學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經典回放

  選自《道德經》

  【原文】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我有三件寶貝,經常珍藏在身上:第一件是友善,第二件是節儉,第三件是不敢跟天下人爭先。友善,所以能夠勇敢;節儉,所以能夠富足;不敢跟天下人爭先,所以能受到大家敬重。現在的人,丟掉友善而追求勇敢,丟掉節儉而追求富足,丟掉謙讓而爭高搶先,行不通啊!用友善進攻,戰無不勝;用友善防守,守而不固。老天也會救助他,因為他的友善而保護他。

  大師釋疑

  持而保之:帶在身上,小心保管。

  慈:多本解為“慈善”,與全書宗旨不合,故解為“友善”。

  不敢為天下先:不敢跟天下人爭先。意為謙遜、謙讓。

  器長:萬物之長。意為受所有人敬重。

  死矣:死路一條。意為行不通。“矣”是語氣助詞。

  學道一得:做人的三件寶貝

  老子的“慈”寶,多家注為“慈善”,有點令人費解。因為這屬於世俗之德,與“仁”的含義相近。“仁者愛人”,包含了慈愛。《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大致說,高級的美德是不刻意表現美德,所以有美德;低級的德是刻意表現美德,所以沒有美德。第三十八章還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這就是說,慈善是失道、失德之後才有的“下德”,老子不應把列為“三寶”之首。筆者懷疑“慈”字是後世傳抄之誤,應為 “雌”,柔弱的意思,合於老子“柔弱勝剛強”之義。因為沒有證據,所以譯作“友善”,與生活真實比較貼切。

  友善跟勇敢有什么關系呢?西方有句名言:“你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你。”待人友善,就會得到友善的對待,根本不擔心受到傷害,自然變得“勇敢”,走遍天下都不怕。相反,待人不友善,動不動想打架的人,到哪裏都有人想損他一把,那么他“行走江湖”時,睡覺都要睜一只眼,這種心態,與其說他勇敢,不如說他膽怯。

  為什么用友善進攻,戰而必勝呢?因為友善是攻心的最好的武器,你把對方心裏的武裝解除了,自然就獲勝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軍在南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一次,美軍攻占了一個日軍駐守的島嶼,日軍殘餘部隊退縮到一個山洞中負隅頑抗。美軍喊話讓他們投降,但日軍不為所動,繼續朝洞外開槍。因為他們滿腦子武士道思想,不那么珍惜自已的生命。

  這時,一位美軍士兵開玩笑說:“如果你們投降,可以帶你們到好萊塢參觀,瞻仰女明星的風采。”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那些日軍停止放槍,一個個爬出洞穴,繳械投降了。

  這些日本兵連死都不怕,為什么怕一句話呢?因為美軍士兵的話中透露了非常友善的信息:我們沒有把你們當敵人,僅僅是當成競技場上的對手而已。比賽結束後,我們非但不會羞辱你們,還會像朋友一樣招待你們。

  所以,這些日本鬼子是被友善打敗的。當然,“花姑娘”的吸引力或許也起了一定作用。這些美國佬也真的值得敬佩,說到做到,不放空炮。美軍司令部為了維護信譽,真的安排這些俘虜到好萊塢遊覽,使他們欣賞到了女明星的風采。

  為什么說用友善防守,守而不固呢?其原理跟用友善進攻一樣。

  有一次,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為公司在利比亞開采石油的問題,跟利比亞政府談判。他的談判對手是利比亞的二號人物賈盧德。談判時,賈盧德帶來了一挺機關槍,並將槍口有意無意地對准哈默,想在心理上震懾對手。老於世故的哈默面對槍口,面帶微笑,泰然自若,連眼皮子都沒有多眨一下。

  賈盧德見自己的虛張聲勢未產生任何效果,心情更急躁,在爭論中,忍不住大罵哈默。哈默站起來,溫和地走到賈盧德身邊,將手放在他肩上,好像一個長輩對待晚輩一樣,寬容大度。賈盧德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最後,他幾乎完全按哈默提出的公平條件簽訂了協議。

  賈盧德以國家二號人物的威勢,帶著一挺機槍,都不能打敗一個長者,這就是友善的力量。

  對友善的人,為什么老天都要救助他、保護他呢?這是一個還沒找到正確答案的問題,大概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規律在起作用。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那些笑得甜,笑得美,笑得友好的人,好像運氣都特別好,走到哪裏都招人喜歡。即使遭遇意外的挫折,也有人樂意幫助他,使他逢凶化吉。我們想不通他的友善跟他的好運之間有什么必然關系,只好認為是老天爺幫助他。

  老子的第二寶,“儉”寶,比較好理解。那些憑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人,往往很節儉,甚至有點吝嗇。而那些寅吃卯糧、大手大腳花錢的人,經常遇到“經濟危機”,跟富足的緣份似乎特別差。

  老子的第三寶,“不敢為天下先”,謙遜的意思,這是天子之德。普通人擁有此德,走遍天下都會受人敬重。為什么“天子”必須謙遜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自作聰明,下屬就不樂意為你貢獻主意了;如果你逞能,下屬就不樂意為你賣力了;如果你自高自大,下屬就會感到很大的壓力而產生背離之心。所以,聖明的天子,即使已經拿定主意,也要等下屬把主意說出來;即使能辦得更好的事,也要交給下屬去幹,這樣下屬有立功受獎的機會,幹得就來勁。

  曆史上有不少謙遜的帝王,如劉邦、李世民等,幹得都不錯。也有不少驕傲自負的帝王,秦始皇不去說他,比如漢武帝、乾隆皇帝,幹得好像也不賴。但這恐怕只是我們的錯覺。在他們當政的時代,確實天下富強,但他們不是神仙,難道這富強是他們喊聲“變”就變出來的嗎?這是數代人辛苦積累起來的。他們並沒有使國家變得更富強,反而動搖了國家的根本,他們死後,國家就急速滑落。尤其是乾隆,死後才40年,外國列強就打進中國來了,而且一點還手的力氣都沒有。所以,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前代繁榮的終結者,是後代衰敗的始作俑者。這個道理,好比富家子得到了億萬家財,胡亂投資,賺少賠多不說,以前的優良制度被破壞了,人心也搞亂了。雖然他一輩子都在富貴中,但億萬家財並非他的功勞,最後倒閉卻有他的過錯。所以,我們看曆史,就像看人一樣,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擦亮慧眼,才看得出前因後果。

  謙遜除了具有凝聚人心、集合眾智的力量外,還是一種自保的手段。名利當前,人人想爭,出頭太快,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中國自秦漢起,曾經曆過幾個大混亂時代,大凡首先稱王稱帝的,最後都以滅亡告終,反而是跟在後面稱帝的人得了善果。

  我們知道,漢朝的“文景之治”,運用了道家的“無為”之學。漢文帝劉恒即位,並不是那么順當,當時的形勢很混亂,是福是禍難以預料,劉恒成功地運用了“不敢為天下先”的謙德,終於奠定了一生的富貴。

  據南懷瑾大師介紹說:呂後專權時,把劉邦的幾個兒子差不多都殺光了。呂後死後,陳平、周勃等削平呂家勢力。大臣們要求找劉邦的兒子來繼承帝位,結果只剩下一個代王劉恒,被封在西北邊塞。劉恒為什么能躲過呂後的屠刀呢?因為他的母親薄氏喜好道學,以“清淨無為”為立身之本,防意如城,無欲無爭。呂後沒有把她放在眼裏,她和兒子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劉恒也跟母親一樣,喜好道學,性情樸實。他聽說朝中大臣想迎請他當皇帝,非但沒有欣喜若狂,反而有些犯愁。皇權人人想要,人家不爭不搶,送到他手裏,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他拿不定主意,就去跟母親薄氏商量。薄氏對道學修到比較高的境界,“無為無不為”,既沒說該去即位,也沒說不該去,而是建議兒子先派個人去看看再說。劉恒派老成持重的舅舅薄昭去長安了解情況。薄昭回來後報告說,天下人心仍然向著劉家,絕大多數大臣是支持劉家子弟即位的。這樣,劉恒才動身去長安。

  劉恒知道,這時候的生殺大權不在他手中,而是掌握在周勃的大將手中,稍微處置不當,那些將領一翻臉,不要說當皇帝,小命都難保,所以他必須謙虛謹慎。周勃等人率文武大臣來迎接他,跪在地上向他請安。他立即跪下來還禮。照說他是王,雖然尚未即帝位,也不必下跪還禮。但俗話說得好,“禮多人不怪”,寧可多禮,也不可失禮。

  周勃將皇帝的玉璽奉獻給劉恒,照規矩,這時劉恒就是皇帝了,可以發號司令了。但他卻說:“今天我初到,還不了解情況。天下之事,不一定要由我來當皇帝,可以當皇帝的人很多,我現在只是先代為把玉璽保管起來,過些時日再說。”

  大臣們都覺得這位新君道行實在太高了,是帝位的理想人選。人家不是說“伴君如伴虎”嗎?這位新君看來不可能當暴君,那么伴在他身邊,比伴在老虎身邊安全多了。所以大家越發擁護他。雖然如此,劉恒還是沒有立刻即皇帝位,也不敢住進皇宮,在賓館裏住了九個月,等一切都觀察清楚了,這才宣布即位。正如大家估計的那樣,劉恒的道行確實很高,他只是一味謙遜而已,沒有用任何暴力手段,就讓大臣們服服帖帖。他只寫了一封充滿謙詞的信,就讓謀反稱帝的南越王趙佗自動取消帝號,向他稱臣。至於他采用“與民休息”的無為之策,使天下走向繁榮,那又是另一種能力了。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發現老子的“三寶”確實像“三寶”,而且運用起來好像也不難。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天下本來就不是人人都識寶,拿著一個商朝的古董,還以為它只是一個沒用的破罐子呢!即使凡高的名畫,標價已在一億美元以上,普通人左看右看,還是看不出好在哪裏。老子的“三寶”不受重視,又有什么奇怪呢?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